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6926发布日期:2020-07-29 02:47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行业中的退扭绞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退扭绞线机放线张力控制分为二大类。

用于被动放线又分为以下三类

1))使用机械摩擦带产生阻力,这类控制方式摩擦带容易磨损,张力不均匀。

2))使用磁粉制动器,通过加减磁粉制动器上电压/电流来控制磁粉输出扭矩,从而改变放线张力。由于退扭绞线机是一个旋转体,在旋转体内安装磁粉制动器。工作时磁粉制动器磁粉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磁粉分布不均匀。输出扭矩不准确。放线张力就控制不好。

3))为了解决磁粉制动器作为张力输出存在的弊端,有些公司/厂家使用了磁滞制动器作为输出扭矩来控制放线张力。虽然解决了离心力对磁滞制动器的影响。但是磁滞缺点重量重,而且只能用于被动放线,不适合细线和极细线的退扭绞线。

2)用于主动放线

1))放线使用电机驱动,张力由一组舞轮产生,但是张力的产生是使用了电机+磁粉离合器,结构复杂,重量重,力的生产会存在被动放线第二条描述的弊端,只能生产要求不太高的线缆。

申请号为:201811010212.2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恒张力放线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架、摆臂、单轮固定导轮、第一导轮组、第二导轮组、驱动电机、摆臂轴、反馈系统,本发明可通过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来调节放线的速度,可通过调节配重块的位置来使得调节摆臂的力臂,使用时,线先从放线轮接出来依次绕过第一导轮组、第二导轮组送至单轮固定导轮处,打开驱动电机,线的实际张力与设定的张力存在一定的偏差,摆臂会发生向上或者向下偏移水平位置,当角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摆臂发生偏移时,将信号输送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来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使得摆臂处于水平位置。

申请号为:200910181988.5的发明申请,公开了“线缠绕系统中的放线恒张力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法”,机架上安置一伺服电机和一放线轮,伺服电机驱动放线轮,在放线轮后方的机架上设置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动滑轮介于两定滑轮之间,动滑轮安装在摆杆上,摆杆与机架相铰接,并在机架上铰接以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摆杆驱动连接,在滑轮组后方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张力传感器,滑轮组对放线轮输出的线绳导引进入张力传感器,经张力传感器的线绳牵引于收线主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有线盘(1)及设于储线轮固定座(2)上、配合线盘对线丝产生张力的滑动导轮组件,其特征在于:

于储线轮固定座(2)上设置皮带(3),

所述皮带(3)通过设置的电机(4)驱动,

所述滑动导轮组件以随皮带移动的方式设于皮带上,

于所述滑动导轮组件上设有导轮(4);

线丝先后通过线盘(1)及导轮(4),并结合通过电机(5)驱动运动的皮带(3),产生张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控制装置中还设有电位器(6),所述电位器(6)用以监测皮带移动的实时位置,并将监测值实时反馈给放线电机(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带(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同步轮(8)及第二同步轮(9);

所述皮带通过第一同步轮(8)及第二同步轮(9)的转动建立运动;

所述第一同步轮(8)用以传动电机(5)的驱动;

所述第二同步轮(9)用以建立电位器(6)可感应的传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皮带(3)与电机(5)的输出轴之间,设置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由第一齿轮组及与齿轮组配合的第一传动轴(10)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于皮带(3)与电位器(6)之间,设置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由第二齿轮组及与传动轮配合的第二传动轴(11)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5)、放线电机(7),均为伺服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位器(6)为航空电位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一驱动轮(12)及第一传动轮(13)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齿轮组由第二驱动轮(14)及第二传动轮(15)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首先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及相应的传动构件(包括皮带及设于皮带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传动组件),为滑动导轮组件的运动提供了一种驱动方式,从而对线丝建立张力;其次,对实时的皮带运动,设置电位器及相应传动配件,用以实时检测当前滑动导轮组件的运动位置,为后续放线电机接收此实时值,从而建立对放线速度的闭环调节提供了机械端的外围配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装置适用于高速旋转体的场合,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场合;并能满足市场对细线和极细线和退扭绞机张力的控制精度;并能解决基于传统的使用摩擦片或者磁粉制动器作为张力建制下的张力不均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相对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

1-线盘;

2-储线轮固定座;

3-皮带;

4-导轮;

5-电机;

6-电位器;

7-放线电机;

8-第一同步轮;

9-第二同步轮;

10-第一传动轴;

11-第二传动轴;

12-第一驱动轮;

13-第一传动轮;

14-第二驱动轮;

15-第二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有线盘(1)及设于储线轮固定座(2)上、配合线盘对线丝产生张力的滑动导轮组件,

于储线轮固定座(2)上设置皮带(3),

所述皮带(3)通过设置的电机(4)驱动,

所述滑动导轮组件以随皮带移动的方式设于皮带上,

于所述滑动导轮组件上设有导轮(4);

线丝先后通过线盘(1)及导轮(4),并结合通过电机(5)驱动运动的皮带(3),产生张力。

其中,

所述张力控制装置中还设有电位器(6),所述电位器(6)用以监测皮带移动的实时位置,并将监测值实时反馈给放线电机(7)。

其中,

所述皮带(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同步轮(8)及第二同步轮(9);

所述皮带通过第一同步轮(8)及第二同步轮(9)的转动建立运动;

所述第一同步轮(8)用以传动电机(5)的驱动;

所述第二同步轮(9)用以建立电位器(6)可感应的传动。

其中,

于皮带(3)与电机(5)的输出轴之间,设置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由第一齿轮组及与齿轮组配合的第一传动轴(10)构成。

其中,

于皮带(3)与电位器(6)之间,设置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由第二齿轮组及与传动轮配合的第二传动轴(11)构成。

其中,

所述电机(5)、放线电机(7),均为伺服电机。

其中,

所述电位器(6)为航空电位器。

其中,

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一驱动轮(12)及第一传动轮(13)构成。

其中,

所述第二齿轮组由第二驱动轮(14)及第二传动轮(15)构成。

工作原理、过程及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图3、4,从整体角度进行如下阐述,线缆从线盘1上拉出,经过第一导轮和滑动导轮组件中的导轮4(如图3、4,线的路径是a-b-c),开机时根据工艺要求设定好线缆所需的张力大小和线盘1放线线速度。放线张力控制装置(见图1)根据设定的张力值自动验算好微型伺服电机5输出扭矩,并慢速开启微型伺服电机5旋转,经过第一驱动齿轮12,第一传动齿轮13,第一传动轴10,带动第一同步轮8旋转。第一同步轮8通过皮带3使得滑动导轮组件往左移动,这样放线张力就产生了。滑动导轮组件左侧通过皮带3与左侧的第二同步轮9连接,左侧的第二同步轮9轴上安装了第二传驱动齿轮14与航空电位器15的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这样就得知滑动导轮组件移动的位置,电位器将此数值实时传送给放线电机7,放线电机接收数值,建立反馈调节,从而控制线盘1放线速度的快慢;具体为:设备调试时,导轮4在导轨中间时候我们设定为0位,如果导轮往左移动了,电位器得到信号并通知伺服电机7转速加快,当导轮过了0位往右移动,则通知伺服电机7转速变慢。本实施例中的电位器为航空电位器,因为装置在高速旋转体内实现动作的,所以要可靠性高,能抗离心力的电位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力矩模式工作方式,而放线电机7同样为伺服电机,其是伺服单机速度模式模式工作方式。由此,一套既可以控制放线的速度,又可以控制线缆恒张力放出的退扭绞线机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建立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扭绞线机张力控制装置,首先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及相应的传动构件(包括皮带及设于皮带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传动组件),为滑动导轮组件的运动提供了一种驱动方式,从而对线丝建立张力;其次,对实时的皮带运动,设置电位器及相应传动配件,用以实时检测当前滑动导轮组件的运动位置,为后续放线电机接收此实时值,从而建立对放线速度的闭环调节提供了机械端的外围配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装置适用于高速旋转体的场合,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场合;并能满足市场对细线和极细线和退扭绞机张力的控制精度;并能解决基于传统的使用摩擦片或者磁粉制动器作为张力建制下的张力不均匀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