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周转集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6654发布日期:2020-08-11 21:0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周转集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漏周转集装袋。



背景技术:

集装袋又称柔性集装袋、吨装袋、太空袋等,是集装单元器具的一种,配以起重机或叉车就可以实现集装单元化运输,它适用于装运大宗散状粉粒状物料,广泛用于食品、粮谷、医药、化工、矿产品等粉状、颗粒、块状物品的运输包装。

公告号为cn2020386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成型内拉筋型集装袋,包括袋身、袋盖和袋底,所述袋身内设有袋内拉筋。所述袋内拉筋纵向设置在袋身内部。所述袋内拉筋设置在袋身内部四个对角处。

但是现有集装袋的袋身通常由多块布料缝合而成,在实际应用时,集装袋内粉类物料容易从布料的缝合处泄漏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周转集装袋,其优点是:减小了集装袋袋身的接缝处容易漏粉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漏周转集装袋,包括袋身、袋盖和袋底,所述袋盖和袋底分别缝制在袋身的上下两侧,所述袋盖和袋底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料布筒和第一出料布筒,所述袋身包括若干沿环形首尾相连的底布,相邻两个所述底布在对接处缝制在一起,相邻两个所述底布的接缝处粘结有基布胶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基布胶带将底布接缝处的针眼封住,减小了粉料泄漏的可能性,同时基布胶带加固了相邻两个底布间的连接,提高了袋身接缝处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料布筒和第一出料布筒上均设有第一束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装袋从第一进料布筒装完物料后,操作者利用第一束带将第一进料布筒扎住,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盖和袋身在接缝处均设有第一防尘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尘棉条降低了物料从袋盖和袋身接缝处外泄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身侧壁上设有吊带,所述袋身上缝制有环形的腰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带发方便了集装袋的吊运;腰带则减小了集装袋存储物料后过于膨胀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身、袋盖、袋底、第一进料布筒和第一出料布筒均为聚丙烯纤维布,所述袋身、袋盖、袋底、第一进料布筒和第一出料布筒外均设有第一抗紫外线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的优点,利于延长集装袋的使用寿命,增加集装袋可存储物料的范围以及物料周转时的安全性;第一抗紫外线膜起到了对集装袋的保护作用,延缓了集装袋的老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身内设有基布内衬,所述基布内衬包括筒布、上盖和下底,所述上盖和下底均缝制在筒布上,所述上盖和下底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料布筒和第二出料布筒,所述筒布与袋身缝制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贮存在基布内衬中,通过基布内衬和袋身的双重防护,提高了物料贮存的安全性;第二进料布筒和第二出料布筒则方便了内衬的装料和卸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布内衬的两面均涂覆有第二抗紫外线膜,所述第二进料布筒和第二出料布筒均设有第二束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抗紫外线膜利于延长基布内衬的使用寿命;第二束带则方便了操作者在实际工作时对第二进料布筒或第二出料布筒的结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和下底在接缝处均设有第二防尘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尘棉条阻止了上盖和下底接缝处的物料外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基布胶带将袋身接缝处的针眼封住,既增加了集装袋袋身的牢固性,又阻止了粉料外泄;

2.腰带减小了集装袋装料后过于膨胀的情况,利于节省其占用空间,便于运输;袋身与内衬对物料进行双重防护和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一抗紫外线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基布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二抗紫外线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袋身;111、底布;112、基布胶带;12、袋盖;13、袋底;14、第一进料布筒;15、第一出料布筒;16、第一束带;17、第一防尘棉条;18、吊带;19、腰带;2、第一抗紫外线膜;3、基布内衬;31、筒布;32、上盖;33、下底;34、第二进料布筒;35、第二出料布筒;36、第二抗紫外线膜;37、第二束带;38、第二防尘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防漏周转集装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袋身11和分别缝制在袋身11上下两侧的袋盖12和袋底13,袋盖12和袋底13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的直径相同且均与袋身11内部连通,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上均设有第一束带16,第一束带16的长度大于第一进料布筒14的周长,袋盖12和袋身11在接缝处均设有沿接缝轮廓延伸的第一防尘棉条17。

如图1所示,袋身11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底布111,相邻两个底布111在对接处缝制在一起,从而连成一个矩形筒状,相邻两个底布111的接缝处粘结有基布胶带112,基布胶带112与底布111的拼缝等长,袋身11侧壁上还设有两个关于第一进料布筒14对称分布的吊带18。

如图1所示,装料时,操作者先利用第一束带16将第一出料布筒15扎住,然后将物料从第一进料布筒14倒入,物料装完后再用第一束带16将第一进料布筒14扎起来,以减小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漏出,由于相邻两个底布111的接缝处经过基布胶带112的加固,分担了接缝处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减小了袋身11接缝处容易被撑开、撕裂的可能,此外袋身11接缝处的针眼被基布胶带112封住,配合第一防尘棉条17对袋盖12和袋底13接缝处的堵塞,减小粉料的外泄。

如图1所示,当需要放料时,操作者可利用吊钩钩住吊带18将集装袋吊起,然后解开第一出料布筒15上的第一束带16便可使物料从第一出料布筒15流出,方便快捷,且第一束带16连接在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上,现场即可进行结扎作业。

如图1所示,袋身11上缝制有环形的腰带19,腰带19起到了对袋身11的收束作用,减小了袋身11装完物料后过于膨胀的情况发生,利于节省其占用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袋身11、袋盖12、袋底13、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均为聚丙烯纤维布,聚丙烯纤维布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等优点,利于增加集装袋的适用范围;袋身11、袋盖12、袋底13、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外均设有第一抗紫外线膜2,第一抗紫外线膜2采用抗紫外线剂喷涂而成,减小了紫外线对加快布料纤维老化的影响,提高了集装袋的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袋身11内设有基布内衬3,基布内衬3包括筒布31、上盖32和下底33,上盖32和下底33分别缝制在筒布31的两端,且上盖32和下底33在接缝处均设有第二防尘棉条38,上盖32和下底33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料布筒34和第二出料布筒35,且第二进料布筒34和第二出料布筒35分别与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的内轮廓相适配,第二进料布筒34和第二出料布筒35均设有第二束带37,筒布31与袋身11的内轮廓相适配且两者缝制在一起。

如图3所示,物料经第二进料布筒34贮存在筒布31内,且第二进料布筒34和第二出料布筒35均用第二束带37进行结扎,此时袋身11、袋盖12、袋底13、第一进料布筒14和第一出料布筒15形成集装袋的外层,物料被基布内衬3和外层双重封闭、防护,强度高、牢固,增加了物料在贮存或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图5所示,同时基布内衬3的两面均涂覆有第二抗紫外线膜36,硬挺度高,利于卸料时粉料的滑出,减少残余。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