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刹车装置的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9722发布日期:2022-12-02 21:1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刹车装置的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刹车装置的提升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提升机往往都是具有垂直提升的作用,简单的从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但是实际使用中,这种设备往往都是到了目的地之后再进行组装。但是这样的方式无疑增加了生产的效率,而且也会给用户增加场地的损耗。同时这样的装配方式必然都是一个两个的装配,无法实现规模化的装配,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有时候甚至会因为遗漏一些零部件导致装配的停滞。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中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是提升机的移动问题以及移动之后带来的如何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因为提升机的运行环境是要求对接准确,运行要稳定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运输又在实际运行中位移又少的提升机。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刹车装置的提升机,包括有机架组件,机架组件上通过驱动系统可升降设置有若干个置物台,置物台用于承载来自输送平台的物品;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有主动力源,主动力源连接有提升链组,所述置物台的周侧通过连接提升链组实现提升作业;所述机架组件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组滚轮和用于对滚轮制动的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有刹车踏板,刹车踏板一侧成型有用于与所述滚轮抵接从而制动的圆弧抵接部。
6.优选地,所述刹车踏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的下端。
7.优选地,所述刹车踏板上端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机架组件的下端成型有安装槽,连接轴穿过所述安装槽并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8.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部与所述刹车踏板的上端部铰接。
9.优选地,所述刹车踏板的后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刹车踏板的下端成型有半拱形的加强部;所述刹车踏板采用软质硅胶材质。
10.优选地,所述主动力源连接有驱动链组,驱动链组外侧套设有所述提升链组;所述提升链组包括有外提升链组和内提升链组;所述置物台包括有安装架,安装架两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可转动设置有外链轮连接部和内链轮连接部,外链轮连接部与有外提升链组外侧连接;所述内链轮连接部外侧连接有内提升链组。
11.优选地,所述机架组件下端上设置有传动轴和固定轴,传动轴上套设有外提升链轮和内提升链轮,固定轴上套设有外固定链轮;所述外提升链组依次套设在所述外提升链轮和外固定链轮外进而外提升链组和内提升链组同步运动。
12.优选地,所述机架组件至少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至少包括有垂直设置的两个子支架,每个所述子支架内通过翻板动力源可转动设置有翻板,
翻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输送平台。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内设置有内提升链组,第二支架内设置有外提升链组,内提升链组内套设有内提升链轮,内提升链轮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周侧;外提升链组内套设有外提升链轮,外提升链轮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周侧;所述翻板一侧设置有翻板轴,翻板轴上套设有翻板链轮,翻板链轮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翻板动力源;所述外提升链轮有8个,所述内提升链轮有8个;所述置物台包括有一横梁,横梁一端设置有若干组悬臂;所述悬臂是牙叉,相邻两根牙叉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翻板包括有若干组滚轮组,滚轮组与所述悬臂交错排列;所述滚轮组与翻板轴连接;所述悬臂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用于防止物品脱落。
14.优选地,所述横梁内套设有转轴,转轴上成型有限位平面,横梁与所述限位平面之间抵靠有紧固件。
15.优选地,所述转轴一端分别成型有连接槽;所述安装架一端内套设有转轴,连接槽与所述安装架通过的一限位键配合用于实现悬臂保持水平;所述限位平面与所述悬臂垂直;所述连接槽两侧还成型有环槽,环槽用于安装卡簧限制转轴的轴向移动。
16.优选地,所述悬臂与滚轮组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100cm。
17.优选地,所述悬臂与滚轮组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5cm-20cm。
18.优选地,所述主动力源和翻板动力源是电机或气缸;所述主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的上侧或者下侧;所述主动力源一端设置连接有主链轮,主链轮外套设有主链条;所述主动力源的下端设置有一外提升链轮,主链轮通过所述主链条与所述外提升链轮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0.本技术方案巧妙的在机架组件的下端设置了若干组滚轮,从而让提升机有了可以移动的空间,同时又通过结构简单制动性能好的刹车装置保证其稳定性。这样就可以解决提升机其中一个运输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一;
22.图2是机架组件的结构简图;
23.图3是图1隐藏机架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一;
24.图4是主链轮处相关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25.图5是传动轴处相关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26.图6是主动力源位于下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图1隐藏机架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二;
28.图8是图1隐藏机架组件之后的结构简图之三;
29.图9是翻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0.图10是是翻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1.图11是置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是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是机架组件和张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4是图13中a处局部放大图;
35.图15是机架组件和输送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6是连接支架的结构简图;
37.图17是图16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8是图1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9.图中:1-机架组件;2-置物台;3-输送平台;4-提升链组;6
‑ꢀ
翻板;7-转轴;8-主链轮;9-主链条;11-主动力源;12-驱动链组; 13-内提升链轮;14-传动轴;15-固定轴;16-外提升链轮;17-外固定链轮;18-第一支架;19-第二支架;20-子支架;21-安装架;22
‑ꢀ
外链轮连接部;23-内链轮连接部;24-横梁;25-悬臂;26-限位杆 27-环槽;29-连接槽;30-滚轮;31-刹车踏板;32-圆弧抵接部;33
‑ꢀ
连接杆;34-连接轴;35-紧固件;36-弹簧;37-加强部;41-外提升链组;42-内提升链组;51-上机架;52-下机架;53-上连接支架;54
‑ꢀ
下连接支架;55-调节孔;56-调节齿轮;57-调节齿条;58-调节连杆; 59-调节把手;60-固定支架;61-翻板轴;62-翻板链轮;63-滚轮组; 64-翻板动力源;71-限位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41.实施例一:如图1-12所示,一种提升机,包括有机架组件1,机架组件1上通过驱动系统可升降设置有若干个置物台2,置物台2 用于承载来自输送平台3的物品。
42.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提升机的设计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会设置有多个置物台2,置物台2的旁边就是输送平台3,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任意一个输送平台3都可以通过将物品送到置物台2处,再通过置物台2运输到位于其他位置的输送平台3,再由输送平台3 将物品运输出去。从而能够实现多进多出灵活设置。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输送平台3是用于将物品输送至提升机内部的设备,优选地可以采用滚轮式流水线。
43.优选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有主动力源11,主动力源11连接有驱动链组12,驱动链组12外侧套设有提升链组4,所述置物台2的周侧通过连接提升链组4实现提升作业。
44.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链条的设计上分成驱动链组12和提升链组4两个部分。通过驱动链组12来连接一个主动力源11和一个外提升链轮16,再通过外提升链轮16来驱动提升链组4的整体运转。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通过一个动力源驱动整个提升机工作,而这个提升机的工作又是有多进多出的功能。技术方案所述的提升链组4和驱动链组12优选的是若干段链条,因链条与链轮的组合属于惯常手段,因此这里不针对两者的工作原理做赘述。
45.优选地,所述提升链组4包括有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所述置物台2包括有安装架21,安装架21两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可转动设置有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外链轮连接部22 与有外提升链组41外侧连接;所述内链轮连接部23外侧连接有所述内提升链轮13和内提升链组42。
46.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置物台2的结构形式。置物台2优选地的是一种方形的平台。在实际使用中在置物台2的四周分别通过提升链组4与之连接。同时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在置物台2的两侧分别可转动设置有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外链轮连接部22是设置在安装架21的外侧,内链轮连接部23是设置在安装架21的内部。在实际使用中,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是用于在不同支架区域之间进行连接的,这样就可以
实现置物台2在不同支架的之间的运输,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中,置物台2有四个角,一般在四个角分别会有两个外链轮连接部22和两个内链轮连接部23,例如前面两个内链轮连接部23后面两个是外链轮连接部22;同时内提升链组42和外提升链组41会分别布置在靠前的一个支架区域内和靠后的支架区域内;这样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置物台2能够在两个不同的支架区域内实现运输,再利用链轮实现垂直方向的提升进而在配合置物台2旁侧的输送平台3,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置物台2上的物品能够在任意一个输送平台3上运输。
47.具体的说,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在安装架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对应的安装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2。这样当置物台从第一支架转移到第二支架的时候通过内外链轮交错连接的设计,同时又对外链轮连接部以及内链轮连接部能够相对横梁转动的特性,就可以实现置物台在不同的支架之间相对的转移,然后通过将这个置物台应用到提升机这个产品中,就可以实现产品能够在不同支架之间的任意一个位置进行运输和启停。这样的运输就会非常灵活。
48.优选地,所述机架下端上设置有传动轴14和固定轴15,传动轴 14上套设有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固定轴15上套设有外固定链轮17;所述外提升链组41依次套设在所述外提升链轮16和外固定链轮17外进而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同步运动。
49.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内提升链轮13和外提升链轮16的安装方式。通过将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同时套在一根传动轴14内,通过一根传动轴14的转动就可以实现同时对外提升链轮 16和内提升链轮13的同步转动。进而能够解决置物台2在某一个支架内提升以及在支架和支架之间转化的时候能够更加平稳。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固定链轮17其实也是外提升链轮。只是说外固定链轮17 特指套设在固定轴15上的链轮。
50.优选地,所述机架组件1至少包括有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至少包括有垂直设置的两个子支架20,每个所述子支架20内通过翻板动力源64可转动设置有翻板6,翻板 6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输送平台3。
51.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机架组件1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优选地机架组件1包括有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第一支架 18和第二支架19内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子支架20的数量这样就可以将物品提升或者运输到指定的高度。具体的说,在置物台2在提升的时候,由于在置物台2上是有需要运输的物品的,这个时候如果将机架组件1内的提升结构以及与输送平台3内物品交接整合在一起会较大的增加设备的复杂程度。因此特将两个功能做拆分,翻板6的作用就是是为了提供一种将物品移送至输送平台3的技术方案。
52.在实际使用中,置物台2会将物品提升至设定位置。此时翻板6 在翻板动力源64的作用下,从下往上进行旋转,也就是说从下往上经过置物台2。从而能够把置物台2上的物品托起一定的距离。而此时刚好能够与外接的输送平台3进行连接。然后翻板6上面的动力装置会工作再输送至输送平台3。这样就可以实现物品能够在任意一个设定的高度进行输送。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极大的简化结构设计的复杂程度而且在平常运输过程中也能实现置物台和翻板之间互不干涉。
53.优选地,所述外提升链轮16有8个,所述内提升链轮13有8个。
54.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外提升链轮16和内提升链轮13的数量要求。具体的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优选地都是采用方形的设计。因此在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的8个顶点各设置有有一个链轮。这样输送的过程会更加平稳。
55.优选地,所述翻板6一侧设置有翻板轴61,翻板轴61上套设有翻板链轮62,翻板链轮62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翻板动力源64。
56.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翻板6实现转动的技术方案。翻板动力源64优选地采用伺服马达或者电机也可以使用气缸,然后通过马达或者电机与翻板链轮62的连接,从而能够驱动翻板轴61的转动,进而能够驱动翻板6进行转动。本技术方案翻板6设计成单侧悬挂式的设计,这样就可以将驱动的部分巧妙的放在一侧对空间利用效率高。然后单侧旋转的方式也可以让翻板6在不工作的时候方便收纳使之可以靠在支架组件一侧,这样就不会影响置物台2在机架组件1内的上下移动。
57.优选地,所述置物台2包括有一横梁24,横梁24一端设置有若干组悬臂25。所述悬臂25是牙叉,相邻两根牙叉之间设置有间距。
58.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置物台2的设计结构。具体的说,置物台2上的悬臂25设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方式。悬臂25 和悬臂25之间有间距,然后这样就可以穿过翻板6实现运输。
59.优选地,所述翻板6包括有若干组滚轮组63,滚轮组63与所述悬臂25交错排列;所述滚轮组63与翻板轴61连接。
60.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翻板6的结构设计,滚轮组63用于在达到设计高度的时候,让滚轮组63转动从而将物品输送至轨道。滚轮组63的输送作用可以通过皮带转动实现,具体的结构原理已经是现有技术,这里不多做赘述。
61.优选地,所述悬臂25至少一端设置有限位杆26,限位杆26用于防止物品脱落。
62.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在悬臂25上放置物品脱落的方法。限位杆26的设计能让物品处于两个限位杆26中间,这样就可以防止物品的脱落。而且在实际产品中,每个悬臂25上都会只有两个限位杆26,而一个置物台2上一般会设置有多个悬臂25。这样的组合就能让限位杆26共同组成一个限制物品移动的空间。
63.优选地,所述横梁24内套设有转轴7,转轴7上成型有限位平面71,横梁24与所述限位平面71之间抵靠有紧固件。
64.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横梁24保持水平的方式。具体的说通过紧固件紧紧的抵靠在限位平面71上。通过控制限位平面71的位置就可以控制横梁24的角度,也就是能够让横梁24保持水平。
65.优选地,所述转轴7一端分别成型有连接槽29;所述安装架21 一端内套设有转轴7,连接槽29与所述安装架21通过的一限位键配合用于实现悬臂25保持水平。所述限位平面71与所述悬臂25垂直;所述连接槽29两侧还成型有环槽27,环槽27用于安装卡簧限制转轴7的轴向移动。
66.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另一种让悬臂25保持水平的方式。连接槽29通过一个限位键进行连接,这样两者的相对角度就固定了。同时这样的设计方案还可以跟上述用紧固件抵靠在限位平面71上的方式一起组合使用,进一步增加悬臂25保持水平的能力,进而能提高置物台2承载重物的能力。同时本技术方案还利用在所述环槽27 上套上卡簧,从而限制转轴7在轴向方向的移动。同时从图9和图9 中可以看出,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均与所述转轴7是套设的关系也就是说,外链轮连接部22和内链轮连接部23通过转轴 7与所述横梁24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增加悬臂25保持水平的能力,进而能提高置物台2承载
重物的能力。
67.优选地,所述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 5cm-100cm。也可以是所述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 5cm-20cm。
68.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悬臂25与滚轮组63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指每个悬臂25的内侧与滚轮组63的外侧支架之间的距离,包括悬臂25 的横梁24与滚轮组63端部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为了防止在置物台2移动过程中与滚轮组63发生碰撞,造成设备运行故障。5-100 是根据要承载的物品的不同,如果物品较大较重,则应该要设置相对窄一点,让悬臂25的密度增加进而提高承载能力。5厘米是一种常规状态下的设计间距,20cm是遇到物品相对较轻的时候选择的规格。然后100cm是在实际运行中相对较宽的距离设计。
69.优选地,所述主动力源11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1的上侧。所述主动力源11一端设置连接有主链轮8,主链轮8外套设有主链条9;所述主动力源11的下端设置有一外提升链轮16,主链轮8通过所述主链条9与所述外提升链轮16连接。
70.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一种主动力源11的设计结构。通过一个主动力源11提供动力就可以让整个外提升链组41和内提升链组42 同时运转,这样的方式简单有效,而且让整个结构设计的更加紧凑。
71.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所述主动力源11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1的下侧。此时所述主动力源11一端设置连接有主链轮8,主链轮8外套设有主链条9;所述主动力源 11的下端设置有一外提升链轮16,而此时的外提升链轮16可以选用所述转动轴上的外提升链轮16或者内提升链轮13。这样就可以将主动力源11设置在机架组件1的下端。从而能够让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72.如图13-14所示,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不同点在于,所述机架组件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组滚轮30和用于对滚轮30制动的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有刹车踏板31,刹车踏板31 一侧成型有用于与所述滚轮30抵接从而制动的圆弧抵接部32;所述刹车踏板31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1的下端;所述刹车踏板31 上端部设置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轴34,所述机架组件1的下端成型有安装槽,连接轴34穿过所述安装槽并通过紧固件35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杆33的下端部与所述刹车踏板31的上端部铰接;所述刹车踏板31的后端设置有弹簧36;所述刹车踏板31 的下端成型有半拱形的加强部37;所述刹车踏板31采用软质硅胶材质。
73.本实施例重点在实施例一的基本上增加了上述内容。具体的说是增加了滚轮30和刹车装置。滚轮30和机架组件1的连接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常技术手段这里不多做赘述。
74.而本实施例的所述的刹车装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为了稳定设备的位置,常常会放一些石头在车轮的行进方向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设备在运行中移动。但是这样的结构过于粗糙,不能应用在批量的工业生产中。
75.而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是一种可以转动可以调节的刹车装置的结构样式。具体的说,刹车踏板31的圆弧抵接部32是一种圆弧状的平面。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比一般的采用水平斜面的设计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在一般的情况下滚轮30会采用万向轮的设计,这样能够增加提升机移动的灵活性。而当移动至一个位置之后,万向轮的方向是不固定的,刹车踏板31的可转动设置,能够更好的匹配万向轮的方向进行限位。同时为了能够增加刹车
踏板31移动的灵活性,特别的设计了连接轴34。在实际使用中,连接轴34会穿过安装槽然后依靠紧固件35实现与机架组件1的连接。然后刹车踏板31的转动则可以在松开紧固件35之后进行转动;刹车踏板31的移动则可以在安装槽内移动。因此安装槽的位置必须与滚轮30的位置适配,这个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这里不多做赘述。同时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机架组件1其主要构成优选地的采用钣金件,因此针对紧固件35 的调节都是非常方便的。
76.为了进一步优化刹车装置的性能,在刹车踏板31的后侧设置一个弹簧36,弹簧36的垃圾会驱动刹车踏板31转动,从而实现收纳。加强部37的设计采用的是半拱形的设计,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强度且又节省材料。然后软质硅胶材质的设计,又可以增加摩擦力,进一步保证稳定性。
77.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主要不同点在于,在原有提升机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能够用于克服链轮使用长了之后容易变松的方式。
78.具体的,机架组件至少包括有上机架51和下机架52,上机架51 和下机架5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连接支架包括有上连接支架53 和下连接支架54,上连接支架53套设在所述下连接支架54的外侧;所述上连接支架53和下连接支架54上成型有若干组调节孔55,紧固件同时穿过上连接支架53和下连接支架54上的不同的调节孔55 进而实现提升机高度。
79.在实际张紧过程中除了改变链条的路径之外,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调整两个链轮之间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提升机产品中,链轮由于要牵连其他多条链条,因此链轮的位置是不好移动的。因此本技术方案创造性的通过把机架组件至少分成三节,通过调整机架组件的长度进而改变链轮两端的位置,最终实现对链条的张紧作用。而且这样的设计只需要通过调整中间的连接支架的长度就可以实现张紧非常的简单方便。而对连接支架的长度的调整则又通过将连接支架分成两个部分来调整,通过调整上连接支架53和下连接支架54之间套设的深度就可以实现长度的调整。然后套设的深度固定好之后,又通过调节紧固件穿过调节孔55实现对调节后位置的固定。
80.优选地,上连接支架53和下连接支架54上的调节孔55应该是在同一竖直线上。而且同一排调节孔55的个数优选地的是两个,但是根据载荷的大小三个四个也是可以的,这样才能在调整的时候更方便。至于调节孔55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在调整过程中上机架51、下机架52和连接支架之间的连接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这里不多赘述。其中关于上机架51、下机架52和连接支架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卡接或者粘接等其他各种连接方式,这里不一一举例。
81.优选地,所述上连接支架53和下连接支架54均采用钣金件。钣金件的设计能够减少重量同时还能够保持良好的支撑性能。同时钣金件也可以为调节齿轮56的转动提供操作的空间。
82.优选地,所述上连接支架53内侧设置有一调节齿轮56,调节齿轮56的一侧还设置有调节齿条57,调节齿条57固设在上连接支架 53内侧且与所述调节齿轮56啮合。在使用上述方式对上连接支架53 和下连接支架5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调节的动力源如何设计。优选地可以是通过人工抬起,但是这样的方式过于粗糙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本技术方案设计了利用齿轮齿条的原理对上连接支架53进行驱动。这样的方式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承受较重的重量。当然在调整完毕之后还是需要紧固件
穿过调节孔55从而实现定位。其中调节齿条57与上连接支架的连接关系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实现。
83.所述调节齿轮56的前侧设置有调节连杆58,调节连杆58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把手59。调节把手59的设计能够让调节齿轮56转动的时候更加方便,而且又因为整体是钣金件的设计这样就更加轻松的进行操作。
84.所述调节齿轮56后侧设置有固定支架60,固定支架60一端固设在内下连接支架54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56铰接。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对调节齿轮56的固定方式。这个固定支架60下端部设置在下连接支架54上,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支撑,而且有可以进一步辅助上下连接支架54的分离和闭合。在实际中,固定支架60往往是采用l形状的设计。竖直的长轴用来支撑,水平的短轴实现与调节齿轮56的连接。简单有效,是优选地的结构设计。
85.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