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7258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生活中,电梯与人们息息相关,无论高层住宅区楼还是购物商场等人们需要根据需求进行楼层变换的地方,通常都会使用电梯,电梯是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一般电梯轿厢内会安装有轿厢开门的感应装置,开门感应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及时更换。

现有的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一般安装在安装板上,然后通过螺栓与电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一般安装在电梯轿厢门板较高处,在使用螺栓将安装板与电梯外侧的门板连接时,需要工作人员爬上梯子,然后将螺栓拧开,拆下就得开门感应装置,再用螺栓将新的开门感应装置安装上去,操作的过程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具有便于更换开门感应装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包括电梯门板、安装在电梯门板上的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感应器,所述安装板上远离感应器的侧面设置有l型的卡块,所述电梯门板上设置有供卡块滑动插入的卡槽,所述卡块包括与感应器连接的横向块、以及与横向块连接的纵向块,所述卡槽的侧壁设置与纵向块插接配合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时,将卡块嵌入卡槽内,然后插进固定槽内,将卡块固定住,使卡块不易脱离固定槽,实现开门感应装置的安装,拆卸时将卡块取出即可,具有便于更换开门感应装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位于固定槽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用于限位卡块的弹性卡扣,所述卡槽上位于固定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弹性卡扣配合的扣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扣与扣接板扣接配合,将卡块固定在固定槽内,防止卡块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而滑出固定槽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卡扣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弹性卡扣靠近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上通过合页铰接有转动板,所述纵向块靠近转向板的侧面设置有与转动板接触的翻转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卡块插入固定槽时,翻转块与转动块抵接,通过翻转块的压力作用下,弹性卡扣转动,然后当弹性卡扣转动到某一位置时。翻转块与转动块分离,具有无需人工转动弹性卡扣,即可将弹性卡扣翻转至扣接板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接板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所述扣接板靠近固定槽的侧壁通过合页连接有向上翻转的按压板,所述横向块靠近按压板的位置设置有与按压板接触的抵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块插入固定槽内时,抵压块与按压板接触,将按压板向下压,使扣接板向固定槽一侧偏移,便于弹性卡扣与扣接板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块远离横向块的侧面为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向块与固定槽接触的面为弧形面,弧形面减少纵向块与固定槽的碰撞,防止纵向块与固定槽的侧壁发生碰撞产生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槽的槽底通过弹性件连接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与纵向块靠近固定槽槽底的侧面的形状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插入固定槽,且弹性卡扣与扣接板扣接,压紧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将卡块抵紧,具有防止卡块移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槽的侧壁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侧面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条纹,且设置有所述橡胶层的固定槽与卡块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增大固定槽的侧壁与卡块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卡块在弹性件以及压紧板的作用下对弹性卡扣的压力,同时也防止卡块轻易滑出固定槽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块与固定槽的扣接配合,实现开门感应装置的安装与拆卸,具有便于组装拆卸开门感应装置的效果。

2、在卡块上设置有翻转块,弹性卡扣上设置有与翻转块配合的转动块,在将卡块卡进固定槽时,使弹性卡扣翻转,便于弹性卡扣与扣接板的扣接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梯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梯门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电梯门板;11、卡槽;111、弹性卡扣;112、转轴;113、扣接板;114、按压板;115、转动板;12、固定槽;121、弹性件;122、压紧板;123、橡胶层;2、安装板;21、卡块;211、横向块;212、纵向块;213、翻转块;214、抵压块;22、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梯轿厢的开门感应装置,包括电梯门板1、以及安装在电梯门板1上的感应器22,感应器22通过安装板2安装在电梯门板1上。

感应器22上连接有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上开设有的螺孔与安装板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通过将螺栓旋出,根据需要更换安装板2或者感应器22。

安装板2上远离安装感应器22的侧面连接有l型的卡块21,卡块21包括与安装板2连接的横向块211、以及与横向块211远离安装板2一侧连接的纵向块212,横向块211与纵向块212的连接处开设为圆角,防止卡块21与安装板2碰撞,而使卡块21损坏,且纵向块212远离横向块211的侧面为圆弧面,减少纵向块212与固定槽12侧壁碰撞。

参照图2和图3,电梯门板1上开设有供卡块21插入的卡槽11,卡槽11靠近电梯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纵向块212嵌合匹配的固定槽12。

卡槽11内侧壁位于设置固定槽12的侧面上连接有转轴112,转轴112上转动连接有弹性卡扣111,弹性卡扣111位于固定槽12的一侧,在卡槽11内侧壁位于固定槽12另一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扣接板113,弹性卡扣111与扣接板113扣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扣接板113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

当卡块21插入固定槽12内后,转动弹性卡扣111,使弹性卡扣111与扣接板113扣接配合,防止卡块21滑出固定槽12外。

弹性卡扣111靠近转轴112的外侧壁上通过合页铰接有转动板115,转动板115在合页的作用下只能朝靠近弹性卡扣111方向转动,转动板115与随着弹性卡扣111的转动而绕着转轴11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卡扣111朝远离扣接板113方向翻开后,弹性卡扣111的一端抵接在卡槽11的侧壁,使弹性卡扣111不能沿远离扣接板113方向翻转到与固定槽12平行的位置。

参照图3和图4,纵向块212靠近弹性卡扣111的侧面连接有翻转块213,当卡块21(参照图2)插入固定槽12内,且向固定槽12内移动时,翻转块213与转动板115抵接,在翻转块213的压力作用下,转动板115带动弹性卡扣111转动,使弹性卡扣111翻转至一端与扣接板113抵接。

在扣接板113靠近固定槽12的侧面上通过合页铰接有按压板114,按压板114在合页的限制下只能朝远离固定槽12的方向翻转,在自然状态下,按压板114与扣接板113垂直。

横向块211上靠近按压板114的侧面设置有抵压块214,当按压板114与抵压块214抵接,且弹性卡扣111与扣接板113抵接时,横向块211与弹性卡扣111之间有间距。当将卡块21(参照图2)插进固定槽12时,抵压块214与按压板114抵接,将卡块21向下压,抵压块214对按压板114产生垂直与按压板114向下的压力,在按压板114的作用下,扣接板113向固定槽12所在侧偏移,使弹性卡扣111与扣接板113扣合,当抵压块214向下移动到一定程度时,抵压块214与按压板114分离,在扣接板11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扣接板113恢复原来的位置,并且将弹性卡扣111扣住。

固定槽12的槽底通过弹性件121连接有压紧板12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1为弹簧,当卡块21插进固定槽12内时,卡块21抵压柱压紧板122,卡块21相固定槽12内移动,使弹簧压缩。压紧板122远离弹性件121的侧面为与纵向块212(参照图2)的弧形面嵌合匹配的弧形面。当纵向块212插进固定槽12中,弹性卡扣111与扣接板113扣合,卡块21与弹性卡扣111之间有间距,通过压紧板122与弹性件121的抵压配合,使卡块21与弹性卡扣111抵接配合,防止开门感应装置在安装后发生移动。

固定槽12的其中一个侧壁粘贴有橡胶层123,橡胶层123的表面连接有若干向上凸起的条纹,当卡块21插进固定槽12时,卡块21(参照图2)将橡胶层123抵紧压缩,粘贴有橡胶层123的固定槽12与卡块21过盈配合,橡胶层123增大了固定槽12侧壁与卡块21之间的摩擦力,使卡块21不易滑出固定槽12的同时,也减小了卡块21在弹簧的作用下对弹性卡扣111产生的向上的力。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开门感应装置时,将卡块21插进固定槽12内,翻转块213抵住转动块,带动弹性卡扣111翻转,随着弹性卡扣111的转动,翻转块213与转动块分离,此时往下压安装板2,使抵压块214与按压板114抵接,将扣接板113向固定槽12方向移动,然后弹性卡扣111向下移动,扣进扣接板113上,随着抵压块214向下移动,抵压块214与按压板114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少,直到分离,扣接板113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弹到远离的位置,将弹性卡扣111扣住。

在拆卸开门感应装置使,用手将扣接板113向固定槽12侧移动,使弹性卡扣111与扣接板113分离,将弹性卡扣111翻转,至一端与卡槽11侧壁抵接,然后取出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