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机转载机房内的两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0590发布日期:2020-07-29 02:3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皮带机转载机房内的两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备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皮带运输机的转载机房内用于支撑其头部滚筒和漏斗的两用支架。



背景技术:

港口上用皮带运输机转运散碎货物,货物卸船后一般采用多级皮带接续转载传输到目的地,传输是在上游皮带机头部滚筒前的斜下方安装有漏斗,驱动皮带机的头部滚筒带动皮带运行,将卸船后送到皮带机皮带上的物料经过滚筒回转时抛入漏斗,物料顺漏斗下落到下一级皮带机上,再通过下一个漏斗转到再下一级皮带机上,就这样逐级传送直至到达预定位置。为了管理和操作,在物料传输的每个转载点上都建有转载机房,这样,物料的一条输送线上就需要建造多个机房,皮带机头部的滚筒和漏斗均支撑安装在机房内。

由于用多级皮带机接续转载物料,其上一级皮带机的头部滚筒都处在比下一级高的位置上,转载机房需要用支柱撑起,其内部空间的大小,必须满足支撑安装皮带机的头部滚筒以及转接用漏斗的需要。

目前,转载机房内的滚筒和漏斗分别用各自的单体支架排列支撑。如图3所示,转载机房1是用其下面的支柱1.2支撑在皮带机上面的,在机房1内的底板1.1上,平行且相对竖立固定安装有支撑滚筒4的一对立架2.1,立架2.1由下横板2.14、垂直固定在下横板2.14一端的立柱2.11、立柱2.11顶部的上横筋板2.12以及两端分别搭接在上横筋板2.12和下横板2.14上的斜筋板2.13组成空心框架,两立架2.1顺皮带机的长度方向安装,其立柱2.11的左侧立面对向漏斗3的方向安装,支撑滚筒4的轴承座6安装在立柱2.11左侧立面上;支撑漏斗3的漏斗支架7向左延伸,单体排列在底板1.1上位于两立架2.1的左侧位置。

港口上的船运散碎货物以煤炭矿石居多,其比重大、运送量也大,为了减少转载接点快速转运,单台皮带机的长度大都较长,有的长达两千米,用皮带机头部的滚筒带动整个载有货物的皮带运转,支撑滚筒的支架所承受的拉力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提高上述支架的抗拉强度,这就需要增大立架顺皮带机方向的前后跨度;按照目前的布置,两个纵向单体排列的支架加起来占用机房的面积大;在一条皮带运输机的转运链上必须设置多个转载点,就需要建造多个转载机房,面积大的机房用料多,制造成本高;

同时,在面对现有多条转运链的建造机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续新增的皮带机以及流程交叉布置等问题,按照现有的滚筒支架和漏斗支架的单体排列方式布置,就造成了后续扩建项目的空间布置和基础安装的不足;同时,用支柱将机房支撑在高位,大的机房比小的机房建造难度会更大。

如何使转载机房在既能满足使用的基本要求,又可少占用基础面积和立体空间,还能节约原材料、方便建造安装和降低成本,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用多级皮带运输机接续转载散碎物料,在每个转接点建造的转载机房,因支撑滚筒的支架和支撑漏斗的支架为单体排列安装,造成机房占用基础面积和立体空间大,制造成本高,以及用料多和在高处建造难度大的缺点,提供一种皮带机转载机房内的两用支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两用支架包括平行且相对竖立安装在转载机房内的两个立架,立架顺皮带的长度方向固定在皮带机头部滚筒两端的机房底板上,所述立架是由垂直固定在下横板的一端头的立柱,和两者组合后再和上横筋板以及斜筋板首尾相连形成空心框,立柱的前侧立面对向皮带机尾部的方向安装,支撑滚筒的轴承座安装在立柱上与立柱的前侧立面相对的后侧立面上,漏斗的下部穿过两立架之间的底板,其侧立壁支撑在两侧的立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漏斗在立架上的支撑,是在漏斗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水平框架,框架固定在两侧的立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固定在机房底板上安装的两个立架,其立柱的前侧立面对向皮带机的尾部方向,等于将现有的滚筒支架反转了180度设置,同时将支撑滚筒的轴承座安装在支架上立柱的后侧立面上,滚筒下面的漏斗安装两立架之间,由现有单体支撑滚筒的支架和支撑漏斗的支架纵向排列式,改变为两者叠加合体的两用支架,既能使承载皮带滚筒的能力不变,又节约了机房内一个漏斗所占位置的面积,大大缩小了转载机房的占用面积和立体空间,为后续新增项目以及流程交叉布置留出了位置,又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也方便了建造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示意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安装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所述两用支架2,包括平行且相对竖立安装在转载机房1内、位于支撑皮带机头部滚筒4两端竖立的立架2.1(参见图2),机房1用支柱1.2支撑在其底板1.1的下面,立架2.1顺皮带5的长度方向固定在皮带机头部滚筒4两端的机房底板1.1上;所述立架2.1的结构是,立柱2.11垂直固定在下横板2.14的一端头上,两者组合后再和上横筋板2.12以及斜筋板2.13首尾相连成空心框,两个立架2.1和安装其上的底板1.1共同组成了两用支架2;立架2.1上立柱2.11的前侧立面2.11a对向皮带机尾部方向设置,支撑滚筒4的轴承座6安装在立柱2.11上与前侧立面2.11a相对的后侧立面2.11b上;所述漏斗3安装在于两立架2.1之间,其下部向下穿过机房1内的底板1.1,其侧立壁支撑在两侧的立架2.1上。

所述漏斗3在立架2.1上的支撑,是在漏斗3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水平的框架3.1,框架3.1固定在其两侧的立架2.1上。漏斗3的支撑安装,也可以是在两个立架2.1之间的其他形式的支撑固定,总之,凡是不增加漏斗3支撑安装占位的形式均可采用。

图3为现有技术的安装结构,转载机房1用支柱1.2支撑在其底板1.1的下面,机房1内专门用于支撑滚筒4的一对立架2.1,平行且相对竖立固定在机房1内底板1.1上位于滚筒4两端的位置构成滚筒支架,立架2.1由下横板2.14、立柱2.11、上横筋板2.12以及斜筋板2.13头尾相连围成空心框架,立架2.1上的立柱2.11左侧的立面对向漏斗3的方向安装,支撑滚筒4的轴承座6安装在立柱2.11的左侧立面上,支撑漏斗3的漏斗支架7安装在底板1.1上位于的滚筒4左侧的斜下方位置。

上述支撑滚筒4的支架和漏斗支架7单体排列占用的基础面积和空间都大,造成后续扩建项目的空间布置和基础安装的不足。

上述两用支架2等于将现有技术支撑滚筒4的立架2.1反转了180度安装,使漏斗3的安装位置移到两个立架2.1中间,将支撑滚筒4的轴承座6移到与所述立柱2.11的前侧立面2.11a相对的后侧立面2.11b上,由原来的两个单体排列的支撑架变成了合二为一的叠加式,从而大大缩小了转载机房1的占位,也为后续新增的皮带机以及流程交叉布置留出了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机房的占位面积和体积都大大缩小,使用原材料少,重量轻了方便高位置的建造,其原材料的消耗少,降低了制造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进行的解释性说明,不是唯一的技术方案,凡是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主旨所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