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5901发布日期:2020-07-29 02:4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折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边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更好地收纳或者输送,布料或者纸板等一些产品通常需要折边处理,传统的折边过程采用手工作业方式,首先将布料或者纸板平铺在操作台上;再将布料或者纸板的一边手动弯折;折叠后,用熨斗对折叠后的边进行烫折,以使折叠后的边得到固定。然而,传统手动作业方式费时费力,很容易导致作业人员疲劳、乏力,从而导致该产品的折边效率严重下降。同时,在折边过程中,熨斗也很容易烫伤作业人员,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折边装置,使得折边作业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产品的折边效率;同时,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边装置,包括:机架;操作台,所述操作台装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操作台上设有用于安装产品的夹具,所述夹具上设有铲折口;铲折机构,所述铲折机构包括装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移动结构、及装设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上的铲折件,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用于驱使所述铲折件插入所述铲折口中、并将所述产品的侧边进行折叠;及熨烫机构,所述熨烫机构包括装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移动结构、及装设在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上的发热模,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用于驱使所述发热模抵触或者脱离折叠后的产品。

上述的折边装置,将产品安装在夹具上,由于夹具上设有铲折口,因此,启动第一移动结构,通过第一移动结构,使得铲折件插入铲折口中,此时,铲折件处于产品的侧边下面;接着,通过第一移动结构,使得铲折件带动产品的侧边移动。由于产品的中间部分被夹具固定安装,因此,产品的侧边在铲折件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弯折,使得产品的侧边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折叠后,通过第一移动结构,将铲折件远离产品,为熨烫操作提供充足空间;最后,启动第二移动结构,驱使发热模抵触在折叠后的产品上,并对该产品进行熨烫,使得侧边稳定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如此,完成产品自动折边作业。由此可知,本方案采用巧妙的机械结构,代替手动作业,实现自动化生产,使得折边作业变得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折边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人工的投入,因此,在熨烫过程中,有效减少了烫伤、烧伤等危险,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配合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装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铲折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驱动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铲折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结构还包括装设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上的安装座,所述第二驱动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移动结构驱使所述发热模穿过所述开口用于抵触或者脱离折叠后的产品;或者,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通过所述开口避开所述发热模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铲折口为四个,四个所述铲折口对应开设在所述夹具的四条边上,所述夹具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操作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上设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用于连通外部吸气设备、并通过所述外部吸气设备吸住所述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有支撑轴,所述操作台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支撑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折边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件与传动结构,所述第三驱动件装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操作台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与从动齿,所述主动齿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从动齿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铲折件包括第一铲片、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铲片上的第二铲片,第一铲片装设在第一移动结构上,所述第二铲片能插入所述铲折口中。

一种折边方法,采用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折边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将产品安装在夹具上;启动第一移动结构,驱使铲折件插入铲折口中;再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结构,使得所述铲折件带动所述产品的侧边移动,并使得所述产品的侧边发生折叠;折叠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将所述铲折件移离所述产品;移离后,启动第二移动结构,驱使发热模抵触在折叠后的产品上,并对产品进行熨烫;熨烫后,通过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将所述发热模移离所述产品。

上述的折边方法,采用以上的折边装置,将产品安装在夹具上,由于夹具上设有铲折口,因此,启动第一移动结构,通过第一移动结构,使得铲折件插入铲折口中,此时,铲折件处于产品的侧边下面;接着,通过第一移动结构,使得铲折件带动产品的侧边移动。由于产品的中间部分被夹具固定安装,因此,产品的侧边在铲折件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弯折,使得产品的侧边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折叠后,通过第一移动结构,将铲折件远离产品,为熨烫操作提供充足空间;最后,启动第二移动结构,驱使发热模抵触在折叠后的产品上,并对该产品进行熨烫,使得侧边稳定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如此,完成产品自动折边作业。由此可知,本方案采用巧妙的机械结构,代替手动作业,实现自动化生产,使得折边作业变得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折边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人工的投入,因此,在熨烫过程中,有效减少了烫伤、烧伤等危险,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折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驱动件与操作台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折边方法流程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折边方法流程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折边装置,110、机架,111、第一支撑架,112、第二支撑架,113、支撑轴,120、操作台,121、轴承,130、夹具,131、铲折口,132、抽吸孔,140、铲折机构,141、第一移动结构,1411、第一驱动件,1412、第二驱动件,1413、安装座,14131、第一安装板,14132、第二安装板,14133、连接板,14134、开口,142、铲折件,1421、第一铲片,1422、第二铲片,150、熨烫机构,151、第二移动结构,152、发热模,160、第三驱动件,170、传动结构,171、主动齿,172、从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折边装置100,包括:机架110、操作台120、铲折机构140及熨烫机构150。操作台120装设在机架110上,操作台120上设有用于安装产品的夹具130。夹具130上设有铲折口131。铲折机构140包括装设在机架110上的第一移动结构141、及装设在第一移动结构141上的铲折件142。第一移动结构141用于驱使铲折件142插入铲折口131中、并将产品的侧边进行折叠。熨烫机构150包括装设在机架110上的第二移动结构151、及装设在第二移动结构151上的发热模152。第二移动结构151用于驱使发热模152抵触或者脱离折叠后的产品。

上述的折边装置100,将产品安装在夹具130上,由于夹具130上设有铲折口131,因此,启动第一移动结构141,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使得铲折件142插入铲折口131中,此时,铲折件142处于产品的侧边下面;接着,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使得铲折件142带动产品的侧边移动。由于产品的中间部分被夹具130固定安装,因此,产品的侧边在铲折件142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弯折,使得产品的侧边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折叠后,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将铲折件142远离产品,为熨烫操作提供充足空间;最后,启动第二移动结构151,驱使发热模152抵触在折叠后的产品上,并对该产品进行熨烫,使得侧边稳定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如此,完成产品自动折边作业。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巧妙的机械结构,代替手动作业,实现自动化生产,使得折边作业变得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折边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人工的投入,因此,在熨烫过程中,有效减少了烫伤、烧伤等危险,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的侧边弯折后,再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的方式可通过侧边自身的重量自动搭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或者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将弯折后的侧边进一步压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或者通过夹具130处的负压,将弯折后的侧边吸附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等。其中,产品的中间部分应理解为折叠后,承载侧边的部分,即,也可理解为产品上除侧边以外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当产品上的两个侧边、三个侧边、四个侧边或者更多侧边需要折叠时,本实施例可通过转动夹具130或者转动第一移动结构141,使得铲折件142对产品上的侧边依次弯折,从而使得产品上的多边实现折叠。当然,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折边效果,本实施例可设置两个以上铲折件142,同时对产品上的多边进行弯折。

还需要说明的是,发热模152为导热结构,在作业过程中,通过加热,使得发热模152具有一定的温度,当发热模152抵触在折叠后的产品上时,能够对产品进行熨烫。其中,发热模152的加热方式可为电阻加热方式、导热油加热方式或者其他加热方式。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发热模152为金属块状结构。

可选地,产品安装在夹具130的方式为:通过吸气设备将产品吸在夹具130上;或者通过定位柱与产品上的定位孔配合,使得产品定位在夹具130上;或者在夹具130上设置压盖,通过压盖将产品压在夹具130上;或者通过其他固定结构,将产品安装在夹具130上。其中,产品可为布料或者纸板,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产品为布料;同时,吸气设备为真空泵或者吸风机。

具体地,请参考图2,铲折件142包括第一铲片1421、及设置在第一铲片1421上的第二铲片1422,第一铲片1421装设在第一移动结构141上,第二铲片1422能插入铲折口131中。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铲折件142为“l”型结构,如此,使得产品的侧边更容易发生弯折。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移动结构141包括第一驱动件1411、及与第一驱动件1411驱动配合的第二驱动件1412。第一驱动件1411装设在机架110上。铲折件142与第二驱动件1412驱动配合。第一驱动件1411用于驱使第二驱动件141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件1412用于驱使铲折件14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由此可知,铲折件142在第一驱动件1411与第二驱动件1412的作用下,能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移动,如此,通过第一驱动件1411与第二驱动件1412配合,使得铲折件142能够更方便、更准确地插入铲折口131中,并使得产品的侧边更好地实现弯折操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具体方向,只需要满足铲折件142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移动,能够插入铲折口131中,并使得产品的侧边弯折。例如,第一方向与操作台120的安装面垂直或者基本垂直,第二方向与操作台120的安装面平行或者基本平行;或者,第一方向与操作台120的安装面平行或者基本平行,第二方向与操作台120的安装面垂直或者基本垂直等。其中,基本平行应理解为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接近平行,即,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小夹角,该夹角可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而具体设定。同理,基本垂直应理解为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接近垂直。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1411与第二驱动件1412为气缸、电缸、液压缸或者其他驱动设备。同时,第二移动结构151也为气缸、电缸、液压缸或者其他驱动设备。

更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如此,使得铲折件142的移动更加方便、准确。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一方向与操作台120的安装面垂直,第二方向与操作台120的安装面平行。如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驱动件1411,驱使铲折件14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铲折件142向操作台120靠拢;待铲折件142与铲折口131处于同一高度时,再通过第二驱动件1412,驱使铲折件14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使得铲折件142插入铲折口131中;接着,通过第一驱动件1411,使得铲折件142远离操作台120,此时,铲折件142会带动产品的侧边移动,使得产品的侧边因被抬高而相对产品的中间部分发生弯折,从而使得产品完成折叠操作。当然,为了使得产品的侧边更好地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本实施例在设定程序时,还可以通第二驱动件1412,使得铲折件142沿着操作台120的平行方向继续伸出,保证产品的侧边更快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一移动结构141还包括装设在第一驱动件1411的输出端上的安装座1413。第二驱动件1412装设在安装座1413上。如此,通过安装座1413,使得第二驱动件1412稳定安装在第一驱动件1411,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1411与第二驱动件1412之间的驱动配合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安装座1413上设有开口14134。第二移动结构151驱使发热模152穿过开口14134用于抵触或者脱离折叠后的产品;或者,第一驱动件1411驱使安装座1413在第一方向上通过开口14134避开发热模152移动。如此,在安装座1413上设置开口14134,使得铲折机构140与熨烫机构150在各自操作互不干扰的情况下,缩短两者之间的位置距离,使得铲折机构140与熨烫机构150在机架110上分布更加靠近设置,从而使得折边装置100中结构与结构配合更加紧凑,有利于提高折边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安装座1413与发热模152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一、安装座1413相对发热模152靠近操作台120,如此,在熨烫过程中,发热模152需要穿过开口14134才能抵触在产品上;二、发热模152相对安装座1413靠近操作台120,如此,在弯折过程中,安装座1413需要通过开口14134避开发热模152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铲折口131为四个,四个铲折口131对应开设在夹具130的四条边上,夹具130可转动地装设在操作台120上。由此可知,该产品的四个侧边均需要折叠处理。当铲折机构140与熨烫机构150完成一边折叠作业时,转动夹具130,使得产品的另一条边转动至加工区域中;接着,再通过铲折机构140与熨烫机构150配合,完成该边的折叠作业,如此,通过折边装置100,能够对产品的多边进行有效折叠。

可选地,本实施例不限定夹具130在操作台120的转动方式,需要满足夹具130转动时,能够将产品的一边转动至加工区域中即可。比如,夹具130通过轴承121安装在操作台120上;或者,夹具130通过齿轮结构转动地安装在操作台120上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二驱动件1412与铲折件142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二驱动件1412间隔设置在安装座1413上,其中,两个铲折件142分别与两个铲折口131一一对应。如此,本实施例的铲折机构140能够同时对产品的两条边进行折叠;完成一次折叠后,再转动夹具130,使得夹具130另两条边处于两个铲折件142的加工范围内,因此,本实施例的折边装置100通过两次折叠操作即可将产品的四条边进行折叠,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折边效率。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二驱动件1412与铲折件142均为三个,安装座1413包括连接板14133、及间隔设置在连接板14133上的第一安装板14131与第二安装板14132,连接板14133、第一安装板14131及第二安装板14132围成开口14134。连接板14133装设在第二驱动件1412上,三个第二驱动件1412分别装设在连接板14133、第一安装板14131及第二安装板14132上。如此,通过本实施例的铲折机构140,能够实现产品的两条边或者三条边同时折叠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铲折机构140为两个以上,发热模152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铲折机构140间隔装设在机架110上。两个以上发热模152间隔装设在第二移动结构151上,且发热模152与铲折机构140一一对应设置。同时,操作台120上间隔设置两个以上夹具130,夹具130与铲折机构140也一一对应设置。如此,本实施例的折边装置100能够同时处理两个以上产品,大大提高产品的折边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夹具130上设有抽吸孔132,抽吸孔132用于连通外部吸气设备、并通过外部吸气设备吸住产品。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产品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外部吸气设备与抽吸孔132连通;连通后,启动外部吸气设备,使得夹具130与产品之间形成负压,从而使得产品紧紧吸附在夹具130上,如此,使得产品的固定安装变得更加方便。同时,采用抽负压方式固定产品,也有利于使侧边折叠后,能够在负压作用下快速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如此,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折边效率。其中,外部吸气设备可为真空泵或者吸风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机架110上设有支撑轴113。操作台120可转动地装设在支撑轴113上。由此可知,当一个夹具130上的产品完成折边作业后,通过转动操作台120,使得下一个夹具130转动至加工区域,从而使得铲折机构140与熨烫机构150能够持续作业,如此,保证折边装置100能够持续、稳定运行。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操作台120转动更加顺畅,支撑轴113上套有轴承121,操作台120安装在轴承121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折边装置10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160与传动结构170,第三驱动件160装设在机架110上,第三驱动件160通过传动结构170与操作台120传动配合。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传动结构170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171与从动齿172。主动齿171设置在第三驱动件160的输出端上,从动齿172设置在操作台120上。如此,当一个夹具130上的产品完成折边作业后,启动第三驱动件160,带动主动齿171转动,由于主动齿171与从动齿172啮合,因此,从动齿172也随着第三驱动件160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操作台120转动,如此,完成下一个产品的切换操作。其中,第三驱动件160为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机架110包括第一支撑架111、及架设在第一支撑架111上的第二支撑架112,操作台120装设在第一支撑架111上,铲折机构140与熨烫机构150间隔装设在第二支撑架11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4,一种折边方法,采用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折边装置100,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产品安装在夹具130上;

s20、启动第一移动结构141,驱使铲折件142插入铲折口131中;

s30、再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使得铲折件142带动产品的侧边移动,并使得产品的侧边发生折叠;

s40、折叠后,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将铲折件142移离产品;

s50、移离后,启动第二移动结构151,驱使发热模152抵触在折叠后的产品上,并对产品进行熨烫;

s60、熨烫后,通过第二移动结构151,将发热模152移离产品。

上述的折边方法,采用以上的折边装置100,将产品安装在夹具130上,由于夹具130上设有铲折口131,因此,启动第一移动结构141,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使得铲折件142插入铲折口131中,此时,铲折件142处于产品的侧边下面;接着,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使得铲折件142带动产品的侧边移动。由于产品的中间部分被夹具130固定安装,因此,产品的侧边在铲折件142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弯折,使得产品的侧边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折叠后,通过第一移动结构141,将铲折件142远离产品,为熨烫操作提供充足空间;最后,启动第二移动结构151,驱使发热模152抵触在折叠后的产品上,并对该产品进行熨烫,使得侧边稳定折叠在产品的中间部分上,如此,完成产品自动折边作业。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巧妙的机械结构,代替手动作业,实现自动化生产,使得折边作业变得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折边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人工的投入,因此,在熨烫过程中,有效减少了烫伤、烧伤等危险,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并使得产品的侧边发生折叠s30的步骤,包括:

s31、通过第一驱动件1411,驱使铲折件142沿着垂直操作台120的方向移动,使得铲折件142向操作台120靠拢;

s32、待铲折件142与铲折口131处于同一高度时,再通过第二驱动件1412,驱使铲折件142沿着平行与操作台120的方向移动,使得铲折件142插入铲折口131中;

s33、插入后,通过第一驱动件1411,驱使铲折件142沿着垂直操作台120的方向移动,使得铲折件142远离操作台120,并带动产品的侧边发生弯折;

s34、折叠后,通过第二驱动件1412,驱使铲折件142沿着平行与操作台120的方向继续移动,使得产品的侧边发生折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