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渣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4658发布日期:2020-09-08 14:3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渣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渣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炉渣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冶金、火力发电、锅炉厂等行业,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在燃烧后会产生煤灰和煤渣,这些固体垃圾需要进行定期处理。

公告号为cn2067827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回炉渣收集装置,其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输出端下方的回收小车;所述传送带位于废料排出口下,且其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倾斜边;所述回收小车包括行走小车和通过四根立柱设置在行走小车上的料斗,所述料斗截面为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立柱上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料斗的底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料斗通过第一滚轮和滑槽固定在料斗上且能沿着滑槽前后滑动。

上述专利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煤渣中夹杂着大量的煤灰,传送带上的炉渣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灰尘,当炉渣从倾斜边掉入料斗的过程中由于煤渣与料斗的撞击会产生更多的灰尘,因此该回炉渣收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灰尘,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渣收集装置,其具有炉渣收集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不会进入环境、污染空气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炉渣收集装置,包括炉渣收集室、第一传送带及分别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第一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室、所述除尘室靠近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设有入渣口,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伸入入渣口内,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除尘罩,所述除尘罩连接于两第一挡板之间,所述除尘罩与第一传送带之间形成输送炉渣的进料腔,所述除尘罩上设有与进料腔连通的吸尘管,所述除尘室一侧设有抽气风机,所述抽气风机的吸气口与吸尘管连通,所述抽气风机的出气口与除尘室连通;所述除尘室顶端设有与水管连通的雾化喷头,所述除尘室内位于雾化喷头下方水平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除尘室内位于第二传送带下方设置有废水收集槽,所述炉渣收集室与除尘室之间连通,所述第二传送带将除尘后的废渣输送至炉渣收集室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传送带的入口处送入炉渣后,进料腔内会产生大量飘浮的灰尘,在抽气风机的作用下,这些灰尘被吸入吸尘管内并被送入除尘室内;当第一传送带的炉渣落入除尘室内时,会产生大量灰尘,这些灰尘随吸尘管送入的灰尘在雾化喷头所喷出的水雾作用下被迅速除去。除尘后的炉渣通过第二传送带进入炉渣收集室内,雾化喷头产生的水透过除尘后的炉渣从透水孔中进入废水收集槽内。该设计使炉渣的输送和收集过程中所产生的灰尘均能够在除尘室内得到处理,因此,该炉渣收集装置具有炉渣收集过程中所产生的灰尘不会进入环境、污染空气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除尘罩上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与除尘罩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除尘罩上开有若干吸尘孔,所述吸尘管与空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增大了除尘罩的吸尘面积,使得进入进料腔内的灰尘在第一传送带的任何位置均可以从吸尘孔进入空腔内,被送入除尘室内处理,极大的增强了进料腔内的灰尘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腔靠近第一传送带的输入端铰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完全覆盖住进料腔的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传送带的入料端送入炉渣时,炉渣会推动第二挡板朝向入渣口转动,从而正常进入进料腔内。此时,第二挡板将进料腔的入口基本遮挡住,有效的减少了灰尘从进料腔的入口进入环境中,进一步增强了进料腔内的灰尘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传送带朝向入渣口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第一传送带上的炉渣会受到一个与第一传送带表面平行且朝向入渣口的下滑力,在与传送带自身传动作用的配合下,炉渣可以更快且更加彻底的进入除尘室内,有效的避免了炉渣可能在入渣口处发生的堵塞情况;同时,由于第二挡板覆盖住进料腔的入口且第一传送带朝向入渣口倾斜向下设置,在第二挡板朝向入渣口一端转动时不受影响,保证了炉渣可以正常进料,而第二挡板在朝向进料腔的入口转动时被传送带限制,有效的防止了进料腔内的粉尘推动第二挡板进入环境。因此,第一传送带的倾斜设置既有利于炉渣的输送,又有利于进料腔内的粉尘被更加彻底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除尘室与炉渣收集室之间连通有挤压室,所述挤压室与炉渣收集室之间设有输送腔,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挤压室伸入输送腔内,所述挤压室内位于第二传送带上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挤压传送带,所述挤压传送带朝向输送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挤压传送带最低点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除尘后的湿炉渣在第二传送带的作用下,进入挤压室内,进入挤压室内的湿炉渣位于第二传送带与挤压传送带之间,由于挤压传送带朝向输送腔倾斜向下设置,湿炉渣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有效的除去了湿炉渣中夹杂的大量水分,更有利于炉渣的后续处理。被压紧的湿炉渣具有更小的体积,通过输送腔进入炉渣收集室后,有效的节省了炉渣收集室的收集空间;同时被压紧的湿炉渣几乎不会产生灰尘,更加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方位于挤压室的入口处水平设置有垂直于第二传送带运动方向的刷辊,所述刷辊包括转轴以及设于转轴周壁上的若干刷板,所述刷板沿转轴母线方向延伸且各刷板围绕转轴呈放射状设置,所述除尘室外设有驱动刷辊沿与第二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一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刷辊和第二传送带的共同作用下,位于第二传送带上的湿炉渣均可以被刷板刮入挤压室内,有效的提升了除尘室内的湿炉渣送出速度,避免了除尘室底端湿炉渣堆积可能造成的堵塞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除尘室内位于第二传送带和入渣口之间设有炉渣粉碎装置,所述炉渣粉碎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使用且均水平设置的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及驱动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相向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相向转动,使进入除尘室的炉渣均可以被粉碎至一定大小,避免炉渣中存在的一些较大金属不熔物进入第二传送带与挤压传送带之间,由于体积过大造成皮带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第一破碎辊轴心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与第二破碎辊轴心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及轴杆与第一齿轮圆心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二电机均设置在除尘室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的作用下,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向旋转,使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相向转动实现炉渣的粉碎作用;设置在除尘室外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二电机避免了与炉渣和水直接接触,更加安全和耐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除尘罩、第二挡板使炉渣在输送过程中基本处于封闭状态,难以进入环境中,通过进一步设计吸尘管、雾化喷头使炉渣收集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不会进入环境、污染空气。

2.通过设置炉渣粉碎装置,有效的将较大的炉渣进行粉碎,进一步提升了炉渣产生的灰尘处理效果,通过设置挤压传送带有些的除去了湿炉渣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同时将灰尘压紧在炉渣上,有效的提升了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该炉渣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炉渣收集室;2、除尘室;3、第一传送带;4、第一挡板;5、入渣口;6、除尘罩;7、夹套;8、进料腔;9、吸尘管;10、抽气风机;11、雾化喷头;12、第二传送带;13、透水孔;14、废水收集槽;15、吸尘孔;16、第二挡板;17、挤压室;18、挤压传送带;19、刷辊;191、转轴;192、刷板;193、第一电机;20、炉渣粉碎装置;201、第一破碎辊;202、第二破碎辊;21、驱动组件;211、第一齿轮;212、第二齿轮;213、第二电机;22、输送腔;23、第三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炉渣收集装置,包括除尘室2、炉渣收集室1、第一传送带3及分别焊接在传送带两侧的第一挡板4,除尘室2顶端开口矩形的入渣口5,第一传送带3的一端伸入渣口5内。为了除去第一传送带3上输送炉渣时产生的灰尘,在第一传送带3上设置有截面呈弧形的除尘罩6(参照图3),除尘罩6焊接于两第一挡板4的顶端之间,除尘罩6与第一传送带3之间形成输送炉渣的进料腔8,除尘罩6上设有与进料腔8连通的吸尘管9,除尘室2一侧放置有抽气风机10,抽气风机10的吸气口与吸尘管9连通,抽气风机10的出气口与除尘室2连通。为了有效的增大除尘罩6的吸尘面积,使得进入进料腔8内的灰尘在第一传送带3的任何位置均可以从吸尘孔15进入空腔内,在除尘罩6上焊接有夹套7,夹套7与除尘罩6之间形成空腔,除尘罩6上开有若干个圆形的吸尘孔15,吸尘管9与空腔连通。

参照图2,进一步的,在进料腔8靠近第一传送带3的输入端铰接有第二挡板16,第二挡板16完全覆盖住进料腔8的入口,该设计使得在第一传送带3的入料端送入炉渣时,炉渣可以推动第二挡板16正常进入进料腔8内,而第二挡板16此时可以将进料腔8的入口基本遮挡住,有效的减少了灰尘从进料腔8的入口进入环境中,增强了进料腔8内的灰尘处理效果。优选的,还可以将第一传送带3朝向入渣口5倾斜向下设置,使得第二挡板16朝向入渣口5一端转动时不受影响,保证了炉渣可以正常进料,而第二挡板16在朝向进料腔8的入口转动时被传送带限制,有效的防止了进料腔8内的粉尘推动第二挡板16进入环境;同时位于倾斜的第一传送带3上的炉渣受到下滑力的作用,更有利于进入除尘室2内。

当第一传送带3的炉渣落入除尘室2内时,会产生大量灰尘,为了除去除尘室2及来自吸尘管9输送的灰尘,在除尘室2顶端安装有均匀分布且与水管连通的八个雾化喷头11,除尘室2内位于雾化喷头11下方水平安装有第二传送带12,第二传送带12上开设有若干圆形的透水孔13,除尘室2内位于第二传送带12下方放置有废水收集槽14,炉渣收集室1与除尘室2之间连通,第二传送带12将除尘后的废渣输送至炉渣收集室1内。在雾化喷头11所喷出的水雾作用下,这些灰尘被迅速除去,除尘后的炉渣通过第二传送带12进入炉渣收集室1内,雾化喷头11产生的水透过除尘后的炉渣从透水孔13中进入废水收集槽14内进行回收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将吸尘管9的出尘口设置在第二传送带12的下方,保证上升的含有灰尘的空气能与下将的水充分接触,使空气内的粉尘被捕集的更加彻底。

为了进一步提升除尘效果,且能除去炉渣中含有的大量水分,便于炉渣的收集,在除尘室2与炉渣收集室1之间连通有挤压室17,挤压室17与炉渣收集室1之间设有输送腔22,第二传送带12通过挤压室17伸入输送腔22内,挤压室17内位于第二传送带12上方设有倾斜安装有挤压传送带18,挤压传送带18朝向输送腔22倾斜向下放置,挤压传送带18最低点与第二传送带12之间留有间隙。经过除尘后的湿炉渣在第二传送带12的作用下,进入挤压室17内,进入挤压室17内的湿炉渣位于第二传送带12与挤压传送带18之间,由于挤压传送带18朝向输送腔22倾斜向下设置,湿炉渣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有效的除去了湿炉渣中夹杂的大量水分,更有利于炉渣的后续处理。被压紧的湿炉渣具有更小的体积,通过输送腔22进入炉渣收集室1后,有效的节省了炉渣收集室1的收集空间;同时被压紧的湿炉渣几乎不会产生灰尘,更加绿色环保。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炉渣收集室1与除尘室2彻底分开避免湿炉渣携带大量水分进入炉渣收集室1内,将炉渣收集室1设置在除尘室2位于第二传送带12轴线方向一侧,且将炉渣收集室1设置在第二传送带12下方,并在输送腔22内底部位于第二传送带12的出料端下方安装有第三传送带23,第三传送带23一端伸入炉渣收集室1内。

参照图1及图2,为了使位于第二传送带12上的湿炉渣均可以快速进入挤压室17内,有效提升除尘室2内的湿炉渣送出速度,避免除尘室2底端湿炉渣堆积可能造成的堵塞问题,在第二传送带12的上方位于挤压室17的入口处水平安装有垂直于第二传送带12运动方向的刷辊19,刷辊19包括转轴191以及位于转轴191周侧的六个刷板192,刷板192沿转轴191母线方向与转轴191焊接且呈放射状,除尘室2外安装有驱动刷辊19沿与第二传送带12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一电机193。

由于炉渣中存在的一些较大的金属不熔物,如果这些体积较大的固体杂质进入第二传送带12与挤压传送带18之间,可能造成皮带损坏。因此,在除尘室2内位于第二传送带12和入渣口5之间安装有炉渣粉碎装置20,炉渣粉碎装置20包括相互配合使用且均水平设置的第一破碎辊201和第二破碎辊202及驱动第一破碎辊201和第二破碎辊202相向转动的驱动组件21,第一破碎辊201和第二破碎辊202均通过轴杆与除尘室2的内壁转动连接。驱动组件21包括与第一破碎辊201轴心同轴焊接的第一齿轮211、与第二破碎辊202轴心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212及轴杆与第一齿轮211圆心焊接的第二电机213,第一齿轮211与第二齿轮212相互啮合,第一齿轮211、第二齿轮212及第二电机213均放置在除尘室2外。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炉渣收集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不会进入环境、污染空气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进行废渣收集时,启动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12、挤压传送带18、第三传送带23、第一电机193第一电机193及第二电机213,随后,在进料腔8的入口送入炉渣,进入进料腔8的炉渣产生的灰尘通过吸尘管9被送入除尘室2内;进入除尘室2的炉渣在雾化喷头11所喷出水的作用下被迅速除去灰尘,然后进入第一破碎辊201和第二破碎辊202之间被粉碎。被粉碎后的湿炉渣落在第二传送带12上后,被送到刷辊19前,在刷辊19和第二传送带12的共同作用下被送入挤压室17内。送入挤压室17内的湿炉渣在挤压传送带18的作用下,将湿炉渣中的大量水分除去,除去的水分进入废水收集槽14内,除去水后的湿炉渣随即掉落至第三传送带23上被送入炉渣收集室1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