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7540发布日期:2020-08-14 19:3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如专利申请号:201710634436.x),其是将1个井道分为4个运载区间,多轿厢运载区间之间两两相邻,并且两相邻的轿厢相对面可以开启轿门,即轿厢设置三面开门,实现“井道内”换乘,该轿厢的导轨和配重均采用背包架结构布局,背包架结构轿厢上、下运行时,由于是悬臂式驱动轿厢,轿厢的导轨在轿厢架直梁内滑动的阻力较大,其在低速时还能勉强运行,但当要求电梯运行速度≥2.5m/s,该结构即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该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设计合理,有利于减少轿厢导轨的滑动阻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设在电梯井道内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所述电梯井道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两个轿厢入口,所述矩形轿厢正对轿厢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轿厢门,各个矩形轿厢相邻的面上也设有可相对开启的第二轿厢门;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的导轨均设在矩形轿厢的对角上。

进一步的,设有轿厢入口的电梯井道的内壁面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导轨支架,在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上设有所述导轨。

进一步的,上述电梯井道的另外两个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导轨支架,第二导轨支架包括对称的两个横向面、两个斜面和两个竖向面,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相对,该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均安装导轨,所述矩形轿厢与导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直梁端轿厢壁板和设在直梁端轿厢壁板上的轿厢架直梁,所述轿厢架直梁与导轨相对配合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横向面和其相对的两个对重导轨支架之间设有对重和导向对重用的对重导轨。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导轨支架由钢板冲压制成v型,在v型的两个端部固定在轿厢入口的电梯井道的内壁面中部。

进一步的,上述第二导轨支架由钢板冲压制成,其两个端部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个内壁面的中部。

进一步的,上述各个矩形轿厢的上方均设有轿厢顶绳导轮,所述对重的上方均设有对重顶绳导轮,绕过轿厢顶绳导轮的线缆落在导轨的对角线上,在对重顶绳导轮与轿厢顶绳导轮之间设有曳引轮。

进一步的,上述导轨中心、轿厢架直梁及其上、下两端的导靴中心、轿厢顶绳轮中心均在一条线上,即与轿厢曳引中心面重合;第一导轨支架和第二导轨支架中轿厢导轨撑脚面、直梁端轿厢壁板、轿厢顶绳轮的旋转中心轴均与轿厢曳引中心面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包括电梯井道、设在电梯井道内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所述电梯井道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两个轿厢入口,所述矩形轿厢正对轿厢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轿厢门,各个矩形轿厢相邻的面上也设有可相对开启的第二轿厢门;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的导轨均设在它们的对角上;工作时,矩形轿厢在曳引机的作用下,上、下运动,由于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的导轨均设在矩形轿厢的对角上,使导轨的中心、轿厢中心和悬挂中心完全重合,运行更为平稳。

进一步的,设有轿厢入口的电梯井道的内壁面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导轨支架,在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上设有所述导轨;所述电梯井道的另外两个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导轨支架,第二导轨支架包括对称的两个横向面、两个斜面和两个竖向面,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相对,该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均安装导轨,所述矩形轿厢与导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直梁端轿厢壁板和设在直梁端轿厢壁板上的轿厢架直梁,所述轿厢架直梁与导轨相对配合滑动;通过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均安装导轨,矩形轿厢与导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直梁端轿厢壁板和设在直梁端轿厢壁板上的轿厢架直梁,使导轨的中心、轿厢中心和悬挂中心完全重合,运行更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轿厢的导轨分布在井道的对角线两端,导轨中心、轿厢中心和悬挂中心完全重合,从而使轿厢架直梁上、下端的导靴中心与轿厢导轨中心始终组合,摆脱悬臂结构的桎梏,导轨不承受巨大的弯矩,进而减少了导靴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故本驱动悬挂机构可适用于超高速电梯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k-k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2标注序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3的局部视图;

图6是图2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包括电梯井道1、设在电梯井道1内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2,该电梯井道1的截面呈矩形状态,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2也呈矩形状,电梯井道1相对的两个面a上分别设有两个轿厢入口3,两个面即具有四个轿厢入口3,所述矩形轿厢2正对轿厢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轿厢门4,各个矩形轿厢相邻的面上也设有可相对开启的第二轿厢门5;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2的导轨6均设在矩形轿厢2的对角上,导轨6即作为轿厢升降限位用的,第一轿厢门4包括了主动泊接门401和被动泊接门402,由于主动泊接门401和被动泊接门402,以及第二轿厢门5等均是现有惯用的电梯门,因此仅仅以简图示意。

本实用新型轿厢的导轨分布在井道的对角线两端,使导轨的中心、轿厢的中心和悬挂的中心完全重合,从而使轿厢架直梁上下端的导靴中心与轿厢导轨中心始终组合,摆脱悬臂结构的桎梏,导轨不承受巨大的弯矩,进而减少了导靴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故本驱动悬挂机构可适用于超高速电梯中使用。

其中一种实施例,设有轿厢入口的电梯井道的内壁面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导轨支架7,在第一导轨支架7的两个侧面701上设有所述导轨6,该导轨6的形状可以是现有电梯常用的导轨形状,该导轨6可焊接或螺栓固定在第一导轨支架7上。

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电梯井道1的另外两个壁面b上分别设有第二导轨支架8,第二导轨支架8包括对称的两个横向面801、两个斜面802和两个竖向面803,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802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701相对,该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802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701均安装导轨6,所述矩形轿厢与导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直梁端轿厢壁板和设在直梁端轿厢壁板上的轿厢架直梁702,所述轿厢架直梁与导轨相对配合滑动,该轿厢架直梁的形状也可以是现有电梯常用的轿厢架直梁形状,该轿厢架直梁可焊接或螺栓固定在第二导轨支架8上。

第一导轨支架也可以采用第二导轨支架形状,如图6所示。

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横向面801和其相对的两个对重导轨支架9之间设有对重10和导向对重用的对重导轨11,该对重导轨支架9为连续的柱形板或间断的柱形板,但具有一定的平面度,对重10和对重导轨11均是现有常用的形状和构造。

其中一种实施例,为了方便制作,上述第一导轨支架7由钢板冲压制成v型,在v型的两个端部固定在轿厢入口的电梯井道的内壁面中部。

其中一种实施例,为了方便制作,上述第二导轨支架8由钢板冲压制成,其两个端部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个内壁面的中部。

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各个矩形轿厢2的上方均设有轿厢顶绳导轮12,所述对重的上方均设有对重顶绳导轮13,绕过轿厢顶绳导轮12的线缆14落在导轨的对角线上,在对重顶绳导轮与轿厢顶绳导轮之间设有曳引轮15,曳引轮15驱动对重顶绳导轮13、轿厢顶绳导轮12的构造与现有构造相同,所不同的是曳引轮15、对重顶绳导轮13和轿厢顶绳导轮12的安装位置以图示布局。

本申请采用斜承重梁,轿厢导轨对角布局,导轨6中心、轿厢架直梁702中心、轿厢顶绳导轮12中心均在一条线上,即与线缆14(或称为轿厢曳引中心面)重合,第一导轨支架7和第二导轨支架8中内凸柱的两个侧面(或称为轿厢导轨撑脚面)、直梁端轿厢壁板(16)、轿厢顶绳导轮12的旋转中心轴均与轿厢曳引中心面相互垂直。

第二导轨支架8包括2个轿厢导轨撑脚面(即斜面802)和2个对重导轨撑脚面(即横向面801);第一导轨支架7包括2个轿厢导轨撑脚面(即侧面701)。

上述导轨中心、轿厢架直梁及其上、下两端的导靴中心、轿厢顶绳轮中心均在一条线上,即与轿厢曳引中心面c重合;第一导轨支架和第二导轨支架中轿厢导轨撑脚面(即斜面802)、直梁端轿厢壁板、轿厢顶绳轮的旋转中心轴均与轿厢曳引中心面相互垂直。

现有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的技术核心在于,井道内两两相邻的轿厢相对面时,可以开启轿门,乘客实现“井道内”换乘,这样,轿厢必须可以设置三面开门;采用背包架式轿厢结构,2个轿厢导轨布置在轿厢的同一侧,另外3侧的轿壁都可以设置开门,符合交互式电梯轿厢三面开门的要求;但是背包架式轿厢结构的轿厢重心与轿厢导轨中心不重合,两者间距大于轿厢深度的1/2,轿厢始终处于悬臂运行状态,轿厢导轨需要承受很大的弯矩,轿厢运行阻力较大,其在低速时还能勉强运行,但当要求电梯运行速度≥2.5m/s,该结构即无法实现,因此,背包架式轿厢结构只适用于低速电梯。

交互式电梯主要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物,需要配置高速或超高速电梯。本实用新型采用斜承重梁,轿厢导轨对角布局,轿厢重心与轿厢导轨中心完全重合,理论上轿厢导轨不承受弯矩;该电梯驱动悬挂结构与常规的“菜篮架”式轿厢架结构一样,可以适用于各种高中速或超高速电梯;最可贵的是轿厢导轨对角布局结构,有利于电梯轿厢三面开门,以及交互式电梯井道内两两相邻的轿厢相对面时,实现“井道内”换乘。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进步所在。

图中为4个运载区间的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每个区间可以设置1部或多部电梯上下运行。每部电梯轿厢abcd都可以三面开门,其中一扇与轿厢入口3泊接,主动泊接门401悬挂在轿厢上,被动泊接门402悬挂在井道内腔;另外两扇为换乘门,可以与相邻轿厢的换乘门进行对接,并完成乘客“井道内”换乘;本实施例中。

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轿厢导轨支架的位置设计巧妙合理,不额外占用宝贵的井道空间,有利于轿厢面积做到最大化,井道容积率很大,并且适应于高速、超高速电梯的运行。众所周知,电梯运行速度和井道占用面积始终是解决现代高层建筑物垂直交通问题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关系到节约能耗和土地资源。

本实用新型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的工作方法,所述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包括电梯井道、设在电梯井道内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所述电梯井道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两个轿厢入口,所述矩形轿厢正对轿厢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轿厢门,各个矩形轿厢相邻的面上也设有可相对开启的第二轿厢门;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的导轨均设在它们的对角上;工作时,矩形轿厢在曳引机的作用下,上、下运动,由于四个整列的矩形轿厢的导轨均设在矩形轿厢的对角上,使导轨的中心、轿厢中心和悬挂中心完全重合,运行更为平稳。

进一步的,设有轿厢入口的电梯井道的内壁面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导轨支架,在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上设有所述导轨;所述电梯井道的另外两个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导轨支架,第二导轨支架包括对称的两个横向面、两个斜面和两个竖向面,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相对,该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均安装导轨,所述矩形轿厢与导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直梁端轿厢壁板和设在直梁端轿厢壁板上的轿厢架直梁,所述轿厢架直梁与导轨相对配合滑动;通过第二导轨支架的两个斜面与第一导轨支架的两个侧面均安装导轨,矩形轿厢与导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直梁端轿厢壁板和设在直梁端轿厢壁板上的轿厢架直梁,使导轨的中心、轿厢中心和悬挂中心完全重合,运行更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轿厢的导轨分布在井道的对角线两端,导轨中心、轿厢中心和悬挂中心完全重合,从而使轿厢的导轨和轿厢架直梁摆脱悬臂结构,从而减少了两者的摩擦力,从而可适用于超高速电梯中使用。

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做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