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1297发布日期:2020-10-09 18:2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全国各地大多出台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修课。但相较于对人们环保意识的进步,作为垃圾分类实施载体的垃圾桶显然并没有跟上人们的脚步。传统的垃圾桶仅有单个桶体,只有同时布置多个独立的桶体才能实现对于垃圾的分类,而多个桶体搬运、回收起来较为不方便,对垃圾分类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分类垃圾桶,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时,其输送、使用、回收起来较为方便。

而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一种分类垃圾桶,包括有若干个并排相连的桶本体,以及盖设在各个桶本体敞口上的盖体,相邻两桶本体扣接在一起,所述盖体分别与位于沿桶本体排布方向前后两端处的两个桶本体扣接在一起,所述盖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与各个桶本体敞口相对应的窗口,还包括有与窗口相对应并盖合在窗口上的翻盖,所述翻盖的一侧侧沿与盖体相枢接,且其可通过相对于盖体的向上转动而打开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内布置有使翻盖具有向上转动趋势的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用于将翻盖和窗口锁定在盖合状态的锁合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布置于翻盖和盖体之间的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支脚分别与翻盖和盖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锁合组件包括有呈块状的按钮,所述按钮布置于盖体上方,并位于翻盖远离其转动中心线一侧外,所述按钮与盖体相枢接且两者间的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翻盖的转动中心线,所述按钮靠近翻盖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口,而所述翻盖靠近按钮的侧沿则设置有扣舌,在盖合状态下,所述扣舌伸入至限位口内且其顶部与限位口相抵,所述按钮可通过其相对于盖体的转动而带动限位口向上移动,而使限位口和扣舌的顶部相脱离,并移动至扣舌相对于盖体的转动路径外。

进一步的,所述锁合组件还包括有布置于盖体和按钮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和限位口分别位于按钮转动中心线的两侧,且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接在盖体的顶部和按钮的底部之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与盖体一体成型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底端与盖体相连,而其顶端则抵接在按钮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按钮呈底部开放的中空块状,所述按钮于其中空部位的内壁面上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轴向沿平行于按钮和盖体之间转动中心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盖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凸出并伸入至按钮中空部位内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其开口与限位柱相对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插入至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柱和限位口分别位于按钮和盖体之间转动中心线的两侧,在盖合状态下,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槽的顶端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桶本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桶本体和第二桶本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有由其中一个桶本体的侧壁顶沿向下延伸并贯穿侧壁内外两侧的连接缺口,所述连接缺口的底部为圆孔,而其中间部位则为与圆孔相连通的窄口,所述窄口的宽度小于圆孔的直径;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有设置在另一个桶本体上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沿横向穿入连接缺口,所述连接柱可沿纵向挤压移动并穿过窄口,从而卡接在圆孔中或从连接缺口中脱离,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与圆孔直径相适配,所述连接柱还包括有设置在其穿入桶本体内侧的部位上的凸缘,所述凸缘与桶本体的内壁面相抵,所述第一桶本体和第二桶本体通过两组卡扣结构相连,且两组卡扣结构中的两个连接缺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桶本体还枢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桶本体敞口的内侧,所述桶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向内侧凸出的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位于把手的下方,所述把手可通过其相对于桶本体的转动而与限位台阶相抵,从而收容在桶本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个并排相连且相互扣接的桶本体,以及同时盖设在各个桶本体敞口上的盖体,有效提高了垃圾桶的集成度,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时,其搬运、使用、回收起来更为方便,解决了目前垃圾分类工作中传统垃圾桶难以适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分类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分类垃圾桶的拆解示意图;

图3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分类垃圾桶锁合状态至打开状态且可展示弹性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分类垃圾桶可展示限位柱的剖面示意图;

图8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分类垃圾桶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第一桶本体和第二桶本体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而扣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2为扣板和扣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符号说明】

1-盖体,2-翻盖,3-扭转弹簧,4-按钮,5-限位口,6-扣舌,7-弹性片,8-限位柱,9-限位块,10-限位槽,11-第一桶本体,12-第二桶本体,13-圆孔,14-窄口,15-凸缘,16-把手,17-扣板,18-扣槽,19-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分类垃圾桶做详细介绍。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分类垃圾桶,其包括有若干个并排相连的桶本体,以及盖设在各个桶本体敞口上的盖体1,相邻两桶本体扣接在一起,所述盖体1通过分别与位于沿桶本体排布方向前后两端处的两个桶本体扣接在一起,所述盖体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与各个桶本体敞口相对应的窗口,还包括有与窗口相对应并盖合在窗口上的翻盖2,所述翻盖2的一侧侧沿与盖体1相枢接,且其可通过相对于盖体1的向上转动而打开窗口。

本实施例1将多个桶本体集成在一起,不同的桶本体用于收容不同种类的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对应调整桶本体的数量。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桶本体的数量为四个,分别适用于收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时,由于各个桶本体是并排相连,而相邻两桶本体之间又是扣接在一起的,所以本实施例1能作为一个整体而较为方便的输送和回收。而在回收垃圾时,又能将不同桶本体拆解下来,分别进行回收作业,回收起来较为方便。此外,上述的窗口与桶本体的敞口对应即指,该窗口和与其对应的桶本体的敞口是连通的,使用者在具体投放垃圾时,是打开翻盖2后将垃圾投入窗口,通过窗口后垃圾再掉落入桶本体的收容空间内。

同时,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1还配套设置了与各个桶本体相对应的盖体1,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必须用手打开盖体1上的所配合的翻盖2和窗口才能倾倒垃圾,从而避免了使用者在离垃圾较远处直接将垃圾甩入垃圾桶内的情况的发生,实施人员可在翻盖2的顶面上标识出此桶本体所收纳的垃圾种类,这对于垃圾的分类工作具有一定益处。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盖体1内布置有使翻盖2具有向上转动趋势的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用于将翻盖2和窗口锁定在盖合状态的锁合组件。在本实施例1中,第一弹性元件具体选用为其两支脚分别与翻盖2和盖体1相连的扭转弹簧3,扭转弹簧布置在翻盖2和盖体1之间,以简化结构并降低实施成本,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则为布置于翻盖2和盖体1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翻盖2和盖体1相连的压缩弹簧。

更为具体的,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1中,上述的锁合组件包括有呈块状的按钮4,所述按钮4布置于盖体1上方,并位于翻盖2远离其转动中心线一侧外,所述按钮4与盖体1相枢接且两者间的转动中心线平行于翻盖2的转动中心线,所述按钮4靠近翻盖2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口5,而所述翻盖2靠近按钮4的侧沿则设置有扣舌6,在盖合状态下,所述扣舌6伸入至限位口5内且其顶部与限位口5相抵,所述按钮4可通过其相对于盖体1的转动而带动限位口5向上移动,而使限位口5和扣舌6的顶部相脱离,并移动至扣舌6相对于盖体1的转动路径外。

在使用时,使用者向上提起或按下按钮4,以带动限位口5向上移动,使其与扣舌6相脱离,并移动至扣舌6相对于盖体1的转动路径外。此时,扣舌6及翻盖2即在第一弹性元件复位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而打开窗口。使用者即可通过窗口将垃圾投入至桶本体的收容空间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锁合组件还包括有布置于盖体1和按钮4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和限位口5分别位于按钮4的转动中心线的两侧,且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接在盖体1的顶部和按钮4的底部之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这种设置方式的优势在于,使用者用手指按下按钮4远离的限位口5一侧,即可带动限位口5向上移动,并使按钮4远离限位口一侧的底部压缩第二弹性元件。在使用者的手指不再向按钮4施力后,第二弹性元件复原形变,带动限位口5向下移动,从而使限位口5复位。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与盖体1一体成型的弹性片7,具体而言,所述弹性片7的底端与盖体1相连,而其顶端则抵接在按钮4的底部。

其中,由于弹性片7与按钮4之间过盈装配,弹性片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在失去手指的施力后,弹性片7会自发的带动按钮4向上复位。而为使按钮4的顶面与盖体1的顶面始终保持在同一曲面上,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按钮4呈底部开放的中空块状,所述按钮4于其中空部位的内壁面上连接有限位柱8,所述限位柱8的轴向沿平行于按钮4和盖体1之间转动中心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盖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凸出并伸入至按钮4中空部位内的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上设置有其开口与限位柱8相对的限位槽10,所述限位柱8插入至限位槽10内,所述限位柱8和限位口5分别位于按钮4和盖体1之间转动中心线的两侧,在盖合状态下,所述限位柱8与限位槽10的顶端相抵。与上文中第二弹性件相同原理的,使用者按下按钮4远离限位口5一侧后,即可带动限位口5向上移动而限位柱8向下移动。其中,限位柱8主要起到限制限位口5位置的作用,以使第二弹性片7带动限位口5复位至其锁合位置。当翻盖2向下转动,又需要再次锁定限位口5和扣舌6时,使用者只需要再次按下按钮4,使限位口5向上移动至扣舌6的转动路径之外,即可让出供翻盖2向下翻转的路径,松开手指后,扣舌6即与限位口5相抵。

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桶本体的数量具体为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桶本体11和第二桶本体12,第一桶本体11和第二桶本体12相互扣接在一起,具体而言,如图10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有由其中一个桶本体的侧壁顶沿向下延伸并贯穿侧壁内外两侧的连接缺口,所述连接缺口的底部为圆孔13,而其中间部位则为与圆孔13相连通的窄口14,所述窄口14的宽度小于圆孔13的直径;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有设置在另一个桶本体上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沿横向穿入连接缺口,所述连接柱可沿纵向移动挤压并穿过窄口14,从而卡接在圆孔13中或从连接缺口中脱离,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与圆孔13直径相适配,所述连接柱还包括有设置在其穿入桶本体内侧的部位上的凸缘15,所述凸缘15与桶本体的内壁面相抵,所述第一桶本体11和第二桶本体12通过两组卡扣结构相连,且两组卡扣结构中的两个连接缺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上。

其中,连接柱沿从上至下的方向划入至连接缺口以内并与窄口14相互挤压接触后,连接柱和/或窄口14发生弹性形变,以供其穿过窄口14并进入至圆孔13以内,与圆孔13配合接触。而由于两组卡扣结构中的凸缘15分别同时与第一桶本体11、第二桶本体12的内壁面相抵,从而限制住了第一桶本体11和第二桶本体12横向间的窜动。

常规的垃圾桶常常不会专门配置把手组件,这是因为垃圾桶在正常使用时,把手组件较难收容起来,只能暴露在垃圾桶的外侧并向外凸出,对于垃圾桶的安放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桶本体还枢接有把手16,所述把手16位于桶本体敞口的内侧,所述桶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向内侧凸出的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位于把手16的下方,所述把手16可通过其相对于桶本体的转动而与限位台阶相抵,从而收容在桶本体内。通过这种设置方式,把手16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可以收容在桶本体以内,避免其暴露在外。更为重要的,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人们一般会在垃圾桶内装纳上一个塑料垃圾袋,而当把手16和限位台阶相抵时,把手和限位台阶即可以形成一个用于夹持住装纳在桶本体的塑料垃圾袋袋口的夹持位,从而避免垃圾袋袋口散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1中,把手16呈u型,且其两端同时与桶本体相枢接,每个桶本体具体枢接有两个把手16,当把手16于限位台阶相抵时,两个把手16相对称,且两者的u型开口对合形成一个环绕桶本体敞口的框体,从而使把手16和限位台阶能夹持塑料垃圾袋袋口的整个周沿,优化其压持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盖体1与第一桶本体11之间,以及盖体1与第二桶本体12之间是相互扣接在一起的,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桶本体的外侧部上枢接有可向上翻转的扣板17,扣板17沿其转动方向更靠近盖体1的一侧向靠近盖体1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可通过扣板17的转动而与盖体1的顶部相接触,且所述弯折部用于与盖体1顶部相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突出的扣齿,而盖体1对应用于与弯折部接触的部位上则设置有与扣齿相适配的扣槽18,扣齿可卡入扣槽18而实现盖体1与桶本体之间的扣接。同时,对于第一桶本体11和第二桶本体12,除了采用上述的连接缺口以及连接相扣接在一起外,两者还通过布置于两者底部的连接板19相连,连接板19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向上延伸的插销,插销过盈装配入和其对应的桶本体底部的插孔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