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5343发布日期:2020-09-01 18:1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现代建筑里最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简单的输送乘客和货物的作用已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尤其是一些高档场所的客户,越来越看重乘梯的舒适感。在电梯所有子系统中,乘客与之直接接触最频繁的子系统便是人机界面,因此人机交互性的好坏是影响乘梯舒适感的最直观因素,尤以高档酒店、高端住宅等高级场所,客户对于人机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

然而现有的大部分人机产品大多无法满足客户提出的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在现有产品上非标定制或二次开发,致使产品的成本和交货周期增加,大大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电梯厂家出于安装和后期维保考虑,大多会将厅外人机产品设计成无底盒结构,而无底盒人机产品的可见厚度直接限制了整个产品的外观造型结构。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新的厅外人机装置,既能满足电梯厂家安装维保的便利需求,又能满足用户对于人机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既能满足电梯厂家安装维保的便利需求,又能满足用户对于人机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面板与底盒;

所述面板在朝向所述底盒的一侧设有多对第一夹片,同对的第一夹片相对布置;

所述底盒内设有多对第二夹片,同对的第二夹片相对布置,各对第一夹片与相应的一对第二夹片彼此抱拢固定;

所述第一夹片具有第一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夹片具有第二延伸方向,且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面板在朝向所述底盒的一侧通过碰焊螺钉固定有多个垫块,同对的第一夹片连为一体呈u形,u形的底部穿设固定在相应碰焊螺钉上。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面板在背向所述底盒的一侧覆盖有用于遮蔽碰焊螺钉焊点的装饰板,所述底盒包括底板以及绕底板周缘分布的侧围,所述多对第二夹片分布于所述侧围的内壁;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垂直于底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平行于底板所在的平面。

可选的,所述厅外人机装置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所述多对第一夹片分为两组且分别布置在面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同组的各对第一夹片沿面板长度方向的依次排布,所述多对第二夹片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多对第一夹片相适应。

可选的,同对的第一夹片在远离所在垫块的一侧带有彼此相背的迂回部位,用于引导与相应对的第二夹片相互抱拢就位以及保持抱拢状态。

可选的,同对的第二夹片具有方向相背的加强折边。

可选的,同一第二夹片上,所述加强折边为两条,分布在该第二夹片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两相对侧。

可选的,绕所述面板的周缘分布有可拆卸的边框,所述边框的两相对侧上,一侧带有夹持面板边缘的卡槽,另一侧带有朝底盒一侧的卷边。

可选的,所述卡槽的槽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面板上设有所述安装孔位置对应的适配孔,所述面板与边框之间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适配孔的连接件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面板为矩形,所述边框由四个边条围成,各边条分别对应矩形的其中一边。

可选的,所述面板在朝向所述底盒的一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截面为u形且沿面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u形的底部与所述面板之间贴靠固定。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通过面板以及底盒并搭配不同的电气元器件,以满足对电梯系统的不同的功能要求,采用第一夹片以及第二夹片之间卡扣联接,为安装和后期维保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厅外人机装置在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厅外人机装置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厅外人机装置中面板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厅外人机装置中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面板在c-c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面板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面板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厅外人机装置中底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面板中同对第一夹片以及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底盒中同对第二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同对第一夹片与图11所示的同对第二夹片相互配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厅外人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厅外人机装置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厅外人机装置中底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厅外人机装置;10、面板;11、装饰板;12、边框;121、卡槽;1211、第一侧边;1212、第二侧边;122、卷边;123、安装孔;124、适配孔;125、连接件;13、加强筋;20、底盒;21、底板;22、侧围;23、腰圆形安装孔;24、压铆螺钉;25、过线孔;26、护线套;31、第一夹片;311、迂回部位;32、第二夹片;321、加强折边;33、碰焊螺钉;34、垫块;40、显示器;50、按钮;60、消防开关;70、基站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100,包括相互配合的面板10与底盒20。厅外人机装置100可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任意搭配不同的电气元器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例如电气元器件为显示器40则为厅外横显装置,电气元器件为呼梯按钮50、消防开关60和基站锁70则为厅外召唤装置。

面板10与底盒20之间通过多对第一夹片31以及第二夹片32相互配合连接,多对第一夹片31设在面板10在朝向底盒20的一侧,同对的第一夹片31相对布置;多对第二夹片32设在底盒20内,同对的第二夹片32相对布置,各对第一夹片31与相应的一对第二夹片32彼此抱拢固定,以此实现面板10与底盒20之间连接。

具体地,第一夹片31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夹片32具有第二延伸方向,且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以便于第一夹片31与第二夹片32抱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方向垂直于底板21所在的平面,第二延伸方向平行于底板21所在的平面。进一步地,同对的第一夹片31连为一体呈u形,可以理解,同对的第一夹片31包括两个第一夹片31,两个第一夹片31连为一体,整体呈u形,具有一u形的底部。

面板10在朝向底盒20的一侧通过碰焊螺钉33固定有多个垫块34,u形的底部穿设固定在相应碰焊螺钉33上。可以理解,面板10在朝向底盒20的一侧设有碰焊螺钉33以及垫块34,碰焊螺钉33穿过垫块34以及u形的底部,以将第一夹片31固定于面板10底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厅外人机装置100,通过面板10以及底盒20并搭配不同的电气元器件,以满足对电梯系统的不同的功能要求,采用第一夹片31以及第二夹片32之间卡扣联接,为安装和后期维保提供便利。

面板10与底盒20在实际使用中,为实现厅外人机装置100更好地融入厅外效果,面板10与底盒20的板材的板厚较小,容易导致碰焊螺钉33在种钉后在面板10背向底盒20的一侧的表面留下较小的焊印,而碰焊螺钉33数量较多,种钉后影响表面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面板10在背向底盒20的一侧覆盖有用于遮蔽碰焊螺钉33焊点的装饰板11。优选地,该装饰板11为烟灰色透明,其材质可以例如选用烟灰色亚克力或玻璃,装饰板11与面板10之间为固定连接,例如采用胶粘。

厅外人机装置100具有相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底盒20和面板10具有相应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底盒20包括底板21以及绕底板21周缘分布的侧围22,多对第二夹片32分布于侧围22的内壁。可以理解,侧围22围绕在底板21的四侧,多对第二夹片32可安装在任相对的两侧侧围22,或四侧侧围22均安装有多对第二夹片32,并用过螺钉将各对第二夹片32安装于侧围22的内壁。优选地,该螺钉采用压铆螺钉24,可靠度更大。

具体地,底板21和侧围22之间可以采用无铆连接或焊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21和侧围22由高强度的镀锌钢板一体折弯成型,侧围22设有腰圆形安装孔23,用以将底盒20在墙体内安装固定。底板21的沿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用于安装压铆螺钉24。

进一步地,底板21中间设一镂空部,例如为圆形,作为显示器40的过线孔25,用于连接井道信号电缆。作为优选,过线孔25装有护线套26,防止割线。

底盒20和面板10具有相应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以图1为例说明,长度方向为a-a方向,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相垂直。请参阅图4,多对第一夹片31分为两组且分别布置在面板10宽度方向的两侧,同组的各对第一夹片31沿面板10长度方向的依次排布,多对第二夹片32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多对第一夹片31相适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有四对第一夹片31,四对第一夹片31沿长度方向的依次排布。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片31以及第二夹片32的对数可根据需要设置。

具体地,请参阅图10以及图12,同对的第一夹片31在远离所在垫块34的一侧带有彼此相背的迂回部位311,用于引导与相应对的第二夹片32相互抱拢就位以及保持抱拢状态。迂回部位311设在u形的两侧边,u形侧边自u形的底部延伸后向两侧边外凸后再内折形成迂回部位311。垫片长度与宽度尺寸与u形的底部大致相同。优选地,第一夹片31的材料选用机械性能较好的弹簧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以及图12,同对的第二夹片32具有方向相背的加强折边321,加强折边321用于引导迂回部位311进入加强折边321以实现抱拢就位。加强折边321背离第二夹片32,也即加强折边321朝外侧翻边,以图11中所示方位为例说明,左侧第二夹片32的加强折边321朝左翻边,右侧第二夹片32的加强折边321朝右翻边。

更为具体地,同一第二夹片32上,加强折边321为两条,分布在该第二夹片32沿第一延伸方向上的两相对侧。以图11中所示方位为例说明,同一第二夹片32的两加强折边321,沿上下方位分布。进一步地,加强折边321与第二夹片32之间导角过渡。同对的第二夹片32通过模具成型,保证与相对应同对的第一夹片31之间有良好配合关系。

绕面板10的周缘分布有边框12,边框12可以与面板10一体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面板10为矩形,边框12由四个边条围成,各边条分别对应矩形的其中一边。可以理解,面板10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形状,例如为圆形。四个边条与面板10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为:四个边条中的两条边条与面板10一体结构,另外两条边条与面板10为分体结构,也可以四个边条均与面板10为分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框12为可拆卸安装。边框12的两相对侧上,一侧带有夹持面板10边缘的卡槽121,另一侧带有朝底盒20一侧的卷边122。请参阅图7至图8,卡槽121用于夹持面板10,卷边122朝向底盒20一侧且背离面板10侧外翻形成。卡槽121具有第一侧边1211以及第二侧边1212,上下两侧边背离面板10端平齐,即图7中右端平齐。第一侧边1211朝面板10端延伸长度大于第二侧边1212延伸长度,便于将面板10卡入卡槽121,且第二侧边1212的底缘与面板10底面平齐,第二侧边1212的底缘与卷边122导角过渡。

具体地,卡槽121的槽壁上设有安装孔123,面板10上设有安装孔123位置对应的适配孔124,面板10与边框12之间通过贯穿安装孔123和适配孔124的连接件125相互固定。连接件125可以为例如采用压铆螺母与圆柱头螺钉相配合。其中,安装孔123可以为多个。连接件125依次穿过卡槽121的第一侧边1211、装饰板11、面板10,并定位于卡槽121的第二侧边12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面板10周缘具有四个边条,沿长度方向分布的两相对的边条与面板10一体成型,沿宽度方向分布的两相对的边条与面板10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沿宽度方向分布的两边条具有卷边122结构,如图3中所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8,面板10周缘具有四个边条,四个边条均与面板10可拆卸,四边条均带有卡槽121以及卷边122。

进一步地,面板10在朝向底盒20的一侧设有加强筋13,请参阅图14,加强筋13的截面为u形且沿面板10长度方向延伸,该截面为垂直于面板10长度方向的截面,u形的底部与面板10之间贴靠固定。具体地,加强筋13为两条,沿面板10长度方向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气元器件为显示器40的厅外横显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厅外横显装置搭配有显示器40,安装于厅门门楣处,用于展示电梯的运行状态及所处楼层数,装置长度尺寸可随厅门宽度尺寸参数化设计,以保证产品具有较高的场景融合度。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板10和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相对的两边框12之间采用焊接,面板10与沿宽度方向分布的相对的两边框12采用一体式折弯。沿长度方向相对分布的两边框12带有卷边122,为一体式折弯,如图3中的右上方的边框12所示。为了增加整体的层次感,面板10厚度较薄,边框12为超窄边框,为达到较小的折弯外r角,面板10和边框12钣金折弯处需刨槽处理。在面板10朝向底盒20的侧面种钉,用于安装第一夹片31和电气元器件。此外,面板10中间设一镂空部,作为显示器40的显示窗。为保证整体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平整的外观,面板10和边框12优选不锈钢件,在使用前,面板10和边框12可经过多道表面处理工序,如镜面、拉丝、蚀刻、镀色等,以提高其外观效果。为了保证不锈钢件的折弯角较小,需要选用较小板厚的板材,而易导致碰焊螺钉33在种钉后在面板10背面留下较小的焊印,影响表面效果,故而在面板10表面覆盖一整块烟灰色透明装饰板11,透明装饰板11与面板10之间采用胶粘。

面板10和沿长度方向相对分布的边框12均为一体式折弯,且为保证面板10四周边框12的外观效果和层次感,整体工艺要求较高,对于加工能力较弱的厂家在加工过程中的零件报废率较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9所示的厅外横显装置,边框12为四个独立的边条,边条采用图8所示的样式,四边条均用型材加工成型,可以用同一模具加工成型后再进行二次加工上面的特征空位和两边,相对于图1至图4的所示的实施例在加工精度和成型效率上更高,利于批量化生产。型材边框12通过连接件125,具体为铆接压铆螺母以及配合圆柱头螺钉以组装固定面板10与边条。作为优选,透明装饰板11四边铣掉一圈,以配合四周型材边框12,使面板10的可见面光滑过渡,从而保证整体的外观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气元器件包括呼梯按钮50、消防开关60和基站锁70等的厅外召唤装置,厅外召唤装置安装于厅门一侧,厅外召唤装置如图13至图15所示,由于电气元器件不同,面板10上所对应的镂空部与图1至图9所示的厅外横显装置不同,此外,厅外召唤装置相比厅外横显装置更为狭长,为保证整体强度,在面板10朝向底盒20面有加强筋13。

本申请提供的电梯系统的厅外人机装置100的安装过程如下:

(1)将多对的垫块34和第一夹片31通过螺母固定在面板10背面,也即在朝向底盒20端的面板10上安装垫块34以及第一夹片31;

(2)将显示器40通过绝缘柱垫、绝缘垫片、螺母等固定在面板10背面,并将井道电缆通过过线孔25完成信号连接;或者将呼梯按钮50、消防开关60和基站锁70等的电气元器件安装在面板10背面;

(3)将多对的第二夹片32通过螺母固定在底盒20的侧围22;

(4)将底盒20固定在厅门门楣墙体内或者厅门一侧;

(5)通过各对第一夹片31和第二夹片32配合实现将面板10与底盒20扣合,完成安装。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有底盒20的厅外人机装置100通过面板10以及底盒20并搭配不同的电气元器件,以满足对电梯系统的不同的功能要求,采用第一夹片31以及第二夹片32之间卡扣联接,为安装和后期维保提供便利。厅外人机装置100完成安装后,凸出墙体部分厚度仅为面板10的四周超窄的边框12,具有良好工艺细节的同时,满足大部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面板10正面的装饰板11可遮蔽焊点;第一夹片31为u形,利于与第二夹片32抱拢;第二夹片32的加强折边321具有导向作用;面板10的边框12均为超窄边,边框12可采用带有卡槽121以及卷边122结构,为型材边框12,以降低一体式折弯对工艺苛刻的要求;面板10背面设有加强筋13,增加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