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7632发布日期:2020-08-05 01:0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移装备,尤其涉及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



背景技术:

液压撑杆及千斤顶是重要的救援设备。我国地震救援队现行装备集成包装方案中,液压撑杆及千斤顶等液压救援设备散装在金属箱内,在使用车辆、飞机运输时金属箱可以进行堆叠。对于一些飞机或其他运输车辆难以达到的灾难现场,这些液压撑杆及千斤顶液压救援设备则需要救援队员人力背负抵达救援现场。但是,这些设备相对较重,转移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通过其可以方便地将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到救援现场。

一种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其包括:金属拉杆箱和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背负装置;

金属拉杆箱在其下端形成有滚轮,在其后侧形成有拉杆;金属拉杆箱内的底面上形成有长条形的定位块,定位块中安装有螺杆,螺杆的端部形成压块;

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背负装置容纳在金属拉杆箱中;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背负装置包括:背板、撑杆手柄卡持件、撑杆本体卡持件、千斤顶卡持件;

背板用于承载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其顶端、上部、下部分别上形成有贯通孔,顶端的贯通孔用于安装手提带,上部的贯通孔用于安装肩背带,下部的贯通孔用于安装束腰带;肩背带、束腰带形成在背板的后侧;

背板上端形成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形状对应于定位块的形状;定位孔套在定位块上;螺杆拧入定位块中使得压块压在背板上,以防止背板从定位块上脱出;

背板的下端形成有下支撑板,下支撑板与背板垂直,向前延伸地形成在背板的前侧;

撑杆手柄卡持件固定在背板前侧的上部,用于容纳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手柄;撑杆手柄卡持件形成有c形的第一凹槽,c形的第一凹槽的轴线沿横向延伸;撑杆手柄卡持件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长孔,第一长孔中设置有第一粘接带,以通过第一粘接带将放置在撑杆手柄卡持件的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手柄固定好;撑杆手柄卡持件位于背板的右侧;

撑杆本体卡持件固定在背板前侧的中部,用于容纳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本体;撑杆本体卡持件形成有c形的第二凹槽,c形的第二凹槽的轴线沿纵向延伸;撑杆本体卡持件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长孔,第二长孔中设置有第二粘接带,以通过第二粘接带将放置在撑杆本体卡持件的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本体固定好;撑杆本体卡持件位于背板的左侧;

千斤顶卡持件固定在背板前侧的下部,位于撑杆本体卡持件的右侧,用于卡持千斤顶;千斤顶卡持件形成为c形的环,千斤顶插入在该c形的环中;c形的环的开口朝上;千斤顶卡持件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第三长孔,该三个第三长孔中设置有y形的第三粘接带,以通过第三粘接带将放置在千斤顶卡持件中的千斤顶固定好。

优选地,在背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侧保护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周面为圆弧状的曲面。

优选地,金属拉杆箱的内部四周设置有泡沫塑料缓冲层。

通过本申请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在飞机或汽车等运输工具上,金属箱可以整齐地堆叠;从飞机或汽车等运输工具卸载后,可以通过金属拉杆箱的滚轮拖着行进;当路况难以允许拉杆箱的滚轮前进时,自拉杆箱中取出加载液压撑杆及千斤顶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式背负装置,由救援队员象背背包一样将其背负到救援现场,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尽快实施生命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4为本申请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的金属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式背负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式背负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式背负装置去除手提带、肩背带、束腰带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式背负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背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背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背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13、14为撑杆手柄卡持件的主视、侧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16、17为撑杆本体卡持件的主视、侧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19、20为千斤顶卡持件的主视、侧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定位块的示意图;

图22为带有压块的螺杆的示意图;

图23为定位块与带有压块的螺杆的结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转移装备,其包括:金属拉杆箱1和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背负装置。

金属拉杆箱1在其下端形成有滚轮,在其后侧形成有拉杆,这与常规的拉杆箱类似,只需要做得更为结实点即可。金属拉杆箱1内设置有泡沫塑料缓冲层1a,以保护其中容纳的设备在运输途中不会被撞坏。金属拉杆箱1内的底面上形成有长条形的定位块1b,定位块1b中安装有螺杆1d,螺杆1d的端部形成压块1c。

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背负装置容纳在金属拉杆箱1中。

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便携背负装置,其包括:背板10、撑杆手柄卡持件20、撑杆本体卡持件30、千斤顶卡持件40。背板10、撑杆手柄卡持件20、撑杆本体卡持件30、千斤顶卡持件40均为金属制成,例如铝合金。

背板10用于承载救援用液压撑杆及千斤顶,其顶端、上部、下部分别上形成有贯通孔,顶端的贯通孔用于安装手提带51,上部的贯通孔用于安装肩背带52,下部的贯通孔用于安装束腰带53;肩背带52、束腰带53形成在背板10的后侧。手提带51、肩背带52、束腰带53与现有的徒步背包的设置类似。

背板10上端形成有定位孔61,定位孔61的形状对应于定位块1b的形状;定位孔61套在定位块1b上;螺杆1d拧入定位块1b中使得压块1c压在背板10上,以防止背板10从定位块上脱出。

背板10的下端形成有下支撑板11,下支撑板11与背板10垂直,向前延伸地形成在背板10的前侧,背板10放置在水平地面时,下支撑板11可以使得背板10保持竖直。在背板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侧保护板12。侧保护板12与背板10和下支撑板11连接在一起。

撑杆手柄卡持件20固定(例如焊接)在背板10前侧的上部,用于容纳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手柄;撑杆手柄卡持件20形成有c形的第一凹槽22,c形的第一凹槽22的轴线沿横向延伸;第一凹槽22的内周面为圆弧形曲面,与撑杆手柄的周面的曲面形状对应。撑杆手柄卡持件20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长孔23,第一长孔23中设置有第一粘接带21,以通过第一粘接带将放置在撑杆手柄卡持件的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手柄固定好;粘接带21的端部为粘钩,中间为粘毛,一端固定在一侧的第一长孔23中,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第一长孔23后反折,由此粘钩与粘毛固定在一起。撑杆手柄卡持件20位于背板10的右侧。

撑杆本体卡持件30固定(例如焊接)在背板10前侧的中部,用于容纳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本体;撑杆本体卡持件30形成有c形的第二凹槽32,c形的第二凹槽32的轴线沿纵向延伸;第二凹槽32的内周面为圆弧形曲面,与撑杆本体的周面的曲面形状对应。撑杆本体卡持件30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长孔33,第二长孔33中设置有第二粘接带31,以通过第二粘接带31将放置在撑杆本体卡持件30的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本体固定好;粘接带31的端部为粘钩,中间为粘毛,一端固定在一侧的第二长孔33中,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第二长孔33后反折,由此粘钩与粘毛固定在一起。撑杆本体卡持件30位于背板10的左侧。

千斤顶卡持件40固定(例如焊接)在背板10前侧的下部,位于撑杆本体卡持件30的右侧,用于卡持千斤顶;千斤顶卡持件40形成为c形的环,千斤顶插入在该c形的环中;c形的环的开口朝上;千斤顶卡持件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第三长孔42,该三个第三长孔42中设置有y形的第三粘接带41,以通过第三粘接带41将放置在千斤顶卡持件中的千斤顶固定好。第三粘接带41的第三端的端部为粘钩,中间为粘毛,第一端固定在一侧的第三长孔42中,第二端固定在另一侧的第三长孔42中,第三端穿过下侧的第三长孔42后反折,由此粘钩与粘毛固定在一起。

通过将救援用液压撑杆的手柄放入撑杆手柄卡持件20固定,将液压撑杆的本体放入撑杆本体卡持件30中固定,由此将救援用液压撑杆固定到背负装置上;接下来将千斤顶放入千斤顶卡持件40中固定,由此将千斤顶固定到背负装置上。然后通过背负装置的背板的定位孔将背负装置放入金属拉杆箱后通过定位块和压块定位并固定,避免其在运输途中在金属拉杆箱内大幅度的运动;这样,救援用液压撑杆和千斤顶可以与背负装置一起放在金属拉杆箱内通过飞机、汽车等运输工具运输;自飞机、汽车上卸载下来后,可以通过金属拉杆箱的轮子和拉杆拖拉转移;当轮子也没办法行进时,可以将加载了救援用液压撑杆和千斤顶的背负装置自金属拉杆箱中取出,象背背包一样背负在救援队员背上,由救援队员将救援用液压撑杆和千斤顶背负运输到救援现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