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8942发布日期:2021-06-22 17:1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悬挂装置支撑的电梯轿厢和配重的电梯,其中,轿厢和/或配重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偏转单元与悬挂装置连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电梯轿厢或配重的偏转单元的盖装置。

电梯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内的井道中,以用于人员或货物的运输。能够在井道中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电梯轿厢由例如线缆或皮带形式的悬挂装置支撑,其中,悬挂装置为了轿厢的移动而与驱动器连接。根据电梯设备的相应设计,轿厢和/或通过支撑装置与轿厢连接的配重通过一个或多个偏转单元与悬挂装置连接。例如,在2∶1悬挂的情况下,一个或两个偏转单元与轿厢相关联,并且一个偏转单元与配重相关联。

jp2015-137161a示出用于配重的偏转单元的盖装置。然而,这种盖装置具有复杂且昂贵的设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特别地,创建一种具有用于电梯轿厢或配重的偏转单元的改进的盖装置的电梯。用于电梯的偏转单元应该具有简单的结构,并能简单地且低成本地制造。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电梯来实现。该电梯包括配重和能够在井道中移动的电梯轿厢,其中,电梯轿厢和/或配重通过在偏转单元的至少一个偏转辊上引导的悬挂装置被连接。偏转单元包括用于覆盖至少一个偏转辊的盖装置。盖装置可以用于防止尘土和井道中的其它外部影响。此外,在进行维护工作或检查时,盖装置也可能有助于保护人员。当轿厢处于行进中时,可以避免移动部件造成的意外伤害。最后,特别是当使用皮带作为悬挂装置时,盖装置避免皮带从偏转辊上意外跳脱。由于盖装置是优选地由可装配的一件式胚件形成的非金属折叠部件的事实,因此可以显著降低盖装置的成本。此外,盖装置的处理是较简单的并且安装工作量得以减少。

电梯轿厢和/或配重可以通过偏转单元以2∶1的比例悬挂。偏转单元可以布置在轿厢或配重的上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盖装置是塑料折叠部件。由塑料制成的可装配的一件式坯件可以非常容易且成本有效地制造。另一个优点是,由塑料制成的盖装置重量较轻。因此,也可以确保相对于安装的简单处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果用于盖装置的坯件优选地包括被折叠线或边缘围绕的矩形盖区段和壁区段,则这可能是有利的。在起始位置处,所述盖区段和壁区段位于共同的平面上。在结束位置处,盖区段和壁区段限定盖部分和侧壁,而侧壁优选以直角的方式邻接盖部分。侧壁可以直接或间接邻接盖部分。这种装置的特征在于相对低的材料消耗。

优选地,折叠线由坯件中的预制凹槽形成。然而,折叠线可以是穿孔的折叠线或者其它类型的折叠线。

此外,如果盖装置包括盖部分、相反定位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则这可能是有利的。盖部分和位于一侧的前侧壁通过铰接条连接,盖部分和位于另一侧的后侧壁通过铰接条连接。

偏转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轴。至少一个偏转辊可以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上。偏转单元可以具有至少两个辊,而这些辊布置在轴的相反端处。该轴可以是细长的轴,该细长的轴具有用于偏转辊的两个辊接纳区段和连接辊接纳区段的一个中间轴部分,而该中间轴部分具有相对于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该长度尺寸可能明显大于辊接纳区段的长度尺寸。在这种情况下,限定盖部分、前侧壁和后侧壁的盖区段和壁区段具有细长的矩形形状,而盖部分、前侧壁和后侧壁具有对应于轴长度的纵向尺寸。

当盖装置处于结束位置时,盖部分可以处于水平平面中,并且前侧壁和后侧壁可以处于竖直平面中,并且连接盖部分与前侧壁或后侧壁的铰接条可以具有倾斜的定向。

优选地,在盖部分和前侧壁之间或在盖部分和后侧壁之间的铰接条是缩短的中心连接部件,使得胚件至少在起始位置处时具有h形的构造。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角部挡板可以邻接前侧壁和后侧壁,而角部挡板通过折叠线与前侧壁或后侧壁分开。在装配操作期间,角部挡板能够向上摆动离开前侧壁或后侧壁的平面,位于横向侧壁的矩形邻接平面中。

此外,在两个角部挡板邻接前侧壁或后侧壁时是优选的。角部挡板可以布置在这些侧壁的彼此相反侧的区域中。

盖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横向侧壁,该横向侧壁侧向地布置在盖部分的彼此相反侧的区域中。在结束位置处,横向侧壁优选地近似地以直角的方式邻接盖部分。

横向侧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承载区段,该承载区段被紧固或可以被紧固至电梯轿厢或配重的支撑结构。因此,可以使用螺钉连接。用于配重的所述支撑结构可以包括配重载体框架,在该配重载体框架中可以固定有重量元件。配重载体框架可以具有带有两个水平轮廓的上轭。

邻接前侧壁或后侧壁的角部挡板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组装,使得角部挡板位于相应的承载区段的上方或下方,并在最终位置处与相应的承载区段连接。当角部挡板平放在横向侧壁的承载区段的上方或下方时,形成开口,悬挂装置延伸穿过该开口。

角部挡板以及横向侧壁的承载区段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孔,以用于将盖装置紧固至电梯轿厢或配重的支撑结构。角部挡板的孔和横向侧壁的承载区段的孔可以这样设计,使得当盖装置处于最终位置时,角部挡板的孔和承载区段的相应的孔相互配合在彼此上,以便螺钉穿过两个孔或者可以穿过两个孔。

特别是当上面概述的盖装置安装在偏转单元的顶部上时,第二盖元件可以用于覆盖偏转单元的下侧,当盖元件布置在盖元件的相反侧上以用于全部覆盖偏转单元时,这可能是有利的。盖元件可以以自锁的方式安装在支撑结构上。在没有前面提到的盖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独使用这种盖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电梯轿厢或配重的偏转单元的盖装置。关于前述盖装置的特定特征适用于该方面。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由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和附图中得出,其中:

图1是电梯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具有盖装置的本发明的电梯的配重的偏转单元的提取的且放大的侧视图(如来自图1中的细节a);

图3是用于本发明的电梯的配重的偏转单元的上部部件的透视图,该偏转单元具有用于偏转单元的盖装置;

图4是具有盖装置和盖元件的偏转单元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5是用于根据图4的盖装置的坯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处于中间位置的部分装配的坯件;并且

图7示出完全装配的坯件(盖装置处于结束位置)。

如图1中借助于示例示出的,电梯1包括电梯轿厢2,该电梯轿厢2布置在电梯井道6中以能够沿着基本竖直的轴线移动。电梯轿厢2主要用于人员和/或货物的运送。在所示的示例中,电梯轿厢2通过悬挂装置7与配重3连接。用于支撑轿厢2和配重3的悬挂装置7可以是皮带或多条皮带。但是,显然也可以想到例如线缆形式的其它支撑装置。电梯轿厢2和配重3通过所述悬挂装置7连接,所述悬挂装置在偏转单元4、41、42上被引导。在本示例中,悬挂装置7以2∶1悬挂的下环形式悬挂轿厢2,并且悬挂装置7通过偏转单元41、42围绕轿厢2成环。配重3的偏转单元4布置在配重4的上侧。此外,其它悬挂变型方案(例如4∶1等)显然也是可以想到的。为了使轿厢2和配重3移动,使用驱动器5,例如使用皮带轮驱动式驱动器,该驱动器例如布置在井道6的井道顶部的区域内的单独的发动机室中。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用于配重3的特定偏转单元4。显然,该偏转单元4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电梯,尤其是所谓的无发动机室式电梯。

用于配重3的偏转单元4可以在图2中更详细地看出。偏转单元4包括用于覆盖偏转单元4的至少一个偏转辊8的盖装置10。盖装置10安装在配重3的支撑结构(这里未示出)上。盖装置10是用于防尘和保护免受其它外部影响的单壳式盖。本发明的盖装置10是由可装配的坯件形成的一件式塑料折叠部件,并因此可以容易地安装。应该优选使用坚固的相对较硬的塑料,例如合成塑料聚合物(例如pe、pp、pu、pvc等)。代替塑料材料,盖装置10也可以由其它非金属材料制成。盖装置的非常低成本的变型方案甚至可以由纸板材料制成。

盖装置10包括前侧壁13、盖部分12和后侧壁14。盖装置10布置在配重3的顶部上并且可以自顶部向下安装。为了从下方保护,第二盖(此处未示出;参见图3、图4,在图3、图4中这种第二盖用20表示)可以被布置在偏转单元4的底部区段处。

关于偏转单元4的结构的技术细节在图3中是显而易见的。图3示出配重3和偏转单元4的上部区域。配重3能够在竖直导轨(此处未示出)中的两侧处的导向靴(未示出)处被移位地引导。

偏转单元4包括两个偏转辊8、9,在该偏转辊的圆周处引导和偏转悬挂装置(在此未示出)。偏转辊8、9通过轴承与轴31连接,并且安装在轴31上以便能够自由地旋转。根据相应的要求,轴承可以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滚动轴承。轴31紧固在配重3的支撑结构30上。支撑结构30包括配重载体框架,重量元件47保持在该配重载体框架中。配重载体框架具有上轭39,该上轭具有两个水平轮廓。支撑结构30还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屏蔽板40,该两个竖直的支撑屏蔽板40被保持在上轭39的轮廓之间。这两个彼此相反的屏蔽板40均设有各自的容纳部,轴31被引导穿过该容纳部。轴31通过保持装置在两侧固定在屏蔽板40中。偏转辊8、9布置在轴31的彼此相反的端部处。该轴是细长的轴,该细长的轴具有用于偏转辊8、9的两个辊接纳区段以及连接辊接纳区段的中间轴部分,而中间轴部分具有相对于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中间轴部分的该长度尺寸显著大于辊接纳区段的长度尺寸。

盖装置10包括水平的盖部分12、竖直的前侧壁13,竖直的后侧壁14以及另外两个横向侧壁15、16,两个横向侧壁15、16侧向地布置在盖部分12的彼此相反侧的区域中。横向侧壁15、16将前侧壁13与后侧壁14连接。在如图3所示的结束位置处,侧壁13、14、15、16以直角的方式邻接盖部分12。横向侧壁15、16直接邻接盖部分12。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间接邻接盖部分12,而铰接条17被布置在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中的任一个和盖部分12之间。

图4示出具有拆卸的盖装置10的配重偏转单元4。可以使用螺钉38紧固和固定盖装置10。这些螺钉38可以拧入支撑屏蔽板40中。另外,在图4中可以看出,偏转单元4包括第二盖。该第二盖是盖元件20,该盖元件20布置在盖装置10的相反侧上,以用于全部覆盖偏转单元4。用于从下方保护的盖元件20布置在偏转单元4的底部部分处。可以由塑料制成的盖元件20可以以自锁的方式安装在支撑结构30上。盖元件20包括底部部分43和相反定位的矩形邻接侧壁44。布置在侧壁44上的凸耳或销钉45可以接合在支撑屏蔽板40中的相应的销钉开口46中。侧壁44可以向内部稍微翻转并插入支撑结构30中。由于邻接底部部分43的侧壁44的反弹作用,确保在插入之后的牢固连接。

图5示出用于盖装置的坯件11。坯件11包括被折叠线或边缘围绕的矩形盖区段和壁区段。包括盖区段和壁区段的坯件11位于共同的平面上。该位置可以视为起始位置。坯件11的是盖部分12的中心区段被折叠线28、29侧向地围绕。这些折叠线28、29将盖部分12与横向侧壁分开。朝向前侧壁13定位有折叠线24,朝向后侧壁14定位有折叠线25。折叠线24、25形成用于铰接条17的上折痕。用于铰接条17的下折痕由折叠线26、27形成。盖部分12和位于一侧的前侧壁13通过铰接条17连接,盖部分12和位于另一侧的后侧壁14通过铰接条17连接。铰接条17具有小于盖部分12的纵向尺寸的纵向尺寸。因此,在盖部分12和位于一侧的前侧壁13之间的第一铰接条17以及在盖部分12和位于另一侧的后侧壁14之间的第二铰接条17是缩短的中心连接部件,当处于如图5所示的起始位置时,该中心连接部件相对于平面图限定h形的构造。因此,坯件11基本上具有由两个相邻的“h”组成的形状。

两个角部挡板18邻接前侧壁13,并且两个角部挡板19邻接后侧壁14,角部挡板布置在这些侧壁13、14的彼此相反侧的区域中。角部挡板18、19通过折叠线48、49与前侧壁13或后侧壁14分开。折叠线24、25、26、27、28、29、48、49优选地由坯件11中的预制凹槽形成。

在图5至7中示出盖装置10的组件。图6示出中间位置。在该位置处,横向侧壁15、16以直角的方式邻接盖部分12。横向侧壁15、16中的每个横向侧壁均包括侧盖区段21和两个承载区段22、23,而承载区段22、23可以紧固到支撑结构。横向侧壁15、16的承载区段22、23分别包括两个孔34、35,以用于将盖装置10紧固至支撑结构30。角部挡板18、19邻接前侧壁13和后侧壁14,前侧壁和后侧壁通过折叠线与前侧壁13或后侧壁14分开。角部挡板18、19中的每个角部挡板均包括孔36、37,该孔36、37可以与横向侧壁15、16的承载区段22、23的孔34、35可操作地连接。在装配操作期间,角部挡板可以向上摆动离开前侧壁13或后侧壁14的平面,位于横向侧壁15的矩形邻接平面中。邻接前侧壁13或后侧壁14的角部挡板18、19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被组装,使得在装配操作期间,角部挡板位于相应的承载区段22、23的上方并与相应的承载区段22、23连接。角部挡板18、19的孔34、35和横向侧壁15、16的承载区段22、23的孔36、37以这样的方式来设计,当盖装置10处于如图7所示的结束位置时,配合在彼此上以使螺钉38穿过两个孔34、36;35、37。

图7还示出,当角部挡板18、19位于承载区段22、23的横向侧壁15、16的上方时,形成开口32、33,悬挂装置(此处未示出)延伸穿过该开口(也参见图3和图4)。连接盖部分12与前侧壁13或后侧壁14的铰接条17具有倾斜的定向。

还可以设想使用前述的盖装置,该盖装置是由可装配的坯件形成的非金属折叠部件,该非金属折叠部件也用于例如当偏转单元布置在轿厢顶部上时分配给电梯轿厢的偏转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