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订线双汇流打捆智能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3257发布日期:2020-05-08 17:3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订线双汇流打捆智能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书本打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订线双汇流打捆智能流水线。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工厂中,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取代了人力劳动,不仅节省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化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书籍经过书籍生产线生产出来,再被整理好后,一般为了方便运输,需要将书籍打捆并包装好,而现有的打捆方式绝大部分靠人手用扎带打捆包装,或使用扎带机给书籍上扎带打捆,步骤繁锁且人力托抬书籍会使人肌肉疲劳,且打捆的书籍堆会因为松散的结构而体积相对较大,使其占用空间较大且不利于运输。

现有的公开号为cn110203439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书籍打捆设备的压书机构,包括架体、运输机构、定位机构和压实机构;运输机构固定安装于架体底部的一侧,压实机构包括升降装置和压板,升降装置安装于架体上运输机构所在的一侧,压板可滑动的设置于架体上,压板与升降装置的输出杆固定连接;定位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定位架,定位架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于架体上升降装置的两侧,驱动装置与定位架驱动连接。

从书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书籍通过运输机构运输进入该设备,经由该设备上安装的传感器来确认输入的书籍是否到达指定位置,并控制定位架的从架体内转出。当书籍到达指定位置时,定位机构启动运行,定位架从架体内转出并将书籍的前后夹紧和定位,同时定位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整理功能,可以将部分错位的书籍通过定位架施加的压力进行压齐。书籍被定位后,压实机构开始运行,升降装置驱动压板降与书籍顶面接触,并继续施加压力,将整团松散的书籍堆压实,减小该书籍堆的占用空间,利于保存和运输。压实书籍后,通过与该用于书籍打捆设备的压书机构固定连接来使用的扎带机给压实的书籍堆套上扎带,为书籍打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打捆设备通过运输机构与一条生产线连接,通常从书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书籍需要推积到一定的数量后,再运输至打捆设备中,在对书籍进行堆积时,打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降低了打捆设备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订线双汇流打捆智能流水线,其具有提高打捆设备利用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胶订线双汇流打捆智能流水线,包括第一捆扎机,所述第一捆扎机上设有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两侧设有捆扎传送带,所述第一捆扎机的一侧设有中转台,所述中转台相邻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运输机构和第二运输机构,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和第二运输机构包括与中转台连接的第一运输传送带和第二运输传送带,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和第二运输机构分别与两条书本生产线连接,所述中转台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滚轴,所述滚轴平行于中转台与第一运输机构连接的侧边,所述中转台上设有驱动滚轴转动的驱动装置,相邻所述滚轴之间设有中转传送带,所述中转台上设有驱动中转传送带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来自两条书本生产线的成摞的书本由第一运输机构和第二运输机构运输至中转台,第一运输传送带将成摞的书本直接运输至转动的滚轴上,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滚轴转动将一条书本生产线的书本运输至捆扎传送带上,然后有捆扎对成摞的书本进行捆扎;第二运输传送带将成摞的书本运输即将达到中转台时,第一升降装置带动中转传送带升高至中转传送带高出滚轴的上表面,第二运输传送带上的书本与中转传送带接触,有中转传送带运输至滚轴上方,然后第一升降装置带动中转传送带降落至滚轴上表面下方,第二运输传送带运输的第二个书本生产线的书本与滚轴接触,被滚轴运输至运输至捆扎传送带上,然后有捆扎对成摞的书本进行捆扎。中转台的设置使两条生产线的书准确送达捆扎机上,减少第一捆扎机的闲置时间,提高打捆设备的利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运输传送带和第二运输传送带朝向中转台的一端均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发生器和接收器,所述发生器和接收器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第一运输传送带和第二运输传送带相对发生器和接收器的一侧设有正对发生器和接收器的反光板,所述红外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升降装置、第一运输传送带和第二运输传送带的动力源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条生产线的书本达到第一运输传送带的尽头时,书本处于第一运输传送带的红外传感器和反光板之间,接收器就接收不到发生器的信号,控制器收到第一运输传送带上有书本即将进入中转台,控制第二运输传送带停止运行,避免在中转台上有书本时,第二运输传送带的书本也被运输至中转台上,避免发生碰撞;当第二条生产线的书本达到第二运输传送带的尽头时,书本处于第二运输传送带的红外传感器和反光板之间,接收器就接收不到发生器的信号,控制器收到第二运输传送带上有书本即将进入中转台,控制第一升降装置将中转传送带升高,对第二运输传送带上的出本进行运输至中转台上,控制第一运输传送带停止运行,避免在中转台上有书本时,第一运输传送带的书本也被运输至中转台上,避免发生碰撞;红外传感器和反光板的设置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的干预,避免两条生产线的书本发生碰撞的情况,减少成摞书本发生倾倒的情况,稳定中转台对书本的运输,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捆扎机远离中转台的一侧设有转向机,所述转向机背离第一捆扎机的一侧设有第二捆扎机,所述转向机包括转向台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壁连接有驱动升降板转动的转向用电机,所述转向用电机电机上设有驱动转向用电机电机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转向台上设有供升降板穿过的通孔,所述升降板上方设有与升降板对应且可升降的顶板,所述转向台还包括设置于通孔两侧的转向传送带,所述转向传送带的运输方向与捆扎传送带的运输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摞的书本经过第一捆扎机后对成摞的书本进行一个方向的捆扎,成摞的书本在第一捆扎机打捆完成后,有捆扎传送带运输至转向机上,由转向传送带运输至通孔上方,转向传送带停止,第二升降装置将电机和升降板升高至书本与顶板抵接,然后转向用电机启动带动升降板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九十度,完成书本的转向,升降板落下,转向传送带启动,将完成转向的书本运输至第二捆扎机上对书本从另一个方向进行捆扎,两个方向的捆扎提高书本额捆扎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朝向顶板的一侧设有防滑纹路,所述顶板上朝向顶板的一侧设有万向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的设置增大升降板与书本的摩擦力,滚珠的设置减小顶板与书本的摩擦力,减小书本在升降板上打滑,是书本能稳定的转动,提高书本的转向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轴背离第一运输机构的一侧设有书本整理装置,所述书本整理装置包括设置于中转台背离第一运输传送带一侧且运动方向与滚轴转动方向一致的整理传送带,所述整理传送带背离中转台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整理传送带与第一捆扎机的捆扎传送带抵接且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整理传送带背第一捆扎机的一侧设有整理架,所述整理架包括竖直推板,所述竖直推板背离整理传送带的一侧设有整理气缸,所述整理气缸的推动轴轴向方向垂直于整理传送带的运输方向,所述第一捆扎机的捆扎传送带靠近整理传送带的一端两侧均设有档杆,所述档杆背离捆扎传送带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挡架气缸,所述挡架气缸的推动轴垂直于捆扎传送带的运输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摞的书本被中转台运输至整体传送带上直至与挡板抵接完成对成摞的书本的一个方向的整理对齐,然后整理气缸的推动轴伸出推动竖直推板向捆扎传送带一侧移动,直至与两个挡杆抵接完成成摞书本另一方向上的整理,整理气缸的推送轴收回,由于档杆设置于捆扎传送带上,当书本与档杆抵接时成摞的书本已经有一部与捆扎传送带接触,最后挡架气缸的推动轴收缩将两个档杆向背离捆扎传送带中心的一侧移动,挡杆与书本分离不再阻碍书本,书本在捆扎传送带的带动运输至压板下方对书本进行捆扎。经过整理的书本更加整齐,减少个别书本突出的情况,减少捆扎绳对突出书本的勒痕,提高书本的捆扎的质量,更整齐的书本可以捆扎的更加紧,减少在后续运输过程散落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和第二运输机构均还包括书本堆积机,所述书本堆积机出口一侧设有检验台,所述检验台上设有若干垂直于第一运输传送带或第二运输传送带运输方向垂直的转轴,所述检验台书本背离书本堆积机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运输传送带和第二运输传送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书本经过书本堆积机的堆积形成厚度合适的书本摞,可以避免书本摞的厚度过小造成捆扎绳的浪费;书本堆积机的设置也省去了人工堆积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堆积的书本被书本堆积机运输至检验台上,检验人员可以对书本堆积机堆积的书本摞进行检查,减少书本摞数量出错的情况,书本摞被书本堆积机推动作至转轴上,书本摞在转轴上被检验完成后,人员推动书本摞在转轴上移动至第一运输传送带或第二运输传送带上,转轴的设置减小人工搬运的工作,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和第二运输机构均包括书本检重称,所述书本检重秤朝向书本生产线的一侧设有分本机,所述书本检重秤背离分本机的一侧与中转台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书本检重秤可以对书本生产线运输出的书本摞进行称重,通过检测书本的重量来判断书本是否存在缺页多页的情况。提高产品的质量。从书本生产线出来的书本摞先经过分本机在进行称重,当每本书的比较厚时,从书本生产线出来的书本摞的重量增加,书本的胶水也增多,每本书上的胶水有多又少,书本摞的重量增加,由于胶水多少引起的误差会增大,而通过分本机将较厚的书本摞分散以较薄的厚度进入书本检重秤中,减少胶水引起的误差,提高书本检重秤的精确度。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运输传送带包括垂直于第一运输传送带运输方向的第一段传送带和平行于于第一运输传送带运输方向的第二段传送带,所述第一段传送带和第二段传送带之间设有转弯传送带,所述第一段传送带与中转台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运输传动带经过转弯传送带的转向使第一运输传送带和第一段传送带的方向平行,可以使第一运输机构和第二运输机构上的书本堆积机、书本检重秤、分本机在相互平行设置,减小占用空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中转台的设置使捆扎设备与两条书本生产线连接,可以同时对两条生产线的书本进行捆扎,提高第一捆扎机的利用率;

2.转向机和第二捆扎机的设置提高书本摞的捆扎效果;

3.书本整理机构提高书本的整齐度,提高书本的捆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中转台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书本整理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向机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转向用电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捆扎机;11、压板;12、第二捆扎机;13、捆扎传送带;2、转向机;21、转向台;22、升降板;221、防滑纹路;23、转向用电机;24、通孔;25、第二升降装置;26、顶板;261、万向滚珠;27、滑杆;28、固定块;281、开孔;282、螺栓;29、转向传送带;3、中转台;31、滚轴;32、中转传送带;33、固定轴;331、电机;34、滚轮;35、皮带;36、第一升降装置;37、驱动装置;4、红外传感器;41、控制器;42、接收器;43、发生器;44、反光板;5、第一运输机构;51、分本机;52、书本检重秤;53、书本堆积机;54、检验台;55、转轴;56、第一运输传送带;6、第二运输机构;61、第二段传送带;62、转弯传送带;63、第一段传送带;64、第二运输传送带;7、书本整理装置;71、整理传送带;72、挡板;73、整理架;74、竖直推板;75、整理气缸;76、档杆;77、挡架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胶订线双汇流打捆智能流水线,包括第一捆扎机1,第一捆扎机1朝向书本生产线的一侧设有中转台3,中转台3相邻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运输机构5和第二运输机构6,第一运输机构5和第二运输机构6均包括从书本生产线至中转台3依次设置的分本机51、书本检重秤52、书本堆积机53,书本检重秤52背离分本机51的一侧与中转台3连接,第一运输机构5和第二运输机构6还包括与中转台3连接的第一运输传送带56和第二运输传送带64,第一运输机构5和第二运输机构6分别与两条书本生产线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运输传送带56和第二运输传送带64设置于书本堆积和中转台3之间。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少书本堆积机53造成的堆积数量错误,书本堆积机53出口一侧设有检验台54,检验台54上设有若干垂直于第一运输传送带56或第二运输传送带64运输方向垂直的,转轴55与检验台54转动连接,检验台54背离书本堆积机53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运输传送带56和第二运输传送带64连接。书本检重秤52背离分本机51的一侧与中转台3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第一运输机构5和第二运输机构6占用的空间,第二运输传送带64包括垂直于第一运输传送带56运输方向的第一段传送带63和平行于于第一运输传送带56运输方向的第二段传送带61,第一段传送带63和第二段传送带61之间设有转弯传送带62,第一段传送带63与中转台3连接。

如图2所示,中转台3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滚轴31,滚轴31平行于中转台3与第一运输机构5连接的侧边,中转台3上设有驱动滚轴31转动的驱动装置37,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7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电机安装在中转台3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滚轴31固定连接;相邻滚轴31之间设有中转传送带32,中转台3上设有驱动中转传送带32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36,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36为气缸,中转传送带3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轴33,固定轴33轴向方向垂直于滚轴31的轴向方向,固定轴33上固定连接有滚轮34,两固定轴33上相对的滚轮34之间连接有皮带35,固定轴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331,电机331上设有与固定轴33连接的减速机,电机331通过减速机带动固定轴33和滚轮34转动,滚轮34的转动带动皮带35的移动,达到运输书本的目的,滚轮34外周表面与固定轴33表面沿滚轮34半径方向的距离大于滚轴31的直径,保证滚轮34上表面没有高出滚轴31时,固定轴33不会被滚轴31抵挡;气缸的推动轴为竖直方向且与中转传送带32的电机331固定连接,气缸带动电机331的升降就可以带动皮带35升降。本实施例中,中转传送带32远离第二运输传送带64的一侧设有限位板,防止中转传送带32停止后,书本由于惯性从中转台3上掉落。

如图2所示,进一步为防止两条生产线的书本发生碰撞,第一运输传送带56和第二运输传送带64朝向中转台3的一端均设有红外传感器4,红外传感器4包括发生器43和接收器42,发生器43和接收器42设置在同一侧,第一运输传送带56和第二运输传送带64相对发生器43和接收器42的一侧设有正对发生器43和接收器42的反光板44,红外传感器4连接有控制器41,控制器41与第一升降装置36、第一运输传送带56和第二运输传送带64的驱动电机连接。

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书本在捆扎时的整齐度,滚轴31背离第一运输机构5的一侧设有书本整理装置7,书本整理装置7包括设置于中转台3背离第一运输传送带56一侧且运动方向与滚轴31转动方向一致的整理传送带71,整理传送带71背离中转台3的一侧设有挡板72,整理传送带71与第一捆扎机1的捆扎传送带13抵接且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整理传送带71背第一捆扎机1的一侧设有整理架73,整理架73包括竖直推板74,竖直推板74背离整理传送带71的一侧设有整理气缸75,整理气缸75的推动轴与竖直推板74固定连接,整理气缸75的推动轴轴向方向垂直于整理传送带71的运输方向,第一捆扎机1的捆扎传送带13靠近整理传送带71的一端两侧均设有档杆76,档杆76背离捆扎传送带13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挡架气缸77,挡架的推动轴与档杆76固定连接,挡架气缸77的推动轴垂直于捆扎传送带13的运输方向。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为了提高书本捆扎的效果,第一捆扎机1远离中转台3的一侧设有转向机2,转向机2背离第一捆扎机1的一侧设有第二捆扎机12(参见图1),转向机2包括转向台21和升降板22,升降板22底壁连接有驱动升降板22转动的转向用电机23,转向用电机23电机上设有驱动转向用电机23电机的第二升降装置25,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25包括与转向用电机23固定连接的气缸,转向用电机23的输出轴与升降板22固定连接,与气缸的推动轴为竖直方向;转向台21上设有供升降板22穿过的通孔24,升降板22上方设有与升降板22对应且可升降的顶板26,本实施例中,顶板26背离转向台21的一侧设有与转向台21边沿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8,顶板26上设有穿过固定块28的滑杆27,固定块28上设有供滑杆27沿轴向方向滑移的开孔281,固定块28上螺纹连接有穿过固定块28与滑杆27抵接的螺杆;转向台21还包括设置于通孔24两侧的转向传送带29,转向传送带29的运输方向与捆扎传送带13的运输方向一致。

如图5所示,进一步为了稳定转向的效果,升降板22朝向顶板26的一侧设有防滑纹路221,顶板26上朝向顶板26的一侧设有万向滚珠261。

本实施例中,第一运输传送带56、第二段传送带61、转弯传送带62、第一段传送、整理传送带71、捆扎传送带13、转向传送带29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轴33,两个固定轴33之间连接传动带,任一固定轴33的一端连接有电机和减速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与固定轴3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捆扎机1和第二捆扎机12为中敏mh-x201全自动打包捆扎机;分本机51和书本堆积机53采购至临沂恒懋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分本机51的型号为fb15-a、书本堆积机53的型号为dj12-a;书本检重秤52采购至深圳拓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书本生产线将成摞的书本运输至分本机51,根据生产出的书本摞的厚度调节分本机51,书本摞经过分本机51进入书本检重秤52检测书本是否出现缺页或多页的情况,称重合格的书本摞进入书本堆积机53堆积至合适的厚度,被书本堆积机53推出至检验台54,经过人工审核后推动至第一运输传送带56或者第二运输传送带64上,书本摞被运输至中转台3,经过中转台3移动至整理传送带71,经过书本整理装置7进入第一捆扎机1后进行第一次捆扎,经过一次捆扎的书本摞有移动至通孔24上方有转向机2完成转向,最后进入第二捆扎机12对另一方向进行捆扎,完成书本摞的捆扎。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