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4097发布日期:2020-10-13 09:3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张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



背景技术:

张力装置适用于各种金属分条设备,整平横切设备,金属抛光设备,板材酸洗生产线配套设备,冷轧机配套收放卷机,板材重卷生产线等自动化金属加工设备,有调节张力的作用,使收卷能收料整齐。现有的张力装置仅采用呈一垂直线相对设置的上第一下张力辊建立张力,该装置由上第一下张力辊压紧带材,给其一个设定的压力,该压力会给带材在被卷取机牵引过程中一个背离牵引方向的阻力,该阻力就形成卷取过程中的张力。

但上第一下张力辊压紧带材,上第一下张力辊与带材的接触面及所施加压力是恒定的,使得上第一下张力辊虽然对带材提供了张力,但所提供的张力不便于调控,无法有效地切换或增强所提供的张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该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包括台式张力机构、辊式张力机构及增压张力机构,能根据需求切换所使用的张力机构,从而调节对带材提供的张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包括台式张力机构、辊式张力机构及增压张力机构,所述台式张力机构、辊式张力机构及增压张力机构间距并排设置,相邻张力机构之间设有托辊架,所述托辊架上间距设有若干托辊,用以承托带材;所述台式张力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及安装于第一机架上的压板组件与气囊恒压机构,所述压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压板,所述气囊恒压机构设于压板组件的上方,以供台式张力机构对带材提供张力时,带材从两块压板之间穿过,气囊恒压机构提供压紧力作用于压板组件上,使两块压板相对抵触带材的两面,形成对带材的张力;

所述辊式张力机构包括第二机架、活动座、第一驱动缸、第一上张力辊及第一下张力辊,所述活动座可升降地安装于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缸安装于第二机架的顶端,第一驱动缸的驱动杆与活动座连接,用以驱动活动座升降;所述第一上张力辊可转动地安装于活动座上,通过活动座升降带动第一上张力辊升降;所述第一下张力辊对应第一上张力辊呈一垂直线相对设置地可转动安装于第二机架上,以供辊式张力机构对带材提供张力时,第一上张力辊与第一下张力辊相配合,形成对带材的张力;

所述增压张力机构包括第三机架、第一升降座、第二驱动缸、第二上张力辊及第二下张力辊,所述第三机架设有输入部,所述第一升降座可升降地安装于第三机架的输入部内,所述第二驱动缸安装于输入部的顶端,第二驱动缸的驱动杆与第一升降座连接,用以驱动第一升降座升降;所述第二上张力辊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升降座上,通过第一升降座升降带动第二上张力辊升降;所述第二下张力辊可转动地设于输入部的前端,以供带材从第二下张力辊的上方向输入部内输送,第二上张力辊下压,与第二下张力辊配合将所输送的带材抵顶呈s型,增强向带材提供的张力。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气囊恒压机构包括壳体、气泵、气囊及若干恒压组件,所述壳体固定于第一机架上,所述壳体内间隔设于若干隔板,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形成第一安装层、第二安装层及第三安装层,所述气泵设于第一安装层内,所述气囊设于第二安装层内,气泵的出气口与气囊连接,所述气囊上设有若干伸缩子气囊,每一伸缩子气囊的一端穿过隔板伸入至第三安装层内,若干恒压组件间距设于第三安装层内,每一恒压组件对应与一伸缩子气囊相配合,以供气泵启动,气囊膨胀,伸缩子气囊随气囊膨胀而涨起,驱动恒压组件提供压紧力作用于压板组件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恒压组件包括下压件及回位弹簧,所述下压件的顶端对应与一伸缩子气囊连接,下压件的底端穿过壳体的底板,伸出至壳体外,所述回位弹簧套设于下压件的顶端上,以供气泵启动,气囊膨胀,伸缩子气囊随气囊膨胀而涨起,抵持下压件下压,下压件的底端抵压至压板组件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上设有毛毡层,通过毛毡层与带材抵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第三机架设有输出部,所述输出部设有呈一垂直线相对设置的第三上张力辊及第三下张力辊,以供带材从第三上张力辊与第三下张力辊之间穿过,第三上张力辊与第三下张力辊相配合,形成对带材的张力。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输出部内可升降地设有第二升降座,所述第三上张力辊设于第二升降座上,所述输出部的顶端设有第三驱动缸,第三驱动缸的驱动杆与第二升降座连接,用以驱动第二升降座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通过台式张力机构、辊式张力机构及增压张力机构之间的配合,能根据需求切换所使用的张力机构,从而调节对带材提供的张力,有效地切换或增强所提供的张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台式张力机构的气囊恒压机构未启动状态图。

图3为台式张力机构的气囊恒压机构启动状态图。

图4为气囊恒压机构的仰视图。

图5为增压张力机构的输入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包括台式张力机构10、辊式张力机构20及增压张力机构30,所述台式张力机构10、辊式张力机构20及增压张力机构30间距并排设置,相邻张力机构之间设有托辊架40,所述托辊架40上间距设有若干托辊41,用以承托带材;所述台式张力机构10包括第一机架11及安装于第一机架11上的压板组件12与气囊恒压机构13,所述压板组件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压板121,所述气囊恒压机构13设于压板组件12的上方,以供台式张力机构10对带材提供张力时,带材从两块压板121之间穿过,气囊恒压机构13提供压紧力作用于压板组件12上,使两块压板121相对抵触带材的两面,形成对带材的张力;

所述辊式张力机构20包括第二机架21、活动座22、第一驱动缸23、第一上张力辊24及第一下张力辊25,所述活动座22可升降地安装于第二机架21上,所述第一驱动缸23安装于第二机架21的顶端,第一驱动缸23的驱动杆与活动座22连接,用以驱动活动座22升降;所述第一上张力辊24可转动地安装于活动座22上,通过活动座22升降带动第一上张力辊24升降;所述第一下张力辊25对应第一上张力辊24呈一垂直线相对设置地可转动安装于第二机架21上,以供辊式张力机构20对带材提供张力时,第一上张力辊24与第一下张力辊25相配合,形成对带材的张力;

参阅如5,所述增压张力机构30包括第三机架31、第一升降座32、第二驱动缸33、第二上张力辊34及第二下张力辊35,所述第三机架31设有输入部301,所述第一升降座32可升降地安装于第三机架31的输入部301内,所述第二驱动缸33安装于输入部301的顶端,第二驱动缸33的驱动杆与第一升降座32连接,用以驱动第一升降座32升降;所述第二上张力辊34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升降座32上,通过第一升降座32升降带动第二上张力辊34升降;所述第二下张力辊35可转动地设于输入部301的前端,以供带材从第二下张力辊35的上方向输入部301内输送,第二上张力辊34下压,与第二下张力辊35配合将所输送的带材抵顶呈s型,增强向带材提供的张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气囊恒压机构13包括壳体131、气泵132、气囊133及若干恒压组件134,所述壳体131固定于第一机架11上,所述壳体131内间隔设于若干隔板100,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形成第一安装层101、第二安装层102及第三安装层103,所述气泵132设于第一安装层101内,所述气囊133设于第二安装层102内,气泵132的出气口与气囊133连接,所述气囊133上设有若干伸缩子气囊1331,每一伸缩子气囊1331的一端穿过隔板100伸入至第三安装层103内,若干恒压组件134间距设于第三安装层103内,每一恒压组件134对应与一伸缩子气囊1331相配合,以供气泵132启动,气囊133膨胀,伸缩子气囊1331随气囊133膨胀而涨起,驱动恒压组件134提供压紧力作用于压板组件12上。

进一步地,所述恒压组件134包括下压件1341及回位弹簧1342,所述下压件1341的顶端对应与一伸缩子气囊1331连接,下压件1341的底端穿过壳体131的底板,伸出至壳体131外,所述回位弹簧1342套设于下压件1341的顶端上,以供气泵132启动,气囊133膨胀,伸缩子气囊1331随气囊133膨胀而涨起,抵持下压件1341下压,下压件1341的底端抵压至压板组件12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121上设有毛毡层122,通过毛毡层122与带材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第三机架31设有输出部302,所述输出部302设有呈一垂直线相对设置的第三上张力辊36及第三下张力辊37,以供带材从第三上张力辊36与第三下张力辊37之间穿过,第三上张力辊36与第三下张力辊37相配合,形成对带材的张力。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部302内可升降地设有第二升降座38,所述第三上张力辊36设于第二升降座38上,所述输出部302的顶端设有第三驱动缸39,第三驱动缸39的驱动杆与第二升降座38连接,用以驱动第二升降座38升降。

本发明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根据带材的材质或材料厚度在台式张力机构10、辊式张力机构20及增压张力机构30之间切换对带材提供张力的张力机构,亦可同时使用张力机构来对带材提供张力。所述台式张力机构10与辊式张力机构20对带材提供的张力并不相同,而增压张力机构30能有效地增强对带材提供的张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可调式收卷张力装置通过台式张力机构10、辊式张力机构20及增压张力机构30之间的配合,能根据需求切换所使用的张力机构,从而调节对带材提供的张力,有效地切换或增强所提供的张力。

只要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的思想,对本发明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