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8080发布日期:2022-01-04 20: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四个固定钣金、a侧保护板(5)及b侧保护板(6);轿厢地坎(10)上部开设有开口朝前的横向u型槽;固定钣金分为依次连接的后竖部、上横部、前竖部及下横部,上横部由后竖部下端垂直向前弯折,前竖部由上横部前端垂直向下弯折,下横部由前竖部下端垂直向后弯折;第一固定钣金(21)、第二固定钣金(22)的后竖部固定在a侧轿厢门(1a)的近a端处前侧面;第三固定钣金(23)、第四固定钣金(24)的后竖部固定在b侧轿厢门(1b)的近b端处前侧面;各固定钣金的上横部位于轿厢地坎(10)上方,前竖部位于轿厢地坎(10)上部前方,下横部向后探入到轿厢地坎(10)上部的u型槽内;a侧保护板(5)的近a端处后侧面开设有两个活动凹槽(9);b侧保护板(6)的近b端处后侧面开设有两个活动凹槽(9);a侧保护板(5)、b侧保护板(6)的左右长度,均大于一侧轿厢门的左右宽度,并且小于两侧轿厢门宽度之和;第一固定钣金(21)、第二固定钣金(22)的下横部后端分别通过连接杆(3)连接到a侧保护板(5)的两个活动凹槽(9),连接杆(3)一端通过铰接螺栓(4)铰接下横部后端下侧面,另一端分别对应插入到a侧保护板(5)的相应活动凹槽(9)中并枢转接在相应活动凹槽(9)的a端处;第三固定钣金(23)、第四固定钣金(24)的下横部后端分别通过连接杆(3)连接到b侧保护板(6)的两个活动凹槽(9),连接杆(3)一端通过铰接螺栓(4)铰接下横部后端下侧面,另一端分别对应插入到b侧保护板(6)的相应活动凹槽(9)中并枢转接在相应活动凹槽(9)的b端处;a侧保护板(5)、b侧保护板(6)后端均位于轿厢地坎(10)的横向u型槽内;a侧保护板(5)下侧面开有左右导向凹槽(7);b侧保护板(6)的近a端处上侧面固定设置有导向螺栓(8);b侧保护板(6)位于a侧保护板(5)下方,并且所述导向螺栓(8)探入到a侧保护板(5)下侧面的左右导向凹槽(7)内;a为左,b为右;或者,a为右,b为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a侧保护板(5)的活动凹槽(9),其前后深度由a端到b端逐渐变浅;b侧保护板(6)的活动凹槽(9),其前后深度由b端到a端逐渐变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铆钉枢转接在活动凹槽(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钣金的后竖部上端处开孔,用于固定到轿厢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钣金的下横部后端处开孔,用于通过铰接螺栓(4)铰接连接杆(3)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3)的长度为轿厢地坎(10)上部的横向u型槽的前后深度的0.8~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3)的长度在20mm~40mm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a侧保护板(5)、b侧保护板(6)的前后宽度在30mm~40mm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左右两侧轿厢门下部各安装两个固定钣金,固定钣金的下横部向后探入到轿厢地坎上部的U型槽内;连接杆两端分别同固定钣金的下横部及保护板的活动凹槽可旋转连接;B侧保护板的近A端处上侧面固定设置有导向螺栓;B侧保护板位于A侧保护板下方,并且导向螺栓探入到A侧保护板下侧面的左右导向凹槽内。该电梯轿厢与层站侧间隙防护装置,由轿厢门直接带动固定钣金、连接杆和保护板,通过连接杆和保护板之间简单的机械联动,在轿厢门打开时能够减小电梯平层时轿厢地坎与层站侧地坎间的间隙,在轿厢门关闭后保护装置收回轿厢地坎内,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安装和维护,实现成本较低,传动效率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薛顶玉 吴正恺 李世才 肖容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2
技术公布日:2022/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