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的可塌缩运输容器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8140发布日期:2021-01-15 14:0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改善的可塌缩运输容器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运输业使用大型货物容器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地点。这些容器能够容易且方便地装载和卸载,并且能够从一个运输车辆或船只移动到另一个,以进行跨陆地和/或跨海输送。以这种方式,能够容易地以大量移动行进到共同目的地的物品,以减少装载和卸载输送船只所需的时间。



背景技术:

如今使用的货物容器在尺寸和结构上已经很大程度地变得标准化,并且使得货物容器能够容易、方便且牢固地以并排和端对端的关系竖直堆叠,以最大程度地使用供这种容器放置的船等上的船舱和甲板空间。

在使用具有该特征的货物容器时发现的主要缺点在于以下事实:日常商业活动会要求将这些容器从货物的递送站或递送地点空着输送到货物的下一装载地点或装载站。空容器的这种输送是非盈利的,因为每个这种容器都占据了宝贵且昂贵的空间,这些空间原本可以容纳装载或填充的容器。此外,已装载容器和空容器的处理和运输还产生许多其它问题。这种问题之一在于以使船被适当且安全地安排的方式在船上配置轻的空容器和重的装载容器。

当运输高百分比的空容器时,这种船的航行是不经济的,并且效率低下必须通过在其它地方增加货物成本来弥补。鉴于前述内容,如果空容器可以折叠(folded)或塌缩(collapsed)以使得空容器占据在其正常构造时所占据的空间的一部分,则可以实现大量的经济节省。如果两个容器在塌缩时可以占据一个容器在其正常构造时的空间,则将明显地减少空的塌缩容器的运输成本。

与传统的货物容器一样,可塌缩的货物容器需要被称为“吊具(spreader)”的设备,以将货物容器从装载平台升降到船、火车等,并且从船、火车等升降到装载平台。这些吊具是具有互锁机构的大型起重机结构,以抓取或接合要从一个位置升降到另一位置的货物容器,并防止货物容器在转移操作过程中倾斜或掉落。通常在每天处理大量容器的运输港口、火车站等处使用吊具。一些吊具被设计用于升降特定长度的容器,而另一些吊具则能够被调节以适应各种尺寸的容器。许多吊具经由头块或线缆悬挂于起重机,这些头块或线缆能够用于将爪状装置降低到容器的顶棚(roof)以与锁定机构接合。通常,吊具上的“扭锁(twistlock)”与运输容器的四个上角部配件接合,将吊具锁定到容器使得容器能够被安全地升降。尽管这种吊具在运输业中无处不在,但它们主要被构造用于标准货物容器,因此不能使本发明人开发的新型可塌缩货物容器塌缩。

美国专利no.7,722,101是用于可塌缩货物容器的吊具,其内容通过引用完全并入本文。'101专利公开了一种致动机构,其推入可塌缩容器的门,然后将门固定于壁以将容器折叠成紧凑配置。致动机构反向操作以将容器从其塌缩构造打开或展开,使得容器可以容易地折叠以便运输并且在需要时可以展开以使用。然而,新的可塌缩容器需要对原始的致动器进行修改,并且本发明以可靠且方便的方式对致动器进行了改善和修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一种可塌缩的容器致动器,其用于将运输容器分别折叠成其塌缩构造和展开成其打开构造。本发明的致动器具有最少六个抓取点(pickpoint),其与容器接触并施加使容器壁缩回并将容器折叠成紧凑状态所需的力。六个抓取点的使用防止了下沉,并且比现有的致动器提供了更坚固、更可靠的操作。该致动器比现有的致动器轻得多,并且能够容易地从各种设备移动和转移,然后在各种可塌缩的运输容器上使用。

致动器的特征是双臂连杆,当与相应的活塞结合时,该双臂连杆施加一百八十度范围的运动,该运动以最可靠的方式使可塌缩容器的端壁移动抵靠容器的顶板(ceiling)。双臂连杆通过降低力的作用点并由此减小升高和降低端壁所需的力的大小来改善致动器的杠杆作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力的作用点在端壁的最底部,从而使致动器的杠杆作用最大化。此外,能够利用简单的、现成的活塞移动连杆,以降低成本并利于零件更换。致动器的另一特点是在接触点处使用可旋转的轮,以减少摩擦和对端壁的损坏。代替杆或垫(pad),轮在不损坏或刮擦端壁的情况下允许致动器和端壁之间的一些相对运动。另外,致动器被构造成在不使用时兼作台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变得明显,附图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用于可塌缩货物容器的新致动器及其使用方法。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将容器的顶棚和其它几个部分剖开,为清楚起见已移除了容器的近侧壁。从地平面以下向上观察该容器,以显示该容器内部的相关细节,但在该容器折叠/展开过程期间,该容器实际上将被置于诸如地面、另一容器、卡车底盘等的支撑平台。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致动器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致动器的左半部的立体图,其中臂水平定位以便于安装在货物容器的顶部;

图3示出了图1的致动器的左半部的立体图,其中枢转臂竖直定位以承抵货物容器门;

图4示出了图1的致动器的左半部的立体图,其中作为塌缩顺序的一部分,枢转臂在通过向上旋转回到水平方向的中途,以向上推动货物门;以及

图5示出了图1的致动器的左半部的立体图,其中作为塌缩顺序的一部分,枢转臂在完成货物门的向上旋转时旋转抵靠货物容器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可塌缩容器的致动器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该可塌缩容器例如是美国专利no.9,045,280中公开的容器,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尽管起重机和其它升降装置与致动器1兼容,但优选地能够通过改进的叉车(forklifttruck)使用头块或多条升降缆线来操纵致动器1。致动器1的角部可以包括吊耳(未示出),以抵抗悬挂容器的旋转,或者可以具有用于其它引导装置或线缆的钩、轮、孔眼或其它安装点。

致动器的主干是框架4,框架4包括在沿着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中间位置处支撑有横向支架构件6的一对全长管梁。框架4和横向支架构件可以由矩形或正方形钢管形成,并且被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刚性结构。在框架4的各端部处是横向端梁2,各横向端梁2均配备有一对面向下的扭锁组件5,扭锁组件5能够接合容器的顶棚中的开口并锁定在容器上以进行捕获和运输。中央横梁3布置在框架4的中点处并连接管梁,该横梁还配备有与容器的上部中心处的开口接合的面向下的扭锁。

来到图2,框架4的各端部均安装包括上臂7和下臂8的枢转推动器机构。尽管其它形式的马达或动力系统及其在致动器1上的相对位置被认为在本领域技术范围内,但是推动器机构优选地由安装在横梁3处的常用液压发动机10驱动。在下臂8的外周角部处的远端延伸构件11上的轮9接合容器门和端壁。如下所述,当液压发动机10驱动臂组件时,推动器机构的臂7、8的旋转使轮9接合并旋转可塌缩货物容器的端壁和门。图2示出了致动器1,其中上臂7和下臂8处于完全缩回位置,上臂7和下臂8均相对于地面水平,该缩回位置适于当致动器1被安装于可塌缩货物容器的顶部时离开。

图2进一步示出了一对活塞,各活塞均挂在各自的凸耳上并且被构造成施加必要的方向力以使推动器机构以适当的弧度旋转以塌缩容器。并且,使用安装于框架4顶部的连杆来接合和脱离扭锁装置,利用适当的机构手动或自动控制所述连杆。

图3示出了由于第一活塞施加于上臂7的力而处于竖直定向的推动器机构。下臂8是竖直的,并且在开始塌缩程序之前,延伸构件11抵靠可塌缩的货物容器的端壁。在图4中,推动器机构通过在摇臂处的第二活塞的延伸进一步旋转,以使下臂向内旋转从而绕着上部铰链推动容器的端壁,并使端壁旋转抵靠容器的顶板,然后该过程在图5中完成,其中完成了旋转,并且下臂8从其缩回位置经历了一百八十度的旋转。反向操作以从容器解锁端壁并展开容器。

双臂连杆能够旋转通过一百八十度的运动范围,该运动允许以最可靠的方式安装于货物容器并且使可塌缩容器的端壁移动抵靠容器的顶板。双臂连杆还提供了最可靠的方式,以利用致动器上最小的扭矩将端壁从货物容器顶板分离。必须牢记的是,容器的端壁能够超过一千磅,其它连杆不能旋转端壁通过必要的弧度,以安装到货物容器顶板和从货物容器顶板分离。

此外,双臂连杆通过降低力的作用点并由此减小升高和降低端壁所需的力的大小来改善致动器的杠杆作用。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力的作用点在端壁的最底部,从而使致动器的杠杆作用最大化。致动器的另一特征是在接触点处使用可旋转轮9以减小摩擦和对端壁的损坏。代替杆或垫,轮允许致动器和端壁之间的一些相对运动,而不会损坏或刮擦端壁。另一重要的好处是在容器的各端施加的双臂系统减小了门扭转的机会,因为扭转会阻止将门成功锁入顶板的系泊装置中。另外,致动器被构造成在不使用时兼作台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