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1113发布日期:2021-01-23 11:4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智慧社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智慧社区”建设能够有效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智慧社区包括了智慧物业管理,现有技术中智慧物业管理主要集中在停车场管理、闭路监控管理、门禁系统、智能消费、电梯管理、保安巡逻、远程抄表,自动喷淋等相关社区物业的智能化管理。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对智慧物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垃圾分类主要是依靠居民自行将垃圾分好类并分别投放至指定的垃圾箱中。后期对垃圾分类是否落实到位进行追查非常困难。垃圾分类的落实受限于居民的自觉性,难易形成有效的监管。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分享方式,很多过量采购的蔬菜瓜果、看过的书籍、不用的玩具等物品被直接当成垃圾扔掉,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包括有转移车、分拣室、轨道系统、控制系统,轨道系统包括有升降轨道、多条水平输送轨道和多条分拣轨道,分拣轨道位于分拣室中,分拣轨道均连通升降轨道,水平输送轨道分别连通升降轨道,水平输送轨道上设有若干定位点,每个定位点对应一个住户,定位点通过阳台或者窗户连通住户室内,每个分拣轨道上均有对应的转移车,所述转移车通过轨道系统转分别移至各个定位点,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有控制中心和位于各个住户室内的应用终端,应用终端通过网络连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分别控制各个转移车在轨道系统中移动。
[000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升降轨道包括有滑轨,滑轨上安装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托盘,托盘上可转动的安装有转盘,转盘由转动电机驱动转动,转盘上安装有若干动力输送辊,动力输送辊由中转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滑块由升降电机驱动在滑轨上来回移动。
[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同步轮,同步轮上安装有同步带,滑块固定连接同步带,升降电机驱动其中一个同步轮转动。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分拣轨道和水平输送轨道分别包括有若干水平设置的动力滑辊,动力滑辊由水平输送电机控制转动。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水平输送电机、升降电机、转动电机、中转电机分别连接控制中心,每个所述定位点处安装有感应器,所述升降轨道上安装有多个感应器,分拣轨道上安装有多个感应器,感应器分别连接控制中心,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移车包括有垃圾转移车、物品共享移动车、临时
看管监控车。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垃圾转移车上设有多个用于装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盒,所述临时看管监控车上安装有无线摄像头,无线摄像头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控制中心。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垃圾转移车、物品共享移动车、临时看管监控车的数量均为多个。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升降轨道、水平输送轨道均安装在外罩内。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罩、升降轨道、水平输送轨道均设在居民楼的外墙上,外罩在定位点处设有开口。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管理服务,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政策的贯彻实施。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处理各种垃圾,并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升降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水平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分拣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0]
如图1-3所示,一种共建共享的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包括有转移车、分拣室、轨道系统、控制系统,轨道系统包括有升降轨道1、多条水平输送轨道2和多条分拣轨道3,分拣轨道3位于分拣室中,分拣轨道3均连通升降轨道1,水平输送轨道2分别连通升降轨道1,水平输送轨道2上设有若干定位点4,每个定位点对应一个住户,定位点4通过阳台或者窗户连通住户室内,每个分拣轨道3上均设有对应的转移车5,所述转移车5通过轨道系统转分别移至各个定位点4,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有控制中心和位于各个住户室内的应用终端,应用终端通过网络连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分别控制各个转移车在轨道系统中移动。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轨道1包括有滑轨6,滑轨6上安装有滑块7,滑块7上固定连接
有托盘8,托盘8上可转动的安装有转盘9,转盘9由转动电机驱动转动,转盘9上安装有若干动力输送辊10,动力输送辊10由中转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滑块7由升降电机驱动在滑轨6上来回移动。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同步轮11,同步轮11上安装有同步带12,滑块7固定连接同步带12,升降电机驱动其中一个同步轮11转动。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分拣轨道3和水平输送轨道2分别包括有若干水平设置的动力滑辊13,动力滑辊13由水平输送电机控制转动。将多个动力滑辊13通过链条等传动机构联动起来形成动力滑辊组,每一组动力滑辊组由一个水平输送电机控制正反转实现对转移车输送。多个动力滑辊组依次衔接形成水平输送轨道2或者分拣轨道3。
[0024]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输送电机、升降电机、转动电机、中转电机分别连接控制中心,每个所述定位点4处安装有感应器14,所述升降轨道1上安装有多个感应器14,分拣轨道3上安装有多个感应器14,感应器14分别连接控制中心。动力滑辊组连接处也设有感应器14。感应器14实时感应各个转移车5的位置,控制中心根据感应器14反馈的信号相应的控制相应位置的水平输送电机、升降电机、转动电机、中转电机等启动工作。
[0025]
进一步的,所述转移车5包括有垃圾转移车、物品共享移动车、临时看管监控车。垃圾转移车用于放置各种垃圾,住户通过室内的应用终端选择相应服务,控制中心根据应用终端的选择将空的垃圾转移车通过轨道系统转移至相应的定位点4,住户通过阳台或者特定的窗户、窗口等将垃圾放入垃圾转移车,然后通过应用终端将垃圾已放好的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则自动控制垃圾转移车返回相应的分拣轨道3,再有物业管理人员统一分类处理。物业管理人员通过控制中心可以对垃圾进行溯源监督。物品共享移动车用于放置书籍、玩具等物品,住户通过应用终端选择物品共享移动车,将物品放置在物品共享移动车上后,控制中心控制物品共享移动车载着物品在轨道系统中不同的定位点4来回转移,并将该信息提示在应用终端供住户选用。最后没人领用的物品在设定时间结束后返回至相应的分拣轨道3,再有物业管理人员统一分类处理。当住户需要临时离开,需要看管家中小孩或者宠物时,或者家中有老人,或者家中长期无人时,可以通过应用终端呼叫或者预约定制临时看管监控车监控。临时看管监控车通过将视屏信息实时传输给控制中心,物业安保人员通过控制中心对住户家中情况进行看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026]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转移车上设有多个用于装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盒,所述临时看管监控车上安装有无线摄像头,无线摄像头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控制中心。无线摄像头可以直接采购市面上的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摄像头。无线摄像头接入小区安保监控系统提供实时监控画面。
[0027]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转移车、物品共享移动车、临时看管监控车的数量均为多个。
[0028]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轨道1、水平输送轨道2均安装在外罩内。外罩提供防护作用,防止物品掉落,也起到美观作用。
[0029]
进一步的,所述外罩、升降轨道1、水平输送轨道2均设在居民楼的外墙上,外罩在定位点4处设有开口。
[0030]
控制中心包括有服务器和,应用终端可以是通过网络连接控制中心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app、小程序等连接控制中心。
[0031]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服务器和移动终端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
有技术,服务器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控制等涉及到的软件控制部分,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发明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发明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0032]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