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托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9420发布日期:2020-12-29 14:5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托盘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托盘箱。



背景技术:

物流运输领域的折叠式托盘箱可以节省空箱运输或仓储的空间和成本。现有的折叠式托盘箱的上盖有的是与箱体分离的,如一个可拆卸的整体上盖。这种折叠式托盘箱在折叠与组装时操作不太方便,且上盖容易丢失和损坏。还有的上盖分为两片式,参考图1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10,两片上盖50分别铰接至侧壁30的顶部,折叠时上盖50随侧壁30一起折叠。这种折叠式托盘箱的折叠高度中包含两个上盖50的厚度,折叠高度比较高。为了空箱运输时增加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折叠式托盘箱的折叠高度应尽量降低,以使折叠的托盘箱装入集装箱运输时能多装一层。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托盘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托盘箱,所述一种折叠式托盘箱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的四个角部设置有角立柱;

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一侧,并绕第一侧壁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另一侧,并绕第二侧壁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所述第二侧壁枢转轴线比所述第一侧壁枢转轴线高出距离c;

第一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绕第一上盖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

第二上盖,所述第二上盖绕第二上盖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

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可在折叠状态和组立状态之间枢转,

在所述组立状态中,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二上盖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j,所述第一上盖枢转轴线到与所述第一上盖相连的所述角立柱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f,所述第二上盖枢转轴线到与所述第二上盖相连的所述角立柱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f,c、f、和j满足c+j>2f,

在所述折叠状态中,所述第一上盖叠放至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上盖均位于所述第一上盖的第一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通过对第一侧壁枢转轴线与第二侧壁枢转轴线的高度距离c、组立状态中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j、第一上盖枢转轴线到与第一上盖相连的角立柱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f以及第二上盖枢转轴线到与第二上盖相连的角立柱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f进行合理的设计,使之满足c+j>2f,能够使折叠式托盘箱在折叠状态时,实现将第一上盖叠放至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第二侧壁和第二上盖均位于第一上盖的第一表面上的折叠方式。此种折叠方式能够有效减小折叠式托盘箱的折叠高度,增加空箱运输时的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此外,这种折叠方式能够使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的长度尽量大,从而保证折叠式托盘箱在组立状态时,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可以完整的覆盖至折叠式托盘箱的开口。

可选地,侧壁的厚度为w,所述f与所述w之间的关系满足:0.5w<f<w。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盖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

可选地,还包括侧壁轴连接装置,所述第一侧壁通过所述侧壁轴连接装置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所述第二侧壁通过所述侧壁轴连接装置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所述侧壁轴连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在侧壁的底部两端的侧壁铰接轴和侧壁螺纹孔,以及与所述侧壁螺纹孔相配合的侧壁螺栓。

可选地,与所述侧壁相连的所述角立柱上设置有侧壁铰接孔,用于接收所述侧壁铰接轴和所述侧壁螺栓。

可选地,还包括上盖轴连接装置,所述第一上盖通过所述上盖轴连接装置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二上盖通过所述上盖轴连接装置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所述上盖轴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上盖的枢转端的一侧的上盖铰接轴、设置在所述枢转端的另一侧的上盖螺母或上盖螺纹孔,以及与所述上盖螺母或所述上盖螺纹孔相配合的上盖螺栓。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均设置有上盖铰接孔,用于接收所述上盖铰接轴和所述上盖螺栓。

可选地,所述折叠式托盘箱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两端的端壁,所述端壁绕端壁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角立柱。

可选地,与所述端壁相连的所述角立柱上设置有长孔,所述长孔用于接收所述端壁枢转轴。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盖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盖的两侧的第一支撑限位板,所述第二上盖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盖的两侧的第二支撑限位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侧壁立柱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侧壁立柱的上端均设置有t型孔,所述t型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立柱和所述第二侧壁立柱的朝向所述折叠式托盘箱的箱内的内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折叠式托盘箱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t型孔相配合的t型挂接头。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所述第二侧壁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

可选地,所述角立柱的下部设置有角立柱连通孔,所述角立柱连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组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组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组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组立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端壁与底盘的连接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m处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端壁与底盘的连接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e处的折叠式托盘箱的与端壁连接的角立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第一侧壁与底盘的连接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9中n处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第一侧壁的一端的侧壁轴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3中o处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第一侧壁的一端与底盘的连接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9中p处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第一侧壁的另一端的侧壁轴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3中q处的折叠式托盘箱的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与底盘的连接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的上盖轴连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的上盖轴连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的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上盖轴连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图2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2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二连折叠式托盘箱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u处的第一侧壁立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31为图29中s处的角立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32为图29中r处的连接杆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3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二连折叠式托盘箱的连接杆与第一侧壁立柱的连接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34为图29所示的二连折叠式托盘箱处于组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5为图29所示的二连折叠式托盘箱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200/300:折叠式托盘箱110/210/310:底盘

111/211/311:角立柱1112:角立柱连通孔

112:第一裙座113:第二裙座

120:端壁121:端壁枢转轴

1211:长孔1211a:开口

122:半折门130/230/330:第一侧壁

131:侧壁轴连接装置1311a:侧壁铰接轴

1311b:第一铸件1312a:侧壁螺纹孔

1312b:第二铸件1313:侧壁螺栓

1313a:第一螺纹杆1313b:第一光杆

1314:侧壁铰接孔132:第一侧壁立柱

1321:第一连通孔140/240/340:第二侧壁

142:第二侧壁立柱1421:第二连通孔

150/250/350:第一上盖150a:第一表面

150b:第二表面151:上盖轴连接装置

1511:第一铰接座1511a:上盖铰接轴

1512:第二铰接座1512a:上盖螺母

1513:上盖螺栓1513a:第二螺纹杆

1513b:第二光杆1514:上盖铰接孔

1515:第三铰接座1515a:座体

152:第一开合端153:第一枢转端

154:第一支撑限位板155:第一边梁

156:第三边梁160/260/360:第二上盖

162:第二开合端163:第二支撑限位板

164:上盖拉手165:第二边梁

170:t型孔171:侧壁连接组件

172:底盘连接组件180:连接杆

181:t型挂接头190:锁具

191:锁孔351:第一上盖枢转轴

400:二连托盘箱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下面将结合图2-35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2、图3、图8和图9,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结构。该折叠式托盘箱100包括底盘110、相对设置在底盘110的两端的端壁120、相对设置在底盘110的两侧的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第一侧壁130的顶端通过上盖轴连接装置151可枢转地连接有第一上盖150,第二侧壁140的顶端通过上盖轴连接装置151可枢转地连接有第二上盖160。底盘110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角立柱111。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通过侧壁轴连接装置131在折叠到底盘110上的折叠状态和垂直的组立状态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角立柱111上,两端的端壁120通过端壁枢转轴121在折叠到底盘110上的折叠状态和组立状态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角立柱111上。

两个端壁120、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在组立状态时,可通过锁具190连接固定。此时,第一上盖150可绕第一上盖枢转轴线,也就是与第一上盖150相连的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轴线,在覆盖折叠式托盘箱100的开口的关闭位置和位于第一侧壁130的外侧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同样的,第二上盖160可绕第二上盖枢转轴线,也就是与第二上盖160相连的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轴线,在覆盖折叠式托盘箱100的开口的关闭位置和位于第二侧壁140的外侧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当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均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侧壁130、第二侧壁140、两个端壁120、第一上盖150、第二上盖160以及底盘110一起形成能够装载货物的内部容纳空间,用于装运相应的货物。

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100,与第一侧壁13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位置高度低于与第二侧壁14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位置高度。在折叠过程中,先折叠第一侧壁130,后折叠第二侧壁140,能够使得折叠式托盘箱1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上盖150叠放至第一侧壁130的外表面,第二侧壁140和第二上盖160均位于第一上盖150的第一表面150a上,具体地参考图3。以这种折叠方式折叠后,在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二侧壁140的内表面和第二上盖160的内表面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x,一般为2~3mm,可以忽略其对折叠高度的影响。因此,折叠式托盘箱100的折叠高度中包含第一侧壁130的厚度、第一上盖150的厚度以及第二侧壁140的厚度,第二上盖160的厚度基本不再占用折叠高度,能够有效减小折叠式托盘箱100的折叠高度,增加空箱运输时的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方向性术语“外”和“内”是基于处于组立状态的折叠式托盘箱100所确定的方向,“外”为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箱外一侧,“内”为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箱内一侧。第一上盖150的第一表面150a为折叠式托盘箱100在组立状态时第一上盖150的内表面,第一上盖150的第二表面150b为折叠式托盘箱100在组立状态时第一上盖150的外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折叠方式,需要对折叠式托盘箱100的各个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参考图2和图3,假设与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相连接的两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a,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中心与角立柱111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b,第二侧壁枢转轴线与第一侧壁枢转轴线的垂直距离为c,也就是与第二侧壁14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中心和与第一侧壁13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中心的垂直距离为c,与第一侧壁13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中心与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的垂直距离为d,组立状态下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与角立柱111的内侧面的水平距离为f,也就是说组立状态下第一上盖枢转轴线到与第一上盖150相连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f,第二上盖枢转轴线到与第二上盖160相连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f,第一上盖150的内侧面和与其相连接的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的水平距离为g,第二上盖160的内侧面和与其相连接的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的水平距离为h,第一上盖150的内侧面与第二上盖160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j,折叠状态下第一上盖150的上述内侧面与邻近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的水平距离为k,优选地,第二上盖160的上述内侧面与邻近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的水平距离也为k,即折叠状态下,第一上盖150的上述内侧面和第二上盖160的上述内侧面平齐。根据图2可得到关系式(1):a=g+j+h-2f+2b,根据图3可得到关系式(2):a=b+k+h+d-c和关系式(3):d=b+k+g,结合上述三个关系式可得到关系式(4):c=2f+2k-j。

参考图2可以看出,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长度取决于a,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高度取决于d,而由关系式(4)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的上述折叠方式能否实现与a和d无关,即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长度和高度的变化不影响上述折叠方式的实现。也就是说,在保证第一侧壁130折叠后不和与第一侧壁130相对侧的角立柱111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先折叠第一侧壁130,后折叠第二侧壁140,使得折叠式托盘箱1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上盖150叠放至第一侧壁130的外表面,第二侧壁140和第二上盖160均位于第一上盖150的第一表面150a上的折叠方式适用于满足关系式(4)的各种尺寸的折叠式托盘箱100。

在折叠状态下,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与邻近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避免折叠的过程中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与角立柱111之间发生干涉。也就是说,折叠状态下第一上盖150的上述内侧面和第二上盖160的上述内侧面与邻近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的水平距离k均应满足:k>0。再次结合关系式(4)可得到关系式(5):c+j>2f。可以理解,第二侧壁枢转轴线与第一侧壁枢转轴线的垂直距离c、组立状态下第一上盖枢转轴线到与第一上盖150相连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f、第二上盖枢转轴线到与第二上盖160相连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f以及第一上盖150的内侧面与第二上盖160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j之间满足关系式(5)的折叠式托盘箱100,均能够通过上述折叠方式实现有效减小折叠高度的目的,而与折叠式托盘箱100的外型尺寸无关。

在组立状态下,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的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由于第一侧壁130的枢转轴线的位置较低,也就是与第一侧壁13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位置较低,所以第一侧壁130的高度尺寸较大。在折叠状态下,相应的,第一上盖150的长度尺寸也相应较大。由于第二侧壁140的枢转轴线的位置较高,也就是与第二侧壁14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位置较高,所以第二侧壁140的高度尺寸较小。在折叠状态下,第二侧壁140和第二上盖160展开平放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第二侧壁140的高度尺寸和第二上盖160的长度尺寸之和与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长度(与端壁120平行的方向或尺寸a的方向)尺寸近似地相匹配。在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长度尺寸确定的情况下,第二侧壁140的高度尺寸越小,第二上盖160的长度尺寸就可以越大。因此,这种第一侧壁130与第一上盖150叠放,第二侧壁140与第二上盖160展开平放的折叠方式可以使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的长度尺寸尽量大,从而可以保证折叠式托盘箱100在组立状态下,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可以完整覆盖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顶端开口。

相反,如果第一侧壁130与第一上盖150展开平放,第二侧壁140与第二上盖160叠放,由于第一侧壁130的枢转轴线的位置较低,第一侧壁130的高度尺寸较大,则第一上盖150的长度尺寸就会较小(与前述折叠方式中和第二侧壁140展开平放的第二上盖160的长度尺寸相比)。同样的,由于第二侧壁140的枢转轴线的位置较高,第二侧壁140的高度尺寸较小,则第二上盖160的长度尺寸就会较小(与前述折叠方式中和第一侧壁130叠放的第一上盖150的长度尺寸相比)。此时折叠式托盘箱100在组立状态下,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不能全部覆盖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顶端开口。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3,关系式(4)c=2f+2k-j体现的是折叠式托盘箱100在组立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关系,即满足了关系式(4),就可以使折叠式托盘箱100在组立状态保证合理的j间隙,在折叠状态保证合理的k间隙,使折叠式托盘箱100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关系可以实现组立和折叠。参考图3可知,为了尽量地降低折叠高度,就需要尽量减小c。在关系式(4)c=2f+2k-j中,k和j是配合间隙,一般取3-5mm。当k和j的取值一定时,c的大小主要取决于f。因此,要得到较小的c,就需要尽量减小f。而f的大小则关系到折叠式托盘箱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在垂直方向上,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一上盖150,以及第二侧壁140和第二上盖160是否会与第一上盖150发生干涉。

继续参考图3,折叠式托盘箱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假设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与第一上盖150的第一表面150a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与第二上盖160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y。折叠式托盘箱100处于组立状态时,通常侧壁的内表面与角立柱111的内侧面基本平齐,因此,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与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也为f,即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与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均为f,具体参考图2。假设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的厚度为w,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的厚度为v。根据图3可得到关系式(6):c+w=f+y+y+w-f,以及关系式(7):y=w-f+v。结合关系式(4)、关系式(6)和关系式(7)可得到关系式(8):v=2f-w+k-j/2。由关系式(8)可以看出,在k和j的取值一定且侧壁的厚度w不变的情况下,减小f会使得上盖的厚度v减小,否则在折叠状态下,在垂直方向上第一上盖150与第二上盖160就会发生干涉,因此f的取值不能随意减小。

由于j/2≥0,再次结合关系式(8)可得到关系式(9):v≤2f-w+k。当f=0.5w时,v≤k,此时上盖很薄,不能够满足强度要求。由于f<w,所以2f-w<w,又因k值较小,可忽略其影响,因此结合关系式(9)分析可得v<w,即上盖的厚度要小于侧壁的厚度。也就是说,在满足关系式(5)c+j>2f,以保证折叠式托盘箱100在组立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合理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关系的前提下,需要对上盖的厚度及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位置进行合理设计,使f在0.5w<f<w的范围内选择合理值,即f值是大半个侧壁的厚度w,使v<w,即上盖的厚度v要小于侧壁的厚度w,从而保证折叠式托盘箱100在折叠状态时,既能够有效降低折叠高度,又能够使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关系合理,即在垂直方向上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一上盖150,避免第二侧壁140和第二上盖160与第一上盖150发生干涉。

此外,参考图3和图22所示,由于折叠状态下第一上盖150需翻转至第一侧壁130的外表面,组立状态下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在打开时也均需分别翻转至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的外表面,所以上盖轴连接装置151的中心与其所连接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即f尺寸不能太小,否则,折叠状态时,第二侧壁140和第二上盖160展开平放至第一上盖150的第一表面150a上时,第二侧壁140和第二上盖160将不在一个平面上,即第二上盖160相对于第二侧壁140向下偏出,这将减小折叠状态的第一上盖150的容纳空间,迫使第一上盖150的设计厚度非常小。

参考图4和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折叠式托盘箱200的高长比更大。现结合图2和图3进一步说明该种形式的折叠式托盘箱200也可通过上述折叠方式有效减小折叠高度。

在图2和图3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其长度减小,即可得到图4和图5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200。此时将h和a同时减小相同的值,其它尺寸不变,即可保证折叠式托盘箱200组立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实现。

在图2和图3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将高度增加,也可得到图4和图5所示的折叠式托盘箱200。例如将折叠式托盘箱100的高度增加l,参考图3,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第一侧壁130的高度尺寸d增加l,第一上盖150的长度尺寸g同样增加l;第二侧壁140的高度尺寸d-c增加l,第二上盖160的长度尺寸h相应地减小l即可。参考图2,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的高度尺寸同时增加l,第一上盖的长度尺寸g增加l,第二上盖的长度尺寸h相应地减小l也是匹配的。也就是说,以此种方式得到的高长比更大的折叠式托盘箱200的组立状态和折叠状态也能够保证实现。

参考图6和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折叠式托盘箱300的高长比较小。

由图7可以理解,在折叠的状态下,当第一上盖350的第一上盖枢转轴351的中心位于底盘310的中心位置时,第一上盖350无论是折叠至第一侧壁330的外表面还是展开与第一侧壁330在同一平面内,第一上盖350和与之相邻近的角立柱311之间的间隙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盖350即可以折叠至第一侧壁330的外表面,也可以展开与第一侧壁330在同一平面内。采用第一上盖350与第一侧壁330展开在同一平面内的折叠方式时,折叠式托盘箱300的折叠高度会更小。

在折叠的状态下,当第一上盖350的第一上盖枢转轴351的中心未达到底盘310的中心位置时,折叠式托盘箱300可采用第一上盖350展开与第一侧壁330在同一平面内的折叠方式。

在折叠的状态下,当第一上盖350的第一上盖枢转轴351的中心超过底盘310的中心位置时,第一上盖350只能采用折叠至第一侧壁330的外表面的方式折叠,以减小折叠式托盘箱300的折叠高度,否则,将造成间隙j的增大。

下面将结合图8-图35对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参考图9至图12,两个端壁120相对设置在底盘110的两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底盘110两端的角立柱111上。具体地,在端壁120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端壁枢转轴121,端壁枢转轴121可以焊接或者铆接等的连接方式连接至端壁120的底部。与端壁120相连接的角立柱111上设置有用于接收端壁枢转轴121的长孔1211,具体地参考图12。长孔1211优选地设计为包括开口1211a,开口1211a和长孔1211设置在角立柱111的相邻的侧面上,其中开口1211a位于角立柱111的朝向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箱外的侧面上。端壁枢转轴121从开口1211a安装到长孔1211中后,可在长孔1211中旋转及上下移动。相应地,端壁120可随端壁枢转轴121在长孔1211中的旋转,以实现在组立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枢转。在折叠的过程中,两个端壁120的折叠不分先后顺序,后折叠的端壁120可通过端壁枢转轴121在长孔1211中的上下移动而调节折叠位置,以使后折叠的端壁120能够折叠至先折叠的端壁120上。此外,开口1211a的设计可以实现端壁120的快速装拆,以适合需要拆卸端壁120进行装卸货的使用场合。

参考图9,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相对设置在底盘110的两侧,通过侧壁轴连接装置131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底盘110两侧的角立柱111上。下面以第一侧壁130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9、图13至图15,侧壁轴连接装置131包括侧壁铰接轴1311a,侧壁铰接轴1311a设置在第一侧壁130的底部的一端。具体地,在第一侧壁130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铸件1311b,第一铸件1311b可以焊接或者铆接等的方式连接至第一侧壁130的底部的一端,以增强第一侧壁130的强度。侧壁铰接轴1311a设置在第一铸件1311b上,可以焊接或者铆接等的方式与第一铸件1311b相连接,或者和第一铸件1311b构造为一体成型。

参考图9和图16,侧壁轴连接装置13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130的底部的另一端的侧壁螺纹孔1312a和与侧壁螺纹孔1312a相配合的侧壁螺栓1313。具体地,在第一侧壁130的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铸件1312b,侧壁螺纹孔1312a设置在第二铸件1312b中。侧壁螺栓1313包括与侧壁螺纹孔1312a相配合的第一螺纹杆1313a和第一光杆1313b。

参考图9、图15和图17,与第一侧壁130相连接的角立柱111上设置有用于接收侧壁铰接轴1311a和侧壁螺栓1313的侧壁铰接孔1314。在第一侧壁130与角立柱111的连接过程中,将第一螺纹杆1313a拧紧至侧壁螺纹孔1312a内,将侧壁铰接轴1311a和第一光杆1313b分别安装到角立柱111上的对应的侧壁铰接孔1314内,即可将第一侧壁130可枢转地连接至角立柱111,以实现在组立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枢转。设置侧壁螺栓1313实现第一侧壁130的另一侧与角立柱111的铰接是为了方便镀锌后第一侧壁130的安装,避免镀锌后采用后焊接侧壁铰接轴1311a的方式将第一侧壁130的另一侧与角立柱111安装时,焊接烧损镀锌层。

第二侧壁140与对应的角立柱111的安装结构以及功能实现和第一侧壁130与对应的角立柱111的安装结构以及功能实现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与第一侧壁130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铰接旋转中心位置相对较低,相应的第一侧壁130的高度尺寸较大,与第二侧壁140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铰接旋转中心位置较高,相应的第二侧壁140的高度尺寸较小。

在设计时,使得在组立和折叠过程中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相对垂直方向能向外倾斜小角度5°-15°,以保证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不倾倒,方便一个人继续操作端壁120的组立和折叠。

参考图9,底盘110还包括位于第一侧壁130的底部用于支撑第一侧壁130的第一裙座112和位于第二侧壁140的底部用于支撑第二侧壁140的第二裙座113。

继续参考图9,第一上盖150通过上盖轴连接装置151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侧壁130的顶端,第二上盖160通过上盖轴连接装置151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二侧壁140的顶端。

上盖轴连接装置151包括相对设置在上盖的枢转端的两侧的上盖铰接轴1511a;和/或螺纹孔以及与螺纹孔相配合的上盖螺栓1513。下面以第一上盖150和第一侧壁130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9和图18,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上盖轴连接装置151包括上盖铰接轴1511a,第一上盖150包括第一枢转端153,上盖铰接轴1511a设置在第一枢转端153的两侧。具体地,在第一枢转端153的两侧的外角部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511,第一铰接座1511可以焊接或者铆接等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枢转端153的两侧。在图18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铰接座1511连接至第三边梁156的上表面与外侧面。上盖铰接轴1511a设置在第一铰接座1511上,可以焊接或者铆接等的方式与第一铰接座1511相连接,或者和第一铰接座1511构造为一体成型。

参考图19,可以将第一枢转端153的两侧中至少一侧的上盖铰接轴1511a替换成螺纹孔与上盖螺栓1513相配合的形式。具体地,在第一枢转端153的一侧的外角部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51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铰接座1512连接至第三边梁156的上表面与外侧面。第二铰接座1512上连接有上盖螺母1512a,如以焊接的形式相连接,以形成螺纹孔。上盖螺栓1513包括与上盖螺母1512a相配合的第二螺纹杆1513a和第二光杆1513b。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螺纹孔可以构造为直接在第二铰接座1512处加工出的与上盖螺栓1513的第二螺纹杆1513a相配合的上盖螺纹孔,以代替上盖螺母1512a。

参考图20,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上盖轴连接装置151。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铰接座的结构不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三铰接座1515设置在第一枢转端153的两侧,第三铰接座1515的座体1515a与第一上盖150的第二表面150b、第一边梁155的端面与侧面以及第三边梁156的端面与侧面相连接,如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相连接,充分增加了连接接触面,能有效增强连接强度。由于座体1515a与第一上盖150的第二表面150b相连接,且不凸出于第一边梁155和第三边梁156,既不影响第一上盖150的枢转,座体1515a的厚度也可以相应增加,以增加第三铰接座1515的强度。

可以在第一枢转端153的两侧的第三铰接座1515的上部设置上盖铰接轴1511a,或者将至少一侧的上盖铰接轴1511a替换成螺纹孔与上盖螺栓1513相配合的形式。螺纹孔可以构造为在第三铰接座1515处直接加工出的上盖螺纹孔(未示出),或者构造为连接至第三铰接座1515的上盖螺母1512a。

继续参考图9,第一侧壁130的第一侧壁立柱132和第二侧壁140的第二侧壁立柱142的顶端均设置有上盖铰接孔1514,用于接收上盖铰接轴1511a和上盖螺栓1513。在第一上盖150与第一侧壁130的一种连接方式中,将第二螺纹杆1513a拧紧至上盖螺母1512a或上盖螺纹孔,将上盖铰接轴1511a和第二光杆1513b分别安装至第一侧壁立柱132上的对应的上盖铰接孔1514内,即可将第一上盖150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侧壁130,以实现在组立状态时,第一上盖150在覆盖至折叠式托盘箱100的开口的关闭位置和位于第一侧壁130的外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设置上盖螺栓1513实现第一上盖150与第一侧壁130的铰接是为了方便镀锌后第一上盖150的安装,避免镀锌后采用后焊接上盖铰接轴1511a的方式将第一上盖150与第一侧壁130安装时,焊接烧损镀锌层。

优选地,在对铰接座进行设计安装时,在第一上盖150位于关闭位置时,使上盖铰接轴1511a的轴线与第一上盖150的第二表面150b的距离略大于上盖铰接轴1511a的轴线与第一侧壁130的外表面的距离,使上盖铰接轴1511a与上盖铰接孔1514留有适当的间隙,以保证第一上盖15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上盖150的第二表面150b与第一侧壁130的外表面贴合。也就是保证第一上盖150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上盖150位于第一侧壁130的外表面,并与第一侧壁130平行。

第二上盖160与第二侧壁140的安装结构以及功能实现和第一上盖150与第一侧壁130的安装结构以及功能实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参考图9,第一上盖150包括设置在第一上盖150的两侧的第一支撑限位板154,第二上盖160包括设置在第二上盖160的两侧的第二支撑限位板163。在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位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支撑限位板154和第二支撑限位板163搭接在端壁120的顶端,以实现对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的固定。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限位板154设置在第一上盖150的第一开合端152的两侧,第二支撑限位板163设置在第二上盖160的第二开合端162的两侧。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限位板154和第二支撑限位板163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优选地,第二支撑限位板163包括向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箱内侧方向延伸并超出第二上盖160的第二边梁165的上盖拉手164,以方便打开第二上盖160。由于第二上盖160的尺寸较小,重量轻,便于通过上盖拉手164进行打开操作。第二上盖160打开后,就可握住第一上盖150的第三边梁156打开第一上盖150。

可以理解,可以在第一支撑限位板154和第二支撑限位板163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上盖拉手164,以方便地打开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

以下将结合图21至图28说明本发明折叠式托盘箱100的折叠过程。

第一步,手拉上盖拉手164打开第二上盖160,参考图21;

第二步,手拉第一上盖150的箱内侧的第三边梁156打开第一上盖150,参考图22;

第三步,打开锁具190,折叠两个端壁120,折叠不分顺序,参考图23和图24;

第四步,折叠第一侧壁130,第一上盖150随第一侧壁130折叠,参考图25;

第五步,折叠第二侧壁140,第二上盖160随第二侧壁140折叠,参考图26;

第六步,展开第二上盖160,完成折叠操作,参考图27和图28。

组立顺序和方式是折叠过程的反操作过程,参照折叠过程理解。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组立状态下,第一上盖枢转轴线到与第一上盖150相连的角立柱111的内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f的基本尺寸为15mm。通过设计底盘110的支撑第一侧壁130的第一裙座112的支撑面和支撑第二侧壁140的第二裙座113的支撑面的高度差,使第一裙座112的支撑面的位置低于第二裙座113的支撑面的位置,高度差设置为34mm,折叠状态与第二侧壁14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中心和与第一侧壁130相连接的侧壁轴连接装置131的中心的高度差c同为34mm。折叠状态下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至角立柱111的内侧面的水平距离k的基本尺寸设计为4mm。能够实现组立状态下第一上盖150内侧面至第二上盖160的内侧面的水平距离j基本尺寸为4mm,符合关系式(4):c=2f+2k-j,即34=2×15+2×4-4。第一侧壁130和第一上盖150的折叠高度为33mm。端壁枢转轴121在角立柱111的长孔1211中可移动,通过第一侧壁130下支撑面的位置、第二上盖160下支撑面的位置、第一裙座112的支撑面的位置、第二裙座113的支撑面的位置与相邻部件配合,使折叠后的第二侧壁140与第二上盖160平整。

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托盘箱100,由于端壁120可以拆卸,因此可以将端壁120拆卸后的折叠式托盘箱100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连托盘箱,以适应更多种类的货物运输。下面将结合图29至图35对将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连接形成的二连托盘箱400进行说明。

参考图29和图30,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第一侧壁130的第一侧壁立柱132和第二侧壁140的第二侧壁立柱142的上端均设置有t型孔170,t型孔170位于第一侧壁立柱132和第二侧壁立柱142的朝向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箱内的侧面上。第一侧壁立柱13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321,第一连通孔1321的轴线方向与第一侧壁130平行,第二侧壁立柱14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421,第二连通孔142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侧壁140平行。

参考图29和图31,角立柱111的下部设置有角立柱连通孔1112,角立柱连通孔1112的轴线方向与第一侧壁130平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角立柱111的下部开设有上下两个角立柱连通孔1112。可以理解,角立柱连通孔1112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

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连接时,将拆掉端壁120的面相对靠在一起,用侧壁连接组件171、底盘连接组件172以及连接杆180进行连接。

具体地,侧壁连接组件171和底盘连接组件172包括螺栓、螺母和垫圈,用侧壁连接组件171的螺栓穿过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第一连通孔1321和第二连通孔1421,用底盘连接组件172的螺栓穿过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的角立柱连通孔1112,以将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的侧壁和底盘110连接在一起。在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的侧壁立柱之间和角立柱111之间设置厚度适合的垫圈套设在连接螺栓上,以使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可以紧固连接并保持状态端正。

连接杆180的两端各设置两个与t型孔170相配合的t型挂接头181,具体地参考图32,t型挂接头181从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两个t型孔170的上端插入侧壁立柱,然后连接杆180下落,t型挂接头181挂住t型孔170的下端,具体地参考图33,从而将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相对的侧壁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参考图34,防止二连托盘箱400使用中侧壁变形。这样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可以组装成一个大的二连托盘箱400,以适应更多种类货物的运输。

二连托盘箱400的上盖关闭时,两个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第一上盖150和第二上盖160的一侧搭接在端壁120的顶端,另一侧搭接在连接杆180上。二连托盘箱400的侧壁、端壁和上盖的折叠与组立方式基本与折叠式托盘箱100的相同。二连托盘箱400折叠时,两个端壁120折叠到底盘110上时不用相互叠放,而是共同折叠到底盘110上,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在折叠之前要先将连接杆180拆卸,连接杆180可收纳在折叠后的两个端壁120之间的空间内。

此外,参考图9,两个端壁120中的一个构造为整体结构,另一个构造为包括半折门122的结构,两个端壁120均可从底盘110上拆卸,根据需要可选择将端壁120从底盘110上拆卸进行装卸货,也可以只将半折门122打开进行装卸货。每个第一侧壁立柱132上和每个第二侧壁立柱142上均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上下两个与锁具190相配合的锁孔191,这样,两种结构的端壁120可以互换位置安装。

同样的,参考图34,根据需要,二连托盘箱400的两个端壁120可以都构造为整体结构,也可以都构造为包括半折门122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中一个构造为整体结构,另一个构造为包括半折门122的结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