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监测方法及物流运输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60853发布日期:2021-03-05 16:3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监测方法及物流运输装置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冷链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监测方法及物流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冷链运输(cold-chain transportation),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冷链运输方式可以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方式。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冷链运输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0003]
冷链运输的对象主要分为三大类:1、鲜活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3、医药品:各类针剂、药剂。冷链运输要求在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运输环节的低温状态。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货物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远途运输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监测方法及物流运输装置,对运输过程实时监控冷链物流运输温度,并设计双运输箱体实现对冷链物流运输目标物的平稳运输,减小目标物运输损伤,提高转运效率。
[0005]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运输装置,包括:
[0006]
第一运输箱,第一运输箱的箱内空间采用水平高度不一的分隔板进行分隔若干冷藏空间,分隔板上放置有冷媒,
[0007]
第一运输箱盖,第一运输箱盖的箱底设有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内温度和位置的第二检测器,第一运输箱盖上方设有与第二检测器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
[0008]
其中,分隔板上阵列布设竖直设置的限位柱,限位柱之间通过分隔网连接,分隔网与限位柱的侧面连接,分隔网表面均布通孔,相邻分隔网之间的分隔板上安置第二运输箱,第二运输箱内设有用于检测第二运输箱箱内温度的第一检测器,第一检测器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第一运输箱侧方设有箱门,以便于将第二运输箱从侧方放入第一运输箱内。
[0009]
本发明利用分隔板对第一运输箱内部空间的分隔以便于依次存放第二运输箱减小上下第二运输箱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通过不同高度层的分隔板划分存放空间以及依据箱内不同温度层可能的分层等情况来分别存放不同规格冷链运输目标物,虽然第一运输箱需放置在带制冷设备的车辆或铁路工具上,但为保证冷藏温度需在第一箱体内再放置冷媒以进一步保证箱内温度的控制,冷媒的放置间接避免可能出现意外断电等风险。分隔网以
及限位柱的方案用于解决第二运输箱在冷链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位移以及位移导致箱内冷气流动速度过快的问题,具体的,分隔网和限位柱可在分隔板上划分出若干分隔空间,在该空间内单独放置第二运输箱以减少第二运输箱之间的相互接触,同时降低同一水平高度层之间不同冷气流交换速度,利用分隔网来实现减小冷气流动速度但通过分隔网表面均布通孔保证气体流通以同一水平高度层的温度均衡,这样不同温度的气体在相邻分隔网的阻挡下优先向上流动,通过在第一运输箱上部设置第一运输箱盖的方式以便于在必要情况下紧急打开,运输环境常处于零下状态而在取放过程可能会导致开合处密封条上存在冷凝水,故通过上述第一运输箱盖提供多途径开启箱体方案,第一运输箱盖的设计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第二检测器的安装基体以便于对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内温度和位置,该位置为冷链运输设备实时定位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时将冷链运输位置以及温度变化情况发送至控制平台以实现监测,便于在温度出现变化幅度较大时直接报警并作出应急操作。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输箱内箱壁设有与分隔板插接的卡块,分隔板上表面均设有半通的安置槽体,分隔板表面还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通孔,安置槽体内放置有缓冲气袋,缓冲气袋两端底面与安置槽体底面具有间隙。在第一运输箱内设有的卡块实现分隔板与第一运输箱紧密连接,以降低分隔板滑动、松动等问题,这样在完成运输或者运输前还便于调整分隔板在箱内高度位置,分隔板上开设的导流通孔的设计便于上下冷藏空间内冷气的流动,实现箱内温度均衡,而对于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也可通过导流通孔向箱体上部流动以便于被收集,降低其对箱内温度影响,在分隔吧表面开设的安置槽体一侧用于收集在放置第二运输箱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水体或杂质等,二则为缓冲气袋提供放置空间以便于限制缓冲气袋的收缩空间,三则起到减少分隔板用料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安置槽体内放有的缓冲气袋相对上部的第二运输箱起到柔性支撑,在面对第二运输箱可能存在的震动,可由底部的缓冲气袋通过形变吸收减小第二运输箱的震动,通过限定缓冲气袋与安置槽体底面之间的间隙空间来保证缓冲气袋在安置槽体内可形变范围以避免气袋形变向外部发展。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输箱内底面均布第二运输箱,第二运输箱侧方围绕布设分隔网,分隔网连接处设有限位柱,第一运输箱底部箱体内开设有废液收集腔,废液收集腔与第一运输箱内底面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第一运输箱底面设有万向轮。第一运输箱内底面未设置分隔板,但为提高第一运输箱内部利用空间通过在第一运输箱内底面布设第二运输箱的方式来提高箱内空间利用,同时在第二运输箱周围设置分隔网以及限位柱的方式对第二运输箱进行限位以解决第二运输箱在冷链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位移以及位移导致箱内冷气流动速度过快的问题,废液收集腔的开设用于收集在冷链初期以及后期可能存在的液态液体,同时设有的废液收集腔增加了箱内外声音能力传递消耗以减弱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响或噪音。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输箱盖内设有集气通道,集气通道端口设于第一运输箱盖底面,第一运输箱盖内还设有吸湿腔室,集气通道通过吸湿腔室,吸湿腔室内填充吸附基料,第一运输箱盖上部设有与吸湿腔室连通的密封塞。第一运输箱盖与第一运输箱之间选用插接方式连接,所插接处设有密封橡胶用于降低冷气流失,稳定箱内温度,集气通道的设置用于对向上流动的气体进行收集,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箱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向箱体上部流动,气体在向上聚集过程中进入集气通道并利用集气通道通过的吸湿腔室内的吸附
基料对气体中的游离水分子吸附,吸附基料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吸附处理过程中还利于清除气体中的臭味。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运输箱包括第一运输基体,第一运输基体中部开设轴线平行且贯通第一运输基体两端的通孔,通孔内装配第二运输基体,第二运输基体为圆管状,第二运输基体内壁设置第一检测器。第一运输基体为长方体结构,这样设置在外的第一运输基体各外侧面较为平整且便于上下叠放提高运输空间利用率,在第一运输基体内开设的通孔且装配圆管状的第二运输基体的方式来增强用于放置运输目标物的存储空间结构强度,也较为适用于金枪鱼的体型,在面对外界冲击或震动使金枪鱼可沿第二运输基体内壁形成翻转运动而非上下颠簸有效降低因剧烈震动等情况导致金枪鱼肌肉组织的破坏,特别是细胞组织的破坏保证鱼肉鲜美口感,更为重要的是金枪鱼放置在第二运输基体内过程中鱼体与第二运输基体贴合面可存在一定缝隙以便于冷气通过,解决目标物与存储箱体贴合面可能导致的表皮组织过度贴合以及局部变质的问题。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运输基体两端面分别开设有插接孔体,且在同一侧第一运输基体端面上的插接孔体布设在第二运输基体两侧,插接孔体内插接有插接柱体,插接柱体端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第二运输基体两侧第一限位板之间设有气囊柱体,第一限位板外侧设有与其平行且数量对应的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之间设有气囊柱体,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通过第三限位杆连接。插接孔体和插接柱体的设计用于实现连接第一限位板体,目的在于对第二运输基体两端开口处进行起到挡护作用,限制内部放置的金枪鱼的左右位移,设有的气囊柱体间隔布设在两第一限位板之间来缩小两第一限位板之间的通过面积,以降低金枪鱼滑移出第二运输基体的可能性,同时气囊柱体能吸聚冷气能量使第二运输基体两端部的冷气处于较低范围,这样对于外界流通的温度相对高的冷气具有向外排挤作用,有利于降低气体过量流通以及保证冷藏温度抑制第二运输基体内存放的金枪鱼内可能出现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在第一限位板外侧设置的第二限位板的目的在于起到挡护作用,面对可能出现的冲撞,第二限位板之间的气囊柱体对冲撞造成的能量吸收,降低内侧传可能性。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限位杆中段处经折弯处理,每两根第三限位杆为一组,一端部两第三限位杆交接且与第二限位板连接,另一端部两第三限位杆分开且与第一限位板连接。第三限位杆的设计目的在于对于冲撞过程中通过形变吸收能量,并且第三限位杆相对扩大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的间距有利于部分气体流通,又控制了流通面大小。
[0016]
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运输装置的物流监测方法,步骤如下:
[0017]-将运输目标放置在第二运输箱内,依次将第二运输箱放置到第一运输箱内;
[0018]-第二检测器反馈冷链运输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平台;
[0019]-由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分别获取第二运输箱内部和第一运输箱内温度,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平台。
[0020]-实现获取冷链运输各路径上冷链运输环境温度变化。
[0021]
本发明通过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内温度和位置,该位置为冷链运输设备实时定位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时将冷链运输位置以及温度变化情况发送至控制平台以实现监测,同时设有的第一检测器获取第一运输箱内温度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温度
数据传输至控制平台,便于在温度出现变化幅度较大时直接报警并作出应急操作。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内温度和位置,该位置为冷链运输设备实时定位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时将冷链运输位置以及温度变化情况发送至控制平台以实现监测,同时设有的第一检测器获取第一运输箱内温度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平台,便于在温度出现变化幅度较大时直接报警并作出应急操作。同时本发明解决了第二运输箱在冷链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位移以及位移导致箱内冷气流动速度过快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运输监测示意图;
[0024]
图2为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运输装置示意图;
[0025]
图3为限位柱与分隔网连接示意图;
[0026]
图4为第二运输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第二运输箱侧方示意图;
[0028]
图6为气囊柱体与第一限位板或第二限位板连接示意图;
[0029]
图7为分隔板示意图;
[0030]
图8为减震组件示意图;
[0031]
图9为冷链运输试验温度监测结果。
[0032]
附图标号:10-第一运输箱;11-废液收集腔;12-冷媒;20-第一运输箱盖;21-无线传输模块;22-密封塞;23-吸附基料;24-集气通道;25-第二检测器;30-减震组件;31-减震基件;32-减震杆体;33-减震环体;34-减震支撑柱体;35-减震连接板;36-减震钢杆;37-第一吸震套;38-第二吸震套;40-分隔板;41-安置槽体;42-缓冲气袋;43-导流通孔;50-限位柱;51-分隔网;60-第二运输箱;61-第一运输基体;62-第二运输基体;63-第一检测器;64-第一限位板;65-第二限位板;66-第三限位杆;67-气囊柱体;68-插接柱体;69-插接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
实施例1:
[0035]
参见附图1-7所示,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运输装置,包括:
[0036]
第一运输箱10,第一运输箱10的箱内空间采用水平高度不一的分隔板40进行分隔若干冷藏空间,分隔板40上放置有冷媒12,
[0037]
第一运输箱盖20,第一运输箱盖20的箱底设有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10内温度和位置的第二检测器25,第一运输箱盖20上方设有与第二检测器25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21,
[0038]
其中,分隔板40上阵列布设竖直设置的限位柱50,限位柱50之间通过分隔网51连接,分隔网51与限位柱50的侧面连接,分隔网51表面均布通孔,相邻分隔网51之间的分隔板40上安置第二运输箱60,第二运输箱60内设有用于检测第二运输箱60箱内温度的第一检测器61,第一检测器61与无线传输模块21连接。第一运输箱10侧方设有箱门,以便于将第二运输箱60从侧方放入第一运输箱10内。
[0039]
本发明利用分隔板40对第一运输箱10内部空间的分隔以便于依次存放第二运输
箱60减小上下第二运输箱60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通过不同高度层的分隔板40划分存放空间以及依据箱内不同温度层可能的分层等情况来分别存放不同规格冷链运输目标物,虽然第一运输箱10需放置在带制冷设备的车辆或铁路工具上,但为保证冷藏温度需在第一箱体10内再放置冷媒12以进一步保证箱内温度的控制,冷媒的放置间接避免可能出现意外断电等风险。分隔网51以及限位柱50的方案用于解决第二运输箱60在冷链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位移以及位移导致箱内冷气流动速度过快的问题,具体的,分隔网51和限位柱50可在分隔板40上划分出若干分隔空间,在该空间内单独放置第二运输箱60以减少第二运输箱60之间的相互接触,同时降低同一水平高度层之间不同冷气流交换速度,利用分隔网51来实现减小冷气流动速度但通过分隔网51表面均布通孔保证气体流通以同一水平高度层的温度均衡,这样不同温度的气体在相邻分隔网51的阻挡下优先向上流动,通过在第一运输箱10上部设置第一运输箱盖20的方式以便于在必要情况下紧急打开,运输环境常处于零下状态而在取放过程可能会导致开合处密封条上存在冷凝水,故通过上述第一运输箱盖20提供多途径开启箱体方案,第一运输箱盖20的设计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第二检测器25的安装基体以便于对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10内温度和位置,该位置为冷链运输设备实时定位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1实时将冷链运输位置以及温度变化情况发送至控制平台以实现监测,便于在温度出现变化幅度较大时直接报警并作出应急操作。
[0040]
第一运输箱10内箱壁设有与分隔板40插接的卡块,分隔板40上表面均设有半通的安置槽体41,分隔板40表面还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通孔43,安置槽体41内放置有缓冲气袋42,缓冲气袋42两端底面与安置槽体41底面具有间隙。在第一运输箱10内设有的卡块实现分隔板40与第一运输箱10紧密连接,以降低分隔板40滑动、松动等问题,这样在完成运输或者运输前还便于调整分隔板40在箱内高度位置,分隔板40上开设的导流通孔43的设计便于上下冷藏空间内冷气的流动,实现箱内温度均衡,而对于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也可通过导流通孔43向箱体上部流动以便于被收集,降低其对箱内温度影响,在分隔吧40表面开设的安置槽体41一侧用于收集在放置第二运输箱60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水体或杂质等,二则为缓冲气袋42提供放置空间以便于限制缓冲气袋42的收缩空间,三则起到减少分隔板40用料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安置槽体41内放有的缓冲气袋42相对上部的第二运输箱60起到柔性支撑,在面对第二运输箱60可能存在的震动,可由底部的缓冲气袋42通过形变吸收减小第二运输箱60的震动,通过限定缓冲气袋42与安置槽体41底面之间的间隙空间来保证缓冲气袋42在安置槽体41内可形变范围以避免气袋形变向外部发展。
[0041]
第一运输箱10内底面均布第二运输箱60,第二运输箱60侧方围绕布设分隔网51,分隔网51连接处设有限位柱50,第一运输箱10底部箱体内开设有废液收集腔11,废液收集腔11与第一运输箱10内底面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第一运输箱10底面设有万向轮。第一运输箱10内底面未设置分隔板40,但为提高第一运输箱10内部利用空间通过在第一运输箱10内底面布设第二运输箱60的方式来提高箱内空间利用,同时在第二运输箱60周围设置分隔网51以及限位柱50的方式对第二运输箱60进行限位以解决第二运输箱60在冷链运输过程可能存在的位移以及位移导致箱内冷气流动速度过快的问题,废液收集腔11的开设用于收集在冷链初期以及后期可能存在的液态液体,同时设有的废液收集腔11增加了箱内外声音能力传递消耗以减弱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响或噪音。
[0042]
第一运输箱盖20内设有集气通道24,集气通道24端口设于第一运输箱盖20底面,
第一运输箱盖20内还设有吸湿腔室,集气通道24通过吸湿腔室,吸湿腔室内填充吸附基料23,第一运输箱盖20上部设有与吸湿腔室连通的密封塞22。第一运输箱盖20与第一运输箱10之间选用插接方式连接,所插接处设有密封橡胶用于降低冷气流失,稳定箱内温度,集气通道24的设置用于对向上流动的气体进行收集,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箱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向箱体上部流动,气体在向上聚集过程中进入集气通道24并利用集气通道24通过的吸湿腔室内的吸附基料23对气体中的游离水分子吸附,吸附基料23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吸附处理过程中还利于清除气体中的臭味。
[0043]
第二运输箱60包括第一运输基体61,第一运输基体61中部开设轴线平行且贯通第一运输基体61两端的通孔,通孔内装配第二运输基体62,第二运输基体62为圆管状,第二运输基体62内壁设置第一检测器63。第一运输基体61为长方体结构,这样设置在外的第一运输基体61各外侧面较为平整且便于上下叠放提高运输空间利用率,在第一运输基体61内开设的通孔且装配圆管状的第二运输基体62的方式来增强用于放置运输目标物的存储空间结构强度,也较为适用于金枪鱼的体型,在面对外界冲击或震动使金枪鱼可沿第二运输基体62内壁形成翻转运动而非上下颠簸有效降低因剧烈震动等情况导致金枪鱼肌肉组织的破坏,特别是细胞组织的破坏保证鱼肉鲜美口感,更为重要的是金枪鱼放置在第二运输基体62内过程中鱼体与第二运输基体62贴合面可存在一定缝隙以便于冷气通过,解决目标物与存储箱体贴合面可能导致的表皮组织过度贴合以及局部变质的问题。
[0044]
第一运输基体61两端面分别开设有插接孔体69,且在同一侧第一运输基体61端面上的插接孔体69布设在第二运输基体62两侧,插接孔体69内插接有插接柱体68,插接柱体68端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64,第二运输基体62两侧第一限位板64之间设有气囊柱体67,第一限位板64外侧设有与其平行且数量对应的第二限位板65,第二限位板65之间设有气囊柱体67,第一限位板64与第二限位板65之间通过第三限位杆66连接。插接孔体69和插接柱体68的设计用于实现连接第一限位板体64,目的在于对第二运输基体62两端开口处进行起到挡护作用,限制内部放置的金枪鱼的左右位移,设有的气囊柱体67间隔布设在两第一限位板64之间来缩小两第一限位板64之间的通过面积,以降低金枪鱼滑移出第二运输基体62的可能性,同时气囊柱体67能吸聚冷气能量使第二运输基体62两端部的冷气处于较低范围,这样对于外界流通的温度相对高的冷气具有向外排挤作用,有利于降低气体过量流通以及保证冷藏温度抑制第二运输基体62内存放的金枪鱼内可能出现的微生物呼吸作用,在第一限位板64外侧设置的第二限位板65的目的在于起到挡护作用,面对可能出现的冲撞,第二限位板65之间的气囊柱体67对冲撞造成的能量吸收,降低内侧传可能性。
[0045]
第三限位杆66中段处经折弯处理,每两根第三限位杆66为一组,一端部两第三限位杆66交接且与第二限位板65连接,另一端部两第三限位杆66分开且与第一限位板64连接。第三限位杆66的设计目的在于对于冲撞过程中通过形变吸收能量,并且第三限位杆66相对扩大第二限位板65与第一限位板64之间的间距有利于部分气体流通,又控制了流通面大小。
[0046]
金枪鱼超低温冷链物流运输装置的物流监测方法,步骤如下:
[0047]-将运输目标放置在第二运输箱60内,依次将第二运输箱60放置到第一运输箱10内;
[0048]-第二检测器25反馈冷链运输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1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
平台;
[0049]-由第一检测器63和第二检测器25分别获取第二运输箱60内部和第一运输箱10内温度,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1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平台。
[0050]-实现获取冷链运输各路径上冷链运输环境温度变化。
[0051]
本发明通过第二检测器25用于检测第一运输箱10内温度和位置,该位置为冷链运输设备实时定位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1实时将冷链运输位置以及温度变化情况发送至控制平台以实现监测,同时设有的第一检测器63获取第一运输箱10内温度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1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平台,便于在温度出现变化幅度较大时直接报警并作出应急操作。
[0052]
实施例2:
[005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参见附图8所示,第一运输箱盖20上部设有减震组件30,减震组件30包括与第一运输箱盖20表面平行设置的减震杆体32,减震杆体32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吸震套37和第二吸震套38,减震杆体32以端部具有伸出第一运输箱盖20外的减震基件31,另一端连接有的减震杆体32侧面通过环绕布设的减震钢杆36连接有减震环体33,减震环体33间隔布设且通过减震钢杆36连接,减震环体33还通过减震钢杆36连接有设置在第一运输箱盖20上的减震支撑柱体34或减震连接板35,减震连接板35与减震支撑柱体34侧面连接,第一吸震套37和第二吸震套38分别通过减震钢杆36与减震连接板35连接。对于同一运输工具内,为保证运输空间的充分利用,其运输空间内放置多个运输装置以保证运输量,这样的情况下在运输工具出现颠簸时,可能会使相邻的运输装置之间产生碰撞,在第一运输箱盖20上设有的减震组件30用于降低相邻运输装置之间的接触或碰撞,具体的,减震基件31对相邻物体抵接,相邻物体可以是相邻运输装置或运输工具内壁面,在面对可能存在的震动或冲击,减震基件31将能量传递至减震杆体32并相对第一吸震套37和第二吸震套38滑移将能量传递至减震环体33上,这一过程中,第一吸震套37和第二吸震套38对减震杆体32上的能量进行吸收还能传递至减震钢杆36上进一步减弱能量,而减震环体33通过相邻的减震钢杆36的连接在减震杆体32箱内位移的情况下,减震环体33之间的间距缩减,而连接减震环体33的减震钢杆36形变消耗能量,实现降低相邻运输装置之间的接触或碰撞能量对箱内内部的影响。
[0054]
冷链运输试验:将金枪鱼采用汽车运输方式进行运输,运输环境为-22℃,运输距离为1077km,时长3d,运输监测结果如图9所示,可见本案的装置有效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测以及温度控制。
[0055]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