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58381发布日期:2021-02-05 15:4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玻璃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玻璃制品,都属于易碎品,都有可能在玻璃吊装、运输、搬运等过程中产生玻璃破碎,即使强度比较高的“钢化、防弹”等玻璃,也不可避免的因撞击、挤压、应力等因素产生破碎,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0003]
在此之前和现在,浮法玻璃行业的成品外包装与运输,主要采取如下几个方式:裸包和运输:即玻璃成品外表无需其它材料的包装保护,直接仓储运输至终端客户,因没有玻璃外包装保护,吊带直接与玻璃接触,加之吊带缓冲能力不够,容易发生破碎事故;木箱包装和运输,因为玻璃木箱设计的特殊性,通常都是通过木箱吊点,来实现同叉车连接运输,会出现以下情况:玻璃木箱包装,通常在3-5吨,木箱吊点位置,是箱体受力最大的位置,在之前的运输应用上,都是通过叉车+钢丝绳,直接勒在吊点板上,导致板材局部受力过大,形成吊点板断裂,玻璃破损,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整件玻璃坠落,致使货品全部报废,并伤及人身安全,本行业叉车通常都采用实心胎,通过叉车吊臂+钢丝绳(吊带)直接连接,进行吊装运输,玻璃属于易碎品,在叉车吊装运输过程中,由于缓冲不够,路面不平、叉车冲击力等因素,直接导致货品受损破碎,造成损失,玻璃包装箱等只是简单的对玻璃进行外层防护,在吊运环节,一直是软肋,因此需要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玻璃属于易碎品,在叉车吊装运输过程中,由于缓冲不够,路面不平、叉车冲击力等因素,直接导致货品受损破碎,造成损失,玻璃包装箱等只是简单的对玻璃进行外层防护,在吊运环节,一直是软肋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侧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活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装置本体的底侧设有底板,底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螺纹安装在螺纹孔内,螺纹杆上套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顶端与装置本体的顶侧内壁上相接触,减震弹簧的底端与底板的顶侧相接触,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环,连接环上套接有u型环,u型环上套接有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套接板,两个套接板上套接有同一个钢丝绳,钢丝绳上活动套接有第一吊块和第二吊块。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吊架上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块,转动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吊架上。
[0007]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和转动块上均开设有转动孔,三个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插销。
[0008]
优选的,所述插销上开设有销孔,销孔内插接有固定销。
[0009]
优选的,所述u型环上开设有通孔和螺纹固定孔,通孔内活动安装有螺纹,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上均开设有通孔,螺栓的一端依次贯穿两个通孔并螺纹安装在螺纹固定孔内。
[0010]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套,固定套位于减震弹簧内,螺纹杆位于固定套内。
[0011]
优选的,两个套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阻挡板,两个阻挡板均与钢丝绳相适配。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吊块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内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螺栓,第一吊块上开设有多个螺纹槽,多个固定螺栓分别螺纹安装在多个螺纹槽内。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吊块和第二吊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适配槽,钢丝绳位于两个适配槽内。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吊块的底侧活动安装有吊块把手,吊块把手上开设有多个紧固孔,多个紧固孔内均活动安装有紧固螺栓,第一吊块的底侧开设有多个紧固螺纹槽,多个紧固螺栓分别螺纹安装在多个紧固螺纹槽内。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本发明,可以解决叉车吊臂与较重的货品运输之间的“硬接触”问题,通过缓冲装置的使用,可以使玻璃包装货品在舒缓和有节奏的行进过程中进行起吊和运输,叉车司机在吊运货品的运输环节中,可以根据缓冲装置的弹性效果,适当控制车速和起吊速度,保障货品安全运行,缓冲器的弹簧载荷的设计和20mm行程设计,即使在极大冲击力情况下,也能保障货品的极限安全,缓冲装置的设计,也可应用于其它起吊行业,保障货品和人身安全,单体设备设计灵活多用,可迅速拆卸,可组合使用、可单独使用。
[0017]
本发明中,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设计为可开合式,内部设计为圆孔型,因叉车吊臂梁为圆柱体,可通过开合设计快速简便的跟吊臂夹持贴合,可快速装配、固定,操作便捷、简单,连接环与通常螺母连接,上与u型环连接,通过连接环上下位置互换,可实现该缓冲装置上下颠倒均可使用,弹簧为短程弹簧,承压能力4吨,行程20mm,阻挡板设计为“弧形”,目的为减少摩擦面,减少该处对钢丝绳的剪切力,保障货品和人员后续安全,该阻挡板为钢丝绳、吊带等的连接处,单侧内宽和高度均设计为20mm,可满足双φ12mm钢丝绳和一般吊带的宽度,保证嵌入度合适,阻挡板设计为重力居中位置,上下均设计空挡,是为通过连接环上下置换,该缓冲装置可颠倒使用,底板通过下面螺母的紧固,底板直径小于壳体直径2mm,在重力作用下,与弹簧一体进行弹性运动,以此来缓冲阻挡板上挂载的重量,钢丝绳,本单位用钢丝绳、也可用“吊带”等其他吊具,吊块的设计目的为增大接触面,由“点接触”转换为“面接触”,因原钢绳为“线性吊索”,用钢绳直接接触吊运物,尤其的几吨重的玻璃木箱,钢绳会把木质板材“切断”,直接破坏箱体,导致人财物损伤,增加吊块后,由于压力面接触的增加,钢丝绳从吊块中间通过,所产生的的线切力转接到吊块上,实现了吊块对木箱吊点的
均匀受力,提高了科学性和安全性,吊块由两块上下半体夹持钢丝绳所成,紧固用内沉螺栓,保证吊块表面平整,钢丝绳两端出口位置设计为圆弧型,目的为减少吊块对钢丝绳的剪切力,为均匀过度,吊块表面上侧设计为工作面,表面开浅凹槽,目的为吊运时,增加吊块与木箱吊点的摩擦力,防止滑坠,吊块下侧设计为把手,操作工通过把手可简便取放吊块,便于操作,减少危险,u型环为过度第一吊架和第二吊架和缓冲器连接装置。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图4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的第一吊块与第二吊块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装置本体;2、套接板;3、阻挡板;4、钢丝绳;5、第一吊块;6、第二吊块;7、安装板;8、连接环;9、第一吊架;10、第二吊架;11、安装孔;12、螺纹杆;13、底板;14、螺纹孔;15、固定套;16、减震弹簧;17、适配槽;18、螺纹槽;19、连通孔;20、固定螺栓;21、转动槽;22、转动块;23、转动孔;24、插销;25、销孔;26、固定销;27、螺纹固定孔;28、螺栓;29、u型环;30、插接孔;31、通孔;32、吊块把手;33、紧固孔;34紧固螺栓;35、紧固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参照图1-6,一种玻璃运输用的叉车调运减震缓冲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顶侧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内活动安装有螺纹杆12,装置本体1的底侧设有底板13,底板13上开设有螺纹孔14,螺纹杆12螺纹安装在螺纹孔14内,螺纹杆12上套接有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的顶端与装置本体1的顶侧内壁上相接触,减震弹簧16的底端与底板13的顶侧相接触,螺纹杆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7,安装板7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环8,连接环8上套接有u型环29,u型环29上套接有第一吊架9和第二吊架10,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套接板2,两个套接板2上套接有同一个钢丝绳4,钢丝绳4上活动套接有第一吊块5和第二吊块6,通过减震弹簧16的设置,使得装置本体1在吊运玻璃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玻璃的晃动,可以解决叉车吊臂与较重的货品运输之间的“硬接触”问题,保障货物包装的完整性,保障货物不受损失,解决因路况恶劣,运距不一,所造成的对叉车的损伤,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与叉车、行车等吊装机械设备上,单体设备设计灵活多用,可迅速拆卸,可组合使用、可单独使用。
[0027]
本发明中,第一吊架9上开设有转动槽21,转动槽21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块22,转动块22固定安装在第二吊架10上,第一吊架9通过转动槽21在转动孔22上转动。
[0028]
本发明中,转动槽21的两侧内壁和转动块22上均开设有转动孔23,三个转动孔23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插销24,第一吊架9和第二吊机10均通过转动孔23在插销24上转动。
[0029]
本发明中,插销24上开设有销孔25,销孔25内插接有固定销26,在插销24插进三个转动孔23内后,可以将固定销26插进销孔25内,从而可以放置固定销26脱落。
[0030]
本发明中,u型环29上开设有通孔30和螺纹固定孔27,通孔30内活动安装有螺纹28,第一吊架9和第二吊架10上均开设有通孔31,螺栓28的一端依次贯穿两个通孔31并螺纹安装在螺纹固定孔27内。
[0031]
本发明中,底板13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套15,固定套15位于减震弹簧16内,螺纹杆12位于固定套15内,底板13通过固定套15插进减震弹簧16内,从而使得底板13在移动时可以带动减震弹簧16受力,并在装置本体1吊装玻璃时,可以通过减震弹簧16的缓冲放置玻璃在吊运时晃动。
[0032]
本发明中,两个套接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阻挡板3,两个阻挡板3均与钢丝绳4相适配,通过阻挡板3的设置,使得钢丝绳4在套接在套接板2上时,可以放置钢丝绳4脱落。
[0033]
本发明中,第二吊块6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19,多个连通孔19内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螺栓20,第一吊块5上开设有多个螺纹槽18,多个固定螺栓20分别螺纹安装在多个螺纹槽18内,在需要将第一吊块5和第二吊块6连接在一起时,可以一次将多个固定螺栓20插进多个连通孔19内,然后依次拧动多个固定螺栓20,使得多个固定螺栓20螺纹安装在多个螺纹槽18内,即可使得第一吊块5和第二吊块6能够夹住钢丝绳4。
[0034]
本发明中,第一吊块5和第二吊块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适配槽17,钢丝绳4位于两个适配槽17内,通过适配槽4的设置,使得第一吊块5和第二吊块6能够夹住钢丝绳4。
[0035]
本发明中,第一吊块5的底侧活动安装有吊块把手32,吊块把手32上开设有多个紧固孔33,多个紧固孔33内均活动安装有紧固螺栓34,第一吊块5的底侧开设有多个紧固螺纹槽35,多个紧固螺栓34分别螺纹安装在多个紧固螺纹槽35内,便于工人通过吊块把手32进行手工操作。
[0036]
本发明工作原理:
[0037]
本发明中,第一吊架9和第二吊架10设计为可开合式,内部设计为圆孔型,因叉车吊臂梁为圆柱体,可通过开合设计快速简便的跟吊臂夹持贴合,可快速装配、固定,操作便捷、简单,连接环8与通常螺母连接,上与u型环29连接,通过连接环8上下位置互换,可实现该缓冲装置上下颠倒均可使用,减震弹簧16为短程弹簧,承压能力4吨,行程20mm,阻挡板3设计为“弧形”,目的为减少摩擦面,减少该处对钢丝绳4的剪切力,保障货品和人员后续安全,该阻挡板3为钢丝绳4、吊带等的连接处,单侧内宽和高度均设计为20mm,可满足双φ12mm钢丝绳和一般吊带的宽度,保证嵌入度合适,阻挡板3设计为重力居中位置,上下均设计空挡,是为通过连接环8上下置换,该缓冲装置可颠倒使用,底板13通过下面螺母的紧固,底板13直径小于壳体直径2mm,在重力作用下,与减震弹簧16一体进行弹性运动,以此来缓冲阻挡板3上挂载的重量,钢丝绳4,本单位用钢丝绳4、也可用“吊带”等其他吊具,吊块的设计目的为增大接触面,由“点接触”转换为“面接触”,因原钢绳为“线性吊索”,用钢绳直接接
触吊运物,尤其的几吨重的玻璃木箱,钢绳会把木质板材“切断”,直接破坏箱体,导致人财物损伤,增加吊块后,由于压力面接触的增加,钢丝绳4从吊块中间通过,所产生的的线切力转接到吊块上,实现了吊块对木箱吊点的均匀受力,提高了科学性和安全性,吊块由两块上下半体夹持钢丝绳4所成,紧固用内沉螺栓,保证吊块表面平整,钢丝绳4两端出口位置设计为圆弧型,目的为减少夹块对钢丝绳4的剪切力,为均匀过度,吊块表面上侧设计为工作面,表面开浅凹槽,目的为吊运时,增加吊块与木箱吊点的摩擦力,防止滑坠,吊块下侧设计为把手,操作工通过把手可简便取放吊块,便于操作,减少危险,u型环29为过度第一吊架9和第二吊架10和缓冲器连接装置,在吊装包装玻璃的木框时,首先将减震弹簧16插进装置本体1内,然后将底板13插在装置本体1的底侧,使得固定套15插在减震弹簧16内,然后移动安装板7,使其带动螺纹杆12移动,然后转动安装板7,使得螺纹杆12在螺纹孔14内转动,进而使得底板13移动,直至底板13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底侧上,然后将钢丝绳4挂接在两个套接板5上,此时将第一吊块5和第二吊块6套接在钢丝绳4上,然后依次将多个固定螺栓20螺纹安装在螺纹槽18内,此时转动第一吊架9,使得第一吊架9通过转动槽21在转动块22上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吊架9和第二吊架10能够套接叉车上,同时使得第一吊架9和第二吊架10能够套接在连接环8上,然后将螺栓28螺纹安装在两个螺纹固定孔27内,然后按照同样的方式组装另一个装置本体1,在吊装时,将两个第二吊块6放置在木框的两侧,通过第二吊块6与木框的接触,可以稳定的将玻璃吊起。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