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8257发布日期:2021-01-15 14:0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设备是一种以间歇作业方式对物料进行起升、下降、水平移动的搬运机械,通过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能够实现重复循环作业,使工业、交通、建筑企业中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减轻繁重体力劳动,进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7188057b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起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上设有支撑机构、升降机构和安全防护机构,所述底座下表面上设有固定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是由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的一组立柱、分别开在一组立柱内相对两侧表面上的矩形槽、设置在矩形槽内下表面上的伸缩电机一、设置在伸缩电机一伸缩端的升降块、开在升降块相对两侧表面上的圆槽、设置在圆槽内的轴承一、插装在一组轴承一内的旋转杆、套装在旋转杆上的起重轴和套装在起重轴外侧表面上的防滑套共同构成的,在该技术方案中,立柱设置在底座上,施工工地需要搬运的物料具有一定的重量,为了保证起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需要对机座进行配重,配重件设置在底座上,这就造成底座凸出底面高度,造成物料搬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座高于地面造成的物料搬运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转动装配有起重轴,所述基座上于所述起重轴的右侧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绕过起重轴进而升降物料的第一缆线组、用于驱动所述缆线组上的缆绳收放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基座上的斜梯,所述斜梯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用于减少摩擦的滚轴,所述基座上于第一缆线组与斜梯之间的位置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有沿上下方向升降调节的第二缆线组,所述底座上于容置槽的上方设有用于使第二缆线组上升至底座上表面的伸缩口,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缆线组的线缆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缆线组的线缆轴上设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底座上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设有轨道,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以使其沿所述轨道的延伸路径调节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具有拖拉工作位、升降工作位,当所述驱动电机处于拖拉工作位时,第二缆线组上升至底座上方,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二缆线组驱动配合进而将物料经所述斜梯拉动至起重轴正下方位置处,当所述驱动电机处于升降工作位时,第二缆线组下落至容置槽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缆线组驱动配合以实现相应缆线将物料上升或下降至所需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于所述伸缩口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伸缩口的拉伸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基座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度的调节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为分别设置在底座四角处的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中设有升降板及为所述升降板提供动力的液压缸,所述第二缆线组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进而实现上下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上滑动装配有滑板,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为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具有u形状的轨道槽,所述滑板下表面具有与所述轨道槽形状、尺寸相适配的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侧面设有用于与底面连接的连接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施工用起重装置,包括基座、立柱、起重轴,基座上还设有绕过起重轴进而吊取物料的第一缆线组,基座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升降设置的第二缆线组、用于使驱动电机在第一缆线组合第二缆线组之间转换的轨道,在实际操作时,当第二缆线组上升至底座上方时,驱动电机移动至第二缆线组驱动配合进而将物料经斜梯拉动至起重轴正下方位置处的拖拉工作位,当第二缆线组下落至容置槽中后,驱动电机移动至与第一缆线组驱动配合以实现相应缆线将物料上升或下降至所需高度的升降工作位,通过将对驱动电机进行调节,既解决了物料搬运至基座上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搬运效率,也提高了驱动电机的使用效率,具有升降方便、实用性强、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的驱动电机与第一缆线组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11、立柱,12、斜梯,13、容置槽,2、底座,21、伸缩口,22、拉伸板,3、驱动电机,31、主动齿轮,4、第一安装架,41、第一缆线轴,42、第一从动齿轮,43、第一轴承,5、第二安装架,51、第二缆线轴,52、第二从动齿轮,53、第二轴承,6、连接柱,61、调节脚,7、升降板,8、轨道,81、滑板,9、连接板,10、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基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的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工程施工用起重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柱11,两个立柱11之间转动装配有起重轴,基座1上于起重轴的右侧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底座2,底座2上设有用于绕过起重轴进而升降物料的第一缆线组、用于驱动缆线组上的缆绳收放的驱动电机3,基座1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基座1上的斜梯12,斜梯1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用于减少摩擦的滚轴,基座1上于第一缆线组与斜梯12之间的位置设有容置槽13,容置槽13中设有沿上下方向升降调节的第二缆线组,底座2上于容置槽13的上方设有用于使第二缆线组上升至底座2上表面的伸缩口21,驱动电机3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31,第一缆线组的线缆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42,第二缆线组的线缆轴上设有第二从动齿轮52,底座2上于第一从动齿轮42和第二从动齿轮52之间设有轨道8,驱动电机3设置在轨道8上以使其沿轨道8的延伸路径调节设置在底座2上,驱动电机3具有拖拉工作位、升降工作位,当驱动电机3处于拖拉工作位时,第二缆线组上升至底座2上方,驱动电机3与第二缆线组驱动配合进而将物料经斜梯12拉动至起重轴正下方位置处,当驱动电机3处于升降工作位时,第二缆线组下落至容置槽13中,驱动电机3与第一缆线组驱动配合以实现相应缆线将物料上升或下降至所需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缆线组包括第一安装架4、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4上的第一缆线轴41、缠绕在第一缆线轴41上的缆线,第一缆线轴41的一端设有第一从动齿轮42,第一缆线轴41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架4通过第一轴承43连接,第一安装架4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缆线组包括第二安装架5、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架5上的第二缆线轴51、缠绕在第二缆线轴51上的缆线,第二缆线轴51的一端设有第二从动齿轮52,第二缆线轴51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架5通过第二轴承53连接,第二安装架5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板。

为了提高在升降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底座2上于伸缩口21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伸缩口21的拉伸板22,设置拉伸板22可根据需要对伸缩口21进行开启和关闭,能够防止物料掉落至容置槽13中。

为了提高缆线的进行升降作业时的准确度,避免缆线轴倾斜造成的起吊不稳定的问题,底座2的下方设有与基座1连接的连接柱6,连接柱6上设有用于调节底座2水平度的调节脚61。具体来讲,连接柱6为分别设置在底座2四角处的四个。

为了更加方便、灵活地对第二缆线组进行升降调节,容置槽13中设有升降板7及为升降板7提供动力的液压缸,第二缆线组设置在升降板7上进而实现上下可调。具体来讲,轨道8上滑动装配有滑板81,驱动电机3固定设置在滑板81上。

为了提高驱动电机3在两个工位之间转换的稳定性,使主动齿轮31能够与相应的从动齿轮准确对接,轨道8为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具体来讲,轨道8具有u形状的轨道槽,滑板81下表面具有与轨道槽形状、尺寸相适配的滑块;需要说明的是,滑板81与底座2之间设有用于使驱动电机3保持在相应工作位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可以是插销定位组件。

为了提高基座1与地面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大风、大雨天气对设置位置的影响。基座1的侧面设有用于与底面连接的连接板9,连接板9上设有连接孔,且连接板9沿基座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基座1侧面的下侧位置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