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抬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7372发布日期:2021-05-11 17:1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抬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抬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脚手架是建筑领域常用的工作平台,但是脚手架的高度调整只能在施工前进行装配设置,如果在使用期间想要调整高度,则会出现调整困难的问题。当然,现在也有一种升降梯能够进行上下升降,但是想要左右调整位置,则是比较困难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抬升装置,能够在基座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提供上下左右位置调整的功能,让施工工作更加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建筑施工抬升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升降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安装在第二调节机构和底座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机构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所处高度,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调节升降台至目标高度;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用于与第一调节机构安装的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升降台与驱动组件联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升降台在环形轨道上上升或下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带动第二调节机构的底板在一弧形轨道上上升或下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调节机构的驱动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架、三角形的连接架、分别设置在连接架三个角的旋转臂、与连接架底边的两个角对应的旋转臂与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后与升降台联动,与连接架顶角对应的旋转臂与固定架可转动地连接后与外部驱动器联动,三个旋转臂通过连接架同步旋转动作,连接架底边对应的两个旋转臂同步转动时,带动升降台保持水平的沿环形轨道上升或下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臂的两侧面相互远离的位置设置有分别用于与连接架转动连接和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后与升降台联动的连接柱;所述固定架与连接柱之间还设置有转动稳定器,所述连接柱通过转动稳定器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稳定器包括用于安装连接柱的轴承、套设在轴承环表面的用于缓冲的缓冲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用于与固定架包括固定座、一体成型在固定座两侧用于套接缓冲件的左夹持片和右夹持片,所述左夹持片的顶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右夹持片上对应该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嵌入槽,当该凸起位于嵌入槽内时,右夹持片和左夹持片相互扣合,以夹紧缓冲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固定座、扣合状态下的右夹持片和左夹持片的外部形状相适配的装配槽;所述右夹持片和左夹持片相互扣合后与装配槽装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夹持片和右夹持片与固定座固定的位置均延伸有具有弹性的辅助夹持片,所述左夹持片和右夹持片相互扣合后与辅助夹持片构成3/4~4/4的环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夹持片和右夹持片上靠近其相互扣合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架上装配槽对应该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有供该限位块嵌入的凹槽;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架上用于安装固定座的位置设置有对应卡槽的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均成适配的拱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夹持片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辅助夹持片形变的空间;该空间的两侧壁呈对称的斜面,该斜面的方向与辅助夹持片延伸的方向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叉型驱动件、用于放置叉型驱动件的底盘、设置在叉型驱动件上方的托盘;所述叉型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交叉且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底盘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滚轮且与托盘的抵触;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托盘上相对底盘与第一连杆连接的位置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轮且与底盘相抵触;所述驱动轮驱动时,带动托盘在一弧形轨道上上升或下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和托盘分别与驱动轮和滚轮抵触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驱动轮和滚轮位于对应的滑轨内;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分别设置有距离检测发射器和距离检测接收器,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和距离检测接收器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和距离检测接收器均通过一重力调整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所述重力调整组件通过重力作用带动距离检测发射器和距离检测接收器保持竖直方向的对应;所属重力调整组件包括摆锤和设置摆锤的外壳,所述摆锤可转动的安装在该外壳内,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和距离检测接收器设置在两个摆锤相对的端部上,当摆锤在重力作用下摆动时,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与距离检测接收器保持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缓冲件包括用于与左夹持片和右夹持片配合的外橡胶环和设置在外橡胶环内环面上的多个弹性的凸块,多个凸块之间间隔设置,该凸块的侧面设置有楔形缺口,所述凸块的切面呈z形;该凸块用于挤压轴承的一端为弧形凹面;该弧形凹面设置有与轴承长度方向对应的z型槽,该z型槽的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高度为该槽高度1/5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该凸块为相同材质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与z型槽的两侧内壁垂直设置,位于z型槽相对两侧壁倾斜的槽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带动第二调节机构调节高度位置,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带动升降台在环形轨道上上升或者下降,有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直升直降,该环形的轨道包括了水平方向的位移和竖直方向的位移,相比现有技术能够解决目前升降梯直升直降,左右位移困难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动稳定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z型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调节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2、升降机构;3、升降台;4、第一调节机构;5、第二调节机构;51、底板;52、驱动组件;53、固定架;54、连接架;55、旋转臂;56、连接柱;6、转动稳定器;62、缓冲件;63、安装件;64、固定座;65、左夹持片;66、右夹持片;67、凸起;68、嵌入槽;610、辅助夹持片;611、限位块;612、卡槽;71、叉型驱动件;72、底盘;73、托盘;74、第一连杆;75、第二连杆;76、滚轮;77、驱动轮;78、滑轨;79、距离检测发射器;710、距离检测接收器;711、重力调整组件;712、外壳;713、摆锤;81、外橡胶环;82、凸块;83、楔形缺口;84、z型槽;8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施工抬升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机构2、设置在升降机构2上的升降台3,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安装在第二调节机构5和底座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通过第一调节机构4调节所处高度,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调节升降台3至目标高度;所述第二调节机构5包括用于与第一调节机构4安装的底板51、设置在底板51上的驱动组件52,所述升降台3与驱动组件52联动,所述驱动组件52带动升降台3在环形轨道上上升或下降。

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有区别于现有的升降梯,能够通过第一调节机构4带动第二调节机构5调节高度位置,通过第二调节机构5带动升降台3在环形轨道上上升或者下降,有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直升直降,该环形的轨道包括了水平方向的位移和竖直方向的位移,首先通过第二调节机构5调整升降台3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调节机构4带动第二调节机构5在高度的位置,此时能够让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配合,通过第二调节机构5最终将该升降台3送到目标位置,当然也可以两者同时运动,只需要获得目标坐标,然后通过坐标分配第一调节机构4需要调节的位置和第二调节机构5需要调节的位置,同时利用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5快速让升降台3到达指定位置。

其中第二调节机构5中的底板51方便与第一调节机构4配合,驱动组件52能够带动升降台3在一环形轨道上上升或者下降。

基于以上结构所实现的技术效果,相比现有技术能够解决目前升降梯直升直降,左右位移困难的情况。

为了优化,能够让升降台3到达的范围更大,以下提供一种但不限于该可实施的具体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带动第二调节机构5的底板51在一弧形轨道上上升或下降。

通过该方案,第一调节机构4对第二调节机构5的传送轨道采用弧形轨道,通过弧形轨道能够具备水平以及竖直的位移,此时配合第二调节机构5,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并且更加灵活。

为了让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实施更加稳定。以下提供一种便于实施的方案,第二调节机构5的驱动组件52包括与底板51固定连接的固定架53、三角形的连接架54、分别设置在连接架54三个角的旋转臂55、与连接架54底边的两个角对应的旋转臂55与固定架53可转动地连接后与升降台3联动,与连接架54顶角对应的旋转臂55与固定架53可转动地连接后与外部驱动器联动,三个旋转臂55通过连接架54同步旋转动作,连接架54底边对应的两个旋转臂55同步转动时,带动升降台3保持水平的沿环形轨道上升或下降。

固定架53与第一调节机构4的底板51进行安装,能够让整体的驱动组件52与底板51构成连接基础,让整体效果更加稳定,更加安全。连接架54采用三角形,能够保持结构稳定的同时节省材料,减少重量,能够让搬运更加轻便。旋转臂55具有三个,其中一个用于与外部的驱动器联动(例如电机),剩下两个与固定架53进行定位,此时在驱动器带动旋转臂55转动时,通过连接架54能够将该转动传递给剩下的两个旋转臂55,此时构成同步的转动,通过该同步转动效果带动升降台3保持水平状态在环形的轨道上上升或者下降,结合三个旋转臂55和连接架54的特定结构,能够让传动作用十分稳定,并且结构非常简单,便于维护和检修。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臂的两侧面相互远离的位置设置有分别用于与连接架54转动连接和与固定架53转动连接后与升降台3联动的连接柱56;所述固定架53与连接柱56之间还设置有转动稳定器6,所述连接柱56通过转动稳定器6与固定架5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稳定器6包括用于安装连接柱56的轴承、套设在轴承环表面的用于缓冲的缓冲件62、设置在固定架53上的安装件63;所述安装件63包括用于与固定架53包括固定座64、一体成型在固定座64两侧用于套接缓冲件62的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所述左夹持片65的顶部设置有凸起67,所述右夹持片66上对应该凸起67的位置设置有嵌入槽68,当该凸起67位于嵌入槽68内时,右夹持片66和左夹持片65相互扣合,以夹紧缓冲件62;所述固定架53上设置有与固定座64、扣合状态下的右夹持片66和左夹持片65的外部形状相适配的装配槽;所述右夹持片66和左夹持片65相互扣合后与装配槽装配。

采用的连接柱56能够让转动臂构成z字型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让驱动器的转动带动连接架54在一个环形轨道上运动。设置转动稳定器6,能够让转动臂转动时在固定架53上更加稳定,进一步确保升降台3移动的稳定性。轴承能够让连接柱56转动时摩擦更小,转动更加稳定,通过缓冲件62能够对轴承进行支撑和安装,利用安装件63能够将缓冲件62固定在固定架53上。其中安装件63的固定座64作为基础能够提供缓冲件62支撑效果,并采用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对缓冲件62进行夹持。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通过凸起67和嵌入槽68的配合能够构成扣合结构,可拆装的方式便于对轴承和缓冲件62进行安装。在扣合完成后能够通过固定架53上的装配槽进行安装,通过该方式安装能够确连接柱56的转动稳定,并且减少震动,让升降台3更加稳定,能够让施工工作更加安全。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与固定座64固定的位置均延伸有具有弹性的辅助夹持片610,所述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相互扣合后与辅助夹持片610构成3/4~4/4的环形。

通过延伸出来的辅助夹持片610,能够对缓冲件62进行支撑,该弹性效果有助于缓震,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可形变能力,能够通过形变适应规格略有偏差的轴承或者连接柱56,左夹持片65、右夹持片66和辅助夹持片610构成的环形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撑空间,该环形为成3/4~4/4,首先3/4的环保留了部分缺口,但是由于该缺口小于90°,因此能够保持良好的支撑效果和缓震效果,选择4/4的环形则减少了缓震效果,将减少的缓震效果加入到支撑效果中,具备更高的支撑效果,但是通过辅助夹持片610本身具备的弹性,仍能够提供缓震效果。

另外,所述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上靠近其相互扣合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611,所述固定架53上装配槽对应该限位块611的位置设置有供该限位块611嵌入的凹槽;所述固定座64上设置有卡槽612,所述固定架53上用于安装固定座64的位置设置有对应卡槽612的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612均成适配的拱形。

通过设置的限位块611和配合的凹槽,能够在安装件63与固定架53进行安装的时候,让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保持稳定的扣合,通过限位块611与凹槽的配合,分摊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扣合缓冲件62和轴承时的压力,能够让可拆卸的预装配方式扣合缓冲件62和轴承的便捷性下提供良好的强度。通过卡槽612和卡块的配合,也能够让安装件63和固定架53之间的配合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提高固定强度,也能够作为定位的组件,通过该拱形的卡块,能够便于定位插入卡槽612,由于该定位作用下,能够让限位块611与对应的凹槽快速进行对齐组装。因此,该拱形的卡块和卡槽612配合作用下,能够提高连接强度、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辅助夹持片610与固定座64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辅助夹持片610形变的空间;该空间的两侧壁呈对称的斜面,该斜面的方向与辅助夹持片610延伸的方向对应。

通过形变空间和斜面的设置,能够利用斜面支撑辅助夹持片610,避免辅助夹持片610的形变程度超过可承受的范围,造成弹性疲劳而对缓震以及支撑造成永久性的损伤。该斜面的朝向也可以更好地配合辅助夹持片610,并且具有良好的形变空间。

作为一种可以实施的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包括叉型驱动件71、用于放置叉型驱动件71的底盘72、设置在叉型驱动件71上方的托盘73;所述叉型驱动件71包括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所述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相互交叉且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4的一端与底盘72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滚轮76且与托盘73的抵触;所述第二连杆75的一端与托盘73上相对底盘72与第一连杆74连接的位置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轮77且与底盘72相抵触;所述驱动轮77驱动时,带动托盘73在一弧形轨道上上升或下降。

通过托盘73和底盘72的设置能够让该结构便于防止和支撑,托盘73配合第二调节机构5的底板51进行安装。其中叉型驱动件71利用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构成,由于第一连杆74的一端与底盘72可转动的连接,第二连杆75的一端与托盘73可传动的连接,又因为两个连接点在对应位置上,因此在该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相对转动时,能够让让托盘73在一弧形轨道上上身或者下降,通过该连接方式能够让托盘73保持水平稳定,并且该弧形轨道配合第一调节机构4带来的弧形轨道,能够让升降台3的活动保持稳定且能够到达非常大的活动范围。

为了便于快速将升降台3送到指定位置,以下提供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盘72和托盘73分别与驱动轮77和滚轮76抵触的一侧设置有滑轨78,所述驱动轮77和滚轮76位于对应的滑轨78内;所述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上分别设置有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均通过一重力调整组件711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上,所述重力调整组件711通过重力作用带动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保持竖直方向的对应;所属重力调整组件711包括摆锤713和设置摆锤713的外壳712,所述摆锤713可转动的安装在该外壳712内,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设置在两个摆锤713相对的端部上,当摆锤713在重力作用下摆动时,所述距离检测发射器79与距离检测接收器710保持对应。

通过滑轨78能够让驱动轮77和滚轮76能够稳定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的滑动。通过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能够实时反馈托盘73当前所处的位置,由于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设置在摆锤713上,摆锤713随着重力作用时刻保持竖直状态,距离检测发射器79和距离检测接收器710可以时刻相对,并且通过两者配合作用可以获得相对的距离,该距离可以反映出当前第一连杆74和第二连杆75的运动程度,因此可以通过单一的距离检测反馈获得托盘73在弧形轨道上的位置。

另外,缓冲件62包括用于与左夹持片65和右夹持片66配合的外橡胶环81和设置在外橡胶环81内环面上的多个弹性的凸块82,多个凸块82之间间隔设置,该凸块82的侧面设置有楔形缺口83,所述凸块82的切面呈z形;该凸块82用于挤压轴承的一端为弧形凹面;该弧形凹面设置有与轴承长度方向对应的z型槽84,该z型槽84的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高度为该槽高度1/5的加强筋85,所述加强筋85与该凸块82为相同材质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85与z型槽84的两侧内壁垂直设置,位于z型槽84相对两侧壁倾斜的槽体内。

凸块82的设置配合其间隔设计,能够让凸块82形变时具有足够的空间,并且在形变之后能够相互抵触构成具有形变效果的环形圈,凸块82的侧面设置的楔形缺口83能够让凸块82具有更好地缓冲效果和形变效果。并且凸块82的端面为弧形凹面,能够与轴承具有更好地贴合效果,基于该贴合效果下,z型槽84能够加强摩擦效果,对轴承具有更好地包裹效果,设置的z型槽84方向与轴承长度方向对应,能够提供进一步提高轴承长度方向上的安装效果,避免轴承脱出。z型槽84的两侧之间还设置了加强筋85,通过该加强筋85能够支撑z型槽84的状态,高度设定在1/5的槽深,因此也保证了z型槽84对轴承的摩擦效果,而且能够让该槽具备一定的形变空间,加强筋85不会影响该空间,基于该形变效果,能够让安装时产生一定的形变,基于该形变能够产生更加紧密的贴合效果和摩擦,进一步提高装配稳定性。加强筋85与内壁的垂直设置,能够具有更加强的支撑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