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02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中高层建筑的施工,广泛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作为建筑外围的防护。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通过附墙支座安装于墙体上,并可通过电动葫芦带动其沿导轨上下移动。

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实际应用时,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安装防坠系统。现有技术的防坠设备的防坠机构在运行时大都通过弹簧复位,弹簧长久使用易产生非弹性形变,导致脚手架移动时卡死。且现有技术的防坠机构大都为一体式设计,不仅只能专机专用,且容错率较低,需频繁进行检修及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防坠设备在正常下降速度下易卡死、维护频繁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包括承重座、连接块、感应块、限位块、调节件,所述承重座设有贯穿所述承重座的主轴孔,所述承重座、所述连接块、所述感应块依次连接,其中所述感应块与所述连接块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连接块一侧,并与所述感应块抵接,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承重座末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座包括承重座主体、第一加强块、第二加强块,所述主轴孔设于所述承重座主体;

所述承重座主体为直角三角形承重座主体,包括二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所述第一加强块和所述第二加强块分别设于所述承重座主体的所述斜边两端,所述连接块垂直设于所述承重座主体靠近所述第一加强块的所述直角边;

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块末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块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二加强块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块远离所述承重座主体的一端设有圆角。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包括二个侧块,所述侧块垂直设于所述承重座主体靠近所述第一加强块的所述直角边,二个所述侧块相互平行,所述感应块设于二个所述侧块之间,并同时与二个所述侧块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侧块靠近所述第一加强块的一侧,所述限位块同时与二个所述侧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块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一加强块的一侧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环、调节螺栓、调节螺母,所述调节环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块末端,所述调节螺栓贯穿所述调节环,所述调节螺母设于所述调节螺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根据自身的重量分布,利用重力实现碰撞后的归位,避免了长久使用因材料疲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稳定性。

二、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设有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感应块等结构,导致整体的质量增大、摆动的力臂延长,惯性的作用更为明显,提高了感应灵敏度及容错率,降低了故障率。

三、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设有所述调节件,调节初始角度和归位时间的操作十分方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且大大减少了维护及检修的必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

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包括承重座11、二个侧块12、感应块13、限位块14、调节件15。

所述承重座11包括承重座主体111、第一加强块112、第二加强块113、主轴孔114。所述承重座主体111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加强块112和所述第二加强块113分别设于所述承重座主体111的斜边的两端,所述主轴孔114设于所述承重座主体111中部。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块112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二加强块113的质量。所述第二加强块113远离所述承重座主体11的一端设有圆角。

一个所述侧块12垂直设于所述承重座主体111靠近所述第一加强块112的一条所述直角边。另一所述侧块12与其平行设置,于二者之间留出一条间隙。所述感应块13设于二个所述侧块12之间的间隙,与两侧的所述侧块12通过一枢轴活动连接。

所述限位块14设于所述侧块12靠近所述第一加强块112的一侧,同时与二个所述侧块12连接。所述感应块13与所述限位块14远离所述第一加强块112的一侧抵接。从而使得所述感应块13可在以活动连接处为轴的一扇形范围内旋转。

所述调节件15包括调节环151、调节螺栓152、二个调节螺母153。所述调节环151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块112末端,所述调节螺栓152贯穿所述调节环151,二个所述调节螺母153均设于所述调节螺栓152。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与附墙支座以及整体升降脚手架的导轨配合使用。附墙支座的承重主轴2贯穿所述主轴孔114,使得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可以所述承重主轴2为轴旋转。附墙支座的限位挡板3则位于所述第一加强块112的上方。整体升降脚手架的导轨于位于所述第二加强块113一侧的竖直方向内移动,导轨内依次设有一系列的横杆4。

在自重作用下,所述第一加强块112一侧下垂,所述第一加强块112与附墙支座的所述限位挡板3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静止时,所述感应块13与所述横杆4的移动路径相交,所述第二加强块113不与所述横杆4的移动路径相交。通过选择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调节螺栓152,以及调节所述调节螺母152的数量,控制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的倾斜角度,直至符合上述状态。

当导轨向上移动时,所述横杆4与所述感应块13碰撞,使所述感应块13沿顺时针移动,不对导轨的移动产生影响。

当导轨向下移动时,所述横杆4首先与所述感应块13碰撞。导致所述感应块13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14碰撞,带动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整体沿逆时针移动。

如向下移动的速度较慢,则所述横杆4越过所述感应块13后,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整体又于自重下落回,所述第二加强块113归位,不影响所述横杆4的通过。

如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则所述横杆4与所述感应块13的碰撞力度较大,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的摆动幅度也更大,所述第二加强块13无法及时归位,与向其靠近的横杆4产生碰撞,带动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整体继续逆时针移动,直至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加强块112与附墙支座的所述限位挡板3抵接,使导轨卡死,防止继续坠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根据自身的重量分布,利用重力实现碰撞后的归位,避免了长久使用因材料疲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稳定性。

二、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设有所述侧块12和所述感应块13等结构,导致整体的质量增大、摆动的力臂延长,惯性的作用更为明显,提高了感应灵敏度及容错率,降低了故障率。

三、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块1设有所述调节件15,调节初始角度和归位时间的操作十分方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且大大减少了维护及检修的必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