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7248发布日期:2020-10-23 12:2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电阻器和电容器均为常见的电子组件,电阻器泛指所有用以产生电阻的电子或电机配件,电容器是将电能储存在电场中的被动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在完成制作以后,一般是人工手动将多颗电子组件一一放置在一电子组件储放区中。

然而,人工输送速度相当慢,如果只有聘请一名工人的话,要花费极长的时间才能够将所有的电子组件输送到电子组件储放区的所述空位中,耗费过多的时间成本。

为了缩短输送时间,业者通常会聘请多位工人一起将所有的电子组件放置在电子组件储放区中。但是,聘请多位工人会增加营运成本。

此外,工人若没有将电子组件拿稳,使得电子组件掉落到工作台面或地面,使得电子组件的二引脚碰撞到工作台面或地面,会导致电子组件的二引脚弯折变形。

又,工人若闪神没有将电子组件对准电子组件储放区,使得电子组件的二引脚碰撞到所述空位之间的一隔壁,会导致电子组件的二引脚弯折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以自动化的方式输送多个电子组件,取代人力,提高输送速度,缩短输送时间,减少聘请工人的费用,避免人为疏失所导致的电子组件的引脚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提供多个电子组件顺畅地移动,避免多个电子组件互相挤压而导致引脚变形,降低耗损率。

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包括一支架、一第一料管、一第二料管以及一驱动装置。

第一料管设置于支架上,围构一第一通道,并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通道用以容纳多个电子组件,第一料管的第一端的端部开设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通道相通。

第二料管设置于支架上,围构一第二通道,并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二通道用以容纳多个电子组件,第二料管的第一端的顶部开设一出料口,第二料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一进料口,出料口与进料口分别与第二通道相通,第一料管的第一端的端部与第二料管的第二端的端部衔接,使得进料口与第一开口相通,出料口用以供至少一电子组件穿过。

驱动装置设置于支架上,当驱动装置被启动时,驱动装置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电子组件从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开口与进料口进入第二通道,并且进一步移动至出料口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料管从其第一端往其第二端的方向相对支架向上翘起而具有一斜度,第二料管从其第一端往其第二端的方向相对支架向上翘起而具有一斜度,第一料管的斜度等于第二料管的斜度。

较佳地,第一料管的斜度与第二料管的斜度均为5~30度。

较佳地,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更包括一垫块,设置于支架上,第一料管的底部抵靠于垫块的顶端,第一料管的底部接触垫块的顶端的部分界定为一接触点,接触点与第一料管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接触点与第一料管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一震动器,当震动器被启动时,震动器产生一震动力,使得支架、第一料管和第二料管发生震动,第一料管和第二料管分别藉由震动力同时配合其斜度而利用重力驱动所述电子组件往前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料管的第二端为开放端,驱动装置为一吹气模块,吹气模块包含一气体来源、一导管及一气嘴,导管连接于气体来源,气嘴设置于导管的一自由端,并且穿过第一料管的第二端进入第一通道中,当吹气模块被启动时,气体来源提供气体,导管将气体引导至气嘴,气嘴将气体吹向最靠近第一料管的第二端的电子组件,藉以驱动所述电子组件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料管的第二端为开放端,驱动装置为一气压缸,气压缸包含一缸体及一活塞杆,缸体设置于支架上,并且靠近第一料管的第二端,活塞杆可移动地设置于缸体的一端,并且对准第一料管的第二端,当气压缸被启动时,缸体内部的气体压力产生变化,活塞杆受到气体压力变化的影响而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当活塞杆向外伸出并且穿过第一料管的第二端进入第一通道时,活塞杆推动最靠近第一料管的第二端的电子组件,藉以驱动所述电子组件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包含一底座及二支架轨道,底座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支架轨道设置于底座的顶部,并且共同构成一长槽,第一料管与第二料管均设置于底座的顶部,并且位于长槽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料管具有二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分别凸设于第一通道的二内侧面,并且从第一料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料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轨道之间形成一第一缝隙,所述第一轨道用以支撑所述电子组件的一本体,第一缝隙用以供所述电子组件的二引脚穿过。其中,第二料管具有二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分别凸设于第二通道的二内侧面并且从第二料管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料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之间形成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二轨道用以支撑所述电子组件的本体,第二缝隙用以供所述电子组件的所述引脚穿过。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更包括一机械手臂,可移动于第二料管的第一端与一电子组件储放区之间,并且具有一吸头或一夹爪,吸头用以吸取各电子组件的一本体或夹爪用以夹取各电子组件的一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以自动化的方式输送所述电子组件,取代人力,提高输送速度,缩短输送时间,减少人力费用,避免人为疏失所导致电子组件的引脚变形的问题。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藉由第一料管的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料管的所述第二轨道提供所述电子组件顺畅地移动,避免所述电子组件互相挤压而导致引脚变形,降低电子组件的耗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后端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前端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料管和第二料管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料管的第一端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料管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料管的填料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输送电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械手臂移动电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输送电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输送电子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架

11:底座

12:支架轨道

121:长槽

122:固定板

123:挡板

13:阻挡部

20:第一料管

21:第一通道

22:第一开口

23:第一轨道

24:第一缝隙

25:接触点

30:第二料管

31:第二通道

32:出料口

33:进料口

34:第二开口

35:第二轨道

36:第二缝隙

40:驱动装置

41:震动器

411,412:调整旋钮

42:吹气模块

421:气体来源

422:导管

423:气嘴

43:气压缸

431:缸体

432:活塞杆

50:块体

60:垫块

70:机械手臂

71:吸头

100:机台

200:电子组件

201:本体

202: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至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图、后端侧视图和前端侧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包括一支架10、一第一料管20、一第二料管30以及一驱动装置40。

如图1及图2所示,支架10包含一底座11、二支架轨道12以及一阻挡部13。底座11设置于一机台100上,呈长板状,并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支架轨道12设置于底座11的顶部,并且共同构成一长槽121。更明确地说,各支架轨道12包含一固定板122及一挡板123,所述固定板122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11的顶部,所述挡板123分别从所述固定板122的内侧向上突出,并且共同构成长槽121。阻挡部13设置于底座11的第一端。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料管20设置于底座11的顶部,位于长槽121中,围构一第一通道21,并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通道21用以容纳多个电子组件200。第一料管20的第一端的端部开设一第一开口22,第一开口22与第一通道21相通。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的端部为封闭端。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更包括一块体50,块体50设置于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并且固定于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藉以封闭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的端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料管20从其第一端往其第二端的方向相对底座11向上翘起而具有一斜度。更详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更包括一垫块60,垫块60设置于底座11的顶部,靠近底座11的第二端,并且位于长槽121中。第一料管20的底部抵靠于垫块60的顶端,第一料管20的底部接触垫块60的顶端的部分界定为一接触点25,接触点25与第一料管20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接触点25与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换言之,垫块60的顶端等于一杠杆的支点,第一料管20的重心位于第一料管20的第一端和第一料管20的接触点25之间,使得第一料管20从其第一端往其第二端的方向相对底座11向上翘起而具有一斜度。

较佳地,垫块60下平厚上尖扁而呈楔形,垫块60的底部为一平面并且抵靠于底座11的顶部,垫块60的顶部为一斜面,斜面从垫块60的前端往垫块60的后端向上延伸,使得垫块60的顶端靠近垫块60的后端。楔形的垫块60相当适合作为使第一料管20相对底座11向上翘起的技术特征,原因在于:其一,楔形的垫块60下平厚,可稳固地抵靠于底座11的顶部,不会任意滑动;以及其二,楔形的垫块60上尖扁,适合作为杠杆的支点。然而,使第一料管20相对底座11向上翘起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此,任何能够让第一料管20相对底座11向上翘起的技术手段均被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所涵盖。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剖面图,并且配合图2及图3。第一料管20具有二第一轨道23,所述第一轨道23分别凸设于第一通道21的二内侧面,并且从第一料管20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轨道23之间形成一第一缝隙24。所述第一轨道23用以支撑所述电子组件200的一本体201,第一缝隙24用以供所述电子组件200的二引脚202穿过。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第二料管30设置于底座11的顶部,位于长槽121中,围构一第二通道31,并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二通道31用以容纳多个电子组件200。第二料管30的第一端的顶部开设一出料口32,第二料管30的第一端的端部开设一第二开口34,第二料管30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一进料口33,出料口32与进料口33分别与第二通道31相通,第二开口34连通于出料口32与第二通道31。第二料管30的第一端靠近阻挡部13。第一料管20的第一端与的端部第二料管30的第二端的端部衔接,使得进料口33与第一开口22相通。第二料管30从其第一端往其第二端的方向相对底座11向上翘起而具有一斜度,第一料管20的斜度等于第二料管30的斜度。换言之,第一料管20是平行于第二料管30,故二者具有相同的斜度。

请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料管30的第一端的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料管30的俯视图,并请配合图1、图2及图4。出料口32用以供至少一电子组件200穿过。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32的长度大于单颗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的长度,小于两颗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的长度总和,出料口32的宽度大于单颗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的宽度,使得出料口32仅供单颗电子组件200穿过。

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料口32的长度可为多颗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的长度总和,出料口32的宽度大于单颗电子组件200的本体的宽度,使得出料口32可供多颗电子组件200同时穿过。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二料管30具有二第二轨道35,所述第二轨道35分别凸设于第二通道31的二内侧面并且从第二料管30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料管3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35之间形成一第二缝隙36。所述第二轨道35用以支撑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第二缝隙36用以供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所述引脚202穿过。所述第一轨道23分别与所述第二轨道35衔接,所述第一轨道23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所述第二轨道35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轨道23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第一料管2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轨道35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第二料管30的长度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装置40为一震动器41,设置于底座11的底部,位于第一料管20的下方,并且靠近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震动器41具有二调整旋钮411、412,所述调整旋钮411、412能够互相搭配以调整震动器41的震动频率。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料管20的填料示意图。在开始执行输送任务以前,先将所述电子组件200从第一料管20的第一开口22往第一通道21内部填料。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位于所述第一轨道23上,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所述引脚202位于第一缝隙24,所述电子组件200能够顺畅地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往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块体50能够挡住最靠近第一料管的第二端的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避免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本体穿过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往外掉落。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输送电子组件200的示意图。使用者可先旋转所述调整旋钮411、412调整震动器41的震动频率,接着启动震动器41。当震动器41被启动时,震动器41依据设定的震动频率产生一震动力,使得底座11、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发生震动。第一料管20能够藉由震动力同时配合其斜度而利用重力驱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往前移动,并且从第一通道21通过第一开口22与进料口33进入第二通道31。进入第二通道31的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马上移动至所述第二轨道35上,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所述引脚202马上进入第二缝隙36。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械手臂移动电子组件200的示意图。第二料管30能够藉由震动力同时配合其斜度利用重力驱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最靠近第二料管30的第一端的电子组件200会稍微穿过第二开口34而碰撞到阻挡部13以停留在出料口32的下方。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更包括一机械手臂70,机械手臂70可移动于第二料管30的第一端与一电子组件储放区(图未示),并且具有一吸头71,吸头71用以吸取各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更明确地说,吸头71穿过出料口32,吸取位于出料口32的下方的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机械手臂70将电子组件200往上移动穿过出料口32离开第二料管30,并且移动至电子组件储放区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吸头71亦可被一夹爪取代,夹爪用以夹取各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

进一步地说,如果第一料管20的斜度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均大于30度,则会产生以下数个问题:其一,垫块60的高度较高,使得第一料管20脱离支架轨道12的限制,容易晃动;其二,所述电子组件200的移动速度会过快,导致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互相剧烈碰撞以及剧烈撞击阻挡部13而损伤,甚至从出料口32往外弹出;以及其三,机械手臂70的吸头71或夹爪难以对准和吸取或夹取位于出料口32的下方的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如果第一料管20的斜度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均小于5度,则会产生以下问题:因为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不足,所以即使藉由震动力也无法配合重力驱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和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料管20的斜度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均为5~30度,从而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数个功效:其一,垫块60的高度适中,使得第一料管20受到支架轨道12的限制,不易晃动;其二,所述电子组件200的移动速度适中,使得所述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仅会互相轻微碰撞以及轻微撞击阻挡部13,不会损伤,也不会从出料口32往外弹出;其三,机械手臂70的吸头71或夹爪容易对准和吸取或夹取位于出料口32的下方的电子组件200的本体201;以及其四,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能够藉由震动力同时配合其斜度利用重力驱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和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为开放端,驱动装置40为一吹气模块42,吹气模块42包含一气体来源421、一导管422及一气嘴423,导管422连接气体来源421,气嘴423设置于导管422的一自由端,并且穿过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进入第一通道21中。除此之外,第二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均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输送电子组件200的示意图。当吹气模块42被启动时,气体来源421提供气体,导管422将气体引导至气嘴423,气嘴423将气体吹向最靠近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的电子组件200,藉以驱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和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气嘴423吹出压力足够的气体,即可吹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和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完全不需要配合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利用重力,故其他实施例可省略垫块60,使得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底座11的长度方向。然而,气体来源421要产生压力足够的气体,才能够提供气嘴423吹出压力足够的气体,故气体来源421需要耗费较大的能源。

不过,第二实施例因为能够借助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利用重力,所以气嘴423只要吹出压力相对较小的气体即可吹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和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因此,第二实施例的气体来源421的耗能较少。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为开放端,驱动装置40为一气压缸43,气压缸43包含一缸体431及一活塞杆432,缸体431设置于底座11的顶部,并且靠近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活塞杆432可移动地设置于缸体431的一端,并且对准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除此之外,第三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均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输送电子组件200的示意图。当气压缸43被启动时,缸体431内部的气体压力产生变化,活塞杆432受到气体压力变化的影响而向外伸出,并且穿过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进入第一通道21,活塞杆432进一步推动最靠近第一料管20的第二端的电子组件200,藉以驱动所述电子组件200移动。当气压缸43被关闭时,缸体431内部的气体压力产生变化,活塞杆432受到气体压力变化的影响而向内缩回。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活塞杆432的推力足够,即可推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和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完全不需要配合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利用重力,故其他实施例可省略垫块60,使得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底座11的长度方向。然而,缸体431要产生足够的气体压力变化,才能够提供活塞杆432足够的推力,故缸体431需要耗费较大的能源。

不过,第三实施例因为能够借助第一料管20和第二料管30的斜度利用重力,所以活塞杆432只要以相对较小的推力即可推动所述电子组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3和所述第二轨道35往前移动。因此,第三实施例的缸体431的耗能较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以自动化的方式输送所述电子组件200,取代人力,提高输送速度,缩短输送时间,减少人力费用,避免人为疏失所导致的电子组件200的引脚202变形的问题。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的自动化输送装置藉由第一料管20的所述第一轨道23和第二料管30的所述第二轨道35提供所述电子组件200顺畅地移动,避免所述电子组件200互相挤压而导致引脚202变形,降低电子组件200的耗损率。

此外,图中所式的电子组件200为电阻器。然不以此为限,其他种类具有引脚的电子组件(例如,电容器)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