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9395发布日期:2020-10-17 00:3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斗轮堆取料机(以下简称“斗轮机”)作为码头、电厂等物料输送设备中的主要设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该设备的回转机构定位主要采用编码器结构形式,通过编码器的数据采集能够显示设备的准确位置,但缺点也不少,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

1)编码器的壳体安装在斗轮机回转轴承旁,处于物料洒落位置,容易被洒落的煤灰及轴承润滑油侵蚀,长时间使用后经常出现损坏;

2)编码器不仅安装复杂,而且需要机械设计相应的安装齿轮及配套的润滑,齿轮啮合在回转轴承旁,检修和拆装也很不方便,当出现编码器数据错误后,往往不能很快检修,需要停机后,多个人员共同拆卸检修。

因此,传统结构中,斗轮机无法有效且及时获知编码器的工作状态,导致在编码器发生问题时无法及时应对和维修,容易造成生产损失,而且伴随安全隐患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端连接斗轮机的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连接回转机构,所述电机转轴上还设有用于连接编码器的齿轮,其中,

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载码体、读写探头、控制单元,所述载码体设置于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上,所述读写探头位于所述回转机构的一侧,且正对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所述读写探头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上位机;

所述编码器连接所述上位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斗轮机的回转机构上设置载码体,从而实时获取斗轮机的回转状态数据,并经由读写探头采样后传输给控制单元,从而校准电机转轴处的编码器的工作情况,防止编码器在工作异常时无法及时被发现而导致生产问题和事故。

所述载码体为圆盘状结构的载码体,其贴附于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上,且所述读写探头到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的最短距离的交点位于所述载码体随着回转面旋转的回转路径上。

所述载码体设有至少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载码体中任两个相邻的所述载码体之间的角位移相等,且随着所述回转机构转动,任一所述载码体均在同一回转路径上。

优选的,至少两个所述载码体中的相邻的载码体之间的角位移为5度。

所述控制单元采用rfid控制接口单元。

所述读写探头采用hf高频读写器。

所述读写探头到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的最短距离设置为8cm~12cm,优选10cm。

所述读写探头包括主探头和副探头,所述主探头和所述副探头以所述回转机构的转动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主探头和所述副探头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对编码器的运行状态进行了间接监控,有效解决了编码器数据丢失的问题,降低了编码器故障引起的设备停机率,从而减少了维护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转机构与读写探头的设置关系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

参照图1,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连接到斗轮机的电机1的电机转轴3上,电机转轴3通过驱动齿轮6连接回转机构5,电机转轴3上还设有用于连接编码器2的齿轮。装置本体包括载码体7、读写探头8、控制单元9,载码体7设置于回转机构5的回转面上,读写探头8位于回转机构5的一侧,且正对回转机构5的回转面,读写探头8连接控制单元9,控制单元9连接上位机。编码器2也连接上位机。驱动机构6可设置为齿轮组。

载码体7为圆盘状结构的载码体,其贴附于回转机构5的回转面上,如图3所示,读写探头8到回转机构5的回转面的最短距离d的交点(该交点位于回转面上)位于载码体7随着回转面旋转的回转路径上。回转机构5的回转面上设置至少两个载码体7,至少两个载码体7中任两个相邻的载码体之间的角位移相等,且当回转机构5随着回转轴51转动而转动时,任一载码体7均在同一回转路径上运动。回转路径即为同一圆上的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载码体中的相邻的载码体之间的角位移设置为5度。比如,当回转机构的回转角度设置为±100度时,则间隔5度的角位移需设置至少40个载码体7才能满足设置要求。另外,±100度的回转角度通常选择一个转动起始点作为0度,因此0度位置也应当设置一个载码体7,因此总计为41个载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读写探头8到回转机构5的回转面的最短距离d设置为8cm~12cm,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最短距离d设置为10cm。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读写探头包括主探头81和副探头82,主探头81和副探头82以回转机构5的转动轴51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主探头81和副探头82均连接控制单元9。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采用rfid控制接口单元,比如,可选用型号为ic-kp2-1hb17-2v1d的倍加福公司的rfid射频识别控制单元;读写探头采用hf高频读写器,比如,可选用型号为iqh1-fp-v1倍加福公司的高频rfid读写头;载码体可选用型号为倍加福公司的ipz-mh50型载码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斗轮机的回转机构上设置载码体,实时获取斗轮机的回转数据,并经由读写探头采样后传输给控制单元,从而校准编码器的工作情况,防止编码器在工作异常时无法及时发现而导致生产事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端连接斗轮机的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连接回转机构,所述电机转轴上还设有用于连接编码器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载码体、读写探头、控制单元,所述载码体设置于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上,所述读写探头位于所述回转机构的一侧,且正对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所述读写探头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上位机;

所述编码器连接所述上位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码体为圆盘状结构的载码体,其贴附于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上,且所述读写探头到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的最短距离的交点位于所述载码体随着回转面旋转的回转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码体设有至少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载码体中任两个相邻的所述载码体之间的角位移相等,且随着所述回转机构转动,任一所述载码体均在同一回转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载码体中的相邻的载码体之间的角位移为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采用rfid控制接口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探头采用hf高频读写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探头到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的最短距离设置为8cm~12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探头到所述回转机构的回转面的最短距离设置为1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探头包括主探头和副探头,所述主探头和所述副探头以所述回转机构的转动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主探头和所述副探头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一种输送设备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一端连接斗轮机的电机转轴,电机转轴连接回转机构,电机转轴上还设有用于连接编码器的齿轮,装置本体包括载码体、读写探头、控制单元,载码体设置于回转机构的回转面上,读写探头位于回转机构的一侧,且正对回转机构的回转面,读写探头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上位机;编码器连接上位机。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编码器数据丢失的问题,降低了编码器故障引起的设备停机,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红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