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7951发布日期:2021-02-18 14:1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早期,人们一般用各种起重机和输送机来完成装卸工作,随着装卸作业量的不断增大,逐渐出现了能自行取物的装卸机械,其中机械抓手便是一种,可以对物体进行更好的抓持,以此来节省人力搬运。
[0003]
但是现有的机械装卸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0004]
1、现有的机械装卸装置,目前常用的机械手结构复杂,难以操控,而且不能对物体的大小进行识别,使得抓持的时候很有可能导致力度过大,对抓持物件进行损坏,进而带来经济损失;
[0005]
2、现有的机械装卸装置,在抓持物件的时候,多为硬性夹持,很容易对物体产生破坏,故而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0008]
(二)技术方案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支座块,所述铰支座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摆动臂,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摆动臂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摇摆横臂,所述摆动臂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摇摆横臂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摇摆横臂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夹持框架,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立固杆,所述立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处理器,所述夹持框架的一端通过转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推杆,所述第四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t型杆,所述安置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t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夹片。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摆
动臂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摇摆横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夹持框架的一端上方转动连接。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四电动推杆电性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t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旋转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转动连接。
[0015]
(三)有益效果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该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通过设置铰支座块、摆动臂和摇摆横臂,铰支座块、摆动臂和摇摆横臂配合着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以及第三电动推杆,使得设备的运转更为简便,再通过设置摄像头和处理器,使得设备可以时时监控并传达指令,从而不会在夹持过渡的情况下,对物体产生破坏。
[0018]
2、该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在安置槽、滑动槽、t型杆、弹簧以及夹持板和弹性夹片的配合,使得夹持物体的时候具有相应的缓冲能力,以此保护了物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框架结构俯视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2]
图中:1、底座;2、铰支座块;3、摆动臂;4、第一电动推杆;5、摇摆横臂;6、第二电动推杆;7、第三电动推杆;8、夹持框架;9、立固杆;10、摄像头;11、处理器;12、第一夹持爪;13、第二夹持爪;14、第四电动推杆;15、衔接块;16、旋转杆;17、连接板;18、安置槽;19、滑动槽;20、t型杆;21、弹簧;22、夹持板;23、弹性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实施例
[0025]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机械装卸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支座块2,铰支座块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摆动臂3,底座1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4,摆动臂3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摇摆横臂5,摆动臂3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6,摇摆横臂5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7,摇摆横臂5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夹持框架8,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立固杆9,立固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0,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处
理器11,夹持框架8的一端通过转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持爪12和第二夹持爪13。
[0026]
本实施方案中,在设备使用的时候,首先会根据摄像头10对物件进行识别,随后将得到的信息传递给处理器11,其中处理器11的型号为:a6-7480,处理器11分别控制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6、第三电动推杆7以及第四电动推杆14进行运转,第一电动推杆4可以使摆动臂3产生摆动,第二电动推杆6对摇摆横臂5的摆动进行控制,第三电动推杆7。则是对夹持框架8进行控制,以此达到更好的位置进行夹持,使得设备整体的运转更为简便。
[0027]
具体的,夹持框架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推杆14,第四电动推杆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衔接块15,衔接块1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杆16,第一夹持爪12和第二夹持爪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
[0028]
本实施例中,第四电动推杆14运转推动或拉动衔接块15,衔接块15的移动使得旋转杆16产生旋转,进而对第一夹持爪12和第二夹持爪13进行拉动或推动,然后达到夹持物体的作用。
[0029]
具体的,连接板17的内部开设有安置槽18,安置槽18的内侧壁开设有滑动槽19,滑动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t型杆20,安置槽1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21,t型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2,夹持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夹片23。
[0030]
本实施例中,物件首先接触的是弹性夹片23,弹性夹片23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达到第一重保护,在弹性夹片23对物件进行夹持的时候,夹持板22会在t型杆20的配合下向安置槽18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挤压弹簧21,而t型杆20移动的过程中需要配合着滑动槽19,达到更为稳定的移动,进而在弹簧21的作用下产生缓冲力,达到第二重保护。
[0031]
具体的,第一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摆动臂3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6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摇摆横臂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夹持框架8的一端上方转动连接。
[0032]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6、第三电动推杆7和第四电动推杆14的输出端均通过转轴与相应的连接件进行转动连接,以此可以更好的将动力进行传输。
[0033]
具体的,处理器11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6、第三电动推杆7和第四电动推杆14电性连接,弹簧21的一端与t型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
[0034]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1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对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6、第三电动推杆7和第四电动推杆14进行控制,以此完成视频识别并控制。
[0035]
具体的,两个旋转杆16的一端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夹持爪12和第二夹持爪13转动连接。
[0036]
本实施例中,两个旋转杆16的一端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夹持爪12和第二夹持爪13转动连接,当旋转杆16产生旋转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改变第一夹持爪12和第二夹持爪13之间的夹持空间。
[003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设备使用的时候,首先会根据摄像头10对物件进行识别,随后将得到的信息传递给处理器11,处理器11分别控制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6、第三电动推杆7以及第四电动推杆14进行运转,第一电动推杆4可以使摆动臂3产生摆动,第二电动推杆6对摇摆横臂5的摆动进行控制,第三电动推杆7。则是对夹持框架8进行控制,以此达到更好的位置进行夹持,使得设备整体的运转更为简便,当夹持框架8调到最适宜的夹持位置后,第四电动推杆14运转推动或拉动衔接块15,衔接块15的移动使得
旋转杆16产生旋转,进而对第一夹持爪12和第二夹持爪13进行拉动或推动,然后达到夹持物体的作用,在夹持的过程中,物件首先接触的是弹性夹片23,弹性夹片23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达到第一重保护,在弹性夹片23对物件进行夹持的时候,夹持板22会在t型杆20的配合下向安置槽18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挤压弹簧21,而t型杆20移动的过程中需要配合着滑动槽19,达到更为稳定的移动,进而在弹簧21的作用下产生缓冲力,达到第二重保护。
[003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