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9651发布日期:2020-11-25 14:3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房配药取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医院药房的发药窗口以全开放或半开放为主,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在患者与药师之间传播,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隐患。自助发药机在疾病传染及疫情期时能很好地避免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但国内大多数医院仍然是以人工发药为主,主要原因一是自助发药机价格、维修费用昂贵;二是患者可能并发其他疾病或急重症,所需药物品种复杂多变或需优先临时调配,人工调配就更加灵活,也能保障药品效期内对大程度地利用。

药品除了生产期间的质量检查,在药师交付患者时(除医院环境消毒外)外包装未被要求需消毒,这期间传染性疾病可能通过药师传递给患者。因此亟需一种装置来解决所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包括发药箱和放置盘,所述发药箱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安装有侧窗,侧窗的一侧在发药箱的外壁均嵌有两组开关,且发药箱的内部两侧分别焊有顶板和底板,顶板的底壁安装有多组紫外灯,底板的中间开设有传送槽;

所述放置盘的底端焊有底柱,底柱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通过导轴安装有驱动齿轮,导轴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传送槽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侧槽,侧槽的底壁安装有导轨,驱动齿轮安装于导轨上且滚动置于导轨上。

优选的,所述侧窗的中间嵌有玻璃,玻璃材质属性为不透紫外线,但透可见光。

优选的,所述侧窗的侧壁与转动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发药箱的两侧外壁在其内壁之间均焊有固定轴,同侧的转动件套于固定轴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底柱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旋转电机通过螺丝安装于固定座的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一侧嵌有轴承,旋转电机位于轴承的一侧,且导轴的一端置于轴承内,并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与导轴的端壁相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侧槽的侧壁开设有导槽,导轴的另一端与导槽相适配且滑动置于导槽内。

优选的,所述导轨与侧槽的底壁之间通过螺丝安装固定,且导轨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槽。

优选的,所述装置内壁光滑,可使紫外光不断反射,增大消毒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发药箱,在发药箱的内部设置紫外灯用于对药品的消毒,并且另外设置可以来回移动调节的放置盘,用于传递药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在传递药品过程中出现直接交叉感染的情况,为医护人员和病患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的侧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的放置盘驱动示意图。

图中:1发药箱、11顶板、12底板、13紫外灯、14固定轴、2侧窗、21玻璃、22转动件、3放置盘、4底柱、41固定座、42导轴、5侧槽、51导轨、6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包括发药箱1和放置盘3,发药箱1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22安装有侧窗2,侧窗2的目的在于方便观察,侧窗2的中间嵌有玻璃21,玻璃21的作用在于保护药师和取药人不被紫外线灼伤,玻璃21材质属性为不透紫外线,但透可见光,侧窗2的侧壁与转动件2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发药箱1的两侧外壁在其内壁之间均焊有固定轴14,同侧的转动件22套于固定轴14上,侧窗2的一侧在发药箱1的外壁均嵌有两组开关(一个控制紫外灯13——导线连接控制,另一个控制旋转电机——无线远程控制),且发药箱1的内部两侧分别焊有顶板11和底板12,顶板11的底壁安装有多组紫外灯13,紫外灯13的目的在于对药品进行消毒,底板12的中间开设有传送槽;

进一步的,放置盘3的底端焊有底柱4,底柱4是为了带动放置盘3移动调节,底柱4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座41,固定座41的作用在于安装驱动齿轮6,固定座41的一侧通过导轴42安装有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的作用在于带动底柱4移动调节,从而带动放置盘3移动,导轴42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旋转电机通过螺丝安装于固定座41的内壁之间,固定座41的内部一侧嵌有轴承,旋转电机位于轴承的一侧,且导轴42的一端置于轴承内,导轴42的目的其一是为驱动齿轮6提供动力,其二是对放置盘3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并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与导轴42的端壁相连接固定,传送槽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侧槽5,侧槽5的底壁安装有导轨51,导轨51的作用在于对驱动齿轮6提供轨迹,驱动齿轮6安装于导轨51上且滚动置于导轨51上。

其中,侧槽5的侧壁开设有导槽,导轴42的另一端与导槽相适配且滑动置于导槽内,导轨51与侧槽5的底壁之间通过螺丝安装固定,且导轨5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驱动齿轮6相啮合的齿槽。

本实施例中,药师位于图1右侧的侧窗2一侧,取药人位于图1左侧的侧窗2一侧,患者在医生处经过诊治,开具药品,电脑系统即传输出访数据致药房,经过药师审核处方,开始配药。药品配制完成,药师将药品从右侧侧窗2将药品放入放置盘3上,关上侧窗2,按下开关,紫外灯13开始消毒,并转动另一开关,旋转电机启动,通过导轴42带动驱动齿轮6转动,随着驱动齿轮6的转动,其沿着导轨51向图1所示的左侧侧窗2的一侧移动,并在移至靠近左侧侧窗2时,旋转电机暂停;

患者经诊疗室至药房,消毒完毕,药师核对患者信息,告知药品位置,患者打开左侧的侧窗2,取出放置盘3上的药品,随后关上侧窗2,并转动开关,旋转电机随即在控制下反转,并沿着导轨51向原方向滚动前进,从而带动放置盘3向图1所示的右侧侧窗2移去,并在移至靠近右侧侧窗2时停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包括发药箱(1)和放置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药箱(1)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22)安装有侧窗(2),侧窗(2)的一侧在发药箱(1)的外壁均嵌有两组开关,且发药箱(1)的内部两侧分别焊有顶板(11)和底板(12),顶板(11)的底壁安装有多组紫外灯(13),底板(12)的中间开设有传送槽;

所述放置盘(3)的底端焊有底柱(4),底柱(4)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座(41),固定座(41)的一侧通过导轴(42)安装有驱动齿轮(6),导轴(42)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传送槽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侧槽(5),侧槽(5)的底壁安装有导轨(51),驱动齿轮(6)安装于导轨(51)上且滚动置于导轨(5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窗(2)的中间嵌有玻璃(21),玻璃(21)材质属性为不透紫外线,但透可见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窗(2)的侧壁与转动件(2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发药箱(1)的两侧外壁在其内壁之间均焊有固定轴(14),同侧的转动件(22)套于固定轴(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1)与底柱(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旋转电机通过螺丝安装于固定座(41)的内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1)的内部一侧嵌有轴承,旋转电机位于轴承的一侧,且导轴(42)的一端置于轴承内,并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与导轴(42)的端壁相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5)的侧壁开设有导槽,导轴(42)的另一端与导槽相适配且滑动置于导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1)与侧槽(5)的底壁之间通过螺丝安装固定,且导轨(5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驱动齿轮(6)相啮合的齿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内壁光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房配药取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发药装置,包括发药箱和放置盘,所述发药箱的两侧均通过转动件安装有侧窗,侧窗的一侧在发药箱的外壁均嵌有两组开关,且发药箱的内部两侧分别焊有顶板和底板,顶板的底壁安装有多组紫外灯,底板的中间开设有传送槽,所述放置盘的底端焊有底柱,底柱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通过导轴安装有驱动齿轮,导轴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传送槽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侧槽,侧槽的底壁安装有导轨,驱动齿轮安装于导轨上且滚动置于导轨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在传递药品过程中出现直接交叉感染的情况,为医护人员和病患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媛;苏显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27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