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8020发布日期:2021-01-23 09:0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施工电梯又称施工升降机,是一种齿轮齿条传动的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人、货运输,具有非常可靠的电气和机械安全系统,是建筑施工中安全、高效的垂直运输设备,可进行自行安装和拆卸,并可随着建筑物的增高而增高。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人、物料的运送速度要求很高,一般需要配置施工电梯。施工电梯的工作效率及安全运行对建筑施工而言至关重要。
[0003]
现有的施工电梯,主要由钢结构、传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安全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而钢结构主要由吊笼、外笼、标准节、对重、附墙架等部件组成。吊笼是升降机的核心部件,为焊接钢结构体,周围有钢丝防护网,前后分别安装单、双开吊笼门,顶上安装护身拉杆。吊笼的立柱上有传动机构和限速器底板安装孔,导向滑轮组也安装在立柱上。外笼主要由底盘、防护围杆及一节基础标准节等组成。外笼入口处有外笼门并装有自动开门机构,当吊笼上升时,外笼自动关闭。吊笼着地时,外笼门能自动打开。底盘装有缓冲弹簧,以保证吊笼着地时能柔性接触。标准节由无缝钢管和角钢等焊接而成。标准节上安装齿条,多节标准节用螺栓相接组成导轨架,通过附墙架和建筑物固定,作为吊笼上下运行的导轨。对重用以平衡吊笼的自重,从而提高电动机功率利用率和吊笼载重,并可改善结构受力情况。附墙架用来使导轨架与建筑物附着连接,以保证导轨架的稳定性。传动系统由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和安装在减速器输出轴上的齿轮等组成,采用双电机驱动,使齿轮齿条受力均匀。传动系统安装在吊笼内,通过齿轮与导轨架上的齿条相啮合,使吊笼上、下运行。
[0004]
施工升降机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但是考虑安装场地受限以及成本问题,施工升降机安装数量有限,运输货物繁多,所以施工升降机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需求极高。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梯笼使用空间对提高电梯提升效率至关重要。施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等待装卸材料和上下运行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并且装卸的材料一般重量重,仅靠人力装卸,也耗费大量时间。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现有的施工电梯垂直运输压力大,货物到达指定楼层时,工人需要手动将货物搬至楼层,卸货时间长,导致电梯停滞时间长、施工效率及其低下,耽误建筑施工工期,这也成为制约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该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能够提高搬运施工电梯搬运效率,从而提高施工电梯的利用率。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包括电梯本体、吊笼、装卸机构、运输车以及缓冲机构;所述电梯本体包括安装平台、分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两侧的置料平台与若干楼层板;所述安装平台上端固定有外笼;所述外笼内竖直固定有井架;所述吊笼套设在所述井架外,位于所述外笼内;所述缓冲机构位于所述吊笼下方;所述外笼外固定有电控箱;所述井架上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吊笼的提升机构;所述外笼两侧中部、所述吊笼两侧中部对应敞开设置;所述吊笼敞开端滑动设置有笼门;所述吊笼上部内侧固定有水平的中间梁;所述中间梁外滑动套设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一中部运输机构在所述中间梁上滑动;所述装卸机构包括水平的横梁、竖直固定在所述横梁一端的竖梁、滑动套设在所述竖梁上的竖向运输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竖向运输机构下部的叉体;所述横梁正对所述笼门;所述横梁滑动套设在所述固定座下部;所述横梁与所述中间梁垂直;所述横梁通过一横向运输机构在所述固定座上滑动;所述电控箱分别与所述提升机构、所述中部运输机构、所述竖向运输机构与所述横向运输机构电连接;运输车放置在置料平台上,操作电控箱,装卸机构能够将叉体移动至运输车下方,将运输车叉进吊笼,并最终放置在楼层板上。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吊笼上的提升电机、与所述提升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的提升齿轮以及竖直固定在所述井架外的提升齿条;所述提升电机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所述提升齿轮与所述提升齿条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提升电机工作带动吊笼在井架上升降。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运输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中部电机、与所述中部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的中部齿轮以及水平固定在所述中间梁上的中部齿条;所述中部电机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所述中部齿轮与所述中部齿条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中部电机工作带动固定座在中间梁上前后移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运输机构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竖梁外的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竖向电机、与所述竖向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的竖向齿轮以及竖直固定在所述竖梁外的竖向齿条;所述叉体固定在所述基座下端;所述竖向电机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竖向齿轮与所述竖向齿条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竖向电机工作带动叉体在竖梁上上下移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运输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横向电机、与所述横向电机的转轴同轴固定的横向齿轮以及水平固定在所述横梁上的横向齿条;所述横向电机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所述横向齿轮与所述横向齿条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横向电机工作带动横梁在固定座上前后进出。
[0011]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固定在所述置料平台上的前钢轨和两两相互配合固定在所述楼层板上的后钢轨;两所述前钢轨与两所述后钢轨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运输车下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能够在所述前钢轨上滑动;所述辊轮能够在所述后钢轨上滑动。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竖梁外还固定有竖直的竖向导轨;所述基座内固定有与所述竖向导轨配合的竖向滑座。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外还固定有水平的横向导轨;所述固定座内固定有与所述横向导轨配合的横向滑座。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底板、若干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的弹簧以及固定在所述弹簧上端的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吊笼下方。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井架通过若干附墙机构于所述楼层板固定。
[0016]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通过吊笼内附属的物料转运装置,能够提高搬运施工电梯搬运效率,从而提高施工电梯的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转运的效率。
[0017]
2、横梁、中间梁和竖梁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根轴线,横向运输机构使横梁在固定座上进出,中部运输机构使固定座在中间梁上横移,竖向运输机构使叉体在竖梁上升降,使得叉体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移动,以便移动运输车,极大提高了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3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0022]
图5为图1的正视图。
[0023]
图6为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电梯本体;11、安装平台;12、置料平台;13、楼层板;14、附墙机构;15、井架;16、外笼;17、电控箱;18、提升机构;181、提升电机;182、提升齿轮;183、提升齿条;2、吊笼;21、笼门;22、中间梁;23、固定座;24、中部运输机构;241、中部电机;242、中部齿轮;243、中部齿条;3、装卸机构;31、横梁;32、竖梁;33、叉体;34、竖向运输机构;341、基座;342、竖向电机;343、竖向齿轮;344、竖向齿条;345、竖向导轨;346、竖向滑座;35、横向运输机构;351、横向电机;352、横向齿轮;353、横向齿条;354、横向导轨;355、横向滑座;4、运输车;41、辊轮;42、前钢轨;43、后钢轨;5、缓冲机构;51、底板;52、弹簧;53、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8]
参见图1-8,一种装配式智能化单塔嵌套式双笼施工电梯,包括电梯本体1、吊笼2、装卸机构3、运输车4以及缓冲机构5;所述电梯本体1包括安装平台11、分置于所述安装平台11两侧的置料平台12与若干楼层板13;所述安装平台11上端固定有外笼16;所述外笼16内竖直固定有井架15;所述吊笼2套设在所述井架15外,位于所述外笼16内;所述缓冲机构5位于所述吊笼2下方;所述外笼16外固定有电控箱17;所述井架15上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吊笼2的提升机构18;所述外笼16两侧中部、所述吊笼2两侧中部对应敞开设置;所述吊笼2敞开端滑动设置有笼门21;所述吊笼2上部内侧固定有水平的中间梁22;所述中间梁22外滑动套设一固定座23;所述固定座23通过一中部运输机构24在所述中间梁22上滑动;所述装卸机构3包括水平的横梁31、竖直固定在所述横梁31一端的竖梁32、滑动套设在所述竖梁32上的竖向运输机构34以及固定在所述竖向运输机构34下部的叉体33;所述横梁31正对所述笼门
21;所述横梁31滑动套设在所述固定座23下部;所述横梁31与所述中间梁22垂直;所述横梁31通过一横向运输机构35在所述固定座23上滑动;所述电控箱17分别与所述提升机构18、所述中部运输机构24、所述竖向运输机构34与所述横向运输机构35电连接;运输车4放置在置料平台12上,操作电控箱17,装卸机构3能够将叉体33移动至运输车4下方,将运输车4叉进吊笼2,并最终放置在楼层板13上。
[0029]
根据上述描述,电梯本体1主体为现有普通施工电梯的结构,包括安装平台11、置料平台12、楼层板13、井架15、外笼16、提升机构18和缓冲机构5。吊笼2套设在井架15外,且外笼16外固定电控箱17,便于工人进行操作。外笼16两侧中部、吊笼2两侧中部对应敞开设置,主要是便于装卸机构3进出吊笼2和外笼16。吊笼2敞开端滑动设置有笼门21,是为了在吊笼2升降时进行封闭,防止掉落。横梁31、中间梁22和竖梁32则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根轴线;横向运输机构35使横梁31在固定座23上进出,使竖梁32能够探出两侧的笼门21;中部运输机构24使固定座23在中间梁22上横移,使叉体33能够接近或者远离运输车4;竖向运输机构34使叉体33在竖梁32上升降,使叉体33能够叉起或者放下运输车4。这样,使得叉体33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移动,以便运输运输车4。运输车4放置在置料平台12,操作电控箱17,横向运输机构35将竖梁32探出笼门21至置料平台12,竖向运输机构34控制叉体33下降至低于运输车4,中部运输机构24将叉体33移动至运输车4下方,竖向运输机构34控制叉体33上升,即可叉起运输车4。中部运输机构24和横向运输机构35调整位置后,将运输车4藏于吊笼2内。提升机构18上升,将吊笼2运输至指定楼层板13上,横向运输机构35将竖梁32探出笼门21至楼层板13,中部运输机构24将叉体33移动至指定位置,竖向运输机构34控制叉体33下降,运输车4即被放置在楼层板13上。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构18包括固定在所述吊笼2上的提升电机181、与所述提升电机181的转轴同轴固定的提升齿轮182以及竖直固定在所述井架15外的提升齿条183;所述提升电机181与所述电控箱17电连接;所述提升齿轮182与所述提升齿条183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17,提升电机181工作带动吊笼2在井架15上升降。
[0031]
特别的,提升电机181可以设置多组;提升齿轮182、提升齿条183也可以设置多组,以便提高稳定性。
[0032]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运输机构24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3上的中部电机241、与所述中部电机241的转轴同轴固定的中部齿轮242以及水平固定在所述中间梁22上的中部齿条243;所述中部电机241与所述电控箱17电连接;所述中部齿轮242与所述中部齿条243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17,中部电机241工作带动固定座23在中间梁22上前后移动,能够使叉体33远离或者靠近运输车4,以便后续竖向运输机构34叉起或者放下运输车4。
[0033]
特别的,中部电机241可以设置多组;中部齿轮242、中部齿条243也可以设置多组,以便提高稳定性。
[0034]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运输机构34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竖梁32外的基座341、固定在所述基座341上的竖向电机342、与所述竖向电机342的转轴同轴固定的竖向齿轮343以及竖直固定在所述竖梁32外的竖向齿条344;所述叉体33固定在所述基座341下端;所述竖向电机342与所述电控箱17电连接;所述竖向齿轮343与所述竖向齿条344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17,竖向电机342工作带动叉体33在竖梁32上上下移动,能够先使基座341上的叉体33高度低于运输车4,通过中部运输机构24将叉体33移动至运输车4下方后,提升基座341以叉起运
输车4,再通过横向运输机构35将运输车4运至吊笼2内,在提升机构18将吊笼2提升至指定楼层板13后,横向运输机构35将运输车4推出吊笼2外,运输至楼层板13上。
[0035]
特别的,竖向电机342可以设置多组;竖向齿轮343、竖向齿条344也可以设置多组,以便提高稳定性。
[0036]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运输机构35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3上的横向电机351、与所述横向电机351的转轴同轴固定的横向齿轮352以及水平固定在所述横梁31上的横向齿条353;所述横向电机351与所述电控箱17电连接;所述横向齿轮352与所述横向齿条353相互啮合;操作电控箱17,横向电机351工作带动横梁31在固定座23上前后进出,能够先将基座341上的叉体33探出吊笼2靠近置料平台12一侧的笼门21,通过竖向运输机构34和中部运输机构24,使叉体33叉起运输车4后,横向电机351带动横梁31回缩,藏于吊笼2内,在提升机构18将吊笼2提升至指定楼层板13后,横向电机351带动横梁31将叉体33探出吊笼2靠近楼层板13一侧的笼门21,运输车4即从置料平台12运输至楼层板13上。
[0037]
特别的,横向电机351可以设置多组;横向齿轮352、横向齿条353也可以设置多组,以便提高稳定性。
[0038]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固定在所述置料平台12上的前钢轨42和两两相互配合固定在所述楼层板13上的后钢轨43;两所述前钢轨42与两所述后钢轨43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运输车4下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辊轮41;所述辊轮41能够在所述前钢轨42上滑动;所述辊轮41能够在所述后钢轨43上滑动。设置前钢轨42和后钢轨43,运输车4下部设置辊轮41,能够便于运输车4在置料平台12、楼层板13上的定向移动,便于规划路线。
[0039]
进一步的,所述竖梁32外还固定有竖直的竖向导轨345;所述基座341内固定有与所述竖向导轨345配合的竖向滑座346。设置竖向导轨345和竖向滑座346,有利于提高竖向运输机构34在运作时的稳定性。
[0040]
特别的,两竖向导轨345镜像对称设置在竖梁32两侧,能够更好地提高稳定性。
[0041]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31外还固定有水平的横向导轨354;所述固定座23内固定有与所述横向导轨354配合的横向滑座355。设置横向导轨354和横向滑座355,有利于提高横向运输机构35在运作时的稳定性。
[0042]
特别的,两横向导轨354镜像对称设置在横梁31两侧,能够更好地提高稳定性。
[0043]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底板51、若干固定在所述底板51上端的弹簧52以及固定在所述弹簧52上端的垫块53;所述垫块53位于所述吊笼2下方。
[0044]
进一步的,所述井架15通过若干附墙机构14于所述楼层板13固定。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