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的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4665发布日期:2021-04-27 15:38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串联的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的送料装置,用于煤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2.dcs系统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3.plc系统,又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4.在煤加工领域,大型煤加工系统基本上都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利于分布式管理并且还能集中控制,一般的中小型煤加工系统用plc系统,只是需要在一个地方集中控制。
5.目前,送料装置一般也是常温装置,但在煤加工领域,尤其是低阶煤加工领域,低阶煤加工后,尤其是经过无氧或微氧干馏后,硬度变高,更容易造成送料装置设备磨损,进入缓存仓的低阶煤加工的温度一般在100℃以上,而低阶煤的燃点,是所有煤中燃点最低的,约为 270℃~300℃左右,有一定量氧气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自燃。而现有的送料装置,由于实际需要往往并联或者串联,尤其在串联的送料装置上,由于安全缺陷叠加,存在更为多的安全缺陷,有更多的安全隐患。
6.由于现有的送料装置不记录并提供装置内部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煤加工过程中,dcs系统或者plc系统进行控制,所用数据往往为投料等煤加工工艺数据,由于缺少装置内部的数据,使得dcs系统和plc系统在解决一些特定问题上受到了局限,尤其是在设备因磨损造成泄漏问题上,现有的dcs系统一般通过采集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异常变化,从而进行预警,因此有较高的滞后性;
7.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具有更为高效的并且安全的送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送料装置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送料装置串联,扩展送料装置的使用范围,使之能够使用在更多的煤加工工艺中,使得本实用新型更为高效的输送物料,在送料筒外侧套设有安全筒,进而在安全筒与进料筒之间形成密封安全腔,再进一步在密封安全腔内侧设置有传感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的安全性。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0.一种串联的送料装置,包括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所述第一绞龙包括第一送料筒和第一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送料筒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送料筒一端为第一送料筒进料端,另一端为第一送料筒出料端,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上侧,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一送料动力
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螺旋叶片;
11.所述第二绞龙包括第二送料筒和第二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二送料筒包括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送料筒一端为第二进料端,另一端为第二出料端,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的第二进料端上侧,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的第二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螺旋叶片;
12.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
13.所述第一送料筒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一安全筒,至少在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安全筒,
14.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二安全筒,至少在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安全筒。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全筒与所述第一送料筒间形成第一密封安全腔;
16.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筒与所述第二送料筒间形成第二密封安全腔。
17.进一步,所述第一安全筒外侧设置有第一安全阀;
18.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筒外侧设置有第二安全阀。
19.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口;
20.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口,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口。
21.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口和所述第二导口中的至少一个,与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管道出气口连接,使得第一密封安全腔内充满惰性气体;
22.和/或所述第三导口和所述第四导口中的至少一个,与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管道出气口连接,使得第二密封安全腔内充满惰性气体。
23.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口和所述第二导口与冷却水箱连接,使得第一密封安全腔内充满冷却水;
24.和/或所述第三导口和所述第四导口与冷却水箱连接,使得第二密封安全腔内充满冷却水。
25.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三安全筒,所述第三安全筒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与所述第一安全筒之间,所述第三安全筒与所述第一安全筒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送料筒与所述第三安全筒之间形成第三密封腔;
26.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外侧密封连接有第四安全筒,所述第四安全筒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与所述第二安全筒之间,所述第四安全筒与所述第二安全筒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送料筒与所述第四安全筒之间形成第四密封腔。
27.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侦测第一送料筒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
28.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侦测第二密封安全腔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
29.进一步,所述第三密封腔内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侦测所述第三密封腔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
30.和/或所述第四密封腔内设置有第四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侦测所述第四密封腔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
31.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连接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
第一送料筒出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
32.所述第二送料筒连接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送料筒进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送料筒出料端。
33.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倾斜放置,使得所述第一送料筒出料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的上方,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倾斜放置,使得所述第二送料筒出料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的上方。
34.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进料口。
35.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连接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一送料筒出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所述第二送料筒连接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送料筒进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送料筒出料端。
36.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倾斜放置,使得所述第一送料筒出料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的上方,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倾斜放置,使得所述第二送料筒出料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的上方。
37.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进料口1和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进料口。
38.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39.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送料装置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送料装置串联,扩展送料装置的使用范围,使之能够使用在更多的煤加工工艺中,使得本实用新型更为高效的输送物料,在送料筒外侧套设有安全筒,进而在安全筒与进料筒之间形成密封安全腔,再进一步在密封安全腔内侧设置有传感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的安全性,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传感器,使得能够及时监测到进料筒筒壁的破损,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送料装置在煤加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40.图1为一种串联的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一种串联的送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2.其中,1

第一进料口,2

第一送料筒,3

第一螺旋叶片,4

第一驱动装置,5

第三进料口,6

第一安全筒,7

第一导口,8

第二导口,9

第一出料口,10

第一安全阀,11

第二进料口,12

第二出料口,13

第二送料筒,14

第二螺旋叶片,15

第二驱动装置,16

第二安全筒,17

第三导口,18

第四导口,19

第二安全阀,20

第一密封安全腔,21

第三密封腔,22
‑ꢀ
第三传感器,23

dcs系统,24

第三安全筒。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44.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45.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串联的送料装置,包括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所述第一绞龙包括第一送料筒2和第一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送料筒2包括第一进料口1和第一出料口9,所述第一送料筒一端为第一送料筒进料端,另一端为第一送料筒出料端,所述第一进料口1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上侧,所述第一出料口9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一螺旋叶片3;
47.所述第二绞龙包括第二送料筒13和第二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二送料筒13包括第二进料口11和第二出料口12,所述第二送料筒13一端为第二进料端,另一端为第二出料端,所述第二进料口11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13的第二进料端上侧,所述第二出料口12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13的第二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5和第二螺旋叶片14;
48.所述第一出料口9与所述第二进料口11连接;
49.所述第一送料筒2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一安全筒6,至少在所述第一进料口1与所述第一出料口9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安全筒6,
50.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13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二安全筒16,至少在所述第二进料口11与所述第二出料口1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安全筒16。
51.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料装置串联,具体是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串联,扩展送料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得本实用新型更为高效的输送物料,使之能够使用在更多的煤加工工艺中,第一送料筒2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一安全筒6,和/或第二送料筒13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二安全筒16,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由于送料筒外侧密封连接安全筒,不因为磨损而立即产生泄露,从而提高安全性。
52.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全筒6与所述第一送料筒2间形成第一密封安全腔20;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筒16与所述第二送料筒13间形成第二密封安全腔;进一步,所述第一安全筒6外侧设置有第一安全阀10;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筒16外侧设置有第二安全阀19;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安全腔20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口7,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口8;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口17,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口18;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口7和所述第二导口8中的至少一个,与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管道出气口连接,使得第一密封安全腔 20内充满惰性气体;和/或所述第三导口17和所述第四导口18中的至少一个,与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管道出气口连接,使得第二密封安全腔内充满惰性气体;其目的在于,第一送料筒2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一安全筒6,使得第一送料筒2不因为磨损而立即产生泄露,第一安全筒6与所述送料筒1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安全腔20,第一密封安全腔20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口7,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口8,所述第一导口7和第二导口8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导管出气口,第二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口17,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口18;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口7和所述第二导口8中的至少一个,与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管道出气口连接,使得第二密封安全腔内充满惰性气体,使得送料筒因磨损产生煤气泄露时,惰性气体能及时掺
入泄露出的煤气中,使得泄露出的煤气的不可燃;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导口8和所述第二导口9,第二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口17,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口18,连接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导管出气口,可以通过不断通入惰性气体的方式,带走从送料筒1输送的物料的热量,也能达到冷却物料的效果。
53.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口7和所述第二导口8与冷却水箱连接,使得第一密封安全腔20内充满冷却水;和/或所述第三导口17和所述第四导口18与冷却水箱连接,使得第二密封安全腔内充满冷却水;其目的在于,有效冷却本实用新型输送的煤粉,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紧急灭火装置。
54.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2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三安全筒24,所述第三安全筒24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2与所述第一安全筒6之间,所述第三安全筒24与所述第一安全筒6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送料筒2与所述第三安全筒24之间形成第三密封腔21;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13外侧密封连接有第四安全筒,所述第四安全筒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13与所述第二安全筒16之间,所述第四安全筒与所述第二安全筒16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送料筒13与所述第四安全筒之间形成第四密封腔;其目的在于,第一送料筒2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三安全筒24,第二送料筒13外侧密封连接有第四安全筒,使得第一送料筒2和第二送料筒13不因为磨损而立即产生泄露。
55.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2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侦测第一送料筒2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23或者plc系统;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 13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侦测第二密封安全腔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23或者plc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三密封腔21内设置有第三传感器 22,所述第三传感器22侦测所述第三密封腔21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23或者plc系统;和/或所述第四密封腔内设置有第四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侦测所述第四密封腔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23或者plc系统。
56.具体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22和第四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具体型号如tpr2k5cktylc600t1300等,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具体型号如pt1e1asg(0

1.0mpa) 等,也可以是雷达料位计,具体型号如urt5c1f1fd100bnl10等,还可以是上述传感器的多个的组合;例如,第一送料筒2内设置的第一传感器,第二送料筒13内设置的第二传感器,第三密封腔21内设置的第三传感器22,第四密封腔内设置的第四传感器,具体型号可以是 tpr2k5cktylc600t1300,使得第一传感器侦测第一送料筒2内的温度,第二传感器侦测第二送料筒13内的温度,第三传感器22侦测第三密封腔21内,第四传感器侦测第四密封腔内的温度,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23或者plc系统;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具体型号还可以是 uw12cfe0500,分别侦测第一送料筒2和第二送料筒13内的温度,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23或者 plc系统;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22和第四传感器具体型号还可以是pt1e1asg (0

1.0mpa),分别侦测第一送料筒2内、第二送料筒13内、第三密封腔21和第四密封安全腔内的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23或者plc系统。
5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22和第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相应的模块接口读入到cpu里面进行处理;如送料筒内的温度、压力、可燃气浓度和料位检测,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例如压力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尤其是设置
在第一送料筒2内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送料筒13内第二传感器进行交叉验证,以确认送料筒是否存在异常,第一传感器与第三密封安全腔21内的第三传感器22进行交叉验证,以确认第一送料筒2 是否存在异常,第二传感器与第四密封安全腔内的第四传感器进行交叉验证,以确认第二送料筒13是否存在异常,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数据的丰度,避免出现误差,又一方面,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进一步通过不同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可以判断出装置有无破裂泄漏,也能及时得到预警,一方面可以打开相应的阀门,往密封安全腔内充入惰性气体,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现有技术一般需要工人看到明显的现象才能发现装置有破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比现有技术更能及时而准确的提供预警。
58.在煤加工领域,大型煤加工系统基本上都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利于分布式管理并且还能集中控制,一般的中小型煤加工系统用plc系统,只是需要在一个地方集中控制。dcs 系统和plc系统也是收集各个工艺模块的温度、压力、料位,液位等信息;有些模块还要收集流量、含氧量等,厂房内还要检测可燃气泄露;各个传感器的信号通过相应的模块接口读入到cpu里面进行处理,如焙烧炉的炉内压力和温度检测,燃烧器的温度检测等,通过温度检测可以控制相应的阀门来调节开度进而控制温度,例如炉内压力过高,则说明炉内料多,反应过快,则需控制进料速度,同时需加大罗茨风机的频率来调节炉内压力。
59.但是,由于现有的送料装置,由于是非反应装置,一般不设置有传感器,收集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现有dcs系统或者plc系统一般通过工艺数据,结合一些环境数据,对整个工艺进行控制,所以,由于现有的非反应装置缺少传感器,不能收集到非反应装置内的数据,使得现有的dcs系统和plc系统受到局限,例如现有的dcs系统和plc系统一般厂房内检测可燃气体浓度,从而预警可燃气体泄露,一方面,可燃气体泄露会自然散逸,在厂房内检测到可燃气体,一般是相关装置,如送料装置已经泄露出较多的可燃气体;本实用新型检测送料筒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和压力,当可燃气体浓度和压力出现异常变化,即说明出现了可燃气体泄露;进一步检测第三密封安全腔内和第四密封安全腔内的可燃气体浓度,例如本实用新型检测到第三密封安全腔内有可燃气体,即检测到第一送料筒2出现破损,从而dcs系统和plc系统可以及时提供预警,并采用相应措施,避免险情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扩展了dcs系统和plc系统使用范围,使之更加针对的,更为准确的和更为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
60.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2连接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和所述第一送料筒出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3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2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所述第二送料筒13连接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和所述第二送料筒13进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14设置在所述第二送料筒13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送料筒13出料端;目的在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效率。
61.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筒2倾斜放置,使得所述第一送料筒出料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的上方,和/或所述第二送料筒13倾斜放置,使得所述第二送料筒13出料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筒进料端的上方;目的在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并提高送料效率。
62.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进料口1和所述第一出料口9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进料口5;目的在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效率。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