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7442发布日期:2020-12-29 09:4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



背景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及再早修建的框架结构住宅大多没有安装电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行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旧楼加装电梯将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目前在老旧建筑外侧加装的电梯,为了减少施工、减少对原有建筑主体的破坏,都是安装在建筑楼梯通道外侧,并将电梯停层设置在楼梯通道的休息平台,并在休息平台和电梯之间增设连廊;这种加装电梯的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连廊设置在休息平台上方,导致休息平台和连廊之间存在台阶结构,势必对腿脚不便的人们或搬运物品的人群造成一定行走障碍;2、电梯位于住户窗外,形成一定噪音污染;3、由于电梯的停层位于楼梯通道的休息平台,与上下两层之间均存在一端步行楼梯,人们出电梯后仍旧需要上下爬一端楼梯才能够回家,仍旧存在出入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装电梯后仍旧存在行走障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包括电梯井道、轿厢、连廊、过渡平台和上下助走结构,所述轿厢布置在所述电梯井道内;所述连廊一端与所述电梯井道连接,另一端与建筑楼梯通道的休息平台连接;所述过渡平台设置在所述连廊和所述休息平台之间;所述上下助走结构设置在建筑楼梯通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平台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过渡平台的高端与所述连廊顶面连接,所述过渡平台低端与所述休息平台顶面连接,所述过渡平台与所述连廊连接处为弧形过度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助走结构包括基板、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基板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转动设置在位于建筑楼梯通道旁侧的墙体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能带动所述基板旋转到与建筑楼梯通道平行或垂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启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建筑楼梯通道的顶部和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条凸棱,相邻两条所述凸棱之间阵列设置有防滑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宽度等于建筑楼梯通道宽度,或者是,所述基板宽度等于建筑楼梯通道宽度的一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梯井道包括框架体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周侧的围挡,所有的所述围挡中至少一侧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挡采用双层透明玻璃制成,且两层透明玻璃之间设置有有机硅玻璃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廊两侧设置有围栏和通风窗,所述围栏采用玻璃制成,所述通风窗采用铝合金窗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连廊与建筑物第二楼层和第三楼层之间休息平台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通过在连廊和休息平台之间设置过渡平台,避免台阶的产生,方便腿脚不便人群和搬运大件物品的人们使用电梯;通过设置上下助走结构,方便腿脚不便的人们和搬运大件物品的人们上到或下到所需楼层,减少行走障碍,方便人们使用;上下助走结构能相对于建筑楼梯通道翻转成与建筑楼梯通道水平设置或者与建筑楼梯通道垂直位于旁侧墙壁处,不仅方便人们使用,也可在不需要时进行收纳不影响楼梯的正常使用;通过在楼梯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控制器,能够方便上楼或下楼时使用;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凸棱和凸起,避免打滑,防止行走时滑倒;通过将框架体外侧至少一侧设置透明材料的围挡,不仅透光,而且还方便观察轿厢位置;通过采用双层玻璃制成围挡,提高隔音效果;通过设置有机硅玻璃涂层,在玻璃破碎时,不会产生过多碎屑,安全性好;通过将最下方的连廊设置在二层和三层楼之间,减少连廊的设置对低层住户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对应于一层楼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对应于整栋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中基板的俯视图。

图中1、电梯井道;11、框架体;12、围挡;2、轿厢;3、连廊;31、围栏;32、通风窗;4、过渡平台;5、上下助走结构;51、基板;511、凸棱;512、凸起;52、驱动装置;53、控制器;100、建筑楼梯通道;200、休息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包括电梯井道1、轿厢2、连廊3、过渡平台4和上下助走结构5,轿厢2布置在电梯井道1内;连廊3一端与电梯井道1连接,另一端与建筑楼梯通道100的休息平台200连接;过渡平台4设置在连廊3和休息平台200之间,以使连廊3和休息平台200之间形成无障碍通道;上下助走结构5设置在建筑楼梯通道100上,以使休息平台200和上下楼层之间形成无障碍通道。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过渡平台4截面为三角形,且过渡平台4的高端与连廊3顶面连接,过渡平台4低端与休息平台200顶面连接,过渡平台4与连廊3连接处为弧形过度结构。过渡平台4越长,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实际中,连廊3与休息平台200之间的高度差,设置过渡平台4的长度,使得该无障碍通道的坡度大或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下助走结构5包括基板51、驱动装置52和控制器53,基板51通过驱动装置52转动设置在位于建筑楼梯通道100旁侧的墙体上,通过驱动装置52能带动基板51旋转到与建筑楼梯通道100平行或垂直,控制器53与驱动装置52电性连接以控制驱动装置52的启停。具体的,驱动装置52包括电机和旋转轴,电机通过旋转轴与基板51连接。

进一步的,控制器5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建筑楼梯通道100的顶部和底部,此处指的建筑楼梯通道100的顶部和底部是指一段连续的建筑楼梯通道100的顶部和底部。实际上,因为休息平台200一般位于上下两层楼之间建筑楼梯通道100的中部,通过休息平台200分为上楼梯通道和下楼梯通道,电梯的停层也就是连廊3的位置正好位于上下两层楼之间,通过上下助走结构5方便人们无障碍的上半层楼或下半层楼。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53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产品经编程实现,电机为伺服电机,程序中预设电机的旋转参数,使得每次开关都能使电机旋转设定转数,并带动基板51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90度。基板51旋转到与建筑楼梯通道100平行时,基板51底部贴合在休息平台200顶部表面上或与休息平台200顶部表面之间具有微小间隙;基板51顶部与上层楼地面平齐。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基板51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条凸棱511,相邻两条凸棱511之间阵列设置有防滑凸起512。凸起512的表面为非光滑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板51宽度等于建筑楼梯通道100宽度,或者是,基板51宽度等于建筑楼梯通道100宽度的一半。

电梯井道1包括框架体11和设置在框架体11周侧的围挡12,所有的围挡12中至少一侧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当围挡1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时,该透明材料为双层透明玻璃,且两层透明玻璃之间设置有有机硅玻璃涂层。

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供通风和采光效果,连廊3两侧设置有围栏31和通风窗32,围栏31采用封闭的玻璃框制成,通风窗32采用铝合金窗制成。

为了减少低层住户的影响,位于最下方的连廊3与建筑物第二楼层和第三楼层之间休息平台200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通过在连廊和休息平台之间设置过渡平台,避免台阶的产生,方便腿脚不便人群和搬运大件物品的人们使用电梯;通过设置上下助走结构,方便腿脚不便的人们和搬运大件物品的人们上到或下到所需楼层,减少行走障碍,方便人们使用;上下助走结构能相对于建筑楼梯通道翻转成与建筑楼梯通道水平设置或者与建筑楼梯通道垂直位于旁侧墙壁处,不仅方便人们使用,也可在不需要时进行收纳不影响楼梯的正常使用;通过在楼梯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控制器,能够方便上楼或下楼时使用;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凸棱和凸起,避免打滑,防止行走时滑倒;通过将框架体外侧至少一侧设置透明材料的围挡,不仅透光,而且还方便观察轿厢位置;通过采用双层玻璃制成围挡,提高隔音效果;通过设置有机硅玻璃涂层,在玻璃破碎时,不会产生过多碎屑,安全性好;通过将最下方的连廊设置在二层和三层楼之间,减少连廊的设置对低层住户的影响。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