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型高炉原燃料中转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8193发布日期:2021-03-26 23:3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型高炉原燃料中转站,属于高炉炼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钢铁市场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只有“提质降耗”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才有立足之地。作为企业“降本增效”主体的铁前系统,应紧紧围绕高炉生产,从源头抓起,在提高原燃料质量和筛分效果的同时,还应降低高炉入炉原燃料在转运过程中因碰撞造成二次破碎产生粉末,以多举措并进的方式,减少入炉粉末,把“优质高效炼铁”和“经济炼铁”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炉况顺行和各项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
3.因此,如何降低原燃料在转运过程中转粉率,对保证炉况顺行和降低铁成本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型高炉原燃料中转站,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缓冲型高炉原燃料中转站,包括上料运转皮带、中转站仓斗、缓冲装置和下料运转皮带,上料运转皮带设置于中转站仓斗侧上方,在高炉原燃料下落轨迹与中转站仓斗内侧的交汇处设置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为长度大于高炉原燃料流宽度、高度500mm、宽度500

1000mm的顶部开口的长方体或顶部长度大于高炉原燃料流宽度且底部长度小于顶部长度、高度500mm、宽度500

1000mm的顶部开口的锥体,中转站仓斗下料口处设置下料运转皮带。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装置所采用的材质为普通钢板。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中转站仓斗的高度和空间,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一个或多个。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10.本实用新型在中转站仓斗内侧与高炉原燃料下落轨迹交汇处设置缓冲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且避免了高炉原燃料下落过程与仓斗内壁的互相摩擦,既减小了高炉原燃料的转粉率又降低了中转站仓斗的磨损和日常维护。
11.本实用新型中的缓冲装置与其中的高炉原燃料可以共同起到对高炉原燃料下降的缓冲作用,有效地降低运转过程高炉原燃料的转粉率,高炉原燃料粒度的合理组成对高炉上部的透气性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对高炉下部渣铁的渗透及炉钢初始煤气的合理分布产生有利影响,进一步降低了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其中,1、上料运转皮带,2、中转站仓斗,3、缓冲装置,4、下料运转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型高炉原燃料中转站,为降低高炉入炉原燃料在转运过程中因碰撞造成二次破碎产生粉末的一种装置,下面是具体实例:
16.一种缓冲型高炉原燃料中转站,包括上料运转皮带1、中转站仓斗2、缓冲装置3和下料运转皮带4,高炉原燃料在上料运转皮带1的带动下沿上料运转皮带1的一侧呈抛物线轨迹下落。如图1所示,中转站仓斗2设置于上料运转皮带1下料侧的侧下方,在高炉原燃料下落轨迹与中转站仓斗2内侧的交汇处设置缓冲装置3,在中转站仓斗2正下方设置下料运转皮带4,上料运转皮带1、中转站仓斗2、下料运转皮带4均为现有技术。
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装置3所采用的材质为普通钢板,设置为顶部长度1200mm、底部长度小于顶部长度、高度500mm、宽度500mm的顶部开口的锥体。缓冲装置3的顶部长度大于高炉原燃料流宽度,确保下落的高炉原燃料均落入缓冲装置3上,缓冲装置3与其中的原燃料对下落的高炉原燃料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高炉原燃料的转粉化,同时又降低了中转站仓斗的磨损和日常维护。
18.本实用新型实例结合中转站仓斗的高度和空间,设置1个缓冲装置3即可满足避免原燃料下落过程与仓斗内壁的摩擦、转粉化的功能。
19.本实用新型应用后,避免了高炉原燃料直接下落至中转仓斗底部的剧烈碰撞或与仓斗壁发生强烈碰撞,降低了高炉原燃料的下落高度和碰撞强度,从而降低高炉原燃料在转运过程中转粉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