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8302发布日期:2021-02-03 19:5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热食品、包装技术、餐盒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


背景技术:

[0002]
自热食品,是指不依赖电、火等方式加热,而用自带发热包加热的预包装食品。自热食品通常带有一个发热包,遇到水以后温度会上升,而加热包主要是由铁粉、铝粉、焦炭、活性炭、生石灰等材料构成。加入冷水反应,升温后可以达到150℃,蒸汽温度达到200℃,最长保温时间能维持三个小时,但如果发生意外,极易造成烫伤等危害。
[0003]
自热食品所使用的餐盒相较于普通的餐盒耐热能力更强,但是在耐热能力之外还需要在防烫伤、增加加热效率等多个因素的考量,才能得到优秀的自热餐盒,需要设计一种实用性、可操作性高的自热餐盒。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以提高餐盒的加热效率、减少烫伤,更加方便使用。
[0005]
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内胆,所述盒体设置上端有一个开口,所述盒体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上空腔、下空腔,所述内胆设置在上空腔中,所述内胆上设置有导气道,所述盒盖连接于盒体上端的开口。
[0006]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通过在内胆上增加的导气道提高受热面积,将底部的下空腔中的热汽导入上端,相对于现有自然流动的热汽更加均匀,可以防止密闭胀暴等情况发生,安全可靠。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道的形状为凹槽,所述导气道设置在所述内胆外表面。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道的形状为孔,所述导气道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底部或表面。
[0009]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多种内胆的放置方式,所述盒体的上空腔、下空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或限位板,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隔板或限位板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或限位板上设置有通孔。
[0011]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拿取,减少烫伤可能性,所述盒体上端设置防烫手柄,所述防烫手柄上设置阻尼凸起,所述盒体的表面设置有注水线和若干凸起。
[0012]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密封的同时在使用时透气,所述盒盖表面设置有刻痕透气孔,所述盒盖边缘设置拉环。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下空腔中设置有加热包。
[0014]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多菜品设置,所述内胆设置至少两个。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上设置有提手。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内壁设置有气道,所述盒体开口边缘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道连通。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提高餐盒的加热效率、减少烫伤,更加方便使用;通过在内胆上增加的导气道提高受热面积,将底部的下空腔中的热汽导入上端,相对于现有自然流动的热汽更加均匀,可以防止密闭胀暴等情况发生,安全可靠;制造工艺成熟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中,1-盒体,11-防烫手柄,12-阻尼凸起,13-注水线,14-凸起,15-气道,16-进气口,2-盒盖,21-刻痕透气孔,22-拉环,3-内胆,31-导气道,32-提手,4-下空腔,41-通孔,5-加热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7]
实施例1
[0028]
如图1-3所示:
[0029]
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包括盒体1、盒盖2以及内胆3,所述盒体1设置上端有一个开口,所述盒体1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上空腔、下空腔4,所述内胆3设置在上空腔中,所述内胆3上设置有导气道31,所述盒盖2连接于盒体1上端的开口。所述盒体1的形状可以为圆台形或棱台形,优选圆台或六棱台。
[0030]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通过在内胆3上增加的导气道31提高受热面积,将底部的下空腔4中的热汽导入上端,相对于现有自然流动的热汽更加均匀,可以防止密闭胀暴等情况发生,安全可靠。
[0031]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气道31的形状为凹槽,所述导气道31设置在所述内胆3外表面。所述凹槽导向的方向朝向盒盖2。
[00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道31的形状为孔,所述导气道31设置在所述内胆3的底部或表面。
[003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多种内胆3的放置方式,所述盒体1的上空腔、下空腔4之
间设置有隔板或限位板,所述内胆3设置在所述隔板或限位板上。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或限位板上设置有通孔41,为了方便通气。
[003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拿取,减少烫伤可能性,所述盒体1上端设置防烫手柄11,所述防烫手柄11上设置阻尼凸起12。所述阻尼凸起12为了增加阻尼感、并提高防滑能力。盒体1的表面还设置有注水线13以及凸起14,该注水线13用于提示注水深度,凸起14用于防烫。
[0036]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密封的同时在使用时透气,所述盒盖2表面设置有刻痕透气孔21,所述盒盖2边缘设置拉环22。所述刻痕透气孔21是通过在盒盖2压印刻痕形成的蚀刻孔,在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为密闭状态。
[003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空腔4中设置有加热包5。所述加热包5采用现有自热餐盒加热技术。
[0038]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多菜品设置,所述内胆3设置至少两个。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3上设置有提手32,为了方便取出。
[0040]
实施例2
[0041]
如图4所示:
[0042]
基于实施例1中的一种自热食品包装餐盒,所述盒体1内壁设置有气道15,所述盒体1开口边缘设置有进气口16,所述进气口16与所述气道15连通。其中气道15可以与所述导气道31组合形成通气的通道,所述进气口16与该通道连通,便于气体进出,均匀导热。
[004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