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2030发布日期:2021-08-31 13:5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申请属于抑尘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颗粒物料有效抑尘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颗粒物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增湿作业以抑制尘土,但是原有的物料下料管(参见图1)仅仅在出料口末端增加了增湿水,由于出料口末端很短,物料在投料过程中直接降落,短时间内下降过程中无法与增湿水充分接触,导致物料中的尘土满天飞、无法起到有效抑制尘土的作用,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而且工作人员在投料过程中也无法进入房间进行相应检查,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尘土,而且还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投料检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包括中空的下料管、设置在下料管出入口处的过渡部、固定设置在下料管内部的分料锥、设置在下料管外部的进水主管、与进水主管连接并上下布设在下料管外周的多个环形横管、与环形横管连接的多个增湿管,增湿管伸入下料管内部;过渡部为锥形段结构,位于入口处的过渡部为上窄下宽的锥形段结构,位于出口处的过渡部为上宽下窄的锥形段结构;分料锥的顶部为锥形且与入口处的过渡部对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增湿管伸入下料管内部的长度不同,靠近分料锥底部的增湿管伸入下料管内部的长度长于其他增湿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增湿管倾斜伸入下料管内部,增湿管倾斜伸入的角度为20~6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过渡部窄边的宽度与分料锥的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料锥通过支撑架设置在下料管内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架为3~5根,支撑架周设在分料锥外壁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增湿管,将物料有效分散,并保证物料过料面积。

1、原有投料过程中颗粒物料(如大麦)直接降落,不仅仅在出料口处设有增湿管,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也增加增湿管,并设置分料锥将物料有效分散。

2、将原有下料管进行改进,在下料管中增加分料锥,此时要保证增加分料锥之后的下料面积不会减小。

3、本装置保证了物料在降落过程中与增湿水充分接触,让颗粒物料(如大麦)在下降过程中就变湿,可以起到有效抑尘的作用。投料过程中的扬尘明显减少,避免水资源浪费,优化工作人员环境。由于大麦在投料过程中,产生巨大粉尘,增加投料抑尘装置,内部增加分料锥,水流喷射管,将大麦在降落过程中浸湿,减少粉尘外溢。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料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分料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主管,2、过渡部,3、环形横管,4、分料锥,5、下料管,6、增湿管,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参见图2-图4,包括中空的下料管5、设置在下料管5出入口处的过渡部2、固定设置在下料管5内部的分料锥4、设置在下料管5外部的进水主管1、与进水主管1连接并上下布设在下料管5外周的多个环形横管3、与环形横管3连接的多个增湿管6,增湿管6伸入下料管5内部;过渡部2为锥形段结构,位于入口处的过渡部2为上窄下宽的锥形段结构,位于出口处的过渡部2为上宽下窄的锥形段结构。分料锥4的顶部为锥形且与入口处的过渡部2对应,本实施例中分料锥4的底部也为锥形。

参见图,2,增湿管6伸入下料管5内部的长度不同,靠近分料锥4底部的增湿管6伸入下料管5内部的长度最长(长于其他增湿管6)。增湿管6倾斜伸入下料管5内部,增湿管6倾斜伸入的角度为20~60°,比如30°。

过渡部2窄边的宽度与分料锥4的宽度相等,便于二者衔接。

分料锥4通过支撑架7设置在下料管5内壁。支撑架7为3~8根,参见图3为三根,支撑架7周设焊接在分料锥4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物料(大麦)从下料管5入口进入,被分料锥4的锥尖被动分开,沿着下料管5内壁与分料锥4的外壁之间的空腔往下降落物料,多个环形横管3(图2中为三个,上中下设置)的增湿管6打开,将降落的物料润湿,由于分料锥4的锥底的物料降落速度最快,由于位于中间的环形横管3距离分料锥4的锥底最近,因此中间的环形横管3上的增湿管6伸入下料管5内部的长度最长,伸入长度可达增湿管6整个管身长度的1/3~1/2,而位于上下位置处的增湿管6则是仅仅伸入下料管5内壁,伸入长度几乎可忽略,此举为的是能够在合适的地方将更多的物料进行湿润,提高润湿效率。每个环形横管3上的增湿管6都为多个,比如3~6个,根据情况具体选用。

本装置虽然设置了分料锥4,但是下料面积不会减小或受影响,以锥形段上下部分的半径125mm、185mm计算:

原过料面积π*125*125≈49087mm²;

改进之后:π*185*185-π*125*125≈58433mm²>49087mm²,下料面积不受影响。

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分料锥4只在上部为锥形、下部为平直型,类似谷仓加盖的结构。不同的分料锥4设计结构,便于加工制作。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抑制尘土,而且还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没有尘土污染现象,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正常进入工作房间,提高投料检查效率和质量,改善作业环境,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下料管(5)、设置在下料管(5)出入口处的过渡部(2)、固定设置在下料管(5)内部的分料锥(4)、设置在下料管(5)外部的进水主管(1)、与进水主管(1)连接并上下布设在下料管(5)外周的多个环形横管(3)、与环形横管(3)连接的多个增湿管(6),增湿管(6)伸入下料管(5)内部;过渡部(2)为锥形段结构,位于入口处的过渡部(2)为上窄下宽的锥形段结构,位于出口处的过渡部(2)为上宽下窄的锥形段结构;分料锥(4)的顶部为锥形且与入口处的过渡部(2)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增湿管(6)伸入下料管(5)内部的长度不同,靠近分料锥(4)底部的增湿管(6)伸入下料管(5)内部的长度长于其他增湿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增湿管(6)倾斜伸入下料管(5)内部,增湿管(6)倾斜伸入的角度为2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部(2)窄边的宽度与分料锥(4)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料锥(4)通过支撑架(7)设置在下料管(5)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7)为3~5根,支撑架(7)周设在分料锥(4)外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抑尘的装置,包括下料管、设置在下料管出入口处的过渡部、固定设置在下料管内部的分料锥、设置在下料管外部的进水主管、与进水主管连接并上下布设在下料管外周的多个环形横管、与环形横管连接的多个增湿管,增湿管伸入下料管内部;过渡部为锥形段结构,位于入口处的过渡部为上窄下宽的锥形段结构,位于出口处的过渡部为上宽下窄的锥形段结构,分料锥的顶部为锥形且与入口处的过渡部对应。本装置可以有效抑制尘土,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成本,而且没有尘土污染现象,改善作业环境,提高投料检查效率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林;张绍良;张君;陈平;葛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粤海永顺泰(秦皇岛)麦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9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