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电梯故障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7417发布日期:2021-01-26 16:2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电梯故障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电梯故障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内的电梯数量越来越多,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
[0003]
但是,现有的电梯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故障,其中自救效果差,不能够对电梯进行及时制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效电梯故障自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电梯故障自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梯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故障,其中自救效果差,不能够对电梯进行及时制动等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包括机箱框架,所述机箱框架的四个端角均固定安装有机箱导靴,其中两个所述机箱导靴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机箱导轨,所述机箱框架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罩,所述电机罩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传动螺杆;
[0006]
所述传动螺杆两端的外侧均安装有滑动推块,所述滑动推块的一侧设置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边限位板,所述挤压块上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导向板,所述固定导向板与挤压块通过支撑弹簧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机箱框架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主钢缆,所述机箱框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梯厢体,所述电梯厢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备用电池。
[0008]
优选的,所述机箱导轨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机箱导靴的一侧延伸至滑槽的内侧,所述机箱导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机箱框架四个端角的外侧。
[0009]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板的上端焊接固定在机箱框架的下端面,所述传动螺杆的两端均贯穿固定支撑板的底端与滑动推块延伸至挤压块一端的内侧,所述传动螺杆两端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所述传动螺杆两端的外侧螺纹旋向相反。
[0010]
优选的,所述摩擦片焊接固定在挤压块的一端,所述侧边限位板焊接固定在摩擦片的两侧,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挤压块的上端焊接固定在固定导向板一端的内侧。
[0011]
优选的,所述固定导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滑动推块的上端延伸至导向槽的内侧,所述滑动推块通过螺纹连接在传动螺杆两端的外侧。
[0012]
优选的,所述传动电机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固定在电机罩的内侧,所述传动电机的一端与传动螺杆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电机带动传动螺杆在两个固定支撑板的内侧进行转动,传动螺杆两端的外侧螺纹旋向相反,使得传动螺杆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两个滑动推块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通过挤压摩擦片与机箱导轨进行摩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厢体在停止运行时的制动效果,保证电梯厢体正常运行时的稳定;
[0015]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备用电池进行持续通电,使得在停电和主钢缆发生断裂的情况下,仍能够通过备用电池对传动电机进行供电,便于对电梯厢体进行制动,有效提高了电梯发生故障时的自救效果,反转传动电机即可通过传动螺杆带动滑动推块进行相向运动,进而实现电梯厢体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螺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导向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电梯厢体;2、机箱导轨;3、机箱框架;4、主钢缆;5、备用电池;6、电机罩;7、固定支撑板;8、传动螺杆;9、传动电机;10、滑动推块;11、挤压块;12、侧边限位板;13、摩擦片;14、机箱导靴;15、固定导向板;16、导向杆;17、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传动电机9(型号为ys7134)可从市场采购或私人定制获得。
[0023]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电梯故障自救装置,包括机箱框架3,机箱框架3的四个端角均固定安装有机箱导靴14,其中两个机箱导靴14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机箱导轨2,机箱框架3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支撑板7,其中一个固定支撑板7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罩6,电机罩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传动电机9,传动电机9的下方设置有传动螺杆8,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螺纹旋向相反,使得传动螺杆8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两个滑动推块10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
[0024]
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均安装有滑动推块10,滑动推块10的一侧设置有挤压块11,挤压块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摩擦片13,使得通过挤压摩擦片13与机箱导轨2进行摩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厢体1在停止运行时的制动效果,摩擦片1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边限位板12,挤压块11上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6,导向杆16一端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导向板15,固定导向板15与挤压块11通过支撑弹簧17连接,整体通过对电梯停止时即产生制动效果,能够有效保证正常运行的安全和发生故障时低点的稳定。
[0025]
进一步,机箱框架3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主钢缆4,机箱框架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
梯厢体1,电梯厢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备用电池5。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备用电池5进行持续通电,使得在停电和主钢缆4发生断裂的情况下,仍能够通过备用电池5对传动电机9进行供电。
[0027]
进一步,机箱导轨2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机箱导靴14的一侧延伸至滑槽的内侧,机箱导靴14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机箱框架3四个端角的外侧。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机箱导靴14能够对机箱框架3进行滑动运行时产生导向作用。
[0029]
进一步,固定支撑板7的上端焊接固定在机箱框架3的下端面,传动螺杆8的两端均贯穿固定支撑板7的底端与滑动推块10延伸至挤压块11一端的内侧,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螺纹旋向相反。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传动螺杆8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两个滑动推块10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
[0031]
进一步,摩擦片13焊接固定在挤压块11的一端,侧边限位板12焊接固定在摩擦片13的两侧,导向杆16的一端贯穿挤压块11的上端焊接固定在固定导向板15一端的内侧。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通过挤压摩擦片13与机箱导轨2进行摩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厢体1在停止运行时的制动效果。
[0033]
进一步,固定导向板15的下端面设置有导向槽,滑动推块10的上端延伸至导向槽的内侧,滑动推块10通过螺纹连接在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
[00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滑动推块10在固定导向板15的导向作用下推动挤压块11移动。
[0035]
进一步,传动电机9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固定在电机罩6的内侧,传动电机9的一端与传动螺杆8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0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传动电机9能够通过齿轮连接带动传动螺杆8在两个固定支撑板7的内侧进行转动。
[0037]
工作原理:使用时,检查各零件的功能是否完好,通过将主钢缆4与永磁同步曳引机连接,接通电源,整体在使用时,通过主钢缆4的牵引带动机箱框架3在机箱导轨2的内侧进行滑动,进而实现电梯的运行,在电梯厢体1进行停止时,即刻启动传动电机9,使得传动电机9通过齿轮连接带动传动螺杆8在两个固定支撑板7的内侧进行转动,滑动推块10通过螺钉连接在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其中传动螺杆8两端的外侧螺纹旋向相反,使得传动螺杆8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两个滑动推块10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进而在固定导向板15的导向作用下推动挤压块11移动,摩擦片13焊接固定在挤压块11的一端,使得通过挤压摩擦片13与机箱导轨2进行摩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厢体1在停止运行时的制动效果,保证电梯厢体1正常运行时的稳定,对备用电池5进行持续通电,使得在停电和主钢缆4发生断裂的情况下,仍能够通过备用电池5对传动电机9进行供电,便于对电梯厢体1进行制动,有效提高了电梯发生故障时的自救效果,反转传动电机9即可通过传动螺杆8带动滑动推块10进行相向运动,进而实现电梯厢体1的正常运行。
[003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