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桥吊的抬高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8062发布日期:2021-01-08 11:1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型桥吊的抬高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桥吊的加高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桥吊的抬高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桥吊抬高装置的作业特点,每加高一台桥吊,都需要在桥吊上重新进行一次抬高装置的拆、装,抬高装置每拆、装一次要耗费约两周的时间。对于有多台桥吊需要批量进行改造的情况,拆、装作业将会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繁忙及人工费贵的码头,如此时间消耗几乎不能接受,若能实现抬高装置的整体移进、移出,省去抬高装置的拆、装过程,将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桥吊的抬高移位装置,实现桥吊抬高装置整体移位及一体式安装,从而最终实现对桥吊的批量、流水式加高改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型桥吊的抬高移位装置,包括抬高装置,及设于码头面上的轨道;

所述抬高装置的底部具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压梁,两根所述压梁之间通过横向稳定撑相连接,两根所述压梁的两端部上均连有接长压梁;

所述接长压梁上均连有假腿;

所述轨道上设有顶升台车,所述顶升台车的数量与所述假腿的数量相一致;

所述顶升台车的顶端均设有台车支座,所述台车支座与所述假腿的底端相连。

较佳的,所述压梁上还设有三处假腿安装面。

较佳的,所述假腿安装面上、所述接长压梁与所述假腿之间均具有用以连接所述假腿的安装法兰板。

较佳的,所述台车支座与所述假腿之间还设有调整垫板。

较佳的,还包括胎架,设于所述码头面与所述压梁和/或所述接长压梁之间。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大型桥吊的抬高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还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采用固定加高场地,对需加高的桥吊进行批量加高,将加高作业对码头使用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将抬高装置一次拼装到位,再加高桥吊的过程中不再对其进行重新拆除和再拼装,将抬高装置的拆装时间由原先的每台机14天压缩到2天内完成,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3)通过移位机构可实现抬高装置在需加高桥吊上的整体进出,而不再将抬高装置进行分解;

4)运用移位机构对抬高装置移位时,仅占用码头后场桥吊后大梁下一小块场地,对码头前沿宝贵的停船作业区域无丝毫占用,对码头生产影响小;

5)移位机构安装方便,重量轻,操作简单,与传统单机抬高装置加高方式相比效益明显;

6)全在码头地面操作,不用考虑天气影响(如风力6级以上不能作业),可实现全天候作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抬高移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作用于桥吊上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抬高移位装置作用于桥吊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桥抬高移位装置在进行移位时步骤1)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桥抬高移位装置在进行移位时步骤2)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桥抬高移位装置在进行移位时步骤3)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桥抬高移位装置在进行移位时步骤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大型桥吊的抬高移位装置,包括抬高装置100,及设于码头面1上的轨道2。

抬高装置100的底部具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压梁3,两根压梁3之间通过横向稳定撑11相连接,需对抬高装置100进行加强,采用横向稳定撑11对抬高装置100进行稳定,对压梁3进行加强。

两根压梁3的两端部上均连有接长压梁4,将压梁3的长度增加。

接长压梁4上连有假腿5。

轨道2上设有顶升台车6,顶升台车6的数量与假腿5的数量相一致。

顶升台车6的顶端设有台车支座7,台车支座7与假腿5的底端相连,台车支座7与假腿5之间还设有调整垫板8。

顶升台车6作用在轨道2上,利用顶升台车6内部油缸顶起抬高装置100,通过牵引车可将抬高装置100整体移出或移进被加高的桥吊200。

压梁3上还设有三处假腿安装面,以及在移位过程中更换假腿5时的临时换力支承位置。

假腿安装面上、接长压梁4与假腿5之间均具有用以连接假腿5的安装法兰板9。

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还包括胎架10,设于码头面1与压梁3和/或接长压梁4之间,在分别交替拆装假腿5时,用以临时换力支承压梁3和/或接长压梁4。

采用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进行移位时,包括以下步骤:

1)抬高装置100作用于桥吊200内部,利用顶升台车6内部油缸顶起抬高桥吊200后,对桥吊200进行加高作业,如图5所示;

2)完成桥吊200进加高作业后,根据抬高装置100所处的移位位置,拆卸一根假腿5,并将该假腿5安装至不同位置的安装法兰板9上,未拆卸的假腿5通过顶升台车6沿轨道2向陆侧移动,依次类推,分别交替拆装相关假腿5,使假腿5逐步跨越抬高装置100下方的障碍物(桥吊下横梁、桥吊大车行走等),在假腿5拆装的过程中,利用胎架10临时支承抬高装置100,如图6所示;

3)待跨越所有障碍物后,抬高装置100整体从被加高后的桥吊200中移出,如图7和图8所示;

4)将抬高装置100移至下一台需加高的桥吊中;

5)重复步骤1)至步骤4),以实现抬高装置100批量加高桥吊的作业。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批量加高桥吊时,一台桥吊完成加高改造后,为节约时间,需将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中的抬高装置100在不拆除的情况下整体从被加高完成后的桥吊200中移出,然后将下一台桥吊移动到码头加高作业区域,再将抬高装置100又重新整体移进这台桥吊中,对第二台桥吊进行加高作业,依次类推,过程中需反复用到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是在码头上选定一个固定的加高作业区域,将需加高改造的桥吊200依次拖到此区域,通过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克服桥吊下横梁、大车等下部结构物的阻碍,可将抬高装置100整体移进、移出被加高的桥吊200,实现流水线式的桥吊加高作业。对于抬高装置100整体进出,要满足以下两点:其一、抬高装置100安装在桥吊门框内的海、陆侧下横梁上,其底部的压梁3的连接法兰会低于桥吊下横梁上表面,要顺利进行移位,必先对装置进行整体上抬;其二、移位时海侧假腿要跨过桥吊陆侧下横梁,在移位过程中我们要对海侧假腿进行位置转换,并设置转换时的海侧临时支撑点。为此,我们利用顶升台车,在码头上铺设轨道,运用牵引车牵引,在抬高装置特定位置进行支撑,对海侧假腿位置进行转换,实现了抬高装置的整机进出。

将由假腿5、顶升台车6和轨道2构成的移位机构有效地与抬高装置100进行了对接,形成为一个整体。对比不同桥吊的高度区间,根据海运要求,将移位机构中各部件设计成可装箱运输,方便各加高码头间的运输调用。根据抬高装置100重量分布特点,对移位机构中的假腿5安装位置和临时托顶位置进行合理设置,将移位时对抬高装置100结构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根据使用工况和受力情况,对抬高装置100进行了强度校核并加强了局部结构、连接处的薄弱环节。根据抬高装置100下端自由的特点,对抬高装置100底部进行了横向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抬高移位装置的应用,将原本需要两周左右的工作量压缩到两天内完成,为加高作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极大减少了人工、设备的投入。大大减少了对码头正常作业的影响,增大公司的利润空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