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品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7441发布日期:2021-07-06 21:3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品杯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品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冲泡类饮品,如集成茶叶包的一次性纸杯,冲泡的内容物都是定量包装好的,无法根据个人喜好增添或减少;另外,有些内容物因固定在杯体底层,冲泡多次后不方便拿出或替换,降低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提供一种饮品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冲泡类饮品无法根据个人喜好调节内容物的问题及冲泡多次后不方便将内容物拿出的缺陷。
4.本申请提供的饮品杯,包括杯体和配料袋,所述配料袋收容于所述杯体内,所述配料袋的开口与所述杯体的开口相互连接,所述配料袋设有盛放配料的放料腔以及与所述放料腔相互贯通的出水孔,所述配料于所述配料袋浸泡于液体中时产生配料液,所述配料液沿所述出水孔从所述放料腔流入所述杯体内。
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水孔小于所述配料,以使所述配料无法从所述放料腔内沿所述出水孔进入所述杯体内。
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料袋的开口采用自封条密封或通过热封密封或通过粘合密封。
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料袋的开口与所述杯体的开口热封连接或者粘合连接。
8.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杯体的开口采用可反复开启的自封条密封。
9.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杯体开口反复开启和密封的一自封条以及将所述杯体开口密封的一封合条,所述自封条和所述封合条于所述杯体开口密封时并排设置;
10.在所述封合条上设置有易撕口,所述杯体上沿所述易撕口设有易撕线,并于所述易撕线撕开后在所述杯体上形成将所述杯体内液体倒出的出水口。
11.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封条与所述封合条连接处设置有阻隔胶条。
12.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封条为凹凸扣骨条结构。
13.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杯体为长方体形杯体或圆柱形杯体。
1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长方体形杯体包括底面、四棱柱状侧面,底面将四棱柱状侧面的底部密封,四棱柱状侧面上侧分别与第一倒梯形面、第二倒梯形面、第一三角形面、第二三角形面连接,其中,第一倒梯形面与第二倒梯形面相对设置,第一三角形面与第二三角形面相对设置,第一倒梯形面与第二倒梯形面的长边底作为杯体的开口两
侧,第一三角形面与第二三角形面将第一倒梯形面与第二倒梯形面相对设置后形成的两侧三角形空隙填满,形成两个三角折耳,三角折耳底面与四棱柱状侧面粘结。
15.本申请提供的饮品杯,包括杯体和配料袋,配料袋收容于杯体内,配料袋的开口与杯体的开口相互连接,配料袋设有盛放配料的放料腔以及与放料腔相互贯通的出水孔,配料于配料袋浸泡于液体中时产生配料液,配料液沿出水孔从放料腔流入杯体内。通过将配料袋的开口与杯体的开口相互连接,并在配料袋上设置与放料腔贯通的出水孔,能够在冲泡过程中,使配料液沿出水孔从放料腔流入杯体内,另外方便打开配料袋,根据个人喜好调节内容物的数量或类型,并能够在冲泡多次后方便地将内容物拿出,同时避免了杯体开口打开后,配料袋掉入杯体内,需要将配料袋从杯体内拿出来,带来卫生隐患的问题,提升了客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杯的自封条打开后的示意图;
1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杯折叠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
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23.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饮品杯,包括杯体1和配料袋2,配料袋2收容于杯体1内,配料袋2的开口与杯体1的开口相互连接,配料袋2设有盛放配料的放料腔以及与放料腔相互贯通的出水孔,配料于配料袋2浸泡于液体中时产生配料液,配料液沿出水孔从放料腔流入杯体1内。
24.配料袋2用来容纳配料,杯体1用于盛装饮用水或其他冲剂对配料袋2中的配料进行冲泡。
25.通过将配料袋2的开口与杯体1的开口相互连接,方便打开配料袋2,根据个人喜好调节内容物的数量或类型,并能够在冲泡多次后方便地将内容物拿出;同时避免了杯体1开口打开后,配料袋2掉入杯体1内,需要将配料袋2从杯体1内拿出来,带来卫生隐患的问题。
26.本申请实施例中,配料袋2的形状不做限制,为长方体形配料袋、圆柱形配料袋或不规则形状配料袋。配料袋2的材料为无纺布材料、尼龙材料或玉米纤维材料等,但是,不论配料袋2所采用的是哪一种材料,在该种材料上都必须有出水孔,出水孔与放料腔相互贯通,配料于配料袋2浸泡于液体中时产生配料液,配料液沿出水孔从放料腔流入杯体1内。出水孔小于配料,以使配料无法从放料腔内沿出水孔进入杯体内。
27.本申请实施例中,配料袋2的开口通过热封密封,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配料袋2的开口采用自封条密封或通过粘合密封。通过将配料袋2的开口密封,进一步提高了配料袋的密封性,防止放料腔中的配料受潮变质。放料腔中的配料可以为茶叶或其他冲泡类配料。
28.本申请实施例中,配料袋2的开口与杯体1的开口热封连接,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配料袋2的开口与杯体1的开口粘合连接。
29.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杯体1采用砖包装,包括底面11,由四个长方形围成的四棱柱状侧面12,底面11将四棱柱状侧面12的底部密封,四棱柱状侧面12上侧分别与第一倒梯形面131、第二倒梯形面132、第一三角形面141、第二三角形面142连接,其中,第一倒梯形面131与第二倒梯形面132 相对设置,第一三角形面141与第二三角形面142相对设置,第一三角形面141 与第二三角形面142将第一倒梯形面131与第二倒梯形面132相对设置后形成的两侧三角形空隙填满,形成两个三角折耳,折叠时,三角折耳底面与四棱柱状侧面12粘结,折叠好后的杯体1如图3所示。第一倒梯形面131与第二倒梯形面 132的长边底作为外包装杯体1的开口两侧。
30.杯体1的材料为纸塑复合材料或铝塑复合材料等。
31.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杯体1为圆柱形杯体等,圆柱形杯体或砖型杯体方便码垛运输,节省了运输空间,提升了流通效率。
32.本申请实施例中,杯体1开口设有用于将杯体1开口反复开启和密封的一自封条3以及将杯体1开口密封的一封合条7,自封条3和封合条7于杯体1开口密封时并排设置;自封条3采用凹凸扣骨条结构;在封合条7上设置有易撕口6,杯体1上沿易撕口6设有易撕线4,并于易撕线4撕开后在杯体1上形成将杯体1内液体倒出的出水口。自封条3与封合条7连接处设置有阻隔胶条5。
33.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易撕口6可设置在封合条7上任意一处,不限制于设置在封合条7与阻隔胶条5交界处。易撕线4的形状可随杯体1的形状进行调整,只需沿易撕口6撕开
可形成出水口即可。
34.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杯体1的开口采用可反复开启的自封条3密封。杯体1的开口只采用自封条3密封,不设置封合条7,简化了工艺过程,降低了成本,另外,杯体1的开口采用可反复开启的自封条3密封,杯体1内注入水后,将自封条3闭合,方便进行摇匀动作,另外,未饮用完时可将自封条3 封闭,方便携带。
35.使用本实施例中的饮品杯饮用时,打开杯体1开口的自封条3和配料袋2开口的热封条,从杯体1的开口处注入冲剂(热水或其他冲调配料的冲剂),冲剂通过出水孔从配料袋2中流入杯体1内,当杯体1内冲剂的高度高于配料袋2中配料的高度时,配料于配料袋浸泡于液体中时产生配料液,配料液沿出水孔从放料腔流入杯体内,这时可闭合杯体1的开口的自封条3,沿易撕口6撕开易撕线4 后形成三角形出水口,即可饮用。
36.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饮品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