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6452发布日期:2021-04-09 12:5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



背景技术:

丝印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目前的丝印机通过一个丝印台来回运输丝印工件,丝印的效率较低,也有使用双层丝印台交替运输的,但是,双层丝印台的上的丝印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这就要求丝网和丝印头的位置不断地进行调整,以这种方式丝印,难以保证两个丝印台上丝印效果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制作出一种丝印设备的运输机构,即能够提高的丝印机的丝印效率。同时,使丝印过程中丝印头的丝印位置无需改变,保证丝印效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包括机架、驱动装置、第一uvw对位平台和第二uvw对位平台,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驱动装置左侧、中部和右侧分别为第一上料端、丝印部、第二上料端,第一uvw对位平台设置在第一上料端上并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uvw对位平台设置在丝印部上并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uvw对位平台在第一上料端和丝印部之间运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uvw对位平台在丝印部和第二上料端之间运行。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的一端分别对应第一上料端和第二上料端,另一端在丝印部对接,第一uvw对位平台安装在第一滑台的动力输出端且和第一滑台滑动连接,第二uvw对位平台安装在第二滑台的动力输出端且和第二滑台滑动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驱动装置采用第三滑台,第一uvw对位平台设置在第一上料端上并和第三滑台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uvw对位平台设置在丝印部上并和第三滑台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第一吸附装置和第二吸附装置,第一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载板和第一吸附底板,第一载板安装在第一uvw对位平台上方,第一载板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若干个通孔,第一吸附底板安装在第一载板底部且对应第一凹槽,第一吸附底板底部设有第一抽气孔,第二吸附装置和第一吸附装置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双丝印台用于上料和下料,使丝印过程的效率提高一倍,同时,第一uvw对位平台和第二uvw对位平台都能够移动到驱动装置的丝印部上,使每次丝印时丝印工件都在同一位置上,丝印头每次的丝印位置都是相同的,这样保证了丝印效果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但提高了丝印的效率,同时保证了丝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uvw对位平台和第一吸附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2和4所示,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2、第一uvw对位平台3和第二uvw对位平台4,驱动装置2安装在机架1上,驱动装置2左侧、中部和右侧分别为第一上料端21、丝印部22、第二上料端23,第一uvw对位平台3设置在第一上料端21上并和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uvw对位平台4设置在丝印部22上并和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第一uvw对位平台3在第一上料端21和丝印部22之间运行,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第二uvw对位平台4在丝印部22和第二上料端23之间运行,在第一上料端21和第二上料端23上方均设有ccd摄像头,分别对第一uvw对位平台3和第二uvw对位平台4上的工件进行拍照,然后将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一uvw对位平台3和第二uvw对位平台4,驱动装置2交替地将第一uvw对位平台3和第二uvw对位平台4运送到丝印部22上,然后第一uvw对位平台3和第二uvw对位平台4对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对工件的位置进行微调,使丝印时,工件在丝印部22上的相对位置都是相同的,保证了丝印的精确度。

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滑台24和第二滑台25,第一滑台24和第二滑台25的一端分别对应第一上料端21和第二上料端23,另一端在丝印部22对接,第一uvw对位平台3安装在第一滑台24的动力输出端且和第一滑台24滑动连接,第二uvw对位平台4安装在第二滑台25的动力输出端且和第二滑台25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吸附装置5和第二吸附装置6,第一吸附装置5包括第一载板51和第一吸附底板52,第一载板51安装在第一uvw对位平台3上方,第一载板51底部设有第一凹槽53,第一凹槽53内设有若干个通孔,第一吸附底板52安装在第一载板51底部且对应第一凹槽53,第一吸附底板52底部设有第一抽气孔54,第二吸附装置6和第一吸附装置5结构相同,第一吸附装置5和第二吸附装置6用于固定工件。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首先,第一uvw对位平台3在第一上料端21上好料后,第一吸附装置5将工件固定好,第一滑台24驱动第一uvw对位平台3将工件运输到丝印部22进行丝印,此时第二uvw对位平台4在第二上料端23同步上料和固定工件,当第一uvw对位平台3上的工件丝印完成后,第一uvw对位平台3返回第一上料端21进行下料和重新上料,第二滑台25则同步驱动第二uvw对位平台4移动到丝印部22进行丝印,提高了丝印过程的效率,另外,第一uvw对位平台3和第二uvw对位平台4到达丝印部22时,对工件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工件在丝印部22上的相对位置都是相同的,确保丝印头对工件丝印效果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如图1、3和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驱动装置2采用第三滑台26,第一uvw对位平台3设置在第一上料端21上并和第三滑台2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uvw对位平台4设置在丝印部22上并和第三滑台2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首先,第一uvw对位平台3在第一上料端21进行上料,此时,第二uvw对位平台4位于丝印部22,待第一uvw对位平台3上好料后,第一吸附装置5将工件固定好,第三滑台26驱动第一uvw对位平台3将工件运输到丝印部22进行丝印,同时驱动第二uvw对位平台4联动并运行至第二上料端23,在丝印时,第二uvw对位平台4同步上料和固定工件,当第一uvw对位平台3上的工件丝印完成后,第一uvw对位平台3返回第一上料端21进行下料和重新上料,第二uvw对位平台4则同步移动到丝印部22进行丝印。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装置、第一uvw对位平台和第二uvw对位平台,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左侧、中部和右侧分别为第一上料端、丝印部、第二上料端,所述第一uvw对位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端上并和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uvw对位平台设置在所述丝印部上并和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uvw对位平台在所述第一上料端和所述丝印部之间运行,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uvw对位平台在所述丝印部和所述第二上料端之间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所述第一滑台和所述第二滑台的一端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上料端和第二上料端,另一端在所述丝印部对接,所述第一uvw对位平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台的动力输出端且和所述第一滑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二uvw对位平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台的动力输出端且和所述第二滑台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第三滑台,所述第一uvw对位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端上并和所述第三滑台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uvw对位平台设置在所述丝印部上并和所述第三滑台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吸附装置和第二吸附装置,所述第一吸附装置包括第一载板和第一吸附底板,所述第一载板安装在所述第一uvw对位平台上方,所述第一载板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一吸附底板安装在所述第一载板底部且对应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吸附底板底部设有第一抽气孔,所述第二吸附装置和所述第一吸附装置结构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丝印台运输机构,包括机架、驱动装置、第一UVW对位平台和第二UVW对位平台,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驱动装置左侧、中部和右侧分别为第一上料端、丝印部、第二上料端,第一UVW对位平台设置在第一上料端上并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UVW对位平台设置丝印部上并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UVW对位平台在第一上料端和丝印部之间运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UVW对位平台在丝印部和第二上料端之间运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设置双丝印台用于上料和下料,使效率提高一倍,同时,第一UVW对位平台和第二UVW对位平台能够移动到同一个丝印位置,这样保证了丝印效果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良杰;徐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纬斯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