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圈、含补强圈的保温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7137发布日期:2021-01-01 13:2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补强圈、含补强圈的保温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温罐的补强圈及应用补强圈的保温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保温罐的罐体一般由同心设置的内胆和外壳组成,内胆和外壳之间形成保温层,通常先加工内胆,再将内胆放入外壳的壳体,最后安装外壳的上盖进行封装。加工过程中,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保温罐内胆容易发生变形而与外壳发生位置偏移,使得保温腔在保温罐的各处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保温罐的保温效果;二是在焊接外壳上盖时,难以控制最后一道焊缝(外壳上盖与外壳本体之间焊缝)的平整度和光滑度,进而影响该道焊缝的美观度和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对保温罐的内胆和外壳之间进行补强、约束限制二者相对位置的补强圈、含补强圈的保温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补强圈,包括圈体和至少三个翅板,所述圈体呈环状,所述翅板为板状且其头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圈体的内环表面,所述翅板的尾端朝向所述圈体的圆心方向伸出;所述至少三个翅板均布在所述圈体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圈体的侧壁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翅板的头端平行于所述圈体的侧壁,所述翅板的尾端设有用于连接保温罐内胆的连接边。

进一步地,所述圈体的侧壁与保温罐外壳顶部的内表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翅板的头端与所述圈体的侧壁内表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翅板的尾端设有用于连接保温罐内胆的连接边。

含补强圈的保温罐,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圈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顶部的内表面焊接连接,所述补强圈的翅板的尾端与所述内胆顶部的外表面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外壳上盖,所述外壳本体和所述外壳上盖连接处具有外壳顶部焊缝,所述补强圈的圈体覆盖所述外壳顶部焊缝。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内胆上盖,所述内胆本体和所述内胆上盖连接处具有内胆顶部焊缝,所述翅板的尾端覆盖所述内胆顶部焊缝。

本实用新型中补强圈的圈体外端与保温罐的外壳焊接连接,翅板端与内胆焊接相连,在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若干稳固的径向翅形支撑,可有效约束外壳与内胆的相对位置,加强二者的结合强度,使得保温罐结构稳定、导热均匀。此外,圈体能够作为最后一道焊缝在焊接过程中的衬托作用,使之平整、美观,焊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补强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补强圈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补强圈与内胆焊接前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焊接后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补强圈与外壳焊接前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焊接后示意图,

图7是图6的轴向剖面图,

图8是图6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外壳,10-外壳本体,11-外壳上盖;

2-内胆,20-内胆本体,21-内胆上盖;

3-补强圈,30-圈体,31-翅板,3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补强圈,包括圈体30和至少三个翅板31,圈体30呈环状,翅板31为板状且其头端固定连接在圈体30的内环表面,翅板31的尾端朝向圈体30的圆心方向伸出;至少三个翅板30均布在圈体30的内侧。补强圈3的圈体30用于连接保温罐的外壳1,翅板31用于连接内胆2,三者通过焊接连接,这样在外壳1与内胆2之间形成若干稳固的径向翅形支撑,可有效约束外壳1与内胆2的相对位置,在二者之间形成均匀分布的导热空腔,可提高保温罐的机械稳定性能,确保保温罐各处能够均匀导热。

圈体30的侧壁垂直于水平面;翅板31的头端用于与圈体内壁焊接的侧面平行于圈体30的侧壁,从而使圈体30与翅板31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焊接最为牢固,翅板31的尾端设有用于连接保温罐内胆2的连接边,该连接边贴合内胆2的表面,使得二者能够牢固地焊接连接。

圈体30的侧壁与保温罐外壳1顶部的内表面形状相适配,在补强圈3应用于外壳1的壳体和盖体的交接弯折处时,圈体30具有与外壳1匹配的弯折造型,以确保圈体30能够与外壳1内表面紧密贴合,从而确保焊接牢靠;翅板31的头端与圈体30的侧壁内表面形状相适配,翅板31的尾端设有用于连接保温罐内胆2的连接边,同样地,在翅板31与内胆2的连接处位于内胆2壳体和盖体的交接弯折处时,翅板31的尾端连接边具有与之匹配的造型以确保焊接牢靠。

含补强圈的保温罐,包括外壳1和内胆2,圈体30的外表面与外壳1顶部的内表面焊接连接,补强圈3的翅板31的尾端与内胆2顶部的外表面焊接连接。补强圈3在外壳1与内胆2之间形成若干稳固的径向翅形支撑,使得二者具有稳定的相对位置,保温空腔分布均匀。

外壳1还包括外壳本体10和外壳上盖11,外壳本体10和外壳上盖11连接处具有外壳顶部焊缝,补强圈3的圈体30覆盖外壳顶部焊缝,补强圈3的圈体30与外壳本体10和外壳上盖11在三者的邻接处焊接连接。

内胆2还包括内胆本体20和内胆上盖21,内胆本体20和内胆上盖21连接处具有内胆顶部焊缝,翅板31的尾端覆盖内胆顶部焊缝,补强圈3的翅板31与内胆本体20和内胆上盖21在三者的邻接处焊接连接。

含补强圈的保温罐的加工方法:

s1:补强圈3加工;

s1.1:根据外壳1顶部内表面形状,加工环状圈体30,使得圈体30侧壁的形状与外壳1内表面焊接处形状相匹配,

s1.2:加工翅板31,根据环状圈体30内表面形状,加工翅板31的头端,使得翅板31与圈体30的连接侧面与圈体30内环表面相贴合;根据内胆2顶部外表面形状,加工翅板31的尾端,使得翅板31的尾端形状与内胆2外表面焊接处的形状相匹配,

s1.3:在圈体30内周向均匀焊接固定至少三个翅板31,

制得补强圈3;

s2:将补强圈3的翅板31尾端与内胆2顶部外表面焊接连接;

s3:将外壳本体10套设在内胆2外,使外壳本体10的顶缘低于补强圈圈体30的顶缘,再将外壳上盖11压设于外壳本体10顶缘上,在补强圈圈体30、外壳本体10和外壳上盖11三者的邻接处从外侧通过焊接连接,使得保温罐的外壳1和内胆2通过补强圈3的支撑约束形成稳定的连接,在外壳1和内胆2之间形成均匀分布的保温空腔,从而实现均匀导热。

步骤s3中还可在将外壳上盖11压设于外壳本体10顶缘上之前,先将外壳本体10的上缘与补强圈圈体30外表面进行焊接,这种“预焊接”,可进一步增强补强圈3与外壳1的连接可靠性,适用于制备较高强度需求的保温罐。

步骤s2中还可最后在补强圈3上切出安装上限液位检测装置的缺口32,用于安装上限液位计对保温罐内液体液位进行直观的显示。

对于本案所公开的内容,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案所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案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案所公开的内容,对其中某些技术特征作出的变换均应在本案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