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0044发布日期:2021-01-05 17: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属于钢渣处理设备及运用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约有1亿吨钢渣产生,处理后的钢渣利用率仅为25%,难点在于熔融钢渣的冷却与渣铁的分离;炼钢炉排出的钢渣温度在1500℃左右而呈液态,目前连铸铸余渣和脱硫渣均由钢渣罐中间储存,由于炼钢炉为间隙性排渣,钢渣处理过程又都是间断性操作,使一个渣罐需要接受来自多个炉子的脱硫钢渣,随着时间的增加钢渣温度逐渐降低,状态也由1500℃左右的液态变为700℃左右的半固态化,给后续的铁元素回收增大难度。

我国各钢厂产生的脱硫渣多采用带罐打水的处理工艺,打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需配套除尘设施;常用的方式有翻转除尘罩和移动除尘罩,与传统固定除尘罩相比翻转除尘罩和移动除尘罩除尘效果差,扬尘大,且设备接口处腐蚀严重,自动化程度低,严重影响车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及其运转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在转运场地地面上的两段双列轨道,分别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沉入所述地面的地轨,分别是第一地轨和第二地轨,所述轨道与所述地轨彼此垂直相交并形成平面内的回字形,所述轨道与所述地轨相交的四个端部构成所述回字形的四个角;

所述轨道上排满且相互紧靠的多个台车,所述地轨上均放置有地轨小车,所述地轨小车的上表面与所述地面基本齐平,所述地轨小车沿所述地轨往复运动;位于所述回字形的呈对角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液压推杆;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的除尘罩,所述除尘罩通过固定管路连接抽风机。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压推杆的推动距离为所述一辆台车的宽度。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压推杆分别为第一液压推杆和第二液压推杆。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轨上均放置有一个地轨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台车、地轨小车和液压推杆实现渣罐沿封闭式环链步进式前进的循环转运,相比现有技术的渣罐位置固定不动除尘罩移动的除尘方式,本实用新型突破这一现有惯性模式,改为渣罐沿环路步进移动而除尘罩固定的方式,显著提高除尘设备的密封性和除尘效果且大大减少了除尘设备的成本;而且渣罐步进移动设备的投入也不高且装置自动化程度高,从而使渣罐除尘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轨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地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例: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12、第一地轨2、第二地轨3、台车4、台车4-1、台车4-n、第一地轨小车5、第二地轨小车6、第一液压推杆7、第二液压推杆8、钢渣罐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钢渣罐9的除尘转运设施,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在转运场地地面上的两段双列轨道,轨道包括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12,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沉入地面的地轨,地轨包括第一地轨2和第二地轨3,轨道与地轨彼此垂直相交并形成平面内的回字形,轨道与地轨相交的四个端部构成回字形的四个角;

轨道上排满且相互紧靠的多个台车,台车包括台车4、台车4-1~台车4-n,第一地轨2和第二地轨3上均放置有地轨小车,地轨小车的上表面与地面基本齐平,地轨小车沿地轨往复运动;位于回字形的呈对角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的推动距离为一辆台车的宽度,液压推杆分别为第一液压推杆7和第二液压推杆8;第一轨道1或第二轨道1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的除尘罩,除尘罩通过固定管路连接抽风机。

用行车将钢渣罐9从位于第一轨道1的一端且回字形的一角的第一地轨小车5上的台车4上吊进或吊出,移动第一地轨小车5从第一轨道1的一端到另一端,启动第一液压推杆7将第一地轨小车5上的台车4推入第一轨道1上并使第一轨道1上其他的台车4-1~4-n发生逐一的第一移动。

远离第一液压推杆7推动位置,位于第一轨道1末端的台车4-n被推动至第二地轨小车6上,移动第二地轨小车6从第二轨道12的一端到另一端,启动第二液压推杆8将第二地轨小车6上的台车推入第二轨道12上并使第二轨道12上台车发生与第一移动方向相反的逐一的第二移动,以形成钢渣罐9沿回字形的循环移动,启动抽风机对位于第一轨道1或第二轨道12上的除尘罩形成负压。

一种钢渣罐9的除尘转运方法,除尘转运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位于所述回字形一角的所述第一地轨2的一端作为钢渣罐9进出转运场地的固定区域,位于第一地轨2上的地轨小车作为第一地轨小车5,位于第二地轨3上的地轨小车作为第二地轨小车6,在第一地轨小车5和第二地轨小车6上放置台车4、台车4-1~台车4-n,且第一地轨小车5和第二地轨小车6上不同时放置台车,除尘期间开启抽风机;

步骤二:通过行车将钢渣罐9吊放至第一地轨小车5上的台车4上,沿第一地轨2移动第一地轨小车5至第一地轨2的另一端,并使载有钢渣罐9的台车4与第一轨道1上的其他台车4-1~4-n对齐;

步骤三:启动第一地轨2另一端处外侧的第一液压推杆7,第一液压推杆7将所述载有钢渣罐9的台车4推离第一地轨小车5并紧贴第一轨道1上的其他台车,第一轨道1上的台车在第一液压推杆7的推动下一个接一个的向第二地轨3移动,第一轨道1上最末端的台车4-n被推至第二地轨小车6;第一地轨小车5上的台车4完全脱离第一地轨小车5后,第一地轨小车5返回第一地轨2的一端;

步骤四:启动第二地轨小车6上的台车4-n,从第二地轨3的另一端向一端移动,并使载有钢渣罐9的台车与第二轨道12上的台车4对齐,启动第二地轨3外侧的第二液压推杆8,第二液压推杆8将第二地轨小车6搭载的台车4-n推至第二轨道12上并紧贴第二轨道12上的台车,第二轨道12上的台车在第二液压推杆8的推动下一个接一个的向第一地轨2的一端移动,第二轨道12上最末端的台车被推至第一地轨小车5上;

步骤五:若被推至第一地轨小车5上的台车载有钢渣罐9,通过行车将钢渣罐9吊走,然后反复执行步骤一至步骤五;

若被推至第一地轨小车5上的台车没有载有钢渣罐9,反复执行步骤一至步骤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在转运场地地面上的两段双列轨道,分别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沉入所述地面的地轨,分别是第一地轨和第二地轨,所述轨道与所述地轨彼此垂直相交并形成平面内的回字形,所述轨道与所述地轨相交的四个端部构成所述回字形的四个角;

所述轨道上排满且相互紧靠的多个台车,所述地轨上均放置有地轨小车,所述地轨小车的上表面与所述地面基本齐平,所述地轨小车沿所述地轨往复运动;位于所述回字形的呈对角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的除尘罩,所述除尘罩通过固定管路连接抽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推杆的推动距离为所述一辆台车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推杆分别为第一液压推杆和第二液压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上均放置有一个地轨小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渣罐步进环链式除尘转运设施,属于钢渣处理设备及运用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在转运场地地面上的两段双列轨道,分别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沉入地面的地轨,分别是第一地轨和第二地轨,轨道与地轨彼此垂直相交并形成平面内的回字形,轨道与地轨相交的四个端部构成回字形的四个角。本实用新型利用台车、地轨小车和液压推杆实现渣罐沿封闭式环链步进式前进的循环转运,显著提高除尘设备的密封性和除尘效果且大大减少了除尘设备的成本;而且渣罐步进移动设备的投入也不高且装置自动化程度高,从而使渣罐除尘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曲会东;刘杉;刘斌;金立;桂富;范彩凤;邢超;丁建宁;孔培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旭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