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4453发布日期:2021-04-06 12:2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属于便携式起重设备扳手零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扳葫芦属于便携式小型起重设备,通过人手施力于扳手上,利用杠杆原理提升载荷或张紧电缆,广泛应用在工厂、货栈、码头、电站、伐木场等场合,是起升搬运物品、架空紧线的操作便利的起重设备。

扳手外板由外板盖和向下延伸成一体的捏手组成,外板盖与内板盖对合并固定连接,外板盖与内板盖分别开设的座孔供换向棘轮组装,以及供换向棘爪轴安装,内板盖固定在棘轮罩上。

扳手外板由薄板材在折弯机上加工成形,其中,捏手折弯后在对合处通过点焊连接成矩形管壳结构,而外板盖由平板部和折边部组成。

仔细分析上述结构,不难发现存在如下技术不足:

由于外板盖仅简单地由平板部和折边部组成,存在强度较差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平板部易扭曲,以及折边部易屈服变形甚至开裂,不耐用;

由于捏手在其对接处的焊点之间留有间隔,捏手屈服变形后导致焊点的焊接力减弱,从而影响捏手的整体强度,甚至会出现脱焊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扳手外板由外板盖和从外板盖向下延伸成一体的捏手组成,外板盖由平板部和折边部组成,平板部上呈上、下开设有换向棘轮座孔、换向棘爪轴孔,捏手为矩形管壳结构,其改进点是在平板部上形成有朝其外壁拱起的第一筋状结构;在折边部上形成有朝其外壁凸起的第二筋状结构。

上述捏手沿其对合缝隙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焊缝。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平板部和折边部分设第一筋状结构、第二筋状结构后,开设有换向棘轮座孔、换向棘爪轴孔后的外板盖其机械强度得到提高,平板部不再扭曲,折边部不易屈服变形、不再开裂,本实用新型加强型扳手外板经久耐用。

摒弃现有技术捏手在其对接处的焊点之间留有间隔,取而代之的是沿其对合缝隙的长度方向设置焊缝,从而提高了捏手的整体强度,捏手不再屈服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强型扳手外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强型扳手外板的一立体图(内壁可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强型扳手外板的另一立体图(外壁可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2、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它是由外板盖1和从外板盖向下延伸成一体的捏手2组成,外板盖1由平板部11和折边部12组成,平板部11上呈上、下开设有换向棘轮座孔10-1、换向棘爪轴孔10-2,捏手2为矩形管壳结构,其改进点是在平板部11上形成有朝其外壁拱起的第一筋状结构11-1;在折边部12上形成有朝其外壁凸起的第二筋状结构12-1。

捏手2沿其对合缝隙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焊缝20,焊缝即谓焊点,焊点连续不间断。

在平板部11上位于换向棘爪轴孔10-2的下方还隔设有弹簧座安装孔10-3。

第二筋状结构12-1从换向棘轮座孔10-1附近延伸至弹簧座安装孔10-3附近。

第一筋状结构11-1从换向棘爪轴孔10-2附近延伸至弹簧座安装孔10-3附近。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扳手外板由外板盖和从外板盖向下延伸成一体的捏手组成,

外板盖由平板部和折边部组成,平板部上呈上、下开设有换向棘轮座孔、换向棘爪轴孔,

捏手为矩形管壳结构,

其特征是在平板部上形成有朝其外壁拱起的第一筋状结构;在折边部上形成有朝其外壁凸起的第二筋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手沿其对合缝隙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焊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扳葫芦用的加强型扳手外板,属于便携式起重设备扳手零件技术领域。它是由外板盖和从外板盖向下延伸成一体的捏手组成,外板盖由平板部和折边部组成,平板部上呈上、下开设有换向棘轮座孔、换向棘爪轴孔,捏手为矩形管壳结构,在平板部上形成有朝其外壁拱起的第一筋状结构;在折边部上形成有朝其外壁凸起的第二筋状结构。平板部和折边部分设第一筋状结构、第二筋状结构后,开设有换向棘轮座孔、换向棘爪轴孔后的外板盖其机械强度得到提高,平板部不再扭曲,折边部不易屈服变形、不再开裂,本实用新型加强型扳手外板经久耐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忠;张哲兴;张贺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高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