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轮升降组件及移动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5014发布日期:2021-04-14 02:3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滚轮升降组件及移动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车辆维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滚轮升降组件及移动举升机。


背景技术:

2.举升机在汽车维修养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整车大修,还是小修保养,都离不开它;其产品性质、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规模各异的维修养护企业中,无论是维修多种车型的综合类修理厂,还是经营范围单一的街边店,几乎都配备有举升机。
3.现有的举升机通常是固定安装于车辆维修站,但对于在野外的车辆,或者车辆在不便于拖运的地方出现故障时,需要一种能够移动的举升机,使用移动举升机能够随时随地对故障车辆进行举升和维修,十分便捷。
4.移动举升机包括用于驱动移动举升机移动的滚轮,而在移动举升机进行举升的过程中,因滚轮与地面接触,会使得举升机承受的重量压载在滚轮上,容易致使滚轮因受力过重而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滚轮升降组件及移动举升机,旨在解决现有移动举升机的滚轮在举升的过程中容易因受力过重而造成损伤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滚轮升降组件,应用于移动举升机;所述滚轮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一连接件、第一滚轮和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举升机的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杆,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滚轮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提升或反向落下。
8.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滚轮通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
9.优选的,所述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移动举升机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
10.优选的,所述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转杆、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二滚轮和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举升机的主体;
11.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杆;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举升机的主体;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活动嵌设于所述滑槽;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连接件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提升或反向落下。
12.优选的,所述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举升机的主体;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移动举升机的主体转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三转杆的转动轴线。
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设置有滑柱;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活动嵌设于所述滑槽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滑柱活动嵌入所述滑槽。
15.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2个相对的第二板;2个第二板均连接1个所述滑柱;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2个相对的第三板;2个第三板均开设有1个所述滑槽;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二板上的所述滑柱分别滑动嵌入对应的所述第三板的所述滑槽中。
16.优选的,所述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移动举升机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举升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滚轮升降组件;所述第一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举升机的主体。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滚轮升降组件能够对调节第一滚轮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在移动举升机在进行举升的过程中,第一滚轮不与地面接触,即可避免第一滚轮承受移动举升机所承受的车辆的重量,从而避免第一滚轮因受力过重而造成损伤,从而提升移动举升机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滚轮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移动举升机的主体210第一转杆220第一连接件230连接板310第二转杆320第二连接件321第二板330第三连接件331第三板340第二滚轮350第三转杆
ꢀꢀ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实用新型提出滚轮升降组件及移动举升机。
31.请参考附图1,一种滚轮升降组件的一实施例,本滚轮升降组件应用于移动举升机;本滚轮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转杆210、第一连接件220、第一滚轮(未示出)和第一驱动部件(未示出);第一转杆210转动连接于移动举升机的主体100;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210,第一滚轮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二端;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杆210转动,以使第一连接件220转动以使第一滚轮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提升或反向落下。
3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滚轮升降组件能够对调节第一滚轮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在移动举升机在进行举升的过程中,第一滚轮不与地面接触,即可避免第一滚轮承受移动举升机所承受的车辆的重量,从而避免第一滚轮因受力过重而造成损伤,从而提升移动举升机的工作稳定性。
33.此外,如附图1所示,本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连接板230;连接板230连接(铰接)于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二端;第一滚轮通过转动连接于连接板230而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二端。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滚轮升降组件的结构更加完善,连接板230对第一滚轮的支撑效果更佳。
35.同时,如附图1所示,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未示出);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以检测移动举升机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可检测移动举升机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进而知晓第一滚轮是否和地面接触,从而防止第一滚轮在移动举升机工作时承重受力。
36.此外,如附图1所示,第一转杆210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转杆210彼此正相对;第一连接件220的数量为8个,8个第一连接件220彼此平行。
37.其中4个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其中1个第一转杆210;另4个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另1个第一转杆210。
38.其中4个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其中1个连接板230的四角位置;另4个第一连接件220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另1个连接板230的四角位置。第一滚轮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滚轮分别转动连接于2个连接板230。
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滚轮升降组件的结构更加完善,且第一滚轮对于移动举升机的支撑效果更好。
40.此外,如附图1所示,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转杆310、第二连接件320、第三连接件330、第二滚轮340和第二驱动部件(未示出);第二转杆310转动连接于移动举升机的主体100。
41.第二连接件3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310;第三连接件33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移动举升机的主体100;第二滚轮340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件330;第三连接件330的第二端开设有滑槽(未示出);第二连接件320的第二端活动嵌设于滑槽;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二转杆310转动,以使第二连接件320转动以使第三连接件330转动以使得第二滚轮340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提升或反向落下。
4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新增了一种能够调节滚轮升降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这里的第二滚轮340为驱动轮,前述第一滚轮为从动轮;通过第二驱动部件来驱动第二转杆310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件320转动以使第三连接件330转动以使得第二滚轮340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提升或反向落下。并以此调节第二滚轮340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防止移动举升机在正常工作时,第二滚轮340因和地面接触而承重受力。
43.同时,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三转杆350;第三转杆350转动连接于移动举升机的主体100;第三连接件330的第一端通过固定连接于第三转杆350与移动举升机的主体100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三转杆350,使得本滚轮升降组件的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44.且第二转杆31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三转杆350的转动轴线,这样更加节省空间。
45.此外,第二连接件320的第二端设置有滑柱(未示出);上述第二连接件320的第二端活动嵌设于滑槽的具体结构为:滑柱活动嵌入滑槽。通过设置滑槽和滑柱使得本滚轮升降组件的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46.同时,第二连接件320包括2个相对的第二板321;2个第二板321均连接有1个滑柱;第三连接件330包括2个相对的第三板331;2个第三板331均开设有1个滑槽;第二板321与第三板331一一对应;各第二板321上的滑柱分别滑动嵌入对应的第三板331的滑槽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滚轮升降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
47.此外,滚轮升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三连接件330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未示出);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以检测移动举升机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可检测移动举升机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进而知晓第二滚轮340是否和地面接触,从而防止第一滚轮在移动举升机工作时承重受力。
48.上述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均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体积小巧,适合在本滚轮升降组件中使用。
4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举升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滚轮升降组件;第一转杆210转动连接于移动举升机的主体100。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