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3267发布日期:2021-03-12 10:5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台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台架,主要用于棒材或管材的自动上料,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棒材或管材加工领域中,往往需要对棒材或管件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部分工件需要进行切割,部分工件需要进行弯曲,部分工件需要进行焊接;但是无论以何种形式对棒材或管材进行加工,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必须实现棒材或管材的自动上料,才能达到自动化生产的基本条件。

目前现有的棒材或管材自动上料机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并且如何实现管件单个、依次有序的进行上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820133038.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管材弯管机的上料装置,包括储料组件、分料组件和送料组件,所述储料组件包括储料仓,储料仓内部设有吊带,储料仓后部设有吊带固定板、前部设有导向轮;还包括第一电机,吊带一端卷绕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绕过导向轮通过吊带固定板固定在储料仓上;通过储料组件、分料组件和送料组件组合来实现钢管上料的自动上料、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储料仓中设置的吊带来对钢管进行送料,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吊带的伸缩,从而快速将储料仓的钢管送入分料组件,通过分料组件中的分料气缸推动推料块来对钢管进行连续送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上述上料装置的储料组件通过电机卷绕吊带从而提升储料仓内的棒材或管材,由于吊带仅在一端卷绕,因此在提升过程中吊带内的棒材与棒材(或管材与管材)之间存在相对滚动,容易对棒材(或管材)表面产生损伤,从而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上料台架,其通过主动拉带轮和从动拉带轮同步卷绕收集带,且通过控制二者的卷绕速度能够使得收集带最低点始终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从而防止收集带内的棒材或管材产生相对滚动,能够有效避免棒材或管材表面产生损伤,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料台架,它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多个支座,前后多个支座之间穿装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在支座位置处设置有主动拉带轮,所述从动轴在支座位置处设置有从动拉带轮,所述支座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主动拉带轮和从动拉带轮之间设置有收紧带。

可选的,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左右平行布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轮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轮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分别位于主动拉带轮和从动拉带轮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收紧带一端与主动拉带轮相连接,所述收紧带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后与从动拉带轮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最低位置处设置有配重轴。

可选的,所述配重轴通过锁紧块与收紧带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动拉带轮和从动拉带轮同步进行卷绕且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之间收紧带的最低点始终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

可选的,所述主动拉带轮的卷绕速度大于从动拉带轮的卷绕速度。

可选的,所述主动拉带轮与从动拉带轮的卷绕速度之比为(a-a)/(b-b),其中a为配重轴在最低点位置与第一支撑轮之间的收集带长度,a为配重轴在最高点位置与第一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b为配重轴在最低点位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b为配重轴在最高点位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料台架,其通过主动拉带轮和从动拉带轮同步卷绕收集带,且通过控制二者的卷绕速度能够使得收集带最低点始终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从而防止收集带内的棒材或管材产生相对滚动,能够有效避免棒材或管材表面产生损伤,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料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收紧带的卷绕状态示意图。

其中:

支座1

主动轴2

从动轴3

主动拉带轮4

从动拉带轮5

第一支撑轮6

第二支撑轮7

收紧带8

配重轴9

锁紧块10

主动链轮11

从动链轮12

传动链条13

电机14

收集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上料台架,它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多个支座1,前后多个支座1之间穿装有主动轴2和从动轴3,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左右平行布置,所述主动轴2在支座1位置处设置有主动拉带轮4,所述从动轴3在支座1位置处设置有从动拉带轮5,所述支座1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所述第一支撑轮6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轮7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分别位于主动拉带轮4和从动拉带轮5的上方,所述主动拉带轮4和从动拉带轮5之间设置有收紧带8;

所述收紧带8一端与主动拉带轮4相连接,所述收紧带8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后与从动拉带轮5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之间收紧带8的最低点位置处设置有配重轴9;

所述配重轴9通过锁紧块10与收紧带8相连接;

所述主动拉带轮4和从动拉带轮5同步进行卷绕且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之间收紧带8的最低点(即配重轴9)始终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

所述主动拉带轮4的卷绕速度大于从动拉带轮5的卷绕速度;

所述主动拉带轮4与从动拉带轮5的卷绕速度之比为(a-a)/(b-b),其中a为配重轴在最低点位置与第一支撑轮之间的收集带长度,a为配重轴在最高点位置与第一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b为配重轴在最低点位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b为配重轴在最高点位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

所述主动轴2上设置有主动链轮11,所述从动轴3上设置有从动链轮12,所述主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2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13,所述主动轴2通过电机14进行驱动;

所述支座1在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之间设置有收集槽15。

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多个支座(1),前后多个支座(1)之间穿装有主动轴(2)和从动轴(3),所述主动轴(2)在支座(1)位置处设置有主动拉带轮(4),所述从动轴(3)在支座(1)位置处设置有从动拉带轮(5),所述支座(1)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所述主动拉带轮(4)和从动拉带轮(5)之间设置有收紧带(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左右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轮(6)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轮(7)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分别位于主动拉带轮(4)和从动拉带轮(5)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带(8)一端与主动拉带轮(4)相连接,所述收紧带(8)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后与从动拉带轮(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之间的收紧带(8)最低位置处设置有配重轴(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轴(9)通过锁紧块(10)与收紧带(8)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拉带轮(4)和从动拉带轮(5)同步进行卷绕且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轮(6)和第二支撑轮(7)之间收紧带(8)的最低点始终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拉带轮(4)的卷绕速度大于从动拉带轮(5)的卷绕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料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拉带轮(4)与从动拉带轮(5)的卷绕速度之比为(a-a)/(b-b),其中a为配重轴在最低点位置与第一支撑轮之间的收集带长度,a为配重轴在最高点位置与第一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b为配重轴在最低点位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b为配重轴在最高点位置与第二支撑轮之间的收紧带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台架,它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多个支座,前后多个支座之间穿装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在支座位置处设置有主动拉带轮,所述从动轴在支座位置处设置有从动拉带轮,所述支座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主动拉带轮和从动拉带轮之间设置有收紧带。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拉带轮和从动拉带轮同步卷绕收集带,且通过控制二者的卷绕速度能够使得收集带最低点始终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进行提升,从而防止收集带内的棒材或管材产生相对滚动,能够有效避免棒材或管材表面产生损伤,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袁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圆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