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式防堵落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4270发布日期:2021-02-27 13:1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式防堵落煤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煤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振动式防堵落煤筒。


背景技术:

[0002]
输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落煤筒堵煤这一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燃料输送过程的非正常中断,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清理,严重的堵煤还造成输煤设备的损坏,对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如果遇到天气潮湿或煤湿度大的情况,会导致煤粘附在落煤筒侧壁,从而造成落煤筒的堵塞,需要人工或采用设备进行清理疏导;煤炭在经落煤筒落到输送皮带的过程中,煤炭的分布不均匀,使煤炭容易堆积扎堆,造成输煤设备的损坏,并且使堵塞现象进一步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式防堵落煤筒,通过在筒体内设置振动机构,从而使落煤筒保持持续的振动,防止煤炭在筒内堆积导致堵塞。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振动式防堵落煤筒,包括筒体,筒体由竖直段和设在竖直段下方的倾斜段两部分组成,竖直段的一端形成进煤口,倾斜段的一端形成出煤口,所述倾斜段的迎煤面设有振动机构,振动机构包括贴设在倾斜段内壁的振动板和设在倾斜段外壁的振动电机,振动板通过多根弹簧与筒体内壁连接,振动板的表面沿煤炭的流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均卡设有一根凸棱,相邻的凸棱之间形成条形的过煤腔,且每个过煤腔的直径大小均不相同,以实现振动电机带动振动板振动防止煤炭在振动板上堆积,进而使振动板上的煤炭可进入不同大小的过煤腔。
[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振动板沿煤流方向的两个侧边均设有用于限制振动板振动幅度的夹持机构,两个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弧形板和设置在弧形板两侧的翼板,翼板通过弧形板连接且和弧形板之间形成夹持腔,其中一个夹持机构的夹持腔朝向出煤口,另一个夹持机构的夹持腔朝向进煤口,振动板的侧边设置在夹持腔内并与夹持腔间隙配合,弧形板上设有多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弧形板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筒体的内壁连接。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相邻的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煤炭掉入振动板与筒体内壁之间间隙的弹性填充物。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筒体外设有对振动电机进行散热的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箱体和第一抽风机,振动电机通过格栅式支架设在箱体内,并将箱体分为进风区和出风区,所述第一抽风机将筒体内空气抽出,并通过第一进风管道送入进风区内对振动电机冷却,出风区通过第一出风管道向筒体内的振动板鼓风,以形成空气循环的同时,利用对振动电机的余热,对振动板上的积煤进行烘干和吹扫。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倾斜段迎煤面的对立面设有风干机构,风干机构包括第二出风管道和贴设在筒体内壁的吹风盘,吹风盘上开有多个出风孔,且吹风
盘通过第二出风管道与第一出风管道连接,以实现向振动板吹热风,对振动板上的煤炭进行风干。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出风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抽风机,第二抽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管道连通,第二抽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管道连通。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进风管道上设有煤尘净化机构,煤尘净化机构包括水箱、第二进风管道以及管道,水箱位于液面以下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口,水箱位于液面以上的位置设置有出气口,第二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一抽风机的出风口,第二进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与水箱的进气口连接,第一进风管道与水箱的出气口连接,管道的一端与第一抽风机的进风口,管道的另一端与竖直段上设有的开口连接。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竖直段的开口处设有过滤筛网,从而实现只吸收煤尘,避免煤炭被吸入管道。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槽内的两侧设有滑轨,所述凸棱的两边设在滑轨内,凸棱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长度,从而实现振动板振动时,凸棱沿煤炭落入方向往复运动,以避免煤炭卡在过煤腔内,过煤腔的宽度为从振动板中间向两边逐渐增大,凸棱的高度为从振动板中间向两边逐渐降低,以在相邻的凸棱之间形成落差,在振动板的振动下,煤炭从振动板的中间向两边运动。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筒体位于竖直段的两侧外壁上设有多个辅助振动机构,每个辅助振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筒体外壁的套筒和设置在套筒内的振动弹簧,振动弹簧的一端与套筒内壁连接,振动弹簧的另一端与筒体外壁连接。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内设置振动机构,振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筒体外壁的振动电机和设置在筒体迎煤面内壁的振动板,振动板通过多根弹簧与筒体内壁连接,振动板上设有多个条形的过煤腔,且每个过煤腔的大小深浅均不相同,在振动电机的振动下,筒体外壁进行振动,进而带动振动板振动,以使煤炭不易堆积堵塞筒体,煤炭经过振动板时,经振动板的振动,使煤炭通过不同大小的过煤腔,从而使煤炭在通过落煤筒时分布均匀,不易堆积,避免煤炭分布不均匀容易堆积扎堆,并且煤炭也可均匀的落在输送皮带上;
[0016]
2)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外设有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可将筒体内的空气抽出经煤尘净化机构的水箱对煤尘吸收和对空气降温后,通过冷空气带走振动电机的热量对其降温,同时冷空气变热,利用余热和风干机构将热空气对振动板进行烘干、吹扫避免湿度过大,煤炭容易粘附的问题,之后空气再次经煤尘机构吸收净化,从而形成一整套空气循环,风干机构吹起的煤尘又可经煤尘净化机构净化,并且在第一出风管道上设有第二抽风机,为了保证效率对空气循环系统进行加压;
[0017]
3)本实用新型在筒内进煤口处设置辅助振动机构,辅助振动机构,可以使整个筒壁的振动更加均匀,振动效果好;
[0018]
4)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可以对振动板的振动幅度进行一定的限制,也可通过调整夹持机构的夹持腔大小,来调整振动板的振动幅度或方向并对振动板弹簧处进行密封;
[0019]
5)本实用新型的凸棱在振动板振动时,凸棱可沿落煤方向往复运动,避免煤炭卡在过煤腔内;
[0020]
6)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连接杆与弧形板为螺丝固定,可将位于出煤口处的夹持
机构拆卸后将凸棱取下,方便清理、清洗。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振动机构俯视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吹风盘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系统示意图;
[0026]
附图说明:1、筒体,101、进煤口,102、出煤口,103、竖直段,104、倾斜段,2、振动板,201、安装槽,202、凸棱,203、过煤腔,3、振动电机,4、弹簧,5、夹持机构,501、弧形板,502、翼板,503、夹持腔,504、连接杆,505、填充物,6、风干机构,601、吹风盘,602、出风孔,603、第二出风管道,7、煤尘净化机构,701、第二进风管道,702、水箱,703、单向阀,8、箱体,801、进风区,802、出风区,803、第一进风管道,804、第一出风管道,805、第一抽风机、806、第二抽风机,807、管道,9、套筒,10、振动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总共分为振动机构、风干机构6、夹持机构5、煤尘净化机构7、空气循环系统以及辅助振动机构,其中煤尘净化机构7和风干机构6均为空气循环系统中的一环,如图1所示,一种振动式防堵落煤筒,包括筒体1,筒体1由竖直段103和设在竖直段103下方的倾斜段104两部分组成,竖直段103的一端形成进煤口101,倾斜段104的一端形成出煤口102,所述倾斜段104的迎煤面设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的振动板2两侧沿煤流方向的两个侧边设有夹持机构5,筒体1的外部设有用于对振动电机3散热的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内设有风干机构6和煤尘净化机构7,所述筒体1位于竖直段103的两侧外壁上设有多个辅助振动机构。
[0029]
振动机构实现落煤筒的防堵和煤炭均匀分布,如图1和2所示,振动机构设在倾斜段104的迎煤面,迎煤面既煤炭从竖直段103到倾斜段104处时,倾斜段104上主要承载煤炭的内壁,振动机构包括贴设在筒体1内壁的振动板2和设在筒体1外壁的振动电机3,振动板2通过多根弹簧4与筒体1内壁连接,振动板2的表面沿煤炭的走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安装槽201,安装槽201的长度与振动板2的长度一致,每个安装槽201内均卡设有一根凸棱202,相邻的凸棱202之间形成条形的过煤腔203,凸棱202在振动板2上的高度分布为从中间两边逐渐降低低,既将安装槽201的深浅设置的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变深,从而使每个过煤腔203的直径大小和深浅均不相同,以在相邻的凸棱202之间形成落差,安装槽201内的两侧设有滑轨,凸棱202的两边设在滑轨内,且凸棱202的长度小于安装槽201的长度,振动机构可实现振动电机3振动带动整个筒体1振动,进而使振动板2振动,煤炭从振动板2的中间的过煤腔203向两边的过煤腔203运动,防止煤炭堆积堵塞,并使煤炭均匀分布,使煤炭经过落煤筒后
落入输送带上分布的更加均匀,同时进一步提高该落煤筒的防堵功能,凸棱202在振动板2振动时可沿煤炭走向往复运动,避免煤炭卡在过煤腔203内。
[0030]
夹持机构5实现对振动板2振动幅度方向的限制、对振动板2和筒体1内壁之间的弹簧4处密封,防止煤炭掉入弹簧4处以及实现凸棱202在往复运动时对凸棱202的限位,如图2和3所示,夹持机构5包括弧形板501和设置在弧形板501两侧的翼板502,翼板502通过弧形板501连接且和弧形板501之间形成夹持腔503,其中一个夹持机构5的夹持腔503朝向出煤口102,另一个夹持机构5的夹持腔503朝向进煤口101,振动板2的侧边设置在夹持腔503内并与夹持腔503间隙配合,弧形板501上设有多根连接杆504,连接杆504的一端通过螺丝和螺栓与弧形板501连接,连接杆504的另一端与筒体1的内壁连接,相邻的连接杆504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煤炭掉入振动板2与筒体1内壁之间间隙的弹性填充物505,弹性填充物可以是橡胶、密封块等具有弹性,密封效果好的材质,因振动板2通过弹簧4连接固定,弧形板501通过连接杆504连接,夹持机构5的振动幅度远小于振动板2,并且夹持腔503与振动板2之间可设置为上下间隔小,左右间隔大,从而使振动板2沿煤炭走向振动的幅度大,沿弹簧4连接的内壁垂直方向振动的幅度小,并且必要时可在夹持腔503内加入密封条或少量填充物,避免煤炭从振动板2和夹持腔503之间的缝隙掉入弹簧4处,一般的将连接杆504的一端设置在筒体1的竖直段103上,使连接杆504与弧形板501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可使部分煤炭经过连接杆504和弧形板501时顺利平滑,并且也可将振动板2的厚度和夹持腔503设置一致,振动板2不完全伸满夹持腔503内,既振动板2会大幅度的沿煤炭走向往复振动,小幅度的沿弹簧4连接的筒体1内壁垂直方向伴随夹持机构5一起振动,另外因凸棱202卡设在振动板2的安装槽201内,夹持机构5可对凸棱202进行限位,位于筒体1出煤口102处的夹持机构5,其中的连接杆504的一端通过螺丝和螺栓与弧形板501连接,既可以将弧形板501拆卸,方便将凸棱202取出,进行清理。
[0031]
空气循环系统实现对振动电机3的散热,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箱体8和第一抽风机805,振动电机3通过格栅式支架设在箱体8内,并将箱体8分为进风区801和出风区802,所述第一抽风机805将筒体1内空气抽出,并通过第一出风管道804进入进风区801内对振动电机3冷却,出风区802通过第一出风管道804向筒体1内的振动板2鼓风,以形成空气循环的同时,利用对振动电机3余热,对振动板2上的积煤进行烘干和吹扫,空气循环系统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风干机构6和煤尘净化机构7,
[0032]
风干机构,风干机构6可实现对振动板2吹风,对一些湿度大,粘附在振动板2上的煤炭进行风干,避免煤炭长时间粘附,最终积少成多造成堵塞的问题,如图1和4所示,风干机构6设置在振动机构的对立面,正对着振动板2,风干机构6包括贴设在筒体1内壁的吹风盘601和第二出风管道603,吹风盘601上开有多个出风孔602,且吹风盘601通过第二出风管道603与第一出风管道603连接,以实现向振动板2吹风,对振动板2上的煤炭进行风干,其中,吹风盘601的宽度和振动板2保持一致,其上的多个出风孔602分布密集,将振动板2的过煤腔203覆盖完全,为了保证效率,所述第一出风管道804上设置有第二抽风机806,第二抽风机806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管道804连通,第二抽风机806的出风口与第二出风管道603连通,第二抽风机806可对空气循环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加压,图1所示的风干机构6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原理结构,实际中,第二抽风机806根据工作情况,可以固定在地面等可以固定的地方,并且第一出风管道804和第二出风管道603可根据第二抽风机806的位置,调整长度,位
置等。
[0033]
煤尘净化机构7可实现对煤尘的净化,因煤炭在筒体1内是动态的,并且因风干机构6的原因,会产生不小的煤尘,煤尘对工作环境的污染较大,因此通过煤尘净化机构7减缓煤尘量,如图1和5所示,煤尘净化机构7包括水箱702、第二进风管道701以及管道807,水箱702位于液面以下的位置设有进气口,水箱702位于液面以上的位置设有出气口,第二进风管道701的一端连接第一抽风机805的出风口,第二进风管道701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703与水箱702的进气口连接,第一进风管道803与水箱702的出气口连接,第一抽风机805的出风口通过管道807与竖直段103开设在位于倾斜段104的迎煤面同一侧的开口连接,所述竖直段103的开口处设有过滤筛网,从而实现只吸收煤尘,避免煤炭被吸入管道,上述的第一抽风机805和水箱702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固定在地面等可以固定牢靠的地方。
[0034]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煤尘净化机构7和风干机构6为在空气循环系统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从而共同形成一个循环回路,空气循环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通过第一抽风机805将筒体1内的气体抽出,并通过第一进风管道803进入进风区801内对振动电机3冷却,之后出风区802通过第一出风管道804和第二抽风机806的加压,再次将热空气吹回筒体1内对振动板2进行烘干,从而形成循环,风干机构6为在此基础上的改进,使该热空气正对着振动板2吹,完全覆盖到振动板2的过煤腔203,从而烘干振动板2上的具有吸附性的湿煤,进一步的因煤炭的流动和空气循环系统,筒体1内的煤尘较大,第一抽风机805可抽取带有煤尘的空气,在此基础上设置煤尘净化机构7,通过水箱702对煤尘吸收净化,并将热空气进行降温,提高对振动电机的散热效果,并利用振动电机3的余热又循环至风干机构6对振动板2进行烘干,提高风干效果从而形成完整的空气循环系统。
[0035]
辅助振动机构,因振动电机3设置在筒体1外壁,在振动电机3工作时,整个筒体1均为振动的,为保证振动的均匀和效果,在筒体1位于竖直段103的两侧外壁上设置多个辅助振动机构,每个辅助振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筒体1外壁的套筒9和设置在套筒9内的振动弹簧10,振动弹簧10的一端与套筒9内壁连接,振动弹簧10的另一端与筒体1外壁连接。
[0036]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电机3、第二抽风机806以及第一抽风机805可与遥控开关电性连接,也可分开控制,独立工作,在需要工作时,只需按下遥控开关即可。
[003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