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9483发布日期:2021-07-27 13:3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组合包装盒中,除了内盒体和外盒体外,还设有用于盖在外盒体上的碗盖(或盒盖),部件较多,使用起来诸多不便,如何在保持内盒体和外盒体正常使用情况下,省却了传统的碗盖(或盒盖)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包装盒,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何在保持内盒体和外盒体正常使用情况下,省却了传统的碗盖(或盒盖)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组合包装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包装盒,包括外盒体和内盒体,外盒体顶部开口,内盒体可分离地置于外盒体内部,所述内盒体内部设有第二容纳空间,内盒体与外盒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上设有用于同外盒体的开口部形成盖合状态的第二外延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外延部设置在内盒体顶部或内盒体的外侧面。

进一步,所述外盒体顶部设有第一外延部,第二外延部和第一外延部匹配形成盖合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二外延部为环绕内盒体的凹槽,第一外延部为环绕外盒体顶部的卷边部,该凹槽和卷边部匹配;

所述卷边部的截面为中空圆圈形或实心圆形,凹槽的截面为向下开口的弧形凹槽;或所述卷边部的截面为实心方形,凹槽的截面为向下开口的方形凹槽。

进一步,所述内盒体顶部开口且设有封口层。

进一步,所述内盒体底部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部,该凸起部的顶部平面和凸起部的侧面之间连接且呈圆角,凸起部的侧面与内盒体底部平面之间连接且呈圆角。

进一步,所述外盒体呈方形锥台状,内盒体呈方形锥台状;

所述内盒体的外侧面和/或外盒体的外侧面设有标签区;

所述封口层为易撕封口膜,易撕封口膜的一侧和/或一角设有易撕部;

所述第二外延部设有用于同第一外延部形成卡扣结构的卡扣部;

所述内盒体侧面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范围为5°至8°;所述外盒体侧面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范围为5°至8°;所述内盒体的外侧面与内盒体底面通过倾斜面连接,该倾斜面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范围为25°至30°;所述凸起部的侧面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范围为15°至20°。

进一步,所述第二外延部和第一外延部之间设有密封部和/或粘合部。

一种组合包装盒,包括设有第二容纳空间的内盒体、顶部开口的外盒体,内盒体置于外盒体之间并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上设有用于盖合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二外延部。

进一步,所述外盒体的内侧面设有环绕台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环绕内盒体,第二外延部置于该环绕台阶部上形成盖合状态。

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内盒体和外盒体组合而成,两个主要部分的构造,结构简单,体验感好。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碗盖的设计,内盒体的第二外延部与外盒体的第一外延部的连接部分,采用的是紧密扣合的设计,省却了传统的碗盖(或盒盖),结构稳定可靠、便于携带、使用更加便捷、没有多余碗盖部件,使用更加方便,节省制作材料。

2、本实用新型产品中内盒体的内凸起结构,相较于平底结构而言,起到加强筋作用,内盒体底部更加稳定,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的内容物。此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如何提高内盒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产品中内盒体的第二容纳空间视应用场景不同,放置的内容物也会相应变化,所需容纳空间也会不同。比如增加第二容纳空间的方法为扩大碗的碗口尺寸或加深内盒体的深度,此时外盒体也做相应调整,以满足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形成盖合状态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产品中内盒体和外盒体选择方形锥台状,方便排列放置,节省空间(横向空间和竖向空间),便于运输;另外该设计也便于使用者拿取或捧握内盒体和/或外盒体。此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如何便于将多个包装盒紧密排列,节约空间,便于运输的问题。

5、内盒体开口处采用易撕的封口膜设计,方便使用,防菌防灰尘,同时还能提升内盒体内容物的微波加热效率;易撕口设计方便撕开封口膜。此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如何便捷地揭去内盒体的封口膜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产品适用于预制包装的内容物,比如可微波加热的米饭、菜品、拌饭酱等包装形式,满足生活节奏快,口感要求高的消费者需求。在消费体验上,本实用新型产品充分考虑了加热效率、使用体验以及菜品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组合包装盒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组合包装盒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一种组合包装盒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一种组合包装盒的第二外延部和第一外延部形成盖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一种组合包装盒的立体图(剖视角度)。

图中:1为外盒体;1-1为第一容纳空间;1-2为第一外延部;1-3为第一侧壁;1-4为第一底面;

2为内盒体;2-1为第二容纳空间;2-2为第二外延部;2-3为第二侧壁;2-4为第二底面;2-5为倾斜面;2-6为凸起部;2-6-1为凸起部的顶部平面;2-6-2为凸起部的侧面;2-7为封口层;2-7-1为易撕部;2-8为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5,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组合包装盒,包括外盒体1和内盒体2,外盒体1顶部开口,内盒体2可分离地置于外盒体1内部(即内盒体2可以自外盒体1内部取出,两者分离开,便于使用),所述内盒体2内部设有第二容纳空间2-1,内盒体2与外盒体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2上设有用于同外盒体1的开口部形成盖合状态的第二外延部2-2。

所谓盖合状态,是指内盒体2及其第二外延部2-2一起覆盖在外盒体1顶部开口处,使得外盒体1形成盖紧状态(即内盒体2的第二外延部2-2同外盒体1的开口部形成盖合状态),此时内盒体2或内盒体2的一部分位于外盒体1内。

第一容纳空间1-1和第二容纳空间2-1既可以用来放置食物和/或物品,也可以用来搅拌食物(尤其是取出内盒体2后的外盒体1内空间),还可以盛装食物后通过微波加热食物。当然第一容纳空间1-1内容物和/或第一容纳空间1-1内容物,视应用场景的不同可进行调整;比如本实施例1中的一种组合包装盒用于拌饭,内盒体2内的第一容纳空间1-1装饭和水,外盒体1内的第二容纳空间2-1装拌饭酱和餐具,饭、水、拌饭酱和餐具均单独包装,使用时在拆开混合搅拌。此时取出内盒体2后的外盒体1内空间可以用于拌饭所需的“拌”的空间,相当于最终产品的加工场所。

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外延部2-2设置在内盒体2顶部,此时内盒体2基本位于外盒体1内,外形更加美观。第一容纳空间1-1大于第二容纳空间2-1,便于将内盒体2置于外盒体1内。

所述外盒体1顶部设有第一外延部1-2,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匹配形成盖合状态。此时第一外延部1-2是为了更紧密、更稳定地帮助内盒体2及其第二外延部2-2盖在外盒体1顶部的开口处,起到将外盒体1顶部的开口盖合的功能,内盒体2及其第二外延部2-2替代了碗盖或盒盖的功能,避免第一容纳空间1-1受到污染。

本实施例1中优选内盒体2顶部外边沿形状和外盒体1顶部内边沿形状相匹配(此处匹配是指内盒体2顶部外边沿形状和外盒体1顶部内边沿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外延部2-2为环绕内盒体2的凹槽,第一外延部1-2为环绕外盒体1顶部的卷边部(即此时外盒体1顶部形成环绕卷边碗口),该凹槽和卷边部匹配,即两者可以形成卡合状态,实现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卡合,完成内盒体2及其第二外延部2-2盖紧在外盒体1顶部的开口处的操作。

可选择的方案,比如所述卷边部的截面为中空圆圈形,凹槽的截面为向下开口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同中空圆圈形的卷边部能够形成卡合状态,也就是说弧形凹槽的弧度同卷边部的弧度一致。或者,所述卷边部的截面为实心圆形,弧形凹槽同实心圆形的卷边部能够形成卡合状态。此时截面为中空圆圈形或实心圆形的环绕卷边碗口设计,既美观且圆滑的结构可规避使用者被直角的结构割伤、刮伤。尤其中空圆圈形设计,还能够节省材料,减轻产品整体重量,符合纸碗的制造工艺,中空结构易实现量产。

或者,所述卷边部的截面为实心方形(比如呈现扁平状的方形),凹槽的截面为向下开口的方形凹槽;方形凹槽同实心方形的卷边部能够形成卡合状态。该设计能够帮助增加内盒体2的承重量,另外也可以将内盒体2的第二外延部2-2的凹槽结构加长加深,使凹槽结构的第二外延部2-2与外盒体1的侧壁接触,再一方面可以扩大内盒体2的横向尺寸,使外盒体1与内盒体2侧壁相互挤压产生摩擦力,达到卡紧的目的,此时内盒体2紧贴外盒体1的设计,即增大了第二容纳空间2-1的体积,提升第二容纳空间2-1置物容量。另外,当内盒体2的内容物越重,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之间也会卡合的越紧。

当然也可以是,内盒体2顶部外边沿形状和外盒体1顶部内边沿形状相近似或不相同,但是内盒体2顶部外边沿形状小于外盒体1顶部内边沿形状,以确保内盒体2能够置于外盒体1内部,此时第二外延部2-2为平面或具有倾斜角度的斜面(用于填补内盒体2顶部外边沿形状和外盒体1顶部内边沿形状之间缝隙或空间),平面或具有倾斜角度的斜面的第二外延部2-2上设有环绕内盒体2且能够同第一外延部1-2形成卡合的凹槽。

所述内盒体2顶部开口且内盒体2顶部设有封口层2-7,封口层2-7还以采用易撕的塑料薄膜或易撕纸制成(比如采用食品级材料,膜面空间预留可用于标签、不干胶的位置,标签与食品不直接接触,安全、环保),封口层2-7使得第二容纳空间2-1食物或物品可以无菌存储、与外界隔离开来。所述封口层2-7为易撕封口膜,易撕封口膜的一侧和/或一角设有易撕部2-7-1(又称易揭口),本实施例1中优选在易撕封口膜的一角设有易撕部2-7-1(比如在易撕封口膜的基础上,留有一小块便于使用者揭开的易撕口,可以提升消费者体验感),此时易撕部2-7-1同封口层2-7的易撕封口膜形成一体,可以是带弧度的类似三角形的形状,目的是便于使用者来住易撕部2-7-1后易于用力撕扯开封口层2-7;此处的易撕封口膜优选采用apet托盒易揭盖膜(又称apet包装技术,此技术采用的apet膜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这种材料所含化学元素与纸张一样为碳、氢、氧,属可降解性塑料。“apet托盒易揭盖膜”在满足易揭、无拉丝的需求之外具备呼吸气调功能,防止内容物的水分流失,保质期得到有效延长),该膜更易撕开,不拉丝,不残留胶状物质在碗上;apet托盒易揭盖膜,不仅可以防冷雾,不挂水珠,还具备呼吸气调功能,防止内容物的水分流失。而微波加热的原理就是加热水分子,进而使食物温度升高,应用此包装技术后,由于水分子几乎全保持在食物里,微波加热时,加热效率会更高。

另外,封口层2-7可以实现米饭、菜品、拌饭酱等的无菌存储在第一容纳空间1-1内,节省空间,减少使用者的物料增减操作,节省使用者操作步骤。

所述内盒体2底部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部2-6,该凸起部的顶部平面2-6-1和凸起部的侧面2-6-2之间连接且呈圆角2-8(即呈倒圆角结构),凸起部的侧面2-6-2与内盒体2底部平面(即第二底面2-4)之间连接且呈圆角2-8(即呈倒圆角结构)。所述凸起部的侧面2-6-2对应的边线同y轴(即垂直线)夹角范围为15°至20°,根据不同产品需求按照不同标准调整夹角,优选地凸起部的侧面2-6-2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为16°。

优选地,凸起部2-6凸起高度可以根据不同产品需求按照不同标准凸起,比如凸起高度为6mm,凸起部2-6的平面形状同内盒体2和/或外盒体1的外口形状相同,比如均为圆弧组成的方形,这样设计更加美观。

内盒体2底部向内凸起的凸起部2-6(即向上凸起)的设计,可以增加内盒体2的强度和稳定性。相较于平底结构,此凸起部2-6的凸起结构起加强筋的作用,且凸起部2-6与各平面连接处均为圆角2-8,圆角可使力分布均匀,承载能力更强,进一步使整个内盒体2、内盒体2和外盒体1的结构更加稳定。

内盒体2底部向内凸起的凸起部2-6(即向上凸起)的设计,增大了内盒体2内表面的表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比如微波加热时的加热效率)。

所述外盒体1呈方形锥台状(比如四方形碗体设计,整体成锥台状),内盒体2呈方形锥台状(比如四方形碗体设计,整体成锥台状),两者的方形锥台优选上大下小设置,两者的侧面均为倾斜设计,方便使用者托住(或端握)外盒体1和/或内盒体2;另外,横向排列时方形可比圆形更节省空间,而锥台的设计,由于碗壁(比如内盒体2的侧壁、外盒体1的侧壁)具有向内的斜度,故竖向的堆叠可使上面的碗(位于上方的外盒体1底部)更加稳当地置于下面的碗上(位于下方的内盒体2顶部上),从而实现自上而下地紧密堆叠,节约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便于运输。另外,锥台设计,也便于同一个组合包装盒中的内盒体2底部嵌入外盒体1内。此时优选外盒体1和内盒体2的横截面形状相似且呈比例设置。

比如,所述内盒体2侧面(即第二侧壁2-3)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范围为5°至8°,该夹角优选6°;所述外盒体1侧面(即第一侧壁1-3)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范围为5°至8°,该夹角优选6°,此角度斜度适中,不至于使碗的容纳空间过大或过小,且符合人体审美。

所述内盒体2的外侧面与内盒体2底面(即第一底面2-4)通过倾斜面2-5连接,该倾斜面2-5对应的边线同y轴夹角范围为25°至30°,该夹角优选为29°,形状美观,防止划伤,便于内盒体2底部嵌入外盒体1内。

所述内盒体2的外表面(比如内盒体2外侧面(即第二侧壁2-3)和/或内盒体2底部外表面)和/或外盒体1的外表面(比如外盒体1外侧面和/或外盒体1底部外表面)设有标签区(或称“标识区”),使得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更灵活的展现品牌和形象的能力。比如内盒体2的外表面设有的标签区和外盒体1的外表面设有的标签区,预留可用于标识或黏贴标签、黏贴不干胶的位置,此时标签与食品不直接接触,安全、环保。

标签区内还可以采用膜内贴标技术和/或将标签与碗做成一体;还可以采用食品级材料做成标签,这样无污染;另外,未食用前,第一容纳空间1-1内的食材均有包装袋密封好,有效降低标签污染食物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1中的内盒体2和封口层2-7的材质为食品级pp/pet材料,一次吸塑或注塑成型。外盒体1采用食品级纸材料制成。

内盒体2和外盒体1可以采用预制包装方式使用,比如预先定量包装各个包装袋中的食品和/或物品放入第一容纳空间1-1和/或第二容纳空间2-1,或者将预先定量食品直接包装或制作在第一容纳空间1-1和/或第二容纳空间2-1。

内盒体2和外盒体1采用可微波加热材料制成,实现第一容纳空间1-1和/或第二容纳空间2-1食物即热即食功能。

具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组合包装盒,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2-2设有用于同第一外延部1-2形成卡扣结构的卡扣部(附图中未显示),起到将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卡紧的目的,间接实现内盒体2及其第二外延部2-2盖紧在外盒体1上的目的,提高内盒体2和外盒体1之间密封效果。

具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组合包装盒,本实施例3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2-2设置在内盒体2的外侧面,此时内盒体2顶部略高于第二外延部2-2,这样能够扩大第一容纳空间1-1的容量,内盒体2略高于第二外延部2-2的部位便于使用者拿捏,将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分开,进而将内盒体2及第二外延部2-2至外盒体1分离开来。

具体实施例4,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组合包装盒,本实施例4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之间设有密封部和/或粘合部,密封部能够提高第一容纳空间1-1的密封效果;粘合部增加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之间的粘合力,间接地提高第一容纳空间1-1的密封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当内盒体2和外盒体1组合(即内盒体2内装有内容物且封口层2-7封口、外盒体1装有内容物、以及内盒体2盖章外盒体1上)后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外表面(即外盒体1外表面和内盒体2顶端外表面)紧密包括至少一层易撕的保护层(比如塑料膜),这样既可以加强内盒体2和外盒体1之间盖紧力度,防止两者分离,同时也将该整体内的两个容纳空间同外部空间隔离,起到防菌、防灰尘作用,干净卫生。

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外延部2-2上设置(附图中未显示)提拉部,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延部2-2内侧面和/或外侧面,通过拉起提拉部便于将第二外延部2-2和第一外延部1-2分开,进而将内盒体2及第二外延部2-2至外盒体1分离开来。

另外,内盒体2和外盒体1也可以采用圆形锥台状设计,外表美观。

另外,外盒体1底部内凹设计或外盒体1底面(即第一底面1-4)高于外盒体1侧面底端,起到防烫功能,避免使用者烫伤。

具体实施例5,本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组合包装盒,本实施例5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组合包装盒,包括设有第二容纳空间2-1的内盒体2、顶部开口的外盒体1,内盒体2置于外盒体1之间并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2上设有用于盖合第一容纳空间1-1的第二外延部2-2。所述外盒体1的内侧面设有环绕台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2-2环绕内盒体2,第二外延部2-2置于该环绕台阶部上形成盖合状态。

当第一容纳空间1-1和/或第二容纳空间2-1中内容物(比如食物)微波加热之后,可以避免外溢的水蒸气烫伤使用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