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底圈加强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3364发布日期:2021-11-10 00:5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桶底圈加强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埋式垃圾桶,具体涉及一种滚塑制成的桶底圈加强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2.地埋式垃圾桶,是垃圾暂存处理的器具。市面上,有一种滚塑材质的地埋式垃圾桶套件,从结构上包括外桶和内桶,外桶固定埋设于地面下,而其上敞口;内桶置于外桶内,用于盛放垃极,在内桶底端开设带盖的倾倒口,当要取出垃圾时,只要吊起内桶使之底部倾倒口对准倾倒的地方,然后打开倾倒口的盖体,内桶的里的垃圾就因重力倾倒出,非常地方便。
3.现有的地埋式垃圾桶的内桶,具代表性的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公报发明专利申请cn106115113a。该内桶包括桶壁、桶底和内桶沿,内桶顶端敞口作为垃圾投放口,内桶的底端敞口作为倾倒口。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仍有以下缺陷:内桶的底端处的强度不够,由于内桶是起吊倾倒的,且整个内桶很大,被吊起后不可避免地会有左右晃动,与垃圾车或地面发生撞击是常态,而现有内桶底端常被撞裂,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桶底圈加强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以增强内桶桶底端的强度。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内桶技术方案是:一种桶底圈加强的内桶,包括一内桶主体,内桶主体顶端敞口作为投放口,底端敞口作为倾倒口,该倾倒口上设有盖体;且所述倾倒口的边沿上设有一与盖体铰接的铰接件,而倾倒口边沿上对应于铰接件的相对侧设有与盖体扣合的扣合件;所述内桶主体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该底圈筋为绕内桶主体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闭环体在铰接件和扣合件处均向上折弯绕过,以在铰接件和扣合件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
6.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桶主体的底端设有两个半环形的弧形加强杆,它们以杆端对杆端相对衬设于所述底圈筋下或之内,两个弧形加强杆的杆端相接处留有间距,所述铰接件和扣合件正对应位于两个弧形加强杆的杆端间距内。
7.进一步,所述底圈筋在截面上看由顶壁、外侧壁、底壁及内侧壁构成,所述底壁的靠桶内侧设有向上凹的弧形段,所述弧形加强杆容置于该向上凹的弧形段所形成的凹槽内。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地埋式垃圾桶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包括内桶及外桶;所述内桶包括一内桶主体,内桶主体顶端敞口作为投放口,底端敞口作为倾倒口,该倾倒口上设有盖体;且所述倾倒口的边沿上设有一与盖体铰接的铰接件,而倾倒口边沿上对应于铰接件的相对侧设有与盖体扣合的扣合件;所述内桶主体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该底圈筋为绕内桶主体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
闭环体在铰接件和扣合件处均向上折弯绕过,以在铰接件和扣合件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
9.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桶主体的底端设有两个半环形的弧形加强杆,它们以杆端对杆端相对衬设于所述底圈筋下或之内,两个弧形加强杆的杆端相接处留有间距,所述铰接件和扣合件正对应位于两个弧形加强杆的杆端间距内。
10.进一步,所述底圈筋在截面上看由顶壁、外侧壁、底壁及内侧壁构成,所述底壁的靠桶内侧设有向上凹的弧形段,所述弧形加强杆容置于该向上凹的弧形段所形成的凹槽内。
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特别地在内桶的底端设有一圈连续的底圈筋,大大提高了内桶底端的强度,使之能承受住使用中的撞击,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内桶立体示意图;
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桶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1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桶主体的主视全剖示意图;
16.附图4为附图3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内桶的骨架示意图。
18.以上附图中:1、内桶主体;11、投放口;12、倾倒口;121、盖体;1211、盖体骨架;13、铰接件;14、扣合件;15、底圈筋;151、顶壁;152、外侧壁;153、底壁;1531、凹槽;154、内侧壁;155、门形框结构;16、弧形加强杆;2、桶身骨架;21、上加强环;22、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

5所示:
21.一种桶底圈加强的内桶,包括一内桶主体1,内桶主体1顶端敞口作为投放口11,底端敞口作为倾倒口12,该倾倒口12上设有盖体121。
22.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倾倒口12的边沿上设有一与盖体121铰接的铰接件13,而倾倒口12边沿上对应于铰接件13的相对侧设有与盖体121扣合的扣合件14。所述铰接件13是指一铰接座,一般用金属板制成。扣合件14和盖121上一者上设锁钩,另一者上设锁孔或锁销,锁钩钩挂于锁销或锁孔上以达到盖关闭的锁定。
23.参见附图1

附图3,所述内桶主体1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15,该底圈筋15为绕内桶主体1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闭环体在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处均向上折弯绕过,以在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155,具体门形框结构155是倒u形,是由底圈筋15呈倒u形折弯绕出。
24.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内桶主体1的底端设有两个半环形的弧形加强杆16,它们以杆端对杆端相对衬设于所述底圈筋15下,两个弧形加强杆16的杆端相接处留有间距,所述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正对应位于两个弧形加强杆16的杆端间距内。弧形加强杆16相对内桶主体1固定。
25.具体,参见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桶底圈加强的内桶还包括一桶身骨架2,该加强骨
架2由上加强环21、两个弧形加强杆16及四根吊杆22组成。所述上加强环21和两个弧形加强杆16上下布置,四根吊杆22固定连接连接在上面的上加强环21和下端的弧形加强杆16之间。如附图5所示,盖体121下也衬设盖体骨架1211。
26.参见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底圈筋15在截面上看由顶壁151、外侧壁152、底壁153及内侧壁154构成,所述底壁153的靠桶内侧设有向上凹的弧形段,所述弧形加强杆16容置于该向上凹的弧形段所形成的凹槽1531内。
27.实施例二:
28.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包括内桶及外桶,所述内桶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桶底圈加强的内桶。
29.上述两实施例在内桶的底端设有一圈连续的底圈筋15,大大提高了内桶主体1底端的强度,使之能承受住使用中的撞击,延长使用寿命。
3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桶底圈加强的内桶,包括一内桶主体(1),内桶主体(1)顶端敞口作为投放口(11),底端敞口作为倾倒口(12),该倾倒口(12)上设有盖体(121);且所述倾倒口(12)的边沿上设有一与盖体(121)铰接的铰接件(13),而倾倒口(12)边沿上对应于铰接件(13)的相对侧设有与盖体(121)扣合的扣合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主体(1)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15),该底圈筋(15)为绕内桶主体(1)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闭环体在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处均向上折弯绕过,以在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1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桶底圈加强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主体(1)的底端设有两个半环形的弧形加强杆(16),它们以杆端对杆端相对衬设于所述底圈筋(15)下或之内,两个弧形加强杆(16)的杆端相接处留有间距,所述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正对应位于两个弧形加强杆(16)的杆端间距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桶底圈加强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筋(15)在截面上看由顶壁(151)、外侧壁(152)、底壁(153)及内侧壁(154)构成,所述底壁(153)的靠桶内侧设有向上凹的弧形段,所述弧形加强杆(16)容置于该向上凹的弧形段所形成的凹槽(1531)内。4.一种地埋式垃圾桶,包括内桶及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采用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底圈加强的内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地埋式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主体(1)的底端设有两个半环形的弧形加强杆(16),它们以杆端对杆端相对衬设于所述底圈筋(15)下或之内,两个弧形加强杆(16)的杆端相接处留有间距,所述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正对应位于两个弧形加强杆(16)的杆端间距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地埋式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筋(15)在截面上看由顶壁(151)、外侧壁(152)、底壁(153)及内侧壁(154)构成,所述底壁(153)的靠桶内侧设有向上凹的弧形段,所述弧形加强杆(16)容置于该向上凹的弧形段所形成的凹槽(1531)内。

技术总结
一种桶底圈加强的内桶以及组成的地埋式垃圾桶,桶底圈加强的内桶包括一内桶主体(1),内桶主体(1)顶端敞口作为投放口(11),底端敞口作为倾倒口(12),该倾倒口(12)上设有盖体(121);且所述倾倒口(12)的边沿上设有一与盖体(121)铰接的铰接件(13),而倾倒口(12)边沿上对应于铰接件(13)的相对侧设有与盖体(121)扣合的扣合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主体(1)的底端上设有一圈向外拱起突出的底圈筋(15),该底圈筋(15)为绕内桶主体(1)底端一周的一个连续闭环体,且该闭环体在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处均向上折弯绕过,以在铰接件(13)和扣合件(14)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和扣合件(14)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和扣合件(14)处均形成门形框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 费长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爱迪滚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2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