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铝塑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6361发布日期:2021-07-09 12:0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铝塑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铝塑袋。


背景技术:

2.铝塑袋是一种包装产品,具有防静电、防紫外线、防潮隔氧遮光、耐寒耐油耐高温、保鲜隔氧易封性强等特点。吨袋也是铝塑袋中一种常见的种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矿产品等粉状、颗粒状、块状的物品的运输包装,但是现有的吨袋容易因为摩擦、磕碰产生损坏,此外,在吨袋的使用过程中,一般封装后的吨袋内还残留有许多空气,且装有物料后的吨袋的封装拆开也比较麻烦。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耐磨铝塑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铝塑袋。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耐磨铝塑袋,包括袋体和封盖,所述袋体和所述封盖的外侧设有耐磨层,所述袋体顶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提带,所述封盖设于所述袋体内部的上端,所述封盖上设有抽气排气阀,且所述封盖的一侧与所述袋体一侧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所述封盖的其余三侧与所述袋体内部其余三侧的内壁处通过拉链进行连接,所述封盖的顶部四周设有挡片,所述挡片通过密封条与所述袋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当所述挡片与所述袋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时,所述挡片遮挡住所述拉链。
6.优选的,所述袋体和所述封盖采用层状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层状复合材料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铝塑层、保温棉层和第二铝塑层,所述第一铝塑层和所述保温棉层之间、所述保温棉层和所述第二铝塑层之间采用粘结剂进行粘结固定。
7.优选的,所述挡片采用铝塑层制成。
8.优选的,所述袋体的外壁处至少一个设有环形加强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将封盖设于袋体内部的上端,且封盖的一侧与袋体一侧的内壁处固定连接,封盖的其余三侧与袋体内部其余三侧的内壁处通过拉链进行连接,这样有助于铝塑袋的封装拆开,使用方便,此外封盖的顶部四周设有挡片,挡片通过密封条与袋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当挡片与袋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时,挡片遮挡住拉链,这样有助于提高该铝塑袋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还在封盖上设有抽气排气阀,有助于抽去铝塑袋内多余的空气,当铝塑袋内存储的物料易受氧气影响而影响储存时间时,抽气排气阀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这类物质的储存时间,拓宽该铝塑袋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和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封盖与袋体的连接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袋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记为:1、袋体;2、封盖;3、提带;4、抽气排气阀;5、拉链;6、挡片;7、密封条;8、环形加强带;9、第一铝塑层;10、保温棉层;11、第二铝塑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耐磨铝塑袋,包括袋体1和封盖2,所述袋体1和所述封盖2的外侧设有耐磨层,所述袋体1顶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提带3,所述袋体1的外壁处至少一个设有环形加强带8,这样有助于提高铝塑袋的强度。
17.所述袋体1和所述封盖2采用层状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层状复合材料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铝塑层9、第一铝塑层10和第二铝塑层11,所述第一铝塑层9和所述第一铝塑层10之间、所述第一铝塑层10和所述第二铝塑层11之间采用粘结剂进行粘结固定,第一铝塑层10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减少铝塑袋在磕碰时产生的损害,且还能提供一定的保温效果。
18.所述封盖2设于所述袋体1内部的上端,所述封盖2上设有抽气排气阀4,且所述封盖2的一侧与所述袋体1一侧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所述封盖2的其余三侧与所述袋体1内部其余三侧的内壁处通过拉链5进行连接,所述封盖2的顶部四周设有挡片6,所述挡片6采用铝塑层制成,所述挡片6通过密封条7与所述袋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当所述挡片6与所述袋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时,所述挡片6遮挡住所述拉链5。
19.本实施例将封盖2设于袋体1内部的上端,且封盖2的一侧与袋体1一侧的内壁处固定连接,封盖2的其余三侧与袋体1内部其余三侧的内壁处通过拉链5进行连接,这样有助于铝塑袋的封装拆开,使用方便,此外封盖2的顶部四周设有挡片6,挡片6通过密封条7与袋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当挡片6与袋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时,挡片6遮挡住拉链5,这样有助于提高该铝塑袋的密封性,本实施例还在封盖2上设有抽气排气阀4,有助于抽去铝塑袋内多余的空气,当铝塑袋内存储的物料易受氧气影响而影响储存时间时,抽气排气阀4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这类物质的储存时间,拓宽该铝塑袋的使用范围。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