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高速电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6014发布日期:2021-07-30 13:2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型高速电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型高速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产开发商都掀起了超高层建筑的建设热潮,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为人口密集的都市提供了有效的土地利用手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商业活动。针对高楼层的建筑应用高速电梯,提升运输效率,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般人们将运行速度大于5.0~10.0m/s的电梯称之为高速梯。电梯控制柜是整个电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电梯的运行都要依靠电梯控制柜发出指令,没有控制柜,电梯就不能准确的完成乘客所要电梯完成的运行动作,因此保障电梯控制柜的安全是十分有必要的。

电梯控制柜随着电梯的运行,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无法及时的将电气柜内的热量排出,会导致电子元器件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增大电子元器件的故障率和缩短其使用寿命,另外随着热量的堆积,控制柜内部的温度过高时,轻者会引起断电,使电梯无法正常运行,严重者会引起火灾,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

目前高速梯控制柜一般分为主控制柜和动力柜两个柜子组成。图1为常见动力柜散热风道的示意图。其中动力柜1包含门板2和后板9,动力柜1里主要发热元件有电抗器4和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是直接安装在后板9上。通常是冷空气从门板2下方的进风口7进入柜内,其一部分冷空气10通过门板2上方的抽风风扇5将电抗器4产生的热量导出去;另一部分冷空气11通过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自带的风扇6吸入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发热本体内,通过它自身的风道将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所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8导出来,进而由门板2上方的抽风风扇5将其带出。这种散热方式,由于柜内的两个主要发热器件所产生热量都由门板2上方的风扇5抽出去,所以需要选用较大风量和较高转速的风扇。这样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也会有较大噪音,而且由于电抗器4和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散热风道没有物理意义上隔开,电抗器4加热的热空气会有一部分被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风扇6吸入本体,从而不利于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耗低的,具有更为理想的散热效果的散热型电梯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型高速电梯控制装置,包含动力柜,所述动力柜包含门板、后板、电抗器、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和抽风风扇,所述门板与所述后板之间设置有柜体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柜体腔内设置有一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将所述柜体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风道;两个独立的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具有各自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抽风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位置,所述电抗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中,所述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的发热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电抗器和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的发热主体所产生的热量分别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排出所述动力柜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安装在所述中间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后板的中下部且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门板的上部,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后板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电抗器的位置;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的位置低于所述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的发热主体上自带的风扇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之间设置有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板连接。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物理意义上隔开的独立风道分别将电抗器4和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所产生的热量排出柜外,这样安装在门板上的抽风风扇只需要将电抗器产生的热量抽出柜外,所以相对现有技术而言,门板上的抽风风扇可选用较小风量和较小转速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调整电抗器和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的发热主体的安装方式,将散热风道分为两个独立的风道,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散热效果。

(2)由于冷却效果更好,在设计时,可以选用更小尺寸更小转速的抽风风扇,从而降低成本,降低噪音。

(3)将门板下方的进风口取消,改为由后板进风,意匠面也较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动力柜散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柜散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图中所示的一种散热型高速电梯控制装置,包含动力柜1,该动力柜1包含门板2、后板9、电抗器4、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和抽风风扇5,门板2与后板9之间设置有柜体腔。动力柜1的其余部分与现有动力柜一样,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柜体腔内设置有一中间板12,该中间板12将柜体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风道,即第一风道1a和第二风道1b。

第一风道1a和第二风道1b均具有各自的进风口1aa、1ba和出风口1ab、1bb,第一风道1a的进风口1aa和第二风道1b的进风口1ba均设置在后板9的中下部且第一风道1a的进风口1aa的位置低于第二风道1b的进风口1ba的位置;第一风道1a的出风口1ab设置在门板2的上部,第二风道1b的出风口1bb设置在后板9的上部。

抽风风扇5安装在第一风道1a的出风口1ab位置,电抗器4设置在第一风道1a中,第一风道1a的进风口1aa的位置高于电抗器4的位置。

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安装在中间板12上,其发热主体3a设置在第二风道1b内。在中间板12的底部与第二风道1b的进风口1ba之间设置有一导风板13,导风板13的一端与中间板12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后板9连接。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是直接安装在后板9上,而图2中的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是安装在中间板12上,其发热主体3a嵌入由中间板12、导风板13和后板9形成的第二风道1b内,这样对于柜内产生的热量是分前后两个独立的风道,可分别将电抗器4和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所产生的热量排出柜外。

图2中显示有两个物理意义上隔开的独立风道,即第一风道1a和第二风道1b。

对于第一风道1a,冷空气从后板9上的第一风道1a的进风口1aa进入,进风口1aa的位置略高于电抗器4,可使柜内受热而上升的热空气由冷空气迅速带走,这样门板2上的抽风风扇5只需要将电抗器4产生的热量抽出柜外,所以相对图1,门板2上的抽风风扇5可选用较小风量和较小转速的风扇。

对于第二风道1b,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发热主体3a嵌入第二风道1b内,第二风道1b的进风口1ba及出风口1bb均与柜体外部空间相通。包括进风口1ba,出风口1bb及由中间板12、导风板13和后板9形成的一个放置腔,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发热主体3a嵌入腔内,进风口1ba及出风口1bb均与柜体外部空间相通,进风口、放置腔及出风口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冷空气从后板9的第二风道1b的进风口1ba进入,通过导风板13的导向,由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发热主体3a自带的风扇6吸入发热主体3a内,对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发热主体3a进行冷却,其产生的热量从发热主体3a的出风口8出来,随之由后板9上方的第二风道1b的出风口1bb排出柜外。

与现有的散热风道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通过调整电抗器4和主动式电源回生单元3的安装方式,将散热风道分为两个独立的风道,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散热效果。

(2)由于冷却效果更好,在设计时,可以选用更小尺寸更小转速的抽风风扇,从而降低成本,降低噪音。

(3)门板下方的进风口取消,改为由后板进风,意匠面也较为美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