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面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9751发布日期:2021-07-13 15:2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翻面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在电路板的运送过程中同时翻转电路板的翻面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双面印刷电路板于制作时会在电路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上印刷电路图层,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之后,再将电路板翻面,并于电路板的另一个板面上继续进行印刷电路图层的加工制程。因此,如何在两次印刷电路图层的加工制程之间翻转电路板,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工作站,以降低双面印刷电路板的制程时间,便成为一重要课题。除此之外,为了因应电子产品的体积规格越来越小,所以电路板的厚度也越来越薄。在薄电路板的翻转过程中,电路板容易产生弯折挠曲的现象,导致印刷上去的电路图层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输送过程中翻转厚或薄两种电路板的翻面输送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适用于移载至少一个电路板,使所述电路板可沿运送方向移动。所述电路板包括两相反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所述翻面输送设备包含悬吊输送系统、上料系统及下料系统。

所述悬吊输送系统适用于可分离地装载所述电路板,且包括第一吊挂段及第二吊挂段,并可沿所述运送方向由所述第一吊挂段朝所述第二吊挂段移载所述电路板。

所述上料系统位于所述悬吊输送系统的第一吊挂段的底侧,并包括架体、第一垂直翻转装置及移载装置。所述架体具有沿所述运送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架体的两相反侧的左侧部与右侧部。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具有两相反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右侧部的轴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的第一输送平台,及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固定夹掣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平台具有适用于可分离地撑顶所述第二板面的第一承载面。所述固定夹掣机构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所述移载装置具有安装于所述架体且可上下位移的升降机构,及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且对准所述第一承载面的活动夹掣机构。所述活动夹掣机构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平台可受控而以所述轴杆为轴心在水平进料位置与垂直出料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水平进料位置,所述第一承载面反向于地面,使所述电路板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且所述第二板面贴靠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在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所述第一承载面相对于地面呈竖立状,并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所述电路板,使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所述电路板的侧缘对准所述活动夹掣机构,且所述第二板面朝向所述运送方向。

所述活动夹掣机构可在底部取料状态与顶部置料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底部取料状态,所述活动夹掣机构邻近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且远离所述悬吊输送系统,并夹持所述电路板。在所述顶部置料状态,所述活动夹掣机构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且邻近所述悬吊输送系统,使所述悬吊输送系统装载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二板面朝向所述运送方向。

所述下料系统对准所述悬吊输送系统的第二吊挂段,并包括第二垂直翻转装置及第二输送平台。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具有可活动的机械手臂,及安装于所述机械手臂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且具有连接于所述机械手臂的支架,及两个分别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的两相反侧的侧开合组件。每一个侧开合组件具有至少一个侧夹掣件。每一个侧夹掣件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输送平台具有适用于移载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承载面。

其中,所述机械手臂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在垂直取料状态与水平置料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垂直取料状态,所述夹持机构邻近所述悬吊输送系统并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平台,且所述侧夹掣件夹持所述电路板,使所述夹持机构装载所述电路板,并使所述第二板面朝向所述支架。在所述水平置料状态,所述夹持机构远离所述悬吊输送系统且邻近所述第二输送平台,使所述第二输送平台撑顶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二板面反向于所述第二承载面。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还具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右侧部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的两相反端,每一个牵引机构具有连接于所述架体的牵引汽缸,及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的摆动件,每一个摆动件的两相反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与所述牵引汽缸可上下位移的一端,所述牵引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以所述轴杆为轴心,在所述水平进料位置与所述垂直出料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牵引汽缸连接于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向下位移可带动所述摆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一侧以所述轴杆为轴心向上摆动,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由所述水平进料位置切换成所述垂直出料位置;当所述牵引汽缸连接于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向上位移可带动所述摆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一侧以所述轴杆为轴心向下摆动,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由所述垂直出料位置切换成所述水平进料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平台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两相反侧的第一输送侧与第二输送侧,所述运送方向由所述第一输送侧朝向所述第二输送侧,所述轴杆邻近所述第二输送侧设置,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二输送侧的位置,在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所述第二输送侧高于所述第一输送侧,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使所述电路板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的一侧高于所述电路板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的另一侧,而使所述电路板呈现直立状。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夹持机构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支架的顶部的顶夹掣件,所述顶夹掣件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使所述顶夹掣件与所述侧开合组件配合夹持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悬吊输送系统还具有动力组件组、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组的循环链组,及数个安装于所述循环链组的载具单元,每一个载具单元可分离地装载所述电路板,并可受到所述循环链组带动而相对于所述动力组件组枢转,使装载于所述载具单元的所述电路板可由所述第一吊挂段移载至所述第二吊挂段。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架体还具有直立状的滑轨,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连接于所述架体且可向上弯折的链条,及连接于所述链条远离所述架体的一端且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滑轨的横梁,所述横梁供所述活动夹掣机构连接,且所述横梁可带动所述活动夹掣机构相对于所述架体上下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适用于移载至少一个电路板,使所述电路板可沿运送方向移动。所述电路板包括两相反的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所述翻面输送设备包含悬吊输送系统、上料系统及下料系统。

所述悬吊输送系统包括第一吊挂段及第二吊挂段,并可沿所述运送方向由所述第一吊挂段朝所述第二吊挂段移载所述电路板。

所述上料系统包括第一垂直翻转装置及移载装置。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具有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所述运送方向的轴杆,及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的第一输送平台。所述第一输送平台适用于供所述电路板以所述第二板面朝下的方式从外部移入,且能以所述轴杆为轴心枢转,使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能由面向下方切换成面向所述运送方向。所述移载装置适用于将所述电路板以所述第二板面朝所述运送方向的方式由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移载至所述第一吊挂段。

所述下料系统包括第二垂直翻转装置及第二输送平台。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具有可活动的机械手臂,及安装于所述机械手臂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所述机械手臂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在邻近装载于所述第二吊挂段的所述电路板与邻近所述第二输送平台的顶面之间移动,使装载于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电路板能自所述第二吊挂段以所述第二板面朝向所述运送方向的方式切换成面向上方而移载至所述第二输送平台。所述第二输送平台适用于运送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移载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活动夹掣机构,所述上料系统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具有沿所述运送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架体的两相反侧的左侧部与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右侧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的轴杆的两相反端,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固定夹掣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平台具有适用于可分离地撑顶所述第二板面的第一承载面,所述固定夹掣机构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可受控而以所述轴杆为轴心在水平进料位置与垂直出料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水平进料位置,所述第一承载面反向于地面,使所述电路板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且所述第二板面贴靠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在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所述第一承载面相对于地面呈竖立状,并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所述电路板,使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所述电路板的侧缘对准所述活动夹掣机构,且所述第二板面朝向所述运送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移载装置还具有安装于所述架体且可上下位移的升降机构,所述活动夹掣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且对准所述第一承载面,所述活动夹掣机构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并可在底部取料状态与顶部置料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底部取料状态,所述活动夹掣机构邻近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且远离所述悬吊输送系统,并夹持所述电路板,在所述顶部置料状态,所述活动夹掣机构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平台且邻近所述悬吊输送系统,使所述悬吊输送系统装载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二板面朝向所述运送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翻面输送设备,所述夹持机构具有连接于所述机械手臂的支架,及两个分别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的两相反侧的侧开合组件,每一个侧开合组件具有至少一个侧夹掣件,每一个侧夹掣件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输送平台具有适用于移载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承载面,所述机械手臂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在垂直取料状态与水平置料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垂直取料状态,所述夹持机构邻近所述悬吊输送系统并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平台,且所述侧夹掣件夹持所述电路板,使所述夹持机构装载所述电路板,并使所述第二板面朝向所述支架,在所述水平置料状态,所述夹持机构远离所述悬吊输送系统且邻近所述第二输送平台,使所述第二输送平台撑顶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二板面反向于所述第二承载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的第一输送平台可受控在所述水平进料位置与所述垂直出料位置之间移动,使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由相向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第一承载面翻转成朝向所述运送方向。接着,通过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可在所述垂直取料状态与所述水平置料状态之间切换,使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由朝向所述运送方向翻转成反向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的第二承载面,如此可使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在输送过程中由贴靠于输送平台翻转成背对于输送平台,达到在输送过程中翻转电路板的目的。此外,所述轴杆邻近所述第二输送侧设置,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二输送侧的位置,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在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时,所述电路板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的一侧高于所述电路板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的另一侧,避免所述电路板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夹持的一侧受到重力影响而向下弯折变形。同时,所述顶夹掣件可与所述侧开合组件配合夹持所述电路板,使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垂直取料状态时,所述电路板远离地面的一侧受到所述顶夹掣件夹持,避免所述电路板受到重力影响而向下弯折变形,达到在输送过程中翻转薄电路板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翻面输送设备的一实施例;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悬吊输送系统与所述实施例的一上料系统;

图3是一前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下料系统的一第二垂直翻转装置;

图4是一左视图,说明所述上料系统的一第一输送平台在一水平进料位置;

图5是一左视图,说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在一垂直出料位置;

图6是一左视图,说明所述上料系统的一活动夹掣机构在一底部取料状态;

图7是一左视图,说明所述活动夹掣机构在一顶部置料状态;

图8是一左视图,说明所述下料系统的一夹持机构在一垂直取料状态;

图9是一左视图,说明所述夹持机构在一水平置料状态;及

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所述悬吊输送系统与所述下料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面输送设备的一实施例。所述翻面输送设备适用于移载至少一个电路板9,使所述电路板9可沿一运送方向x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9的数目是以多个示例,显示所述翻面输送设备适用于依序移载所述电路板9沿所述运送方向x移动。每一个电路板9包括两相反的一第一板面91与一第二板面9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9可为不易受重力影响弯折变形的硬式电路板,也可以是可挠曲的薄式电路板,所述电路板9不以特定类型为限。

所述翻面输送设备包含一悬吊输送系统1、一上料系统2及一下料系统3。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适用于可分离地装载所述电路板9,且包括一第一吊挂段11、一第二吊挂段12、一动力组件组13、一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组13的循环链组14,及数个安装于所述循环链组14的载具单元15。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可沿所述运送方向x由所述第一吊挂段11朝所述第二吊挂段12移载所述电路板9。所述动力组件组13包括一马达(图未示)及可旋转地连接所述马达的传动齿轮组等构件。通过所述马达的运作,可带动所述传动齿轮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组13也能采用不同的结构配置,不以此为限。所述循环链组14受所述动力组件组13驱动而沿一预定的循环路径枢转。每一个载具单元15分别可分离地装载其中一个电路板9,并可受到所述循环链组14带动而沿所述预定的循环路径枢转,使装载于所述载具单元15的所述电路板9可沿所述预定的循环路径由所述第一吊挂段11移载至所述第二吊挂段12。

参阅图1与图2,首先定义此处说明内容的方向用语。于图2中,位于所述翻面输送设备左方的定义为「左侧」,位于所述翻面输送设备右方的定义为「右侧」。所述上料系统2位于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的第一吊挂段11的底侧,并包括一架体4、一第一垂直翻转装置5及一移载装置6。所述架体4具有沿所述运送方向x延伸且位于所述架体4的两相反侧的一左侧部41与一右侧部42,及一直立状的滑轨43。所述滑轨43供所述移载装置6连接。

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5具有一两相反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左侧部41与所述右侧部42的轴杆51、二分别安装于所述左侧部41与所述右侧部42且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51的两相反端的牵引机构52、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51的第一输送平台53,及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固定夹掣机构54。每一个牵引机构52具有一连接于所述架体4的牵引汽缸521,及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杆51的摆动件522。每一个摆动件522的两相反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与所述牵引汽缸521可上下位移的一端。

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适用于依序移载所述电路板9,并具有一第一承载面531,及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两相反侧的一第一输送侧532与一第二输送侧533。当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处于如图2的状态时,所述运送方向x由所述第一输送侧532朝向所述第二输送侧533。所述第一承载面531适用于可分离地撑顶任一电路板9的所述第二板面9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杆51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所述运送方向x,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具有数个沿所述运送方向x间隔排列且可枢转的滚轮,能使装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面531的所述电路板9沿所述运送方向x依序移动,以适用于供所述电路板9以所述第二板面92朝下的方式从外部移入。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所述第二输送侧533的位置,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任一电路板9。当装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面531的任一电路板9沿所述运送方向x移动至靠抵于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此时,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可沿着所述上料系统2的高度方向闭合,使所述电路板9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是以两个示例,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彼此相互间隔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使所述电路板9能更稳固地承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

参阅图4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杆51邻近所述第二输送侧533设置。以下,具体说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运作模式。所述牵引机构52可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以所述轴杆51为轴心在一如图4的水平进料位置与一如图5的垂直出料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水平进料位置,每一个摆动件522相对于所述轴杆51的两相反侧皆位于相同高度,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相对于地面呈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承载面531反向于地面,并且当任一电路板9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时,所述第二板面92贴靠于所述第一承载面531。当每一个牵引汽缸521连接于所述摆动件522的一端向下位移,可带动所述摆动件522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一侧以所述轴杆51为轴心向上摆动,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由所述水平进料位置切换成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此时,在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所述第一承载面531相对于地面呈竖立状,且所述第二输送侧533高于所述第一输送侧532,同时,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所述电路板9邻近所述第二输送侧533的一侧,使所述电路板9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一侧高于所述电路板9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另一侧,而使所述电路板9受重力影响自然下垂,进而呈现直立状且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如此可避免可挠曲的薄式电路板随着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由所述水平进料位置切换成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时,所述电路板9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一侧弯折变形。当所述牵引汽缸521连接于所述摆动件522的一端向上位移可带动所述摆动件522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一侧以所述轴杆51为轴心向下摆动,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由所述垂直出料位置切换成所述水平进料位置。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9的类型也可以是不易弯折变形的硬式电路板,并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也可以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第一输送侧532的位置,同时所述轴杆51邻近所述第一输送侧532设置,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也可以受控以所述轴杆51为轴心在所述水平进料位置与所述垂直出料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所述第二输送侧533高于所述第一输送侧532,并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所述电路板9邻近所述第一输送侧532的一侧,使所述电路板9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一侧高于所述电路板9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另一侧,如此所述电路板9也可以呈现直立状且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

参阅图1与图2,所述移载装置6具有一安装于所述架体4且可上下位移的升降机构61,及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61且对准所述第一承载面531的活动夹掣机构62。所述升降机构61具有一连接于所述架体4且可向上弯折的链条611,及一连接于所述链条611远离所述架体4的一端且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滑轨43的横梁612。所述横梁612供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连接,且所述横梁612可带动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相对于所述架体4上下位移。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任一电路板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是以两个示例,使所述电路板9能更稳固地装载于所述移载装置6。当承载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位于所述垂直出料位置,使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能对准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所述电路板9的侧缘,此时,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可沿着所述运送方向x闭合,使所述电路板9受到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夹持而装载于所述移载装置6。

参阅图6与图7,以下,具体说明所述移载装置6的运作模式。所述升降机构61可带动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在一如图6的底部取料状态与一如图7的顶部置料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底部取料状态,所述横梁612邻近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第二输送侧533且远离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使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可夹持装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所述电路板9的顶缘,此时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在所述顶部置料状态,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且所述横梁612邻近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使装载于所述移载装置6的所述电路板9能垂直悬吊于所述载具单元15,且所述第二板面92仍然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

参阅图1、图3及图8,所述下料系统3对准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的所述第二吊挂段12,并包括一第二垂直翻转装置7及一第二输送平台8。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7具有一可活动的机械手臂71,及一安装于所述机械手臂71的夹持机构72。所述夹持机构72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9,且具有一连接于所述机械手臂71的支架721、二分别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支架721的两相反侧的侧开合组件722,及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支架721的顶部的顶夹掣件723。每一个侧开合组件722具有至少一个侧夹掣件724。每一个侧夹掣件724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9的侧缘。所述顶夹掣件723适用于可开合地夹持所述电路板9的顶缘,使所述顶夹掣件723与所述侧开合组件722配合夹持所述电路板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夹掣件724是以四个示例,所述顶夹掣件723是以两个示例,所述侧夹掣件724与所述顶夹掣件723配合夹持所述电路板9,能使所述电路板9能更稳固地装载于所述夹持机构72。更具体来说,在所述夹持机构72装载所述电路板9的过程中,所述侧开合组件722可沿着所述支架721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使所述侧开合组件722的间距大于所述电路板9左右两侧的长度。接着,所述机械手臂71带动所述侧开合组件722对准所述电路板9的左右两侧缘,并同时带动所述顶夹掣件723对准所述电路板9的顶缘,此时,所述侧开合组件722可沿着所述支架721朝彼此靠拢的方向移动,使所述侧开合组件722夹持于所述电路板9的左右两侧缘。最后,所述侧夹掣件724与所述顶夹掣件723皆可沿着所述运送方向x闭合,使所述侧夹掣件724与所述顶夹掣件723皆夹持于所述电路板9的第一板面91与第二板面92,进而完成所述夹持机构72夹持所述电路板9的程序。

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适用于依序移载所述电路板9,并具有一适用于撑顶任一电路板9的第二承载面8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具有数个沿所述运送方向x间隔排列且可枢转的滚轮,能使装载于所述第二承载面81的所述电路板9沿所述运送方向x依序移动。

参阅图8与图9,以下,具体说明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7的运作模式。所述机械手臂71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72在一垂直取料状态与一水平置料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垂直取料状态,所述机械手臂71带动所述夹持机构72邻近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的第二吊挂段12并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且邻近所述第二板面92的前侧,使所述侧夹掣件724与所述顶夹掣件723分别夹持于所述电路板9的左右侧缘与顶缘,进而使所述夹持机构72装载垂直悬吊于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的所述电路板9,并使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支架721。在所述水平置料状态,所述夹持机构72远离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所述机械手臂71带动所述夹持机构72邻近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且邻近所述第二承载面81的上方,使装载于所述夹持机构72的所述电路板9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上,且所述第二板面92反向于所述第二承载面81,即将装载于所述夹持机构72的所述电路板9自所述第二吊挂段12以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的方式切换成面向上方而移载至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

参阅图1、图4至图10,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运作程序,以步骤一至步骤七说明。

步骤一: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位于所述水平进料位置,且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承载任一电路板9,并沿所述运送方向x移载,使所述电路板9移动至所述第二输送侧533,此时,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第二板面92朝下贴靠于所述第一承载面531。

步骤二: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运作夹持所述电路板9,使承载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所述电路板9可随着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由所述水平进料位置切换成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此时,所述电路板9呈直立状,且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

步骤三:如图6所示,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朝所述电路板9的顶侧移动而变换为位于所述底部取料状态,且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运作夹持所述电路板9,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松开所述电路板9,此时,所述电路板9仍呈直立状,且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

步骤四:如图7所示,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由所述底部取料状态切换成所述顶部置料状态,使所述升降机构61运作带动装载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活动夹掣机构62上升而邻近所述第一吊挂段11,让所述载具单元15得以装载所述电路板9,此时,所述电路板9还是呈直立状,且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

步骤五: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将所述电路板9以所述第二板面92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的方式,由所述第一吊挂段11移载至所述第二吊挂段12。

步骤六:如图8所示,所述夹持机构72位于所述垂直取料状态,且所述侧夹掣件724与所述顶夹掣件723分别夹持于所述电路板9的左右侧缘与顶缘,使所述电路板9由所述悬吊输送系统1移载至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7,此时,所述电路板9的第二板面92相向于所述夹持机构72的支架721。

步骤七: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夹持机构72由所述垂直取料状态切换成所述水平置料状态,使所述电路板9由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7移载至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此时,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第二板面92朝上反向于所述第二承载面81。

综上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垂直翻转装置5的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可受控在所述水平进料位置与所述垂直出料位置之间移动,使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第二板面92由相向于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的所述第一承载面531翻转成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接着,通过所述第二垂直翻转装置7可在所述垂直取料状态与所述水平置料状态之间切换,使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第二板面92由朝向所述运送方向x翻转成反向于所述第二输送平台8的所述第二承载面81,如此可使所述电路板9的所述第二板面92在输送过程中由贴靠于输送平台翻转成背对于输送平台,达到在输送过程中翻转电路板9的目的。此外,所述轴杆51邻近所述第二输送侧533设置,且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二输送侧533的位置,使所述第一输送平台53在所述垂直出料位置时,所述电路板9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一侧高于所述电路板9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另一侧,避免所述电路板9未受到所述固定夹掣机构54夹持的一侧受到重力影响而向下弯折变形。同时,所述顶夹掣件723可与所述侧开合组件722配合夹持所述电路板9,使所述夹持机构72在所述垂直取料状态时,所述电路板9远离地面的一侧受到所述顶夹掣件723夹持,避免所述电路板9受到重力影响而向下弯折变形,达到在输送过程中翻转薄电路板9的目的,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