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线结构及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7788发布日期:2021-10-16 09:4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并线结构及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线结构及输送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生产模式已经全面覆盖各类生产制造行业。输送设备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起到衔接上游工段和下游工段,安全、高效、快捷地传递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作用,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常见的输送设备有很多种形式,如水平输送、垂直输送、斜向输送等等,且仅针对单一物品进行传递运输。在大多数情况下,待输送物品的数量有限,输送设备达不到满负荷运转,既导致额外能耗占比高,也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送设备的额外能耗占比高,浪费资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并线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并线结构,应用于输送机,所述并线结构包括:
7.多个进料线;
8.合并区,与各个所述进料线的出口相连;和
9.多个拦截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进料线对应,所述拦截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合并区内,所述拦截组件用于在与所述进料线的出口相对时拦截由所述进料线进入所述合并区的物品。
10.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拦截组件。
11.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进料线上设有存量检测区,所述存量检测区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持续感应到物品时判定所述进料线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之间堆积满物品,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持续感应到物品时判定所述进料线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堆积满物品。
12.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进料线上设有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阻挡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物品经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阻止物品经过所述第一传感器。
13.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进料线的出口端设有等待区,所述等待区背向所述合并区的一端设有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三传感器感应到物品经过的第二预设时长后判定物品达到所述进料线的出口。
14.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多个所述进料线分为一条主线和若干
条副线,所述合并区上设有第四传感器和若干第五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和所述第五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合并区的入口处,所述第四传感器用于在物品进入所述合并区时感应该物品,若干所述第五传感器分别与若干所述副线对应,所述第五传感器用于在物品由所述副线进入所述合并区时感应该物品。
15.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合并区上设有第六传感器,所述第六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六传感器用于在由所述主线进入所述合并区的物品穿过所述合并区时感应该物品。
16.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合并区上设有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横移组件用于使进入所述合并区的物品与所述合并区的出口对齐。
17.作为对所述并线结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进料线为积放式滚筒线。
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机。
19.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0.一种输送机,包括上述并线结构和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的入口与所述合并区相连。
2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多个拦截组件与多个进料线分别对应,拦截组件可以改变对应的进料线与合并区之间的通断情况。分别使不同的进料线与合并区连通,即可使各个进料线上的物品能够有序地进入合并区,然后合并输送。从而增加输送机所输送的物品的数量,降低额外能耗占比,使输送机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并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并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并线结构中合并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输送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1‑
进料线;101

存量检测区;102

等待区;103

横移区;111

第一传感器;112

第二传感器;113

第三传感器;114

急停开关;121

主线;122

副线;2

合并区;21

第四传感器;22

第五传感器;23

第六传感器;3

拦截组件;4

控制器;5

阻挡组件;6

横移组件;7

输送线;71

第七传感器;8

物品;9

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6]
实施例1
[0037]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线结构,应用于输送机,使输送机能够合并输送多个来源的物品8。这种并线结构包括进料线1、合并区2和拦截组件3。
[0038]
其中,进料线1设有多个,各个进料线1的入口分别与不同的上游工段相连,各个进料线1的出口则均与合并区2相连,将不同来源的物品8分别输送至合并区2。
[0039]
多个拦截组件3均活动设置在合并区2内,多个拦截组件3与多个进料线1分别对应。当拦截组件3移动至与对应的进料线1的出口相对时,即可将从该进料线1进入合并区2的物品8拦截。
[0040]
各个拦截组件3配合,将各个进料线1与合并区2分别连通或者隔断,使各个进料线1上的物品8能够有序地进入合并区2,然后合并输送。从而增加输送机所输送的物品8的数量,降低额外能耗占比,使输送机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
[0041]
实施例2
[0042]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线结构,应用于输送机,使输送机能够合并输送多个来源的物品8。这种并线结构包括进料线1、合并区2和控制器4。
[0043]
进料线1设有两条,两条进料线1的入口分别与不同的上游工段相连,接收不同来源的物品8。
[0044]
两条进料线1均为积放式滚筒线,由支架、马达、传动链条、传动链轮和积放滚筒等结构组成。马达通过传动链条和传动链轮驱使多个积放滚筒同步转动,物品8在积放滚筒上
传递输送。
[0045]
积放滚筒的最大承载力由位于积放滚筒一端的弹簧的弹力决定,且弹簧的弹力可以通过旋拧螺母来调节。当物品8的重量大于积放滚筒的最大承载力时,积放滚筒与弹簧之间会打滑空转,从而避免传动链条和马达超载损坏。
[0046]
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进料线1还可以为链板式输送带。
[0047]
两条进料线1上均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11和阻挡组件5,且第一传感器111和阻挡组件5均与控制器4电连接。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第一传感器111与阻挡组件5相配合,对物品8在进料线1上的间距和物品8输送至合并区2的速度进行调整。
[0048]
第一传感器111采用对射型光电开关,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固定在进料线1的支架上,且分别位于进料线1两侧。
[0049]
在不被遮挡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111的接收端持续接收发射端所发出的光线。此时,第一传感器111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输送中的物品8经过第一传感器111时,会遮挡发射端发出的光线。第一传感器111由此感应到物品8,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
[0050]
待上述物品8从第一传感器111的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穿过之后,第一传感器111再次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控制器4以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为触发条件,控制阻挡组件5将上述物品8之后的其它物品8阻挡第一预设时长。
[0051]
记第一预设时长为t,进料线1的输送速度为v,位于第一传感器111与合并区2之间的相邻两个物品8间隔s,则s≥v*t。
[0052]
具体地,阻挡组件5由气缸和阻挡板组成。气缸的缸体固定在进料线1的支架上,其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并与阻挡板固定连接。阻挡板与相邻两个积放滚筒之间的空隙对齐,也与第一传感器111对齐。
[0053]
控制器4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阻挡板上升,即可在物品8抵达第一传感器111处时对该物品8进行阻挡。控制器4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阻挡板降下,直至阻挡板的顶端低于积放滚筒的顶端,物品8在第一传感器111处能够顺利地向前输送。
[0054]
合并区2同样由支架、马达、传动链条、传动链轮和积放滚筒等结构组成,且合并区2的积放滚筒与进料线1出口处的积放滚筒平行,输送方向与进料线1保持一致。
[0055]
两条进料线1的出口与合并区2的同一侧相连,合并区2上与进料线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出口,且合并区2的出口与右侧的进料线1的出口正对。
[0056]
右侧的进料线1上的物品8进入合并区2后,在合并区2内继续向前输送,然后从合并区2的出口离开。左侧的进料线1上的物品8进入合并区2后,需要先横向移动至与合并区2的出口对齐,方可从合并区2的出口离开。因此,合并区2上设置有横移组件6。
[0057]
横移组件6与控制器4电连接,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将合并区2左侧的物品8移动至右侧。
[0058]
具体地,横移组件6由气缸和拨杆组成。其中,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合并区2的支架上,并与合并区2的积放滚筒平行。拨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顶端从相邻两个积放滚筒之间穿出。
[0059]
使用时,气缸驱使拨杆向右移动,即可将合并区2左侧的物品8拨至右侧。为使物品8在横移过程中保持平稳,拨杆设有两根,两根拨杆由同一个气缸驱动,或者分别由不同的气缸驱动。
[0060]
显然,在拨杆将合并区2左侧的物品8拨至右侧时,若合并区2右侧有其它物品8存在,则会出现抢行、碰撞和堵塞等情况。为避免上述现象产生,需要使两条进料线1上的物品8有序地进入合并区2,因此,合并区2内设置有两个拦截组件3。
[0061]
两个拦截组件3分别设置在两条进料线1的出口处,可以在物品8从进料线1进入合并区2时将该物品8拦截。此外,两个拦截组件3均与控制器4电连接,控制器4控制两个拦截组件3有序地拦截物品8。
[0062]
具体地,拦截组件3由气缸和拦截板组成。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合并区2的支架上,其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并与拦截板固定连接,拦截板则与相邻两个积放滚筒之间的空隙对齐。
[0063]
控制器4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拦截板上升,即可在物品8进入合并区2时对该物品8进行拦截。控制器4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拦截板降下,直至拦截板的顶端低于积放滚筒的顶端,物品8能够顺利地进入合并区2。
[0064]
在本实施例中,以右侧的进料线1为主线121,以左侧的进料线1为副线122。当主线121和副线122同时输送物品8至合并区2处时,控制器4控制主线121优先通行。
[0065]
为了实现控制器4的自动识别和控制,两条进料线1上均设置有第三传感器113,合并区2上则设置有第四传感器21、第五传感器22和第六传感器23。第三传感器113、第四传感器21、第五传感器22和第六传感器23均与控制器4电连接,向控制器4反馈两条进料线1的输送情况。
[0066]
具体地,第三传感器113采用对射型光电开关,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固定在进料线1的支架上,分别位于进料线1两侧,并邻近进料线1的出口设置。
[0067]
在不被遮挡的情况下,第三传感器113的接收端持续接收发射端所发出的光线。此时,第三传感器113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输送中的物品8即将抵达进料线1的出口时,从第三传感器113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穿过,并遮挡发射端发出的光线。第三传感器113由此感应到物品8,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
[0068]
待上述物品8从第三传感器113的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穿过之后,第三传感器113再次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控制器4以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为判断条件,判定有物品8在第二预设时长后抵达进料线1的出口处。
[0069]
记第二预设时长为t',第三传感器113与进料线1之间的路程为s',进料线1的输送速度为v,控制器4接收到来自于第三传感器113的高电平信号的周期为t,则t'=s'/v

t。
[0070]
具体地,第四传感器21采用对射型光电开关,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固定在合并区2的支架上,分别位于合并区2上与进料线1的出口相连的一侧的两端。
[0071]
在不被遮挡的情况下,第四传感器21的接收端持续接收发射端所发出的光线。此时,第四传感器21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物品8在进入合并区2时,移动至第四传感器21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并遮挡发射端发出的光线。第四传感器21由此感应到物品8,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
[0072]
控制器4以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为判断条件,判定有物品8进入合并区2。
[0073]
具体地,第五传感器22采用漫反射型光电开关,其固定在合并区2的支架上,位于合并区2的出口所在的一侧,并与副线122的出口正对。
[0074]
没有物品8从副线122进入合并区2时,第五传感器22的接收端所接收到的光线强
度较弱,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物品8抵达副线122的出口时,与第五传感器22正对,将第五传感器22的发射端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接收端。第五传感器22由此感应到物品8,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
[0075]
控制器4以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为判断条件,判定有物品8从副线122进入合并区2。
[0076]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四传感器21感应到有物品8进入合并区2时,控制器4根据第三传感器113和第五传感器22反馈的信息做出判断,并对拦截组件3进行控制,具体如下:
[0077]
若第五传感器22感应到副线122上有物品8进入合并区2,且在时间t'之前,主线121上的第三传感器113感应到有物品8经过,则控制器4判定主线121和副线122上同时有物品8进入合并区2。此时,控制器4控制与副线122相对的拦截组件3将副线122上的物品8拦截,仅允许主线121上的物品8进入合并区2。
[0078]
若第五传感器22并未感应到副线122上有物品8进入合并区2,则控制器4判定进入合并区2的物品8来自主线121;若在时间t'之前,主线121上的第三传感器113并未感应到有物品8经过,则控制器4判定进入合并区2的物品8来自副线122。在这两种情况下,两个拦截组件3均不对物品8进行拦截。
[0079]
主线121上的物品8优先通行后,需根据该物品8是否离开合并区2来决定副线122上的物品8是否通行,相关信息由第六传感器23反馈给控制器4。
[0080]
具体地,第六传感器23采用对射型光电开关,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固定在合并区2的支架上。其中,第六传感器23的发射端位于合并区2上与进料线1的出口相连的一侧,接收端则位于合并区2的出口所在的一侧。另一方面,主线121的出口与合并区2的出口正对,以这两个出口为参照,第六传感器23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位于其两侧。
[0081]
在不被遮挡的情况下,第六传感器23的接收端持续接收发射端所发出的光线。此时,第六传感器23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从主线121进入合并区2的物品8在合并区2内移动时,从第六传感器23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穿过,并遮挡发射端发出的光线。第六传感器23由此感应到物品8,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
[0082]
待上述物品8从第六传感器23的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穿过之后,第六传感器23再次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控制器4以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为判断条件,判定从主线121进入合并区2的物品8离开合并区2。此时,控制器4控制与副线122相对的拦截组件3放行。
[0083]
上述主线121上的第三传感器113与合并区2上的第六传感器23之间的区域构成主线121的等待区102,上述副线122上的第三传感器113与合并区2上的第四传感器21之间的区域构成副线122的等待区102。
[0084]
由于控制器4控制主线121优先通行,故副线122上的物品8可能会自副线122的出口处起开始堆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副线122和主线121上堆积的物品8的量来控制副线122和主线121的通行状态,以平衡副线122和主线121上的物品8输送。基于此,在主线121和副线122上均设置有存量检测区101。
[0085]
具体地,存量检测区101分别设置在主线121和副线122中段。第一传感器111位于存量检测区101靠近合并区2的一端,作为最小存量检测点。存量检测区101远离合并区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112,作为最大存量监测点。
[0086]
与第一传感器111相似,第二传感器112与控制器4电连接,并采用对射型光电开
关,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固定在进料线1的支架上,且分别位于进料线1两侧。
[0087]
在不被遮挡的情况下,第二传感器112的接收端持续接收发射端所发出的光线。此时,第二传感器112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输送中的物品8经过第二传感器112时,会遮挡发射端发出的光线。第二传感器112由此感应到物品8,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
[0088]
若第一传感器111持续感应到物品8,向控制器4发出长周期的高电平信号,且该高电平信号的周期超出阻挡组件5阻挡物品8的时间与物品8穿过第一传感器111所需的时间之和,则控制器4判定物品8堆积在存量检测区101与合并区2之间,对应最小存量。
[0089]
若第二传感器112持续感应到物品8,向控制器4发出长周期的高电平信号,且该高电平信号的周期超出物品8穿过第一传感器111所需的时间,则控制器4判定物品8已经由进料线1的出口处堆积至第一传感器111,对应最大存量。
[0090]
实际工作时,由于主线121优先通行,故副线122上的物品8会逐渐堆积。当副线122上的物品8达到最大存量,即副线122上的第二传感器112持续感应到物品8时,控制器4控制拦截组件3,将主线121的出口关闭,使副线122的出口通行。此后,副线122上堆积的物品8逐渐减少,主线121上的物品8开始堆积。
[0091]
当主线121上的物品8达到最小存量,即主线121上的第一传感器111持续感应到物品8,且副线122上的物品8降至最大存量以下,即副线122上的第二传感器112不再持续感应到物品8时,控制器4控制拦截组件3,使主线121优先通行。此后,主线121上堆积的物品8逐渐减少,副线122上堆积的物品8逐渐增多。
[0092]
当主线121上的物品8降至最小存量以下,即主线121上的第一传感器111不再持续感应到物品8时,或者,当副线122上的物品8再次达到最大存量,即副线122上的第二传感器112持续感应到物品8时,控制器4控制主线121关闭,副线122通行。
[0093]
最终交替、有序地完成主线121和副线122上的物品8输送。
[0094]
具体地,控制器4为plc控制柜。为便于操作,控制器4安装在车间内的立柱9上。
[0095]
进一步地,进料线1的支架上还安装有急停开关114。急停开关114与进料线1的马达电连接,操作人员在设备故障时可通过急停开关114紧急关停马达。
[0096]
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若受到上游工位与合并区2之间相对位置的限制,使得进料线1无法顺利地与合并区2相接,则可以在进料线1上设置横移区103。与合并区2类似,横移区103上设置横移组件6,使物品8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进料线1的出口能够顺利地与合并区2相连。
[0097]
实施例3
[0098]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机,包括上述并线结构和输送线7。
[0099]
输送线7是输送机的主体部分,承担主要的输送任务。输送线7为积放式滚筒线,由支架、马达、传动链条、传动链轮和积放滚筒等结构组成。马达通过传动链条和传动链轮驱使多个积放滚筒同步转动,物品8在积放滚筒上传递输送。
[0100]
合并区2的出口与输送线7的入口相连,主线121和副线122上的物品8在合并区2汇聚后均进入输送线7,在输送线7上合并输送,从而增加输送线7所输送的物品8的数量,降低额外能耗占比,使输送线7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
[0101]
此外,输送线7上设置有第七传感器71,第七传感器71与控制器4电连接。
[0102]
具体地,第七传感器71采用对射型光电开关,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固定在输送线7
的支架上,且分别位于输送线7两侧。
[0103]
在不被遮挡的情况下,第七传感器71的接收端持续接收发射端所发出的光线。此时,第七传感器71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输送线7上的物品8经过第七传感器71时,会遮挡发射端发出的光线。第七传感器71由此感应到物品8,并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控制器4。
[0104]
若该高电平信号的周期超出物品8穿过第七传感器71所需的时间,则控制器4判定物品8在第七传感器71处堵塞,需要暂缓主线121和副线122上物品8的输送。
[0105]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106]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10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