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4742发布日期:2022-01-05 12:0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带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测试及组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带机。


背景技术:

2.编带机主要用于将零散的引线式电子元器件(如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和电感等)编带,编带过程中必须将电子元器件引脚(如长短脚)的方向一致编带串联在一起,从而方便电子元器件的运输、生产加工和使用。
3.在子元器件组装之前,必须检测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检测包括极性测试、感值测试、电阻测试等测试步骤,最后被包装在编带上。在极性测试时,通常需要在测试一端的极性后,将元器件调转180
°
,测试另外一端的极性,这就需要两个极性测试工位和一个物料旋转工位,现有的极性测试工位大多结构复杂,生产难度高,物料旋转工位多采用夹取装置或吸嘴装置将送料转盘上的电子元器件取下再进行旋转,这样容易对电子元器件的表面划花或划伤,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易产生次品,不合格率较高,影响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包括结构简单的极性测试工位和无需接触电子元器件的物料旋转工位的编带机。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编带机,包括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与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结构相同的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和物料旋转工位7,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分别设置在物料旋转工位7的两侧;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对元器件的一端进行极性测试后,物料旋转工位7将元器件旋转180
°
,再由转盘5将元器件转移至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对元器件的另一端进行极性测试;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分别与物料旋转工位7通信连接。
7.进一步的,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包括上板601、下板604和固定块610,上板601和下板604相对且平行摆放,下板604设有第一测试孔606,固定块610设有第二测试孔609,第一测试孔606和第二测试孔609内设置极性测试探头611,极性测试探头611的底部与第一测试孔606固定连接,极性测试探头611的顶部在第二测试孔609内上下伸缩逐个对电气元件进行测试。
8.进一步的,第一测试孔606和第二测试孔609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测试孔606个数为2或4个,第二测试孔609个数为2或4个。
9.进一步的,物料旋转工位7包括旋转机构701和载料机构702,旋转机构701的上端设置载料机构702;还包括第一吹气机构703和第二吹气机构704,载料机构702上设有第一吹气机构703,第一吹气机构703将元器件吹入或吹出载料机构702;载料机构702竖直方向的上方设置第二吹气机构704,第二吹气机构704对元器件吹气进行施压将元器件固定在载料机构702内。
10.进一步的,载料机构702包括载料台7021、载料部7022、载料槽7023和探测器7024,
载料台7021上设有与载料部7022相对应的开孔,载料部7022设置于开孔内并伸出少部分,载料部7022中间设有载料槽7023,载料槽7023形状与电气元件相匹配。
11.进一步的,旋转机构701包括第一旋转轴7011、第二旋转轴7012、摩擦齿轮7014和传输带7013,第一旋转轴7011和第二旋转轴7012之间依靠传输带7013转动连接;摩擦齿轮7014设置于第一旋转轴7011和第二旋转轴7012的底部外侧,摩擦齿轮7014与传输带7013内壁接触。
12.进一步的,元器件在转盘上转动至物料旋转工位,第一吹气机构703将元器件吹至载料机构702,第二吹气机构704对元器件吹气以施加竖直方向的压力,将元器件固定在载料机构702内,旋转机构701带动载料机构702将元器件转动180
°
,第一吹气机构703吹气将元器件转移回转盘。
13.进一步的,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还包括弹簧603、电磁缸605、固定杆607,上板601和下板604中间形成安装空间608,安装空间608内安装弹簧603、电磁缸605和固定杆607。
14.进一步的,电磁缸605和弹簧60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板601和下板604;上板601上设有圆形的凹槽602,凹槽602的外形大小与固定杆607顶部的外形大小相匹配,固定杆60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板604,固定杆607的顶部可活动的设置于凹槽602内。
15.进一步的,以上所有动作均通过plc控制器进行运转,plc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501、微处理器502、检测模块503和通信接口504;电源模块501与微处理器502相连,所有执行步骤均在电源通电时执行;通信接口504与微处理器502相连,微处理器502向通信接口504发送指令,编带机开启;检测模块503与微处理器502相连,检测模块503用于检测当前元器件是否转动到达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或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或物料旋转工位7,并传输数据给微处理器502。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极性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通过极性测试探头在测试孔内的伸缩,从而完成电气元件的测试。
18.2、通过设置的吹气机构,将元器件转移或脱离载料机构,无需夹爪、吸管等夹取、碰触元器件表面即可完成元器件的旋转和转移,有效避免元器件表面的划伤或划花。
19.3、通过旋转机构、载料机构和吹气机构完成元器件的旋转和转移工作,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合理,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编带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俯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极性测试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极性测试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旋转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旋转工位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载料机构和第一吹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载料机构和第一吹气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旋转工位的第二吹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plc控制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编带机,包括机柜1、送料模块3和检测模块2,送料模块3和检测模块2均设于机柜1上,检测模块2包括支撑台面13和设于支撑台面13上的物料转移装置、入料装置4、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物料旋转工位7、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和植入工位14,其中,入料装置4、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物料旋转工位7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均围绕物料转移装置排布,送料模块3通过送料轨道31与入料装置4对接,物料转移装置将入料装置4获取的元器件逐步转移至电阻测试工位12、感值测试工位11、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物料旋转工位7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进行性能检测,最后合格的元器件通过植入工位14被置于载带条中,元器件为小型的电子器件,如电感或led等。
34.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分别设置在物料旋转工位7的两侧;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对元器件的一端进行极性测试后,物料旋转工位7将元器件旋转180
°
,再由转盘5将元器件转移至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对元器件的另一端进行极性测试;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分别与物料旋转工位7通信连接。
35.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包括上板601,弹簧603、下板604、电磁缸605、固定杆607和固定块610,上板601和下板604相对且平行摆放,上板601和下板604中间形成安装空间608,在安装空间608内设置弹簧603、固定杆607和电磁缸605,其中电磁缸60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板601和下板604,弹簧60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板601和下板604,上板601上设有圆形的凹槽602,凹槽602的外形大小与固定杆607顶部的外形大小相匹配,固定杆60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板604,固定杆607的顶部可活动的设置于凹槽602内,固定杆607的顶部可在凹槽602内上下滑动;电磁缸605底部固定,顶部能够向上伸缩,固定块610固定安装于上板601,固定块610呈近似方形结构,下板604设有第一测试孔606,第一测试孔606贯穿下板604,固定块610设有第二测试孔609,第二测试孔609贯穿固定块610,第一测试孔606和第二测试孔609竖直方向上相对的设置,第一测试孔606和第二测试孔609内设置极性测试探头611,第一测试孔606将极性测试探头61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测试孔609与极性测试探头611的顶部可活动的连接,极性测试探头611的顶部可在第二
测试孔609内上下伸缩。优选的,第一测试孔606个数为2或4个,第二测试孔609个数为2或4个。
36.使用方法:当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通电时,电磁缸605的顶部向上伸出,推动上板601相对固定杆607向上运动,上板601带动固定块610向上运动,固定块610上的第二测试孔609高出极性测试探头611的顶部,即极性测试探头611的顶部没入第二测试孔609内;当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断电时,在弹簧603的拉力作用下,上板601向下运动并带动固定块610也随之向下运动,固定杆607抵住凹槽602时,上板601的向下运动停止,固定块610上的第二测试孔609低于极性测试探头611的顶部,即极性测试探头611的顶部从第二测试孔609内伸出,对电气元件进行极性测试。极性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通过极性测试探头在测试孔内的伸缩,从而完成电气元件的测试。
37.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和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的结构相同。
38.如图7所示,物料旋转工位7包括旋转机构701,载料机构702,第一吹气机构703和第二吹气机构704,旋转机构701设置于旋转工位7底部,旋转机构701的上端固定连接载料机构702,载料机构702上设有第一吹气机构703,第一吹气机构703将元器件吹入或吹出载料机构702;载料机构702竖直方向的上方设置第二吹气机构704,第二吹气机构704对元器件吹气进行施压将元器件固定在载料机构702内。
39.如图8所示,旋转机构701包括第一旋转轴7011、第二旋转轴7012、传输带7013、摩擦齿轮7014和基座7015,第一旋转轴7011和第二旋转轴7012之间依靠传输带7013转动连接,在第一旋转轴7011和第二旋转轴7012底部的外侧分别设有摩擦齿轮7014,摩擦齿轮7014与传输带7013内壁直接接触,增加摩擦力,便于传输,防止打滑,第二旋转轴7012支撑在基座7015上。第二旋转轴7012的转动带动传输带7013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旋转轴7011转动。
40.如图9~图10所示,载料机构702包括载料台7021、载料部7022、载料槽7023和探测器7024,载料台7021上开设有与载料部7022外形相匹配的相对应的开孔,载料部7022设置于开孔处并伸出少部分,载料部7022中间设有载料槽7023,载料槽7023形状与电气元件相匹配。
41.第一吹气机构703包括第一吹气部7031和第二吹气部7032,第一吹气部7031和第二吹气部7032均设置于载料台7021上,第一吹气部7031和第二吹气部7032沿着载料台7021延伸方向分别排列在载料部7022的前后两侧,且第一吹气部7031、第二吹气部7032和载料槽7023顺着载料台7021延伸方向轴向对齐,探测器7024设置于载料槽7023和第二吹气部7032之间,用于测试转盘5内的元器件是否到达该位置。当需要将元器件转移至载料槽702内时,第一吹气部7031气流较小,第二吹气部7032气流较大;当需要将元器件移出至载料槽702放回转盘5内时,第一吹气部7031气流较大,第二吹气部7032气流较小;第一吹气部7031和第二吹气部7032相对的对元器件进行吹气,从而控制元器件的水平位置,从而将元器件转入或转出载料槽702。
42.如图11所示,第二吹气机构704包括第三吹气部7042和吹气载台7044,第三吹气部7042设置于吹气载台7044内,第三吹气部7042与载料槽7023竖直方向上相对,第三吹气部7042向下吹气,使载料槽7023内的元器件受到气压从而固定在载料槽7023内,避免旋转机构701带动载料部7022旋转时元器件被甩出载料槽7023。
43.优选的,第一吹气部7031、第二吹气部7032和第三吹气部7042为包含吹气孔、气管和吹气泵的常见吹气装置,气管一端连接吹气孔,另一端连接吹气泵,吹气泵启动向气管内充气使吹气孔产生吹气气体。
44.使用方法,转盘5内的元器件转动至载料部7022和第二吹气部7032之间,触发探测器7024,第一吹气部7031和第二吹气部7032相对吹气将元器件吹至载料槽7023内,然后,第三吹气部7042向下吹气,对元器件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元器件贴紧载料槽7023不会脱离掉落,而后,第二旋转轴7012转动,通过传输带7013的传动连接作用带动第一旋转轴7011转动180
°
,同时也带动设置于第一旋转轴7011上部的载料部7022和设置在载料部7022的载料槽7023转动,放置在载料槽7023内的元器件随之转动180
°
,最后,第一吹气部7031和第二吹气部7032朝着元器件吹气,吹动元器件落入转盘5内,元器件进入下一个检验机构。通过设置的吹气机构,将元器件转移或脱离载料机构,无需夹爪、吸管等夹取、碰触元器件表面即可完成元器件的旋转和转移,有效避免元器件表面的划伤或划花。
45.如图12所示,以上所有过程均通过plc控制器进行运转。plc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501、微处理器502、检测模块503和通信接口504。电源模块501与微处理器502相连,所有执行步骤均在电源通电时执行;通信接口504与微处理器502相连,微处理器502向通信接口504发送指令,物料旋转工位7开启;检测模块503与微处理器502相连,检测模块503用于检测当前元器件是否转动到达第一极性测试工位6或第二极性测试工位6’或物料旋转工位7,并传输数据给微处理器502。
4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编带机,通过旋转机构、载料机构和吹气机构完成元器件的旋转和转移工作,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合理,实用性较高。
47.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